北京電影學院
- 簡稱:北影
- 地區: 北京
- 類型:藝術類、公辦
- 學制:3~3年
- 學費:¥7.50~7.50萬
- 班型:周末班
-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西土城路4號
- 證書:研究生畢業證書+碩士學位證書
-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
北京電影學院是一所有著電影歷史傳承和深厚電影文化積淀的高等藝術院校,學校的前身是1950年創建的表演藝術研究所,1951年遷址并改名為中央文化部電影局電影學校,1953年更名為北京電影學校,1956年改為四年本科建制的北京電影學院。建校近七十年,名師薈萃,學派傳承,創作了眾多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作品,在學科建設、教學創作、師資培養、人才選拔各方面都引領著中國電影教育的發展方向。學校秉承“尊師重道、薪火相傳”的校訓,“修身、勤學、精藝、踐行”的校風,以及“立德、立言、立行,求是、求美、求新”的學校精神,堅持“向人民學習、為人民服務、做人民的藝術家”的藝術觀教育,培養知識結構合理、專業能力扎實、富有藝術創新精神、具備較深厚的人文素養、藝術素養、科學素養和職業素養,符合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發展需要的的藝術人才。學校始終堅持遴選和培育精英人才,強化教學中心地位,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建立了完備的電影教育教學體系,形成了以教育教學為主體,以科學研究為基礎,以藝術創作為支撐,教學、科研、創作“三位一體”的辦學格局,支撐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藝術創作和社會服務。學校現有文學系、導演系、攝影系、電影學系、影視技術系、表演學院、聲音學院、美術學院、動畫學院、管理學院、攝影學院、數字媒體學院、視聽傳媒學院、國際交流學院、高職學院和繼續教育學院等15個院系及研究生院和基礎部,涵蓋了電影創作的每一個行當,囊括了電影創作的全部環節,是唯一能獨立進行故事片長片、動畫片長片創作的院校。青年電影制片廠既是學生電影創作實踐的組織指導單位,又是教師藝術創新實踐的生產單位,出品了大量優秀的影片和學生畢業作品。學校以戲劇與影視學一級學科作為學科建設核心,建設國內領先、世界一流電影學學科體系,發揮其引領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的重要作用。以藝術學門類下的美術學和藝術學理論兩個一級學科,與電影學學科互補共進,適當發展與社會科學、工程技術等其他學科交叉的學科。注重發揮學科專業優勢,緊緊圍繞北京“四個中心”特別是文化中心與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定位,服務電影強國建設和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面向世界電影發展前沿,深入推進國際化戰略,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國際教育交流與合作。截止到2018年9月,學校有全日制在校生3027人,其中本科生2083人。學校有教職工561人,其中專任教師336人,外聘教師85名。學校擁有一支政治堅定、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精于教書、勤于育人的師資隊伍,現有國家“千人計劃”和“萬人計劃”入選者、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中宣部及北京市“四個一批”人才、“高創計劃”領軍人才、全國及首都勞動獎章獲得者、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優秀教師、北京市優秀教師、教學名師、師德先鋒、長城學者等人才百余人次。此外,學校有多位教授在國內外重要電影(電視)節擔任主席、評委,在國內專業學術團體中擔任理事以上學術職務的教師數量眾多。學校擁有良好的辦學條件。專業教室和專業實驗室功能齊全、設備先進,多媒體影音設備實現全覆蓋。擁有數字電影技術與藝術實驗室、動畫新媒體技術實驗室、數字影視動畫創作工程研究中心、聲音創作與工程中心等多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學校有放映廳、劇場、報告廳、攝影棚等設施,教學設備配置總值高,生均值約15.28萬元,能夠較好地滿足教學、科研和師生藝術創作的需要。24小時圖書館館藏文獻以電影為核心,藝術類為重點,館藏資源豐富。學校薊門橋校區占地105畝,懷柔校區占地面積667畝(一期在建),將會為學校師生提供更好的學習和創作環境。學校獲批“國家電影智庫”“未來影像高精尖創新中心”“中國文藝評論基地”“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北京電影學院基地”“國家動畫教學研究基地”及“北京影視藝術研究基地”。《北京電影學院學報》是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核心期刊(CSSCI)來源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A刊核心期刊、北京大學核心期刊入選期刊。近三年,學校連續獲得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2項、獲得科技部“十三五”時期唯一面向電影行業的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影視制作虛擬預演關鍵技術研發與系統集成)。學校匯集了國內外研究團隊102人,其中包括海內外院士5人、長江學者2人,近年來5篇論文入選了世界計算機圖形圖像和互動技術領域頂級會議(SIGGRAPH大會),取得了比肩清華北大的優秀成績,實現了電影科技研究在國際頂尖學術舞臺上“零的突破”和“跨越式提升”。北京電影學院始終在實踐中努力探索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電影教育道路,提出“建設世界一流電影學院”的戰略目標。始終扎根中國大地,作為中國唯一一所獨立設置的電影專業教育高等學府,持續處于全國千余所開設影視教育專業高校的領軍地位;始終以中國電影人才培養為己任,被譽為“中國電影人才的搖籃”;始終站在世界電影教育的最前沿,是當今世界規模最大、專業設置最全面的電影專業院校,連續多年入選全球影視院校排行榜第三名。學校是國際影視院校聯合會(CILECT)理事單位,學校代表擔任亞太地區執委會副主席。學校多年來積極服務于國家戰略和北京市各項重大活動,圓滿完成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國慶周年慶祝活動,連續承辦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評獎工作,助力“一帶一路”倡議,承辦兩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評獎工作,承辦2018“光影未來雄安新區首屆電影周”活動,2018韓國平昌冬奧會北京八分鐘節目預演技術研發工作,2022北京冬奧會形象宣傳動畫設計、2019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式晚會創意設計與預演等重大項目。學校發動數百名師生尤其是本科生,深入國家及北京市大型影視文化活動的最前線,憑借師生的專業水平和學術能力,向世界展示了學校在電影創作、人才培養、學術研究、國際交流等方面的高端水準。在新時代,學校深刻領會全國教育大會和北京市教育大會的精神,認真思索如何奮力建設“雙一流”、明晰未來發展方向,如何更好承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崇高使命,如何更好地服務社會主義電影強國建設。北京電影學院人必將以更高的境界、更寬的視野、創造教育教學的新成果,創作電影作品的新經典,探索藝術教育的新領域,培養新時期社會主義建設的卓越電影人才,攀登中國和世界高等電影教育的新高峰 [詳情]
-
導演系培養影視導演創作的專門人才,經過六十多年的努力,為中國影視的創作輸送了大量的優秀人才,對中國影視藝術的繁榮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國際、國內有很大的影響。導演創作要求學生具備文學藝術的理論修養和歷史知識,有較高的美學鑒賞能力和藝術品位;系統掌握影視導演創作的基本規律和熟練的視聽表達能力,在創意、敘事、造型、聲音等方面都有很好的綜合運用技能和較強的組織能力。導演系現有電影導演、紀錄片導演、電影剪輯三個專業方向,本科、碩士、博士、進修等各個層次的教學班。導演系教師在影視創作方面有杰出的成就,作品多次獲得國際、國內的各種獎項,為中國影視創作做出了突出貢獻。與此同時,教師們承擔了電影藝術理論和導演學科的科研項目和教材寫作,發表了不少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專著和論文。現開設的主要課程有:《視聽語言》、《劇作》、《表演》、《剪輯》、《導演藝術》等專業課;《電影攝影基礎》、《電影聲音基礎》、《電影制片管理》、《電影產業實務》、《電影美術基礎》、《圖片攝影》、《電影特效》、《影視技術制作》、《電影鏡頭畫面》、《電影閱讀》、《紀錄片賞析》等基礎課。學生在學習期間,要結合課程,獨立或聯合其他專業同學,完成3-30分鐘的短片作業多輪,作業難度和規模逐步加深加長。在課程教學的同時,學生的學業還有:1、社會實踐;2、觀摩活動;3、研討與交流。 [詳情]
-
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成立于2000年,前身是北京電影學院美術系動畫專業。該專業最初成立于1952年,在60多年中,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專業為中國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動畫人才,并且在國內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自創建動畫專業以來培養了阿達(動畫短片《三個和尚》導演)、戴鐵郎(動畫系列片《黑貓警長》導演)、嚴定憲(動畫影院片《哪吒鬧海》導演)、林文肖(《雪孩子》導演)、胡進慶(水墨剪紙動畫片《鷸蚌相爭》導演)等老一輩動畫藝術家,也培養了一大批正活躍于中國影視動畫舞臺的中青年動畫導演及專業相關的各類藝術人才,成為中國動畫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動畫學院為了適應動畫發展的需要,增強動畫創作力量,在培養傳統動畫藝術人才的基礎上,對動畫藝術創作、理論和科研進行全方位的發展,并在數字技術人才、數字技術制作與應用、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和數字傳媒人才培養上進行研究,以培養動畫電影和動畫電視導演、高級動畫創作及動畫制作人材為主要目標,采用數字技術與傳統動畫相結合的培養方式,實現動畫學院“產學研”一體化,努力培養出具備創新能力,能夠掌握新技術,同時兼備高修養的綜合性藝術人材。多年來,動畫學院建立了完整的教學體系和科學培養方法,擁有著國內最完善的影視動畫教學實習設施和最優秀的師資隊伍。使動畫教學科研始終在該領域保持領先地位。 [詳情]
-
“美術學院”前身為美術系,始建于1959年,是北京電影學院最早建立的四個主干系之一。2015年10月因學科專業發展和人才培養機制建設的需要正式改制為美術學院(二級院)。在60年的發展歷程中幾代電影教育家和電影美術人,始終“注重內涵發展、注重特色發展、注重需求導向、注重創新發展”,站在國際電影教育的最前沿;面向中國電影文化事業與產業的繁榮發展;堅持“教、研、創”三位一體的專業人才培養格局,逐步鮮明的確立了以建構藝術與技術高度融合的電影視覺造型藝術、服務于電影衍生文化產業的“大視覺、大美術”設計創作人才培養培養體系發展思路。學科專業建設方面。立足于學校戲劇與影視學、美術學學科的建設目標,構建形成了相互支撐、融通互補、交融發展的現代形態電影視覺造型藝術專業教育的發展新局面。研究生教育:目前,具有戲劇與影視學、美術學兩個一級學科博士、碩士研究生授予權;具備招收電影美術創作、電影視覺設計、美術、新媒體藝術、藝術設計等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人才培養能力。本科生教育:目前,設置有兩個本科藝術門類,四個專業(含多個培養方向)、一個專業方向。戲劇影視類,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專業(培養方向3個:電影美術設計、電影特技設計、電影人物造型設計);戲劇影視導演、影視廣告導演專業方向;設計類,環境設計專業(培養方向:虛擬空間藝術)、產品設計專業(培養方向:電影衍生產品)、新媒體藝術專業。師資隊伍建設方面。遵循專業人才培養具有藝術與科技高度融合、相伴相生的多元知識結構體系,“立足培養、有序引進、擇優使用、旨在提高”的方針,在國內外選聘優秀人才,加強青年教師隊伍建設,師資隊伍水平得到了穩步提高。截止2018年美術學院在編專任教師41名。其中正高級職稱10人;副高級職稱17人;講師10人;助教4人。另有,教輔管理、行政崗7人(含2名返聘、3名勞務派遣);學生輔導員2人。人才培養方面。2016至2018年美術學院全日制在校生人數356名。其中,本科生275名、研究生81名。折算學生人數397名,生師比為:1:9.9。教學設施建設方面。美術學院教學總面積2750余平米,教學設備總資產值4967萬余元,以折算在校生人數397名計算,生均教學面積為6.9㎡;生均設備值約12.5萬元。已形成了按專業教學功能性劃分的基礎教學、專業教學、實驗教學、實踐教學、展覽展示等教學場所,能夠滿足專業教學、創作、科研、工作和學習基本需求。其中近600平米的“電影特效數字虛擬實驗中心”,是學校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數字電影技術與藝術實驗室”和“未來影像高精尖創新中心-虛擬現實藝術實驗室”的重要組成部分。該中心每年承擔著大量的學生實訓、實踐教學、畢業創作、學校聯合作業,以及服務社會的橫向合作項目等任務。美術學院60年來,矢志不渝。為中國電影藝術創作、事業的發展培養和輸送專業人才,已成為電影視覺造型藝術專業領域最具影響力的人才培養基地,在中國乃至國際相關藝術教育領域優勢明顯、特色鮮明。目前,已陸續培養了數千名的專業人才,并相繼獲得了包括:法國戛納電影節、美國奧斯卡、東京國際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中國電影“金雞獎”、中國政府“華表獎”、中國電視劇“飛天獎”,以及臺灣“金馬獎”香港“金像獎”等國內外重要的專業與行業獎項。今天以李前寬、屠居華、宋洪榮、楊剛、邵瑞剛、尹力、霍建起、韓剛、王鴻海、馮小寧、何群、石建都、楊慶生、霍廷宵、全榮哲、毛懷青、丁昇、烏爾善、韓中、林木、武明、呂峰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優秀電影美術設計師和杰出導演活躍在影視藝術創作的一線。他們中不僅有頻頻現身于國內外著名影視節頒獎臺上的優秀美術設計師、杰出的導演,及專業領域的創業開拓者,還有一批致力于發展中國視覺造型藝術教育的耕耘者和探索者。 [詳情]
-
聲音學院于2015年正式成立,其前身為1960年建立的電影工程系,以及1973年設立的錄音系,是北京電影學院歷史最為悠久的院系之一,迄今為業界培育了逾千名聲音工作者。借助學校良好的電影教育環境和創作氛圍,聲音學院逐步在電影聲音教育領域、乃至國內外相關專業領域中具備了無可比擬的優勢和競爭力,代表了中國聲音藝術教育的最高水平。聲音學院師資力量雄厚,專業教師團隊曾多次主持、參與全國性影視錄音技術與藝術研討活動、國家級大型活動的聲音與音響系統設計,以及各類聲學建筑項目的設計與實施工作,并帶領學生參與一線創作。此外,聲音學院與多家國際知名影視院校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打造了一個多層次的、開放的教學環境。聲音學院擁有先進的技術與實驗室資源,覆蓋了從基礎實驗到影視作品、新興多媒體聲音制作工藝所需要的全部設施,并與業內多家企業建立了聯合實驗室,共同承擔人才培養、實踐教學,以及各級各類科研項目的研究工作。伴隨行業技術的發展,聲音學院在確保傳統專業學科優勢地位的基礎上,不斷調整更新技術儲備、拓寬專業學科領域,目前已有3個本科專業(下設4個專業方向),分別隸屬于“戲劇與影視學”、“設計學”、“音樂與舞蹈學”等一級學科。未來,聲音學院將繼續秉承嚴謹治學、銳意進取的一貫作風,為行業輸送更多具備系統知識和創新意識、熟練掌握專業技能的聲音創作與制作人才。 [詳情]
-
北京電影學院數字媒體學院于2013年底開始籌建。數字媒體學院目前正處于起步并快速發展階段。經過五年多的發展建設,數字媒體學院在學科專業建設、科學研究、人才培養、藝術創作等多個方面已取得很好的建設成果,并實現跨越式發展。整合了國內外頂級藝術家和科學家,以“用高科技語言講故事”為發展宗旨。培養掌握數字媒體藝術的基本理論和相關技能方法、具備綜合文化素養及創新精神的高素質復合型數字媒體藝術人才。數字媒體學院專職教師的專業結構包括:交互設計、計算機技術、數字影像創作三個方面,符合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教學的要求。其中,大部分教師具有博士學位,且大多具有海外留學經歷。是一支整體水平較高、充滿活力的適應專業發展的師資隊伍。目前,學院教師負責主持二十余項國家級、省部級、校級科研項目,發表多篇專業領域學術論文,并在編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核心課程系列教材。 [詳情]
-
北京電影學院是一所有著電影歷史傳承和深厚電影文化積淀的高等藝術院校,學校的前身是1950年創建的表演藝術研究所,1951年遷址并改名為中央文化部電影局電影學校,1953年更名為北京電影學校,1956年改為四年本科建制的北京電影學院。建校近七十年,名師薈萃,學派傳承,創作了眾多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作品,在學科建設、教學創作、師資培養、人才選拔各方面都引領著中國電影教育的發展方向。學校秉承“尊師重道、薪火相傳”的校訓,“修身、勤學、精藝、踐行”的校風,以及“立德、立言、立行,求是、求美、求新”的學校精神,堅持“向人民學習、為人民服務、做人民的藝術家”的藝術觀教育,培養知識結構合理、專業能力扎實、富有藝術創新精神、具備較深厚的人文素養、藝術素養、科學素養和職業素養,符合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發展需要的的藝術人才。學校始終堅持遴選和培育精英人才,強化教學中心地位,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建立了完備的電影教育教學體系,形成了以教育教學為主體,以科學研究為基礎,以藝術創作為支撐,教學、科研、創作“三位一體”的辦學格局,支撐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藝術創作和社會服務。學校現有文學系、導演系、攝影系、電影學系、影視技術系、表演學院、聲音學院、美術學院、動畫學院、管理學院、攝影學院、數字媒體學院、視聽傳媒學院、國際交流學院、高職學院和繼續教育學院等15個院系及研究生院和基礎部,涵蓋了電影創作的每一個行當,囊括了電影創作的全部環節,是唯一能獨立進行故事片長片、動畫片長片創作的院校。青年電影制片廠既是學生電影創作實踐的組織指導單位,又是教師藝術創新實踐的生產單位,出品了大量優秀的影片和學生畢業作品。學校以戲劇與影視學一級學科作為學科建設核心,建設國內領先、世界一流電影學學科體系,發揮其引領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的重要作用。以藝術學門類下的美術學和藝術學理論兩個一級學科,與電影學學科互補共進,適當發展與社會科學、工程技術等其他學科交叉的學科。注重發揮學科專業優勢,緊緊圍繞北京“四個中心”特別是文化中心與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定位,服務電影強國建設和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面向世界電影發展前沿,深入推進國際化戰略,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國際教育交流與合作。截止到2018年9月,學校有全日制在校生3027人,其中本科生2083人。學校有教職工561人,其中專任教師336人,外聘教師85名。學校擁有一支政治堅定、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精于教書、勤于育人的師資隊伍,現有國家“千人計劃”和“萬人計劃”入選者、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中宣部及北京市“四個一批”人才、“高創計劃”領軍人才、全國及首都勞動獎章獲得者、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優秀教師、北京市優秀教師、教學名師、師德先鋒、長城學者等人才百余人次。此外,學校有多位教授在國內外重要電影(電視)節擔任主席、評委,在國內專業學術團體中擔任理事以上學術職務的教師數量眾多。學校擁有良好的辦學條件。專業教室和專業實驗室功能齊全、設備先進,多媒體影音設備實現全覆蓋。擁有數字電影技術與藝術實驗室、動畫新媒體技術實驗室、數字影視動畫創作工程研究中心、聲音創作與工程中心等多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學校有放映廳、劇場、報告廳、攝影棚等設施,教學設備配置總值高,生均值約15.28萬元,能夠較好地滿足教學、科研和師生藝術創作的需要。24小時圖書館館藏文獻以電影為核心,藝術類為重點,館藏資源豐富。學校薊門橋校區占地105畝,懷柔校區占地面積667畝(一期在建),將會為學校師生提供更好的學習和創作環境。學校獲批“國家電影智庫”“未來影像高精尖創新中心”“中國文藝評論基地”“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北京電影學院基地”“國家動畫教學研究基地”及“北京影視藝術研究基地”。《北京電影學院學報》是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核心期刊(CSSCI)來源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A刊核心期刊、北京大學核心期刊入選期刊。近三年,學校連續獲得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2項、獲得科技部“十三五”時期唯一面向電影行業的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影視制作虛擬預演關鍵技術研發與系統集成)。學校匯集了國內外研究團隊102人,其中包括海內外院士5人、長江學者2人,近年來5篇論文入選了世界計算機圖形圖像和互動技術領域頂級會議(SIGGRAPH大會),取得了比肩清華北大的優秀成績,實現了電影科技研究在國際頂尖學術舞臺上“零的突破”和“跨越式提升”。北京電影學院始終在實踐中努力探索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電影教育道路,提出“建設世界一流電影學院”的戰略目標。始終扎根中國大地,作為中國唯一一所獨立設置的電影專業教育高等學府,持續處于全國千余所開設影視教育專業高校的領軍地位;始終以中國電影人才培養為己任,被譽為“中國電影人才的搖籃”;始終站在世界電影教育的最前沿,是當今世界規模最大、專業設置最全面的電影專業院校,連續多年入選全球影視院校排行榜第三名。學校是國際影視院校聯合會(CILECT)理事單位,學校代表擔任亞太地區執委會副主席。學校多年來積極服務于國家戰略和北京市各項重大活動,圓滿完成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國慶周年慶祝活動,連續承辦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評獎工作,助力“一帶一路”倡議,承辦兩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評獎工作,承辦2018“光影未來雄安新區首屆電影周”活動,2018韓國平昌冬奧會北京八分鐘節目預演技術研發工作,2022北京冬奧會形象宣傳動畫設計、2019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式晚會創意設計與預演等重大項目。學校發動數百名師生尤其是本科生,深入國家及北京市大型影視文化活動的最前線,憑借師生的專業水平和學術能力,向世界展示了學校在電影創作、人才培養、學術研究、國際交流等方面的高端水準。在新時代,學校深刻領會全國教育大會和北京市教育大會的精神,認真思索如何奮力建設“雙一流”、明晰未來發展方向,如何更好承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崇高使命,如何更好地服務社會主義電影強國建設。北京電影學院人必將以更高的境界、更寬的視野、創造教育教學的新成果,創作電影作品的新經典,探索藝術教育的新領域,培養新時期社會主義建設的卓越電影人才,攀登中國和世界高等電影教育的新高峰 [詳情]
-
導演系培養影視導演創作的專門人才,經過六十多年的努力,為中國影視的創作輸送了大量的優秀人才,對中國影視藝術的繁榮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國際、國內有很大的影響。導演創作要求學生具備文學藝術的理論修養和歷史知識,有較高的美學鑒賞能力和藝術品位;系統掌握影視導演創作的基本規律和熟練的視聽表達能力,在創意、敘事、造型、聲音等方面都有很好的綜合運用技能和較強的組織能力。導演系現有電影導演、紀錄片導演、電影剪輯三個專業方向,本科、碩士、博士、進修等各個層次的教學班。導演系教師在影視創作方面有杰出的成就,作品多次獲得國際、國內的各種獎項,為中國影視創作做出了突出貢獻。與此同時,教師們承擔了電影藝術理論和導演學科的科研項目和教材寫作,發表了不少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專著和論文。現開設的主要課程有:《視聽語言》、《劇作》、《表演》、《剪輯》、《導演藝術》等專業課;《電影攝影基礎》、《電影聲音基礎》、《電影制片管理》、《電影產業實務》、《電影美術基礎》、《圖片攝影》、《電影特效》、《影視技術制作》、《電影鏡頭畫面》、《電影閱讀》、《紀錄片賞析》等基礎課。學生在學習期間,要結合課程,獨立或聯合其他專業同學,完成3-30分鐘的短片作業多輪,作業難度和規模逐步加深加長。在課程教學的同時,學生的學業還有:1、社會實踐;2、觀摩活動;3、研討與交流。 [詳情]
-
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成立于2000年,前身是北京電影學院美術系動畫專業。該專業最初成立于1952年,在60多年中,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專業為中國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動畫人才,并且在國內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自創建動畫專業以來培養了阿達(動畫短片《三個和尚》導演)、戴鐵郎(動畫系列片《黑貓警長》導演)、嚴定憲(動畫影院片《哪吒鬧海》導演)、林文肖(《雪孩子》導演)、胡進慶(水墨剪紙動畫片《鷸蚌相爭》導演)等老一輩動畫藝術家,也培養了一大批正活躍于中國影視動畫舞臺的中青年動畫導演及專業相關的各類藝術人才,成為中國動畫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動畫學院為了適應動畫發展的需要,增強動畫創作力量,在培養傳統動畫藝術人才的基礎上,對動畫藝術創作、理論和科研進行全方位的發展,并在數字技術人才、數字技術制作與應用、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和數字傳媒人才培養上進行研究,以培養動畫電影和動畫電視導演、高級動畫創作及動畫制作人材為主要目標,采用數字技術與傳統動畫相結合的培養方式,實現動畫學院“產學研”一體化,努力培養出具備創新能力,能夠掌握新技術,同時兼備高修養的綜合性藝術人材。多年來,動畫學院建立了完整的教學體系和科學培養方法,擁有著國內最完善的影視動畫教學實習設施和最優秀的師資隊伍。使動畫教學科研始終在該領域保持領先地位。 [詳情]
-
“美術學院”前身為美術系,始建于1959年,是北京電影學院最早建立的四個主干系之一。2015年10月因學科專業發展和人才培養機制建設的需要正式改制為美術學院(二級院)。在60年的發展歷程中幾代電影教育家和電影美術人,始終“注重內涵發展、注重特色發展、注重需求導向、注重創新發展”,站在國際電影教育的最前沿;面向中國電影文化事業與產業的繁榮發展;堅持“教、研、創”三位一體的專業人才培養格局,逐步鮮明的確立了以建構藝術與技術高度融合的電影視覺造型藝術、服務于電影衍生文化產業的“大視覺、大美術”設計創作人才培養培養體系發展思路。學科專業建設方面。立足于學校戲劇與影視學、美術學學科的建設目標,構建形成了相互支撐、融通互補、交融發展的現代形態電影視覺造型藝術專業教育的發展新局面。研究生教育:目前,具有戲劇與影視學、美術學兩個一級學科博士、碩士研究生授予權;具備招收電影美術創作、電影視覺設計、美術、新媒體藝術、藝術設計等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人才培養能力。本科生教育:目前,設置有兩個本科藝術門類,四個專業(含多個培養方向)、一個專業方向。戲劇影視類,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專業(培養方向3個:電影美術設計、電影特技設計、電影人物造型設計);戲劇影視導演、影視廣告導演專業方向;設計類,環境設計專業(培養方向:虛擬空間藝術)、產品設計專業(培養方向:電影衍生產品)、新媒體藝術專業。師資隊伍建設方面。遵循專業人才培養具有藝術與科技高度融合、相伴相生的多元知識結構體系,“立足培養、有序引進、擇優使用、旨在提高”的方針,在國內外選聘優秀人才,加強青年教師隊伍建設,師資隊伍水平得到了穩步提高。截止2018年美術學院在編專任教師41名。其中正高級職稱10人;副高級職稱17人;講師10人;助教4人。另有,教輔管理、行政崗7人(含2名返聘、3名勞務派遣);學生輔導員2人。人才培養方面。2016至2018年美術學院全日制在校生人數356名。其中,本科生275名、研究生81名。折算學生人數397名,生師比為:1:9.9。教學設施建設方面。美術學院教學總面積2750余平米,教學設備總資產值4967萬余元,以折算在校生人數397名計算,生均教學面積為6.9㎡;生均設備值約12.5萬元。已形成了按專業教學功能性劃分的基礎教學、專業教學、實驗教學、實踐教學、展覽展示等教學場所,能夠滿足專業教學、創作、科研、工作和學習基本需求。其中近600平米的“電影特效數字虛擬實驗中心”,是學校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數字電影技術與藝術實驗室”和“未來影像高精尖創新中心-虛擬現實藝術實驗室”的重要組成部分。該中心每年承擔著大量的學生實訓、實踐教學、畢業創作、學校聯合作業,以及服務社會的橫向合作項目等任務。美術學院60年來,矢志不渝。為中國電影藝術創作、事業的發展培養和輸送專業人才,已成為電影視覺造型藝術專業領域最具影響力的人才培養基地,在中國乃至國際相關藝術教育領域優勢明顯、特色鮮明。目前,已陸續培養了數千名的專業人才,并相繼獲得了包括:法國戛納電影節、美國奧斯卡、東京國際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中國電影“金雞獎”、中國政府“華表獎”、中國電視劇“飛天獎”,以及臺灣“金馬獎”香港“金像獎”等國內外重要的專業與行業獎項。今天以李前寬、屠居華、宋洪榮、楊剛、邵瑞剛、尹力、霍建起、韓剛、王鴻海、馮小寧、何群、石建都、楊慶生、霍廷宵、全榮哲、毛懷青、丁昇、烏爾善、韓中、林木、武明、呂峰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優秀電影美術設計師和杰出導演活躍在影視藝術創作的一線。他們中不僅有頻頻現身于國內外著名影視節頒獎臺上的優秀美術設計師、杰出的導演,及專業領域的創業開拓者,還有一批致力于發展中國視覺造型藝術教育的耕耘者和探索者。 [詳情]
-
聲音學院于2015年正式成立,其前身為1960年建立的電影工程系,以及1973年設立的錄音系,是北京電影學院歷史最為悠久的院系之一,迄今為業界培育了逾千名聲音工作者。借助學校良好的電影教育環境和創作氛圍,聲音學院逐步在電影聲音教育領域、乃至國內外相關專業領域中具備了無可比擬的優勢和競爭力,代表了中國聲音藝術教育的最高水平。聲音學院師資力量雄厚,專業教師團隊曾多次主持、參與全國性影視錄音技術與藝術研討活動、國家級大型活動的聲音與音響系統設計,以及各類聲學建筑項目的設計與實施工作,并帶領學生參與一線創作。此外,聲音學院與多家國際知名影視院校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打造了一個多層次的、開放的教學環境。聲音學院擁有先進的技術與實驗室資源,覆蓋了從基礎實驗到影視作品、新興多媒體聲音制作工藝所需要的全部設施,并與業內多家企業建立了聯合實驗室,共同承擔人才培養、實踐教學,以及各級各類科研項目的研究工作。伴隨行業技術的發展,聲音學院在確保傳統專業學科優勢地位的基礎上,不斷調整更新技術儲備、拓寬專業學科領域,目前已有3個本科專業(下設4個專業方向),分別隸屬于“戲劇與影視學”、“設計學”、“音樂與舞蹈學”等一級學科。未來,聲音學院將繼續秉承嚴謹治學、銳意進取的一貫作風,為行業輸送更多具備系統知識和創新意識、熟練掌握專業技能的聲音創作與制作人才。 [詳情]
-
北京電影學院數字媒體學院于2013年底開始籌建。數字媒體學院目前正處于起步并快速發展階段。經過五年多的發展建設,數字媒體學院在學科專業建設、科學研究、人才培養、藝術創作等多個方面已取得很好的建設成果,并實現跨越式發展。整合了國內外頂級藝術家和科學家,以“用高科技語言講故事”為發展宗旨。培養掌握數字媒體藝術的基本理論和相關技能方法、具備綜合文化素養及創新精神的高素質復合型數字媒體藝術人才。數字媒體學院專職教師的專業結構包括:交互設計、計算機技術、數字影像創作三個方面,符合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教學的要求。其中,大部分教師具有博士學位,且大多具有海外留學經歷。是一支整體水平較高、充滿活力的適應專業發展的師資隊伍。目前,學院教師負責主持二十余項國家級、省部級、校級科研項目,發表多篇專業領域學術論文,并在編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核心課程系列教材。 [詳情]
主站蜘蛛池模板:
8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婷婷
|
久久九九免费
|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
|
国产在线免费视频
|
国产小视频在线播放
|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
|
91高清版|
亚洲第一不卡
|
精品小视频
|
福利在线视频导航
|
中文字幕一区在线观看视频
|
欧美日韩亚洲不卡
|
亚洲电影av|
玖玖精品在线
|
亚洲激情自拍偷拍
|
精品久久99|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
欧美日日夜夜
|
少妇av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
欧美日韩在线第一页
|
在线观看黄色一级片
|
国产成人三级
|
欧美3区|
久久久精品影院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欧美
|
婷婷欧美
|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
|
国产一二三区在线观看
|
日韩系列在线
|
久久久7|
中文字幕天堂
|
亚洲在线中文字幕
|
国产视频在线播放
|
久久久亚洲成人
|
久久精品9|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影院
|
一二三区在线
|
成人97精品毛片免费看
|
久久久美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