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理工大學于2010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批準成為工商管理碩士(MBA)專業學位培養單位,2015年順利通過了全國MBA教育教學合格評估。MBA項目充分發揮理工大學的學科優勢和特色,突出技術與管理的交叉融合,致力于重慶建設長江上游經濟中心、西部創新中心對高級工商管理人才的迫切需要,著力培養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積極的創新精神、系統的工商管理知識結構,能夠適應復雜市場環境和不同類型用人單位需要的復合型、應用型商界精英。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5.94萬
] -
奮進中的車輛工程學院始終堅持“立足西南、面向兵工、服務重慶市地方經濟發展”的方針,采取開放的辦學思路和創新的人才培養機制,長期與行業知名企業開展緊密型產學研合作,在節能與新能源車輛傳動系統試驗與檢測技術、汽車碰撞安全與空氣動力學等方面形成了鮮明特色和優勢。車輛工程學院現有專任教師116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35人,具有博士學位的72人,具有碩士學位的有39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國家級人選1人、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5人、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2人、重慶市巴渝學者特聘教授2人、重慶市“百名海外高層次人才集聚計劃特聘專家”1人、重慶英才——創新領軍人才1人、重慶市中青年骨干教師2人、重慶市巴渝青年學者1人。擁有重慶市首批優秀教學團隊1個,重慶市科技創新團隊2個。學院設有車輛工程系、能源與動力工程系、工業設計系、汽車服務工程系以及車輛專業實驗室等教學機構;建設有“車輛工程”國家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汽車零部件先進制造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智能制造與控制”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汽車零部件及其檢測技術”重慶市重點實驗室;重慶市“車輛模擬與試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重慶市“汽車動力系統及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車輛工程學科依托的機械工程學科為重慶市一流學科。學院設有車輛工程(含2個新能源及智能汽車方向教改班)、工業設計(數字化設計與交互設計方向)、能源與動力工程(節能及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開發方向)、汽車服務工程(汽車研發服務方向)、裝甲車輛工程、產品設計專業等本科專業,其中,車輛工程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首批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國家級首批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重慶市首批一流專業建設點、汽車服務工程專業為重慶市一流專業建設點。擁有車輛工程、地面武器機動工程等碩士點。學院近三年來承擔了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國防重大項目、重慶市重大項目和企業委托項目共100余項,科研經費6000余萬元,獲省部級及以上科技獎勵8項,重慶市教學成果獎2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獲發明專利36項,出版專著、教材8本。學院注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動手能力。在中德兩國政府的支持下,2012年8月成立了中德(重慶)汽車職業資格培訓與認證中心,引進與應用德國先進的實驗與實訓理念和條件,提升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和水平。近年來,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挑戰杯、巴哈大賽、方程式大賽、智能汽車競賽,汽車節能大賽、機器人大賽、機械創新設計等競賽,成績優異;學生在申報專利中也取得突破。我院畢業生就業形勢好,近年來畢業生就業率均在95%以上。畢業生主要在國有大中型企業、三資企業、行政事業單位、相關院校及科研院所等從事研發、制造、管理和營銷等工作。畢業生專業知識扎實,具有良好的工程實踐素質和踏實的工作作風,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歡迎。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3.00萬
] -
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源于1985年的機電工程系,1992年后先后更名調整為電子信息工程系、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學院、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是學校辦學歷史悠久、綜合實力領先,社會影響較大的學院之一。學院現有專任教師118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44人,碩士生導師39人。擁有全國優秀教師、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重慶市學術技術后備帶頭人、重慶市優秀青年骨干教師10人。學院設有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5個本科專業,其中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和電子信息工程為重慶市特色專業;擁有信息與通信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電氣測試與儀器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電氣工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其中信息與通信工程、電氣工程為重慶市重點學科。學院擁有現代光學檢測與智能傳感器重慶市高校科研創新團隊、自動控制課程群和電工電子技術2個重慶市優秀教學團隊、重慶市信息類特色學科專業群和電氣信息類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建有重慶市現代光電檢測技術與儀器重點實驗室、重慶市光纖傳感與光電檢測重點實驗室、智能光纖感知技術重慶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重慶市能源互聯網工程中心、重慶市電工電子技術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重慶市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電子設計競賽基地和電氣與電子工程實驗中心。學院高度重視科學研究對人才培養的帶動作用及對學院發展的推動作用,近五年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余項、省部級項目50余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800余篇,其中SCI、EI收錄200余篇,獲發明專利30余項,省部級以上獎勵10余項。學院現有在校本科學生2800多人,研究生300多人,學院注重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科學素養的培養,按大類招生,寬口徑、厚基礎培養,近5年來,學生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大學生“挑戰杯”競賽等賽事中獲得國家級獎項50項。學院畢業生基礎知識扎實,動手能力強,勇于創新,受到社會的普遍歡迎與肯定,近五年畢業生的就業率均達95%以上,名列學校前茅。全院師生員工弘揚“明德篤行自強日新”的校訓精神,努力進取、開拓創新,為建設一流的學科和一流的專業而努力。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3.30萬
] -
重慶理工大學會計學院成立于1993年,學院設有會計系、財務管理系、審計系、會計信息化系和國際合作部(國際會計資格教育認證中心)、MPAcc教育中心、教學質量管理中心7個教學機構,設有學院辦公室、學生工作辦公室、研究生工作辦公室3個管理機構。現有會計學、財務管理、審計學3個本科專業,設有ACCA、CIMA兩個特色本科專業方向和會計信息化綜合改革實驗班;擁有會計學、會計專業碩士(MPAcc)、審計專業碩士(Maud)3個碩士點。全院在校學生2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800余人,研究生近600人。會計學專業于1988年招收本科生,2002年獲得會計學碩士學位授予權。學院特別重視學科專業建設。會計學科1995年被原兵器工業部評為部級重點學科,1999年轉為重慶市市級重點學科,是重慶市“十五、十一五”期間唯一的財會類重點學科,所在學科工商管理一直是重慶市重點學科。“財會研究與開發中心”是重慶市唯一的財會類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會計學專業是重慶市首批特色專業、首批“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現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國家級一流專業。學院擁有《會計信息化》1門國家精品課程、1門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和《會計學》等12門重慶市市級精品課程、重慶市市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出版了包括國家規劃教材在內的精品特色教材80多部。2018年學院“互聯網+會計”教學改革成果榮獲高等教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會計學院現有教職工87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34人,博士生導師3人,碩士生導師35人,博士37人。全國模范教師1名,全國會計領軍人才1名,全國審計信息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兼副秘書長1名,財政部政府會計準則委員會咨詢專家1名,財政部內部控制標準委員會咨詢專家1名,財政部“國際化高端會計人才培養工程”人選1名,重慶市教學名師1名,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3名,重慶市322人才工程第二層人選1名,重慶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師4名,重慶市中青年骨干教師及資助計劃6名,重慶市會計領軍人才6名,另有多位教師兼任各種學術和社會職務,包括獨立董事、獨立監事等,聘有300余名行(企)業專家及國(境)外專家為校外導師。近年來,會計學院教師在《管理世界》、《會計研究》等專業權威雜志上發表學術論文400余篇,出版專著40余部,承擔國家級、省部級課題50余項,科研經費900余萬元,獲國家級、省部級科研獎勵30余項。會計學院通過“教改實驗班”、“創新創業實驗班”、“筑基計劃”、“準研究生培養制”等一系列教改措施,創造性地實施了“三三”制培養模式和“國際化人才培養項目”(CIMA和ACCA)。學生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國際商業精英挑戰賽”比賽中多次獲得一等獎;2016年,瑞華杯第一屆全國校園審計精英挑戰賽榮獲一等獎;2017年,第七屆“中華會計網校杯”校園財會專業競賽全國總決賽一等獎;2018年,“科云杯”全國大學生財會職業能力大賽(本科組)二等獎,“衡信杯”財稅技能大賽二等獎;2019年,全國本科院校稅收風險管控案例大賽一等獎。在市級的多項競賽中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重慶理工大學是全國目前唯一的“互聯網+會計”MPAcc教育綜合改革研究單位。目前MPAcc開設有iCFO和iCPA方向,綜合改革實驗班設置大數據及人工智能財務方向。MPAcc辦學突出了專業化、信息化、社會化特色,定期邀請國際國內知名學者執教為學生帶來最前沿的學術信息,聘請300多名大型國企、外企及上市公司的財務總監及知名會計師事務所的合伙人作為校外導師,通過模塊化、信息化、案例化的課堂教學,通過MPAcc大講堂、會計人生、我的精彩、移動課堂和行動學習等特色模塊,借助實務界導師寶貴經驗和對學生悉心的實踐能力訓練指導,加強學生專業能力及綜合素質培養,讓學生盡快成為走向前臺的卓越會計師。長期以來,會計學院堅持以教學為中心、育人為根本的指導思想,積極探索教學、科研一體化的培養模式,一大批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成為專業領域的翹楚和學術領域的精英,深受用人單位的好評。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6.90萬
] -
重慶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擁有國家級特色專業、重慶市“三特行動計劃”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重慶市特色專業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網絡工程和物聯網工程四個專業系,同時學院建有計算機基礎教研室和計算機實驗教學中心。現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點、計算機技術領域工程碩士點。碩士點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數字圖像處理與分析、網絡與信息安全、物聯網技術及應用、計算智能及應用、數據管理技術及應等5個方向。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200余人,碩士研究生近100人。學院現有教職工88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35人、博士28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重慶市的學科帶頭人2人、后備學科帶頭人1人、中青年骨干教師5人,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25人。研究領域涵蓋軟件技術及應用、人工智能、計算機圖像圖形學、嵌入式系統及應用、數據管理、計算智能及應用等,完成了一批具有鮮明特色和進入世界先進行列的研究成果。近五年來,學院教師獲得省部級科技獎勵16項,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和省部級教學成果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重慶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發明專利、知識產權50項,發表論文4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錄140余篇,出版專著、教材48部。承擔了國家級項目、省部級重大項目和橫向科研項目等共計109項,科研經費2000余萬元。計算機學院現有國家級特色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重慶市特色專業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全面面向當前信息產業特別是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的迅速發展,構建“堅持科研教研促教學、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產學研相結合”的特色教育模式。學院建有各類基礎及專業實驗室,擁有設備總價值1900余萬,儀器設備臺數2000余臺套,各類實驗室占地面積總和超過9000平方米,有面向重慶理工大學全校計算機基礎教育和其他非計算機專業教育的計算機公共實驗室20個,有面向計算機學院各個計算機專業教育的專業實驗室11個。專業實驗室包括有計算機軟件實驗室、計算機網絡實驗室、計算機圖象圖形學實驗室、嵌入式技術應用實驗室、計算機組成原理實驗室、軟件工程實驗室、網絡工程及網絡安全實驗室、物聯網技術實驗室、學生軟件創新實驗室、大學生博弈創新實驗室(機器人足球、武術機器人、計算機博弈)、卓越工程師計劃創新實驗室、研究生創新實驗室等。建有重慶市計算機視覺智能技術工程研究中心、重慶市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技術研發中心、重慶市網絡與信息安全基地、重慶市高校眾創空間星云智慧空間、重慶市高校機器人與智能制造技術重點實驗室(共建)和重慶市重理工九龍科創空間(共建)等六個省部級研發平臺,計算機圖像圖形學研究所、嵌入式系統工程中心、軟件技術與應用研究所、CIMS研究所、人工智能系統研究所、物聯網實驗室等6個校級研究基地。計算機學院人才培養模式特色顯著。計算機學院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各類學科競賽,近年來學院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挑戰杯”、國際機器博弈、全國機器人大賽、重慶市數據庫設計大賽等競賽,獲得全國獎40余項,省部級獎80余項。同時學院學生積極參與教師科研項目50多項,并取得豐碩成果,創造了在校本科生獲得重慶市科技進步三等獎的優秀案例。學生配合專業教師,完成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案例30多個,本科生發表科研論文20篇,其中被EI收錄4篇。近年來,計算機學院的畢業生就業率高,連續三年就業率在95%以上。各個專業的畢業生具有深厚的理論知識和較強的動手能力,逐漸成為了企業技術和管理中堅,部分畢業生直接簽約惠普、騰訊、百度、奇虎360、恒生電子、微標科技、各大銀行、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國家電網等企業以及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學院畢業生的表現得到了用人單位的廣泛好評。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3.00萬
] -
經濟金融學院秉持“立德樹人”的辦學理念,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留學生教育等各項工作中取得了顯著進步,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學院擁有應用經濟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資產評估和工商管理專業學位碩士授予權;其中,應用經濟學為重慶市一級重點學科,建有重慶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勞動經濟與人力資源研究中心、重慶市匯率及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等機構。目前,學院開設有經濟學、金融學、金融工程、國際經濟與貿易等4個本科專業。現有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本科生以及留學生1600余人,專任教師86人,博士學歷52人、碩士學歷26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26人,更不乏全國優秀教師、重慶市高校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等優秀人才。近五年來,學院先后承擔國家社科基金、省部級及企業委托項目100余項,科研經費達500萬元;在《經濟研究》、《管理工程學報》、《改革》等發表學術論文近600篇;出版專著20余部;獲省部級科研成果獎勵12項,其中一等獎2項。學院注重學生專業素養和人文精神培養。學院通過頂層設計,構建校內校外相結合、課內課外相結合、專業實踐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全人”育人體系,以實踐教學、專業訓練、社會實踐活動等為主要內容,以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專業能力、就業創業能力等為主要任務,讓學生在實踐中找到快樂、在實踐中創造價值。目前,學院與多家機構簽署協議,建立教學實踐實習基地,為學生搭建了理論與實務相結合的發展平臺。學院走開放辦學的發展道路。與美國、英國等國外高校同行建立了穩定的教學合作和學術交流關系。學院教師、學生每年赴國外、境外互訪學習。近年來,學院與美國密蘇里大學等進行合作辦學,通過1+2+1(+1)培養模式培養金融學專業國際型人才,為愿意出國留學和考研的學生提供有效途徑。面向未來,學院將凝心聚力,腳踏實地,進一步增強師資隊伍實力,不斷提升學科建設水平,以服務國家為己任,努力為社會培養優秀的經濟、金融人才。(2020年7月更新)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3.00萬
] -
理學院下設應用數學系、信息與計算科學系、統計與數據科學系、物理與能源系、高等數學教學中心、大學物理教研室、物理實驗中心、理學院專業實驗中心、綠色能源材料技術與系統重慶市重點實驗室、數理金融與統計科研平臺和實踐基地、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實驗室、應用數學研究所、光伏新能源應用技術與設備研究所等教學、科研單位。設有金融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應用統計學、應用物理學、新能源科學與工程五個本科專業。擁有數學、統計學、光學工程、應用統計學四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以及數學學科為重慶市高等教學“十三五”重點學科。學院還承擔了全校《高等數學》、《大學物理》和《大學物理實驗》公共課程的教學工作,其中物理實驗中心為重慶市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高等數學》、《大學物理實驗》為重慶市級精品課程,《大學物理實驗》為重慶市精品資源共享課程,高等數學教學團隊為重慶市級教學團隊。學院擁有一支結構合理、實力較雄厚的教師隊伍。有專任教師123名,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48人,博士75人;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及后備人選各1人。研究領域涵蓋微分幾何及其應用、微分方程與動力系統、人工智能、大數據計算、數理金融、非參數統計、生物醫學統計和光電傳感與信息處理、光纖生物化學傳感及應用、光電儀器及系統、先進光電功能材料及器件、光伏新能源和LED工程系統、新型儲能材料與技術等方向,其中部分研究方向已處于國內外先進水平。近五年來,獲得重慶市自然科學二等獎一項,三等獎一項,主持了3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國家基金項目、200余項省部級課題及橫向課題,其中國家級重大項目一項,國家級重點項目一項,省部級重大項目3項,省部級重點項目13項;發表了500余篇學術論文,其中200余篇被SCI收錄;出版了10部學術著作。學院堅持秉承“特色理學”的專業建設理念,加強與地方政府和企事業單位的合作,在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過程中極大地推進了自身建設。充分依托實習基地、合作單位,著力培養學生的專業應用能力、社會適應性和就業競爭力。學習、借鑒國內外同類品牌專業建設模式,不斷的提煉并完善學院的專業特色,打造品牌學科專業。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2.70萬
] -
重慶理工大學藥學與生物工程學院是一個團結奮進、發展快速、充滿朝氣與生機的二級學院。秉持“創新驅動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服務健康”的辦學理念,致力于國家和地方戰略性新興產業生物醫藥領域的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和具有一定國際視野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學院現設藥學系、制藥工程系、生物工程系、生物醫學工程系和中心實驗室,開設有藥學、制藥工程、生物制藥、生物醫學工程4個本科專業,構建了重慶市面向戰略新興產業的生物醫藥特色學科專業群。藥學學科是重慶市十二五、十三五重點建設學科,生物醫學工程為校級重點學科。學院現有生物醫學工程、藥學一級學科學術學位碩士點2個,生物醫學工程、藥學專業學位碩士點2個。學院師資力量雄厚,教學科研條件完善。現有教職員工65(含外籍教師),其中,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杰青、巴渝人才等省部級人才6人,教授(研究員)18人、副教授18人,博士學位教師46人,海外留學回國22人。建有“纈沙坦原料藥教育部示范性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藥物化學與分子藥理學重慶市重點實驗室”、“靶向藥物篩選與活性評價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重慶市現代中藥制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市中英(國際)數字醫療技術工程中心”、“重慶市生物醫藥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等省部級教學科研平臺。學院已同美國、英國、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家有關著名大學、科研機構建立起良好的學術交流關系,正在積極建設3+1+1人才培養模式,增強國際聯合辦學能力。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3.00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