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科學學院前身是東北石油學院石油勘探系,是1960年建校伊始創辦的主干系之一。1975年更名為大慶石油學院石油勘探系,2001年更名為大慶石油學院地球科學學院,2010年更名為東北石油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學院下設5個教學科研機構(資源勘查工程系、勘查技術與工程系、地質學系、油氣資源勘查與應用研究所、地球科學實驗中心)和2個管理機構(辦公室和學生工作組)。學院擁有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工學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省重點學科)和博士后科研流動站,3個博士學位授權點(礦產普查與勘探、地質工程、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6個碩士學位授權點(礦產普查與勘探、地質工程、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地質學、地球化學、地球物理學),2個省領軍人才梯隊(礦產普查與勘探、地質工程)。學院在職教職工115人,其中專任教師104人、管理人員11人。其中正高級職稱39人、副高級職稱41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76人,具有國外訪問經歷教師17人。博士生導師19人、碩士生導師65人。擁有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人。龍江學者特聘教授3人、青年學者1人,黑龍江省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人,黑龍江省領軍人才梯隊帶頭人2人、后備帶頭人4人,黑龍江省政府津貼專家2人,黑龍江省教學名師1人,黑龍江省優秀教師1人,黑龍江省模范教師1人,黑龍江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人,孫越崎青年科技獎獲得者1人,省高校青年學術骨干1人,CNPC優秀教師4人;校級十佳教師10人,獲校級教學質量優秀獎4人。此外,擁有雙聘院士1人、特聘教授4人、兼職教授3人、客座教授4人。學院擁有2個省級高校科技創新團隊(油氣成藏與保存、斷裂變形封閉性及與流體運移),擁有1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非常規油氣成藏與開發),1個省重點實驗室(油氣成藏機理與資源評價)和3個CNPC重點實驗室(斷裂控藏、天然氣保存與破壞機理、油氣地球化學)。擁有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石油工程與地質國家級教學實驗示范中心),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河北柳江盆地國家級理科實踐教育基地),2個省級教學團隊(油氣藏形成組研究生優秀導師團隊、資源勘查工程教學團隊),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油氣資源勘查)、1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油氣成藏與勘探),1個校級研究生創新實踐平臺(石油地質類)。此外,建有遼寧興城、松遼盆地周邊野外地質實習、大慶油田生產實踐教學基地和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東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等7個研究生聯合培養與創新實踐基地。地球科學學院是東北石油大學最具實力和特色的學院之一。學院在建設和發展過程中,不斷開展國際化合作交流以加強人才培養力度。近五年舉辦大型國際、國內學術會議6次,海外參會人數達40人次,特邀國外知名專家和教授14人,其中做講座報告12人次。先后派遣青年教師17人到國際知名大學和科研機構進行海外訪問交流,包括英國帝國理工大學,澳大利亞西澳大學,美國德州農工大學、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佐治亞理工學院,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里賈納大學,瑞典烏普薩拉大學,奧地利萊奧本礦業大學,新西蘭奧克蘭大學等。通過國外交流訪學已經與各訪問機構建立了合作培養研究生機制,平均每年合作培養博士和碩士研究生3-6人。近五年,學院承擔各類國家級科技項目75項、省部級科技項目59項,科研總經費達2億元。先后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獲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26項。近五年發表科技論文425篇,其中SCI、EI收錄100余篇;出版專著和教材15部;授權發明專利26項。經過幾代勘探人的共同努力,地球科學學院已經成為我國培養資源勘探領域高級人才的搖籃。面向未來,地球科學學院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學校第一次黨代會精神,奮力書寫“強陸-拓海-壯新”三篇大文章,開拓創新、砥礪前行,為創造更加輝煌的明天而努力奮斗!
[詳情][簡章:1篇
][學費:2.70萬
] -
1979年,學校自動化專業面向全國招收本科生,奠定了電氣信息工程學院基礎。電氣信息工程學院現有教職工80人,其中專任教師77人,擁有博士34人、博士生導師8人、正高職22人、副高職33人、中級職稱21人。教師隊伍中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青年長江學者1人、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省教學名師2人、省優秀研究生導師2人,擁有省優秀研究生導師團隊1個、省領軍人才梯隊1個、省科技創新團隊1個。 本院擁有省級重點學科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3個、省級研發中心1個,擁有博士二級學科1個、碩士一級學科3個、專業學位工程碩士領域3個,擁有本科專業5個,其中國家特色專業1個,國家“卓越工程師建設專業”2個,省級重點建設專業3個。學院注重科技創新,近幾年發展迅速,在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實現零的突破后,每年都有項目獲得該基金資助,發表學術論文300余篇,其中SCI、EI、ISTP檢索80余篇,高被引論文實現了零的突破,并連續兩年有教師進入湯森路透全球高被引科學家榜單。出版專著22部,教材33部。學院注重教學工作,主持了省(部)級教改、專業建設以及精品課建設項目20余項,獲省部級優秀教學成果多項。學院在讀博生、碩士生220人、本科生2000余人。在國內外各類競賽中獲獎50余項。在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專業技術人才,他們傳承和發揚大慶精神和鐵人精神,并在地方政府、高校、油田等行業發揮著重要作用。學院倡導國際合作,近半數的教師有海外學習、訪問、交流的經歷,與國內外許多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建立了密切的交流與合作關系。學院將繼續遵循電氣信息工程和儀器儀表發展規律,堅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進一步提高學術水平,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優秀人才,拓展學生就業和辦學途徑,努力建設成國內知名、省內一流的學院!
[詳情][簡章:1篇
][學費:2.70萬
] -
東北石油大學電子科學學院是全國重點大學——東北石油大學下設的二級學院之一,原大慶石油學院電子工程系,創建于1994年10月。東北石油大學電子科學學院建有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油田控制與動態監測重點實驗室),省高校校企共建工程技術研發中心1個(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儀表工程研發中心),其中,油田控制與動態監測重點實驗室與東北石油大學電氣信息工程學院共建共管。東北石油大學電子科學學院擁有應用物理學專業、電子信息工程專業、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和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專業共5個本科專業,其中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為黑龍江省重點建設專業、國家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東北石油大學電子科學學院有1個博士學位授權點(安全與環境工程)、2個碩士學位授權點(精密儀器及機械、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1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儀器科學與技術),還有2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儀器儀表工程、光學工程),招收光電檢測及信息處理技術、納米光電子材料、智能測試技術及儀器、現代傳感技術及系統和設備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等方向碩士研究生。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2.70萬
] -
東北石油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原名石油煉制系、石油化工系),創建于1960年5月,是建校初期最早成立的四大主干系之一,也是東北石油大學石油、石化兩大特色學科之一,現設有5個教學系,3個教學科研實驗中心,2個研究院,37個教學科研實驗室。學院從1961年開始招收本科生,1981年獲得國家首批碩士學位授予權,2003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在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工作中獲得“優秀”成績,2016年工程學學科進入世界ESI前1%行列,在2018年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獲得B級學科,2019年對接國家能源發展戰略成功獲批黑龍江省“頭雁”團隊,2019年獲得“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2020年獲得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學院有1個省級重點學科群,1個省級重點學科,1個省級優勢特色學科;1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7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3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培養權;1個國家級特色本科專業建設點,1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個省級重點本科專業,2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6個本科專業;1個省級重點研發中心,3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1個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重點實驗室,1個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1個省級高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9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其中,3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個國家級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3個國家級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學院現有教職工105人,其中,教授27人、副教授42人,博士學位67人、碩士學位29人,博士生導師18人;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1人,省新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入選者2人;省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省優秀中青年專家1人;龍江學者(青年學者)特聘教授5人;省重點學科帶頭人和后備帶頭人5人;省領軍人才梯隊帶頭人2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省教學名師2人,全國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學名師2人,省勞動模范1人,省高校師德先進個人2人。省領軍人才梯隊2個,省“頭雁”團隊1個,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1個,全國石油和化工教育優秀教學團隊2個,省青年科技創新團隊1個,優勢特色學科研究方向團隊5個。學院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547人,其中,本科生1261人,碩士研究生229人、博士研究生57人。學院秉承“艱苦創業,嚴謹治學”的校訓,弘揚“嚴謹、樸實、勤奮、創新”的校風,堅持用大慶精神育人,培養“信念堅實、學識扎實、為人樸實、作風踏實,扎根基層、立足崗位、創新創業、報效祖國”的有用人才。近年來,獲得全國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全國大學生高分子創新創業大賽、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等國家、省和地區各類大賽獎勵100多項;獲得國家獎學金、孫越崎獎學金、侯祥麟獎學金、中國石油獎學金、王濤英才獎學金、省大學生道德模范人物、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提名獎等80多人次。建院60年來,為國家和石油石化工業輸送了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和高級管理人才11000多名,其中,許多已經成為石油石化工業和高等教育領域的骨干力量、專家學者,有些已經走上了重要領導崗位。學院始終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強化基礎,注重實踐教學,突出創新創業教育。“十五”以來,承擔省、市級教改工程項目、教育教學研究項目30余項;建成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2門,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1門,省級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課程1門;獲得省部級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1項,獲得全國多媒體教育軟件大獎賽二等獎1項;自編出版教材30余部,發表教研論文60多篇。學院緊緊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要和龍江全面振興發展,堅持全方位多層次產學研合作辦學,已在石油化工、油田化學等科研領域形成了鮮明優勢特色,在國內外具有一定影響。“十五”以來,承擔國家“863”“973”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重點高科技推廣項目等國家級科研項目40多項,省部級科研項目100多項,橫向科研項目700余項;年均科研經費750萬元;申請專利450余項,其中,授權發明專利100多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20多項;在國內外著名學術期刊發表學術研究論文1500多篇,其中,年均發表SCI論文100余篇、EI論文80余篇、ISTP論文3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10余部。學院注重國際交流合作,交流合作的領域和范圍不斷拓展,國際影響不斷擴大。與美國、英國、日本、韓國、加拿大、以色列、澳大利亞等國家的10多所知名大學建立了合作訪問和學術交流關系。近年來,邀請10多名國外知名大學的教授、專家、學者來校開展學術交流活動;聘請5名國外知名學者為兼職教授或客座教授;學院先后有60多人次赴國外進行訪學深造、訪問考察、合作研究、參加國際學術會議;與以色列工學院合作開展科學研究,在《科學》等著名學術期刊發表學術研究論文;與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合作,一起研發出太陽能無碳煉鐵技術;與加拿大女王大學共建先進化工催化材料與表面科學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如今,東北石油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正以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秉持“質量立校、人才強校、改革創新、特色創優”的辦學理念,堅守初心使命,勇立時代潮頭,砥礪開拓前行,為建設特色鮮明、優勢突出、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高水平二級學院而努力奮斗!
[詳情][簡章:1篇
][學費:2.70萬
] -
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前身是1960年東北石油學院創建時成立的石油機械系。現有教職工145人,其中博士生導師27人,教授45人,副教授55人。師資隊伍中有雙聘院士1人,教育部教指委委員2人,“龍江學者”特聘教授2人,省級領軍人才梯隊帶頭人及后備帶頭人12人,享受國務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人,省部級教學名師及教學新秀(能手)5人。學院設機電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工業設計、工程力學5個系及工程訓練、石油工程節能技術2個中心。開辦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工程教育認證專業,省一流專業、省重點專業)、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國家一流專業、工程教育認證專業、國家特色專業、省重點專業)、金屬材料工程(省重點專業)、工業設計、工程力學、車輛工程、安全工程7個本科專業。設有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機械工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以及油氣田機械工程、安全與環境工程2個博士學位授權點,機械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2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及材料學碩士點,在機械(含機械工程、工業設計工程方向)、能源動力(動力工程方向)2個領域具有碩士專業學位授權。學院擁有機械設計及理論、化工過程機械、流體機械及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4個省級領軍人才梯隊,2個國家計量認證實驗室和8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研究中心及技術創新中心。“十二五”以來,承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863”課題、“973”課題及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和省部級課題110余項,年均科研經費2500余萬元,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20余項。發表論文92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和教材20余部。歷經近60年發展建設,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已成為培養石油石化機械工程技術人才和開展石油、石化裝備技術研究的重要基地。先后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國家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為國家輸送了逾萬名畢業生,涌現出一大批以中國工程院王玉普院士、劉合院士等為代表的優秀人才。
[詳情][簡章:1篇
][學費:2.70萬
] -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成長起來的經濟管理學院,歷經管理教研室(1980年成立管理教研室)、經濟管理系(1993年成立經濟管理系)、經濟管理學院(2001年成立經濟管理學院)幾個重要發展時期,在不斷蛻變中鑄就輝煌。學院現有交叉學科油氣資源經濟與管理博士點1個;工商管理一級學科碩士點1個(涵蓋企業管理、技術經濟及管理、市場營銷和人力資源管理等專業方向),工商管理一級學科下屬會計學專業碩士點1個,交叉學科油氣資源經濟與管理學科碩士點1個;工商管理碩士(MBA)和會計碩士(MPAcc)學位授權點2個。工商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工程管理、旅游管理、會計學、市場營銷、經濟學和國際經濟與貿易9個本科專業;工商管理學科為省級重點學科,工商管理專業為省級重點專業、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學院設有工商管理、會計學、工程管理、市場營銷與旅游、經濟與貿易5個系;工商管理、市場營銷、旅游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會計學、財務管理、工程管理、經濟學和國際經濟與貿易9個教研室;現代實驗中心、石油經濟與管理研究所、工商管理碩士(MBA)教育中心、會計碩士(MPAcc)教育中心和資料室5個教學與研究輔助機構;學生工作組和院黨政辦公室2個管理機構。學院擁有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致力于教書育人、嚴謹治學的高素質專業化師資隊伍。學院現有教職工81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含其他高級職稱)34人,高級職稱人數占教師總數的69%以上;具有博士學位26人,在讀博士12人;具有碩士學位39人,碩士學位以上教師占教師總數95%;博士生導師5人,碩士生導師50人,其中:教授所占比例為36%;具有國外學習與研究經歷17人。同時,聘請知名企業家、商界精英等52人作為外聘教師。學院人不忘初心,砥礪前行,聚精會神育英才。以建設一流本科教育和特色鮮明的研究生教育為導向,始終堅持“學生為本、教師為根、教學為基、學術為魂、管理為要、質量至上”的辦學理念,堅持“教以啟智,育人鑄魂”的教育理念,秉承“自強不息、嚴謹治學”的辦學精神,落實立德樹人、學生中心、成效導向、持續改進、產教融合、精準培養的育人原則,強優勢、補短板、抓機遇、迎挑戰,大力實施“新經管”建設工程,在培養學生“勤學、修德、明辨、篤實”上下功夫,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為志存高遠,腳踏實地,理論功底扎實,跨文化交流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強,就業有特長、創業有能力、深造有基礎、出國有優勢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家國情懷的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高級復合型、應用型經濟與管理人才。學院人不斷追求科學夢想,加強科學研究。已承擔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共8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6項,國家星火計劃項目1項,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項目1項,國家博士后基金項目1項,省級項目127項,省級教研項目36項,廳局級項目73項,廳局級教研項目27項,橫向課題30項;發表SSCI、SCI、A&HCI、EI、CSSCI等收錄論文以及國家自然基金委管理科學部期刊、人大報刊復印資料全文轉載等核心論文54篇;出版著作、編寫教材23部;榮獲中國石油企業協會優秀科研成果獎、黑龍江省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獎、黑龍江省優秀教學成果獎、黑龍江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36項。新時代,新征程。學院人擁抱新時代,迎接新挑戰,打造“新經管”,開創“新未來”;緊盯建設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培養德才兼備、能文能武的高素質專業人才,貢獻既有理論深度又有應用價值的高水平學術成果的“三高”目標;努力把學院建設成為特色鮮明、國內知名的高水平復合型、應用型經管類專業人才培養與能源經濟研究基地;努力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等方面作出更大的貢獻!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3.60萬
] -
人文科學學院前身是創建于1960年的東北石油學院馬列主義教研室,1985年發展成為馬列主義教研部,1997年改稱社會科學系,2004年正式組建人文科學學院。人文科學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43人,其中專任教師36人,教授10人,副教授13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5人,美國南加州大學訪問學者1人。有國家優秀教師1人,省青年創新人才1人,省師德師風先進個人2人、省巾幗標兵1人,省優秀思想政治工作者1人,有特聘教授2人,校教學名師2人。學院下設公共管理系、社會學系、中文系三個教學單位,承擔政治學、管理學、社會學、文學四個學科門類近150門課程的教學任務。人文科學學院不斷致力于學科專業的發展建設,擁有1個政治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1個社會工作碩士專業學位(MSW)授權點。其中社會工作碩士專業學位(MSW)授予點是我省首個社會工作碩士專業學位授予單位,于2014年獲批,2015年首次招生28人,成為推動我省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學院設有行政管理、社會工作、漢語言文學、公共事業管理四個本科專業。在校研究生135人,全日制本科生612人。人文科學學院的科學研究取得豐碩成果,在黨的建設、組織文化、社會工作、公共管理等領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優勢。近幾年來,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課題4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課題1項,民政部基金課題1項,省社科基金課題16項。人文科學學院在教學改革方面取得顯著成績。近幾年來,獲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門,省級精品課1門。主持省級教科研課題13項。主持省教育規劃項目6項。2011年和2013年2次榮獲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人文科學學院歷來重視與政府和石油大企業的聯系、合作和服務工作,與大慶市民政局、大慶市行政服務中心、大慶油田第四采油廠等多家企事業單位建立了合作關系,開辟了許多實踐教學基地,并經常性地為地方政府有關部門、企事業單位等提供公共管理學、社會學、黨建、社會發展理論等方面的培訓和咨詢,拓展了學院的發展空間。人文科學學院重視學生的理論素養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已為政府、高校和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大型央企部門培養了大批專業人才。共有近1800余名學生畢業走上工作崗位,他們以堅實的專業理論功底,踏實肯干的作風和穩健出色的工作能力活躍于政府機關、油田企業和其他單位,成為工作崗位的骨干力量,得到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在學校黨委的正確領導下,今天的人文科學學院秉承“學科領航、科研助推、學生為本、服務地方”的理念,腳踏實地、銳意進取,為更加美好的明天努力拼搏,力爭在東北石油大學建設多學科協調發展的高水平特色大學進程中做出更大貢獻。
[詳情][簡章:1篇
][學費:2.70萬
] -
石油工程學院的前身是創建于1960年的石油開發系,已故國際著名學者、國內石油界元老周世堯教授任首屆系主任。現有教職工128人,博士生導師40人,教授(研究員)53人,副教授(高級工程師)42人。教師隊伍中有中國工程院院士5人,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龍江學者7人,國家重點學科帶頭人3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6人,省級教學名師1人。學院擁有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含油氣田開發工程、油氣井工程、油氣儲運工程3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設有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和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博士學位授予權一級學科。學院現開設石油工程(國家特色專業)、油氣儲運工程(國家特色專業)和海洋油氣工程3個本科專業。擁有“石油工程與地質”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以及“石油工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獲得國家級教學團隊、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等一系列高水平成果。學院建成“提高油氣采收率”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高效鉆井破巖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研究室、非常規油氣藏與開發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等6個科研平臺。近年來,共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省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100余項;年均科研經費超過5500萬元。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省部級獎勵50余項。經過近60年的建設,學院已經發展成為國內石油行業公認的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累計培養各類畢業生近20000人,遍布海內外。其中包括以中國工程院院士胡文瑞為代表的企業專家,以龍江學者講座教授、美國科羅拉多礦業大學終身教授吳玉樹為代表的海外學者和以原1205鉆井隊隊長、全國勞動模范胡志強為代表的基層骨干,為我國石油工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詳情][簡章:1篇
][學費:2.70萬
] -
土木建筑工程學院可追溯至1975年創辦的“工業與民用建筑”專業(隸屬于機械系)。1986年“工業與民用建筑”專業恢復招生,同年“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開始招生。1994年成立建筑工程系,2001年創建土木建筑工程學院。目前土木建筑工程學院下設4個教學系:土木系、建環系、建筑系和市政系。學院現有教職工79人,其中正教授18人,副教授38人,中級職稱23人;具有博士學位21人。龍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國家二級教授1人,國家三級教授3人,黑龍江省級重點學科帶頭人2人,享受省政府津貼教師1人,黑龍江省領軍人才梯隊2個,省級教學名師1人,校級教學名師4人。現有在校本科生973人,博士及碩士研究生128人。自學院成立以來畢業生遍布祖國各行業,涌現出一批扎根基層、敢于爭先的優秀學子。有的成為國內知名學者、有的成為國企堅強舵手、有的成為優秀企業家。近五年全日制本碩博的就業率穩居學校前列。土木建筑工程學院一直致力于學科專業的發展建設,學科專業發展迅速,學院現有1個黑龍江省重點學科(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1個校級重點學科(土木工程),1個黑龍江省教育廳重點實驗室(防災減災及防護工程實驗室),1個黑龍江省建設廳建筑能效測評中心,2個黑龍江省領軍人才梯隊,有1個博士點,2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9個碩士點,2個工程碩士領域,6個本科專業。十載櫛風沐雨、十年不改初衷。土木建筑工程學院秉持著“嚴謹樸實、勤奮創新”的院訓,抓住機遇、大膽創新、銳意進取、奮勇向前,為創造更加絢麗的明天而努力。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2.70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