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創辦于1959年。現設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含鑄造、塑性加工方向)、材料科學與工程(含金屬材料和無機非金屬材料方向)、焊接技術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4個四年制本科專業,以及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與軟件工程復合型五年制雙專業。擁有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和博士后科研流動站,遼寧省提升高等學校核心競爭力學科建設工程的高水平重點學科,2017年入選遼寧省雙一流重點建設學科。2019年,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獲批遼寧省一流本科專業,其中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獲批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學院現有專職教師71人,其中教授27人,副教授29人,講師15人,具有博士學位61人。他們中有教育部長江學者、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才1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5人,省部級有突出貢獻的優秀中青年專家3人,遼寧省攀登學者1人,遼寧省特聘教授2人,省優秀教師2人,省教學名師2人,“興遼英才”青年拔尖人才2人,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層次人才5人,中國鐵道學會詹天佑獎和茅以升獎各1人。學院擁有完整的熔煉鑄造、鍛壓、焊接、粉末冶金、薄膜、熱處理等材料制備、物理化學及力學性能測試、微觀組織分析等設備共計2000多臺套,固定資產4000多萬元。其中包括JEOL2100F場發射透射電子顯微鏡、Zeiss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帕納科X射線衍射儀、630連續擠壓機、6kW光纖激光加工(焊接、熔覆、3d打印)平臺、等離子復合焊機、真空感應和電弧熔煉爐等大型儀器設備。2003年評為遼寧省先進實驗室,2012年被評為遼寧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015年建立遼寧省軌道交通材料虛擬仿真實驗中心。學院建有軌道交通裝備設計與制造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連續擠壓工程研究中心、遼寧省軌道交通關鍵材料重點實驗室、遼寧省重大裝備熱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遼寧省新能源電池重點實驗室、遼寧省軌道交通裝備焊接與可靠性重點實驗室、遼寧省高等學校無機超細粉體制備及應用重點實驗室、遼寧省高等學校光電材料與器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8個科技創新平臺。在連續擠壓技術與裝備、車輛焊接技術、熱加工過程數值模擬、表面工程、無機超細粉體制備及應用、光電與光熱材料與器件制備、零部件失效分析、摩擦材料等領域形成了獨特的技術優勢,某些技術關鍵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為我國軌道交通技術的進步作出了貢獻。學院教師先后獲得1次國家發明獎、2次國家自然科學獎、3次國家科技進步獎。近5年來,學院承擔國家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遼寧省、中國鐵路總公司、中車集團等科技項目科研總經費近超億元,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50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40余項,獲得省部級科技獎勵5項,市級科技獎勵5項。學院與美國、俄羅斯、德國、日本、韓國等國外高校建立了穩定的人才培養與學術交流等合作關系。學院秉承“明德求索、鍥而不舍”的校訓,培養了一大批扎根基層,知行合一,勇于創新的英才。現已有本科、碩士、博士共11000余名畢業生走向社會。他們發揚“崇嚴尚實、堅韌執著”的大鐵精神,成為我國軌道交通裝備制造行業材料熱加工領域的技術領軍人才和優秀管理者,為我國軌道交通行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為學院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近年來,得益于中國軌道交通事業的跨越式發展和我院在行業內的巨大影響,我院畢業生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0%以上。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2.30萬
] -
電氣信息工程學院(前身為電氣工程系,成立于1982年)經過三十多年建設和發展,現擁有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通信工程和電子信息工程等5個本科專業;擁有控制科學與工程和電氣工程2個一級學科、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電子信息工程(控制工程和電子與通信工程)工程領域專業碩士學位授予點;擁有省、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省研究生創新與學術交流中心2個,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學院現有教職工90人,其中專任教師66人,教授10人,副教授31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23人;擁有遼寧省優秀青年骨干教師1人、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4人。近三年,學院獲得教學、科研獎勵20多項,包括遼寧省教學成果一等獎、首屆遼寧省高等學校青年教師電工學課程教學競賽一等獎、中國中車科學技術一等獎、中國鐵道學會科學技術二等獎等。建院以來,學院培養了萬余名畢業生,為軌道交通行業和遼寧區域經濟發展培養了大批技術骨干。新時期,電氣信息工程學院將傳承“崇嚴尚實、堅韌執著”大鐵精神,腳踏實地、開拓創新,為建成研究應用型學院而努力奮斗。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2.30萬
] -
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成立于2006年,其前身為應用化學系(創辦于1987年)、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2001年),2006年更為現名。現有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環境工程專業碩士學位點和材料物理與化學二級學科博士點。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在全國第三輪(2012年)和第四輪(2016年)學科評估中,位列遼寧省省屬院校第一名。學院擁有遼寧省高校環境科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遼寧省新能源電池重點實驗室和大連市新能源電池研發與檢測重點實驗室。有環境工程研究所等3個校級科研機構及環境污染物控制與資源化等3個校級創新團隊。環境工程專業為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重點建設專業,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第三批學科專業;環境與化學實驗教學中心是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大學化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為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團隊。學院與多個行業內著名企業共建學生實踐培養基地。學院下設環境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應用化學、生物技術4個教研室和基礎化學實驗中心、環境與生物實驗中心、化學化工實驗中心。現有教職工54人,專任技術人員47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16人,高級工程(實驗)師8人,博士生導師10人,兼職客座教授8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占83%。教師中有鐵道部青年科技拔尖人才1人,“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8人,遼寧省優秀青年骨干教師3人,遼寧省教學名師2人。近年來,學院取得了一批教學和科研成果,獲得省、市科技獎20項,《大學化學》為遼寧省精品課程,《物理化學》課程為遼寧省雙語教學示范課程,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7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7項、遼寧省和大連市等各級科研課題80余項,企業環境保護工程等橫向課題100余項。近5年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近500篇,被SCI、EI和ISTP收錄200余篇,獲國家發明專利40余項。在水污染治理工程及設備、環境電化學、環境土壤學、環境污染化學以及環境友好材料等研究方向形成了較強的研發能力,多項成果已應用于生產。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2.30萬
] -
機車車輛工程學院(中車學院),前身為機車車輛系,成立于1956年。2018年5月,為突出大連交通大學在傳統優勢學科的地位,擴大學校在軌道交通裝備制造行業的影響力,整合原交通運輸工程學院車輛工程系、原動車運用與維護工程學院動車裝備信息工程教研室和動車檢測與控制工程教研室及相應專業實驗中心組建了機車車輛工程學院(中車學院)。學院下設車輛工程系、載運工程系、儀器科學與技術系、交通設備與控制工程系及軌道車輛實驗教學中心等5個教學單位。有車輛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測控技術+軟件工程和交通設備與控制工程等四個專業,目前在校本科生共計2295名。學院現有教職工90人,特聘教授2名,客座教授10名。教職工中,教授及教授級高工21人,副教授27人,博士生導師6人,碩士及以上學位78人,占84.78%;45歲以下52人,占56.52%;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千萬層次人選共5人,省優秀青年骨干教師2人,鐵道部青年科技拔尖人才2人。學院擁有國家級軌道車輛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列車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軌道車輛實驗教學中心、動車運用與維護工程實驗教學中心、軌道車輛設計制造與維護跨專業綜合實驗實訓平臺、車輛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大連交通大學-大連機車車輛有限公司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大連交通大學-北京鐵路局工程實踐教育中心等多個國家級、省級實踐(實驗)教學平臺;擁有轉向架實驗室、柴油機實驗室、軌道車輛制動實驗室、軌道車輛綜合實驗室、虛擬儀器實驗室、大工計控可編程控制技術實驗室等16個專業實驗室;同時擁有沈陽鐵路局蘇家屯車輛段、沈陽鐵路局蘇家屯機務段、沈陽鐵路局沈陽動車段大連動車所、中車大連機車車輛有限公司、中車沈陽機車車輛有限責任公司、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鞍鋼集團公司、大連理工計算機控制工程有限公司等十余個學生實踐實訓基地。學院具有車輛工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車輛工程、載運工具運用工程等2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同時擁有車輛工程和儀器儀表工程等2個領域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目前學院全日制在校碩士研究生375人(其中留學生2人),博士研究生40人。車輛工程為省重點學科。學院擁有現代軌道交通裝備協同設計、協同仿真與協同優化以及軌道車輛設計與制造關鍵技術等兩個省級創新團隊及7個校級創新團隊。擁有遼寧省現代軌道交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6個省級科研平臺。學院設有車輛振動檢測技術研究中心、車輛噪聲與振動控制研究中心、鐵路專用設備研究中心、柴油機性能研究室、機車牽引制動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形成了車輛振動檢測與動力學分析等十余個研究領域,并在該領域擁有較強的學術優勢。承擔并完成了數十項國家、省部、市級縱向科研項目以及大量橫向科研課題。近年來,獲得了省、部、市科技進步獎3項,承擔了包括國家863、國家科技支撐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一批國家級項目、以及省、部級項目40余項。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學院積極面向高速鐵路在軌道交通裝備、精密測量、動力工程、空調與制冷等行業,取得了一批國內領先、有重大推廣應用價值的成果。學院一貫重視突出軌道交通特色的專業建設,完善了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將科研成果融于教學,積極促進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2.30萬
] -
機械工程學院創辦于1956年,是大連交通大學最具特色和發展優勢學院之一。具有機械工程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和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機械工程一級學科是遼寧省重點學科和雙一流重點建設學科,2016年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為B。學院現有教職工113人,專任教師98人。其中教授29人,副教授39人,博士生導師29人,雙聘院士3人,兼職特聘教授8人,博士學位教師占70%。教師中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全國優秀教師,“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遼寧省百、千層次人選,省部級突出貢獻專家,省級教學名師,省優秀青年骨干教師,省部級青年科技拔尖人才,及獲得詹天佑鐵道科學技術獎,茅以升鐵道科技獎等一批骨干教師。學院設有機械工程、機械電子工程、工業工程、機器人工程、物流工程5個四年制和機械工程+軟件工程五年制本科專業。機械工程專業是國家第一類特色專業、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遼寧省重點支持專業、省優勢特色和國際化試點專業,擁有國家級軌道車輛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機械工程、工業工程是省一流教育示范專業;2013年遼寧省機械工程本科專業綜合評價排名第一。擁有3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2個省級高校教學團隊,學院與中車大連機車車輛有限公司共建機械工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在校博士研究生122人,全日制碩士研究生307人,本科生1621人。學院設有機械制造系、機械設計系、機械電子系、工業工程系及機械基礎教研中心、機械工程實驗教學中心。面向國家、區域經濟發展的科技重大戰略及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需求,學院形成高性能精密制造技術、現代機電液傳動技術、先進運動與康復器械、先進裝備技術、精益生產與節能減排裝備技術、機電傳動與特種加工、軌道交通裝備健康監測技術等特色鮮明的研究方向,擁有8個國家級、省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近年學院獲得國家、省、部、市科技進步獎20余項,獲國家、省部級教學成果獎11項,省級精品課程5門。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國家、省部級以上項目200多項。近5年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600余篇,被SCI、EI和ISTP收錄200余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60余項。多年來,學院培養的學生深受社會用人單位的歡迎和好評,就業率連年名列學校前列。畢業生多數在軌道交通裝備制造企業、各大鐵路局以及中鐵建設集團各局就業,成為名副其實的培養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工程師的搖籃。 面向未來,機械工程學院將繼續發揚“崇嚴尚實、堅韌執著”的大鐵精神,以“求實、求精、求新”的辦學理念為指導,以“建設一流機械學院、培養一流機械人才”為目標,銳意進取,迎接挑戰,為把學院建設成為國內一流的高水平工科學院而努力奮斗!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2.30萬
] -
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成立于2021年,前身為電氣工程系,下設電子與通信工程系,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和計算機基礎教研中心。學院秉承“崇嚴尚實,堅韌執著”大鐵精神、搶抓機遇、深化改革、全面促進學科建設、教育質量和科研水平的發展和提升。學院現有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3個本科專業。擁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電子信息工程領域專業碩士學位授予點。通信工程專業是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校級“創新創業教育試點”專業、“工程教育認證”申請獲批受理專業。學院現有本科生620余人,碩士研究生200余人。學院擁有一支知識儲備深厚、年齡結構合理、學術思想活躍的一流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46人,專任教師40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3人。擁有遼寧省優秀教師2人,遼寧省優秀青年骨干教師1人、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4人。近年來,學院承擔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鐵路總公司科技開發等100多項國家和省部級項目,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發表論文30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2本,出版教材近10本,授權國家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50余項。學院現有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大連市新能源車輛動力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省市級教學、科研平臺。學院建設有通信原理實驗室、信號與系統實驗室、移動通信實驗室、信號檢測實驗室、高頻電子技術實驗室等多個專業實驗室,擁有儀器設備千余套,為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奠定了雄厚的技術基礎條件。學院與國內外諸多著名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保持著廣泛的國際國內學術聯系與交流。學院與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信大連分公司、大唐移動通信設備有限公司、國家電網平高集團有限公司、東軟集團大連有限公司等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每年選派本科生和研究生到企業進行“卓越工程師”培養。近30年來為軌道交通領域及其它通信相關企業培育了大批高質量工程技術和管理人才。面向未來,學院將立足于東北地區交通信息建設,以通信信息技術在軌道交通領域的應用為特色,牢牢把握發展機遇,發揮學科優勢,提升學科國際影響,深化產學研用結合,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努力將學院建設成為特色鮮明,多學科融合發展,具有較大國際國內影響力的研究型學院。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2.30萬
] -
交通運輸工程學院是大連交通大學為強化軌道交通人才培養特色,將交通運輸相關學科和專業進行重新調整而設立的學院。學院立足交通運輸領域,以交通運輸工程學科為背景,綜合交通運輸系統分析、規劃、設計、運營、管理與安全的基礎理論和素質教育為重點,軌道交通為特色,根據交通運輸行業發展要求,面向東北地區乃至全國提供鐵路運輸、道路交通、城市軌道交通、安全管理等相關領域的應用型工程技術與管理人才。學院下設3個系:交通運輸系、交通工程系、安全工程系;1個實驗中心:交通運輸與安全工程實驗中心;3個研究所:城市軌道交通研究所,鐵路運輸經濟研究所,防災科學與安全技術研究所。目前在校全日制研究生103人,本科生1279人。學院擁有交通運輸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和交通安全與工程管理2個二級學科學術型碩士學位授予權,交通運輸工程一級學科專業型碩士學位授予權;現有交通運輸、交通工程、安全工程3個四年制本科專業,交通工程+軟件工程1個五年制本科專業。其中交通運輸專業為中國工程教育認證專業,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交通工程專業為校級應用型轉型發展試點專業,校級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試點專業;安全工程專業2014年在遼寧省本科專業評估中排名并列第三。交通運輸與安全實驗中心是我校按交通運輸工程一級學科設立的實驗中心。中心發揮行業特色大學的辦學優勢,面向交通運輸行業快速發展對專業人才的要求,提出“技術緊跟前沿、平臺源于實際、功能等同現場、設備綜合集成、資源高效開放”的實驗技術應用方針,構筑了完整的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體系,成為我校軌道交通類特色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支撐。經過多年的持續發展,目前已建成為“實驗教學理念先進、體系完善、軟硬件平臺建設水平領先、學生受益面大、行業輻射面廣、示范效應突出”的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安全工程實驗室初建于1987年,1993年建成鐵道運輸實驗室,2002年建成交通工程實驗室,2003年成立交通運輸工程實驗中心,2015年成為遼寧省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單位,2018年交通運輸工程實驗中心和安全工程實驗中心合并成立交通運輸與安全實驗中心。經過多年的建設,先后建成了列車運行仿真與運輸設備實驗室,鐵路運輸指揮仿真實驗室,道路交通仿真實驗室,編組站工作組織仿真實驗室、安全人機工程實驗室、工業通風與除塵實驗室、防火防爆實驗室、機械與特種設備安全實驗室、電氣安全實驗室、職業衛生工程實驗室等10個實驗室。承擔了交通運輸、交通工程、安全工程專業的實驗教學任務,實現了對工程人才培養目標和要求的有力支撐。年均接待學生5000余人次。安全工程實驗中心是遼寧省“隧道與地下結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學院近年來與中國鐵路沈陽局集團有限公司、大連地鐵集團有限公司、中山市規劃設計院等大型企業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建立了10個實踐教學實習基地,為培養交通運輸工程領域、安全工程領域應用型人才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學院現有教職工50人,其中專任教師37人,其中具有高級技術職稱教師占51%,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51%,“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層次人才4人,省級教學名師1人;同時,還聘請了國內外交通運輸工程領域知名學者和專家為我院的特聘教授和客座教授,定期為學院師生開展講座和教學指導,使學院師生具有較強的專業素養和國際視野。近年來,學院教師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等各類縱向課題100余項,服務區域經濟和行業發展的各類橫向課題50余項;科研經費總額累計1000余萬元;獲得省級科技進步獎8項;獲得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1項;大連市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出版學術專著及教材15部;獲授權專利10余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300余篇,其中近200篇被SCI/EI/ISTP檢索。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2.30萬
] -
經濟管理學院下設會計學、信息管理、工商管理和物流管理四個專業教研室及一個實驗中心。目前擁有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學與工程兩個一級學科碩士點,一個物流工程專業碩士點,一個物流工程工程碩士領域。學院設物流管理、工商管理類(包括工商管理、會計學)3個四年制本科專業,以及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軟件工程1個五年制雙專業復合應用型本科專業。經濟管理學院現有教職工62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27人,17人具有博士學位。形成了知識結構、年齡結構、學位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目前在校本科生1402人,研究生57人。近年來,經濟管理學院承擔國家級項目10余項,省部級項目70余項;出版專著(譯著)22部、教材7部;獲得各種科研獎勵50余項。學院全體教職工本著大膽創新,勇于開拓的精神,在教學、科研等方面均取得很大進步,至今已為社會培養了一批批基礎扎實、知識豐富,綜合素質高的應用型人才7000余人。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2.30萬
] -
大連交通大學軟件學院是2001年12月經遼寧省教育廳批準成立的示范性軟件學院,也是國家外專局批準的第一個國家軟件人才國際培訓(大連)基地。大連交大軟件學院置身于大連旅順南路軟件產業帶西南端。2002年,我校根據“既懂傳統專業知識,又具有信息技術的復合型應用人才”培養目標,在全國率先實施“傳統專業+軟件工程”的五年制雙專業復合型軟件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五年制雙專業”復合型軟件人才培養模式在全國已產生了較大影響。軟件學院現有教職工107人,其中專任教師84人,教授9人,博士生導師4人,遼寧省百千萬人才百人次1人,千層次4人,省拔尖人才2人,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貼1人,省優秀教師1人,省教學名師1人,省優秀青年骨干教師2人,博士20人,教育部—IBM優秀教師3人。設有7個教研室、1個實驗中心、2個行政管理部門。軟件學院現有研究生近70人、本科生2000余人。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兩個一級學科碩士點,以及“軟件工程”、“計算機技術”兩個工程碩士領域。擁有五年制雙專業、四年制“軟件工程”專業等辦學層次。學院獲得的教學科研平臺如下:1、國家軟件人才國際培訓基地(2001年,國家外國專家局)2、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009年,教育部)3、重點聯系服務外包培訓機構(2012年,商務部)4、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2012年,教育部)5、遼寧省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信息化工程研究中心(2009年,遼寧省發改委)6、遼寧省對日服務外包人才培養基地(2009年,遼寧省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廳)7、遼寧省對日服務外包研究中心(2010年,遼寧省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廳)8、大連市對日服務外包研究中心(2009年,大連市信息產業局)9、大連市引智成果示范推廣基地(2017.10月,大連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大連市外國專家局))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3.00萬
] -
土木工程學院成立于2007年,前身是土木與安全工程學院,2018年6月更名。現有土木工程、工程力學2個四年制本科專業,同時設有土木工程+軟件工程1個5年制本科雙專業,與國際教育學院共同培養土木工程(中外合作2+2)四年制本科生。土木工程專業擁有近30年的發展歷史,是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遼寧省示范性特色專業、應用型轉型專業,下設建筑工程、交通土建、鐵道與城市軌道、隧道與地下工程、涉外工程5個專業方向;工程力學專業下設交通土建和交通裝備2個專業方向。1990年獲批工程力學碩士學位授予權、2006獲批道路與鐵道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現有在校本科生1200余人,研究生100余人。現有教職工53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及高工20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31人,在職博士5人,博士生導師5人,碩士生導師22人,出國留學或者進修10余人次,同時還聘請了2名院士、2名長江學者共11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作為我院客座教授。學院下設道路與鐵道工程、建筑工程、工程力學3個系,土木工程、力學2個實驗中心。擁有“隧道與地下結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疲勞性能與強度”、“新型材料開發與應用技術”、“軌道交通關鍵技術”4個校級研究團隊或研究所,1個“力學系列課程”校級教學團隊。長期以來形成了“道路與鐵道工程材料”、“疲勞性能與強度”、“工程結構強度與振動”、“軌道交通工程力學現代數值分析”、“巖土與邊坡支護工程”、“BIM技術應用”、“隧道與地鐵工程”、“橋梁結構設計理論與施工技術”、“鋼筋混凝土結構及耐久性”等多個穩定且實力雄厚的研究方向。近年來,先后承擔了2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并承擔或者參加了大量省部級縱向科研課題和面向企業技術開發與服務的橫向科研課題,科研總經費達6000余萬元,國內外期刊發表學術論文800多篇,獲得專利授權18項,出版教材/專著31部。學院緊跟國家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發展方向,積極參與我國鐵路建設和“一帶一路”建設,強化“軌道交通”和“復合型人才”特色建設,以培養應用及應用創新型人才為目標,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多年來我院畢業生就業簽約率始終位于學校前列,深受廣大用人單位的歡迎和高度好評,學院將繼續以“軌道交通”和“復合型人才”培養為特色,進一步強化學科專業和師資隊伍建設,繼續發揚務實篤行、勤奮進取的優良傳統,培養出更多高質量、高素質的工程人才。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2.30萬
] -
大連交通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始建于2001年,時為工業設計教研室,隸屬于機械系。2004年成立藝術學院,2018年易名為藝術設計學院。經歷了十余年的發展建設,大連交通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已擁有工業設計、產品設計、動畫、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五大專業。藝術設計學院堅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特色求發展的辦學理念;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不斷深化教學改革,不斷提高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質量。多年來學院教學成果豐碩,畢業生考研率、就業率逐年提升,就業質量不斷提高。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2.30萬
] -
自動化與電氣工程學院前身為電氣工程系,經過三十多年建設和發展,現擁有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等3個本科專業;擁有控制科學與工程和電氣工程2個一級學科、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電子信息1個工程領域專業碩士學位授予點。目前學院在讀本科生1200余人,研究生237人。學院現有教職工72人,其中專任教師51人,教授6人,副教授26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20人;擁有遼寧省優秀青年骨干教師1人、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4人。近三年,學院獲得教學、科研獎勵20多項,包括遼寧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和二等獎、大連交通大學教學成果特等獎等。學院擁有遼寧省鐵路物流物聯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遼寧省智慧交通、高速鐵路研究生創新與學術交流中心,遼寧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電工電子實驗教學中心和鐵道信號與電氣化控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等4個省級科研與教學平臺。擁有遼寧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專業-自動化專業。建設有鐵道信號仿真實驗室、DSP硬件平臺實驗室、現場總線應用示范系統、電力牽引與傳動實驗室等多個專業實驗室。學院積極開展科學研究,承擔了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課題、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鐵路總公司科技開發等多項國家和省部級項目。建院以來,學院培養了萬余名畢業生,為軌道交通行業和遼寧區域經濟發展培養了大批技術骨干。新時期,自動化與電氣工程學院將傳承“崇嚴尚實、堅韌執著”大鐵精神,腳踏實地、開拓創新,為建成研究應用型學院而努力奮斗。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2.30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