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院下設2個系、2個江西省一流本科專業(yè)、1個實驗教學中心、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學院現有交通運輸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交通運輸工程三個一級學科碩士點,材料與化工、交通運輸兩個專業(yè)碩士點;現有在校本科生700余人,碩士研究生160余人,博士研究生10余人。學院現有教職工90余人,專任教師60余人,其中高級職稱教師30余人,專任教師博士化率82%;學院擁有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江西省創(chuàng)新驅動“5511”工程科技創(chuàng)新人才、江西省“贛鄱英才555工程”領軍人才、江西省教學名師、江西省主要學科學術和技術帶頭人、江西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江西省“井岡學者”和江西省“雙千計劃”人選等一批嚴謹治學、學術造詣較高的優(yōu)秀教師。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1.80萬
] -
華東交通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的前身是創(chuàng)辦于1979年9月的機電系,分設機、電兩大類,電力機車專業(yè)(1981年招生)和鐵道供電專業(yè)(1984年招生)屬電類專業(yè)。1985年1月,依專業(yè)發(fā)展的要求,將機電系分為機械工程系和電氣工程系。隨著電氣工程系的不斷發(fā)展,逐步形成了“電力牽引與傳動控制”、“鐵道電氣化”、“工業(yè)自動化”、“計算機應用”、“電子電器”和“建筑電氣技術”六個本專科專業(yè)。1996年7月,電氣工程系結合學科及專業(yè)特色,分別設立電氣工程系和電子信息工程系;電氣工程系保留了“電力牽引與傳動控制”、“鐵道電氣化”、“建筑電氣”(1995年招生)三個本專科專業(yè)。1999年2月,學校將電氣工程系和電子信息工程系合并,成立電氣信息工程學院,下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三個本科專業(yè)大類。2002年1月,依學校發(fā)展及專業(yè)變化的要求,分別成立了電氣工程學院和信息工程學院,同年5月,電氣工程學院更名為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2016年5月,依《關于學科、專業(yè)調整及學院設置的實施意見》,經校黨委會研究,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更名為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目前,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具有“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及“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五個本科專業(yè);其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兩專業(yè)為國家級特色專業(yè)建設點,“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yè)為鐵道部特色專業(yè),并入選江西省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ǎng)計劃。經多年努力與發(fā)展,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的教學與學科建設取得顯著成績,現有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控制科學與工程),二級學科博士點1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一級、二級學科碩士點共8個;擁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個(控制科學與工程);江西省一流學科2個(控制科學與工程)(交通運輸工程)、江西省重中之重高水平學科1個(控制科學與工程)、江西省重點學科1個(電氣工程)、江西省重點實驗室1個(江西省先進控制與優(yōu)化重點實驗室)、“江西省軌道交通電氣化與自動化工程研究中心”、國家級科研平臺“軌道交通基礎設施運維安全保障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牽引供電基礎設施方向”等。在學校黨委行政的領導下,學院緊抓“交通特色、軌道核心”的辦學定位,重視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形成了良好的人才培育環(huán)境,近些年在教學、科研及人才培養(yǎng)方面均取得顯著成績,目前學院教師主持在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面上、青年及地區(qū)項目40余項,省教改研究重點及一般項目50余項,獲中國鐵道學會科技進步獎及其他省級科研、教學成果獎勵10余項,培養(yǎng)出了以“中國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獎”獲得者張海強、“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張海龍為代表的大批創(chuàng)新人才典型。學院現有教職工135人,其中教師104人,實驗室人員15人,專職行政人員5人,輔導員13人。教師中教授15人,博士生導師5人,副教授40人,博士38人,在讀博士16人,碩士55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教師的比例為89%。教師中,入選國家級及省級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江西省教學名師、贛鄱英才555工程人選等10余人,具有在國外訪學經歷的人員26人。現有本科生2478人,其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yè)1292人,自動化專業(yè)382人,電子信息專業(yè)205人,建筑電氣專業(yè)228人,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專業(yè)371人。現有研究生274人,其中碩士研究生257人,博士研究生17人。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專業(yè)及學科建設發(fā)展:1979年9月,電力機車專業(yè)(1981年招生)、鐵道供電專業(yè)(1984年招生)、鐵道供電及自動控制專業(yè)(1982年招生)三個本專科專業(yè);1985年1月,電力牽引與傳動控制專業(yè)、鐵道電氣化專業(yè)、工業(yè)電氣自動化專業(yè)(1986年招生)、電子計算機應用專業(yè)、電氣技術專業(yè)(1988年招生)、電子電器專業(yè)(1989年招生)六個本專科專業(yè);1993年12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批準,我校成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鐵道牽引電氣化與自動化被批準為我校首批碩士學位授予點,并于1995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同年被確定為江西省重點學科,1997年更名為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1995年,學校將電氣技術專業(yè)調整為建筑電氣技術專業(yè)并繼續(xù)招生。1996年,學校將歸屬電氣工程系的專業(yè)進行了第一次調整,分別為:工業(yè)自動化專業(yè)(電力牽引與傳動控制方向)、電氣技術專業(yè)(鐵道電氣化方向,1998年決定在1996級中增設建筑電氣技術方向)。1999年,電氣工程系所屬專業(yè)進行了第二次調整,將工業(yè)自動化專業(yè)(電力牽引與傳動控制方向)、電氣技術專業(yè)(鐵道電氣化方向、建筑電氣技術方向)歸并為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yè),下設電力牽引與傳動控制、鐵道電氣化、建筑電氣技術三個專業(yè)方向。1999年4月,學校成立電氣信息工程學院,下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三個本科專業(yè)及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碩士點,2001年,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被確定為江西省“十五”重點學科。2002年1月,成立電氣工程學院,同年5月,電氣工程學院更名為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下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力牽引與傳動控制方向、鐵道電氣化方向、建筑電氣技術方向、城市軌道交通動力與控制方向)、自動化(工業(yè)自動化方向、鐵道信號方向)等二個本科專業(yè)及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碩士點。2002年,電子信息工程專業(yè)招生。2002年9月,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碩士點招生、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工程碩士招生。2004年,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yè)下增設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專業(yè)方向。2005年,新增交通信息工程專業(yè)獲教育部批準。2006年交通信息工程專業(yè)(鐵道信號方向)招生,并同時撤消自動化專業(yè)下的鐵道信號方向(2010年該專業(yè)劃歸新成立的軌道交通學院)。2006年3月,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等三個碩士點及電氣工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獲得批準。上述三個碩士點于2007年9月招生。2007年,新增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yè)獲教育部批準設置,2008年招生,并同時撤消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yè)下的建筑電氣技術方向;2011年,新增能源工程及自動化專業(yè)獲教育部批準設置(目前尚未招生)2009年3月,新增控制工程工程碩士招生領域.2009年9月,電機與電器、高電壓與絕緣技術、電工理論與新技術等三個碩士點招生2010年3月,控制科學與工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獲得批準。2013年9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審議批準,華東交通大學被增列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控制科學與工程、交通運輸工程等2個學科為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014年10月,經江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于公布2014年獲準設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名單”的通知,華東交通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獲批準。2016年5月,依《關于學科、專業(yè)調整及學院設置的實施意見》,經校黨委會研究,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更名為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專業(yè)劃歸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2017年12月,江西省教育廳公示一流學科建設名單,交通運輸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入選。2017年12月,國家發(fā)改委公示2017年度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軌道交通基礎設施運維安全保障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成功入選;其中,“牽引供電基礎設施方向”為電氣學院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學科負責。經多年的發(fā)展與建設,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已逐步形成了以“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建筑電氣與智能化”、“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五個本科專業(yè)及“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二級學科博士點為主線的博、碩、本三個層次并重的人才培養(yǎng)體系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3.60萬
] -
機電與車輛工程學院始建于1979年,原為機電工程系,伴隨學院發(fā)展壯大,由系變院,幾經更改,于2016年5月為突出學校“以交通為特色,軌道為核心”的辦學特色,經學校批準更名為機電與車輛工程學院。學院現有6個系部、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4個研究所、3個研究室、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江西省2011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級工程實驗室。共有5個本科專業(yè),其中“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為江西省第一批本科特色/品牌專業(yè)、國家“卓越工程師”計劃專業(yè),“測控技術與儀器”為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yè),“車輛工程”為國家“卓越工程師”計劃專業(yè)。學院高度重視學科點建設,已經構建了從學士、碩士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養(yǎng)體系。學院現有“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交通運輸工程”等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涵蓋了6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機械工程”、“交通運輸工程”、“車輛工程”、“控制工程”等4個工程碩士招生領域,具有在“控制科學與工程”、“交通運輸工程”兩個一級學科招生培養(yǎng)博士研究生資格。“機械工程”學科為江西省高校“十一五”和“十二五”重點學科,同時為江西省機械工程學科聯盟盟主單位。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119人,其中博導6人,教授21人,副教授40人,博士47人。教師隊伍中擁有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1人、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1人、江西省優(yōu)秀教師1人、江西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2人、江西省青年科學家培養(yǎng)對象(杰出青年)6人、江西省高等學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6人、江西省高等學校中青年學術骨干10人、江西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9人、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5人、國家創(chuàng)新人才推進計劃重點領域創(chuàng)新團隊1個。學院先后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中國技術發(fā)明一等獎1項,中國農業(yè)科技二等獎1項,以及省部級自然科學獎、科技進步獎、科技成果獎、教學成果獎23項、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一等獎2項。近5年,學院先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計劃項目、國家科技部農業(yè)科技成果轉化資金等國家級科研項目50余項,江西省、鐵道部等省部級科研項目70余項,為行業(yè)和地方的經濟建設做出了較大貢獻。人才培養(yǎng)一直是學院工作的中心任務,學院在狠抓課堂教學質量的同時,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yǎng)。近5年來,學院學生先后在挑戰(zhàn)杯、3D設計大賽、機械創(chuàng)新設計大賽、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等比賽中獲得國家級獎勵70項,省部級獎勵200余項。學院畢業(yè)生以其較高的質量受到用人單位廣泛歡迎,畢業(yè)生就業(yè)率保持在95%以上,其中在軌道交通行業(yè)等國有大中型企業(yè)就業(yè)率達50%左右。學院將繼續(xù)堅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開放辦學的原則,秉承“始于創(chuàng)新、止于至善”的院訓,培養(yǎng)“用得上、吃得苦、下得去、留得住”人才,為實現百年交大夢,把學校建設成優(yōu)勢突出、特色鮮明的全國知名交通大學做出貢獻。熱忱歡迎廣大學子報考機電與車輛工程學院。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1.80萬
] -
為了凸顯“交通特色,軌道核心”辦學特色定位,強化交通特色學科體系,推進交通運輸工程學科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和隊伍建設,發(fā)揮交通運輸工程學科的輻射引領作用,促進學科交叉融合,華東交通大學對部分學科、專業(yè)進行調整組建交通運輸工程學院,簡稱“交通學院”。師資隊伍。學院現有教職工137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33人。教師隊伍中擁有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才、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江西省“雙千計劃”、“井岡學者”特聘教授、“贛鄱英才555工程”領軍人才等一批學術造詣深厚、治學風格嚴謹、教學能力突出、師德高尚、愛崗敬業(yè)的優(yōu)秀師資。學科建設。學院擁有1個一級學科(交通運輸工程)學術型博士學位點,1個一級學科(管理科學與工程)學術型碩士學位點和2個二級學科(道路與鐵道工程、交通運輸規(guī)劃與管理)學術型碩士學位點;4個專業(yè)型碩士學位點(交通運輸、工業(yè)工程與管理、物流工程與管理、測繪工程)。交通運輸工程學科先后入選江西省“十二五”高水平學科、“十三五”一流學科(優(yōu)勢)、“十四五”一流學科(高峰優(yōu)勢),最早主持獲軌道交通振動與噪聲領域國家科技進步獎。現有在讀博士研究生66名、碩士研究生453名。研究平臺。學院作為主要支撐單位參與建設2個國家級平臺:省部共建軌道交通基礎設施性能監(jiān)測與保障國家重點實驗室、軌道交通基礎設施運維安全保障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擁有1個教育部研究平臺:鐵路環(huán)境振動與噪聲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6個省級研究平臺:高鐵發(fā)展研究中心、交通運輸與經濟研究所、交通基礎設施環(huán)境與安全省部共建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江西省道路與鐵路工程重點實驗室、江西省軌道交通基礎設施安全與維護重點實驗室、江西省智能交通基礎設施工程研究中心;3個校級研究平臺和4個院級研究平臺。本科教學。學院現有7個本科專業(yè):交通運輸、鐵道工程、交通工程、物流管理、測繪工程、物流工程、工業(yè)工程,在校本科生1800余名。其中,交通運輸、鐵道工程、交通工程、物流管理四個專業(yè)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yè)建設點;物流管理專業(yè)入選教育部物流管理與工程類教指委首批新文科建設試點專業(yè);測繪工程專業(yè)入選江西省一流本科專業(yè)建設點。交通運輸、交通工程、物流管理三個專業(yè)獲得江西省第一輪本科專業(yè)綜合評價第一名,交通運輸獲批“江西省卓越計劃”,并通過了中國工程教育專業(yè)認證。測繪工程、交通工程通過了中國工程教育專業(yè)認證現場考查。學團工作。近五年,學院學生工作獲得省級以上榮譽400余項,培養(yǎng)了全國大學生自強之星、全國鐵路青年崗位能手、中國交通優(yōu)秀學子、全國大學生暑期三下鄉(xiāng)先進個人、全省優(yōu)秀共青團員等一批優(yōu)秀學生;獲評“全國五四紅旗團支部”、“全國活力團支部”,連續(xù)獲評“詹天佑優(yōu)秀班級”;獲“互聯網+”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全國大學生物流設計大賽國獎,“日日順物流創(chuàng)客訓練營”金獎,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全國交通科技大賽一等獎等獎項。輔導員隊伍獲全國鐵路青年崗位能手、江西省輔導員素質能力大賽、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論文、江西省高校輔導員工作案例、江西省黨建論文一等獎等獎項。科研成果。近五年,學院教師承擔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國家級科研項目61項,省部級項目183項,服務地方和行業(yè)發(fā)展的各類橫向項目731項;科研經費總額累計1億余元;主持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江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鐵道學會科學技術二等獎、江西省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二等獎等省部級獎項20余項;出版學術專著94部,獲授權專利259項,公開發(fā)表學術論文951篇,實現ESI熱點論文和高被引論文雙突破。對外合作。學院與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江西省交通運輸廳、江西省郵政管理局等政府職能部門、行業(yè)協會及大型企業(yè)建立了廣泛合作關系,與南昌鐵路局集團公司、海爾集團旗下日日順物流公司等成立了28個校企共建實踐教學基地。與美國、英國、加拿大、法國、墨西哥、俄羅斯等國家及香港地區(qū)高校開展聯合培養(yǎng)、師生交換、學術交流、暑期夏令營等多種形式的合作。學院將繼續(xù)秉承“團結、求實、創(chuàng)新、奮進”校風,以“作示范、勇爭先”的昂揚斗志,努力將學院打造成特色鮮明、行業(yè)知名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學院,使學院成為國家、行業(yè)和地方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基地、高水平科學研究和成果轉化基地以及高層次決策咨詢的參謀基地。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4.80萬
] -
華東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原經濟管理系)始建于1983年,學院現有學科涵蓋經濟學和管理學兩大門類,下設經濟、管理、會計、統計4個系。現有1個博士點,一級學科碩士點5個,專業(yè)碩士點3個。學院現有教職工126人,其中,教授14人(另有兼職教授6人),副教授44人。學科專業(yè) [詳情]學科專業(yè) 學院現有學科、專業(yè)涵蓋經濟學和管理學兩大門類。現有交通運輸規(guī)劃和管理博士點1個;工商管理、應用經濟學、統計學、交通運輸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5個;會計學、勞動經濟學、產業(yè)經濟學、金融學、企業(yè)管理、和交通運輸規(guī)劃與管理二級學科碩士點6個;工商管理碩士(MBA)、會計碩士(MPACC)和應用統計碩士(MAS)專業(yè)碩士點3個。3個省級重點學科、1個省級示范碩士點、1個江西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本科專業(yè)有會計學、金融學、人力資源管理、經濟學、統計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市場營銷、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經濟統計學、電子商務共11個。擁有2個省級研究基地,3個校級研究院(所)。 師資隊伍 學院現有教職工126人,其中,教授14人(另有兼職教授6人),副教授44人,博士38人,在讀博士20人。學院教職工隊伍結構日趨合理。教師中獲政府特殊津貼2人,全國優(yōu)秀教師1人,全國女職工建功立業(yè)標兵1人,鐵道部“火車頭”獎章獲得者1人;入選省級“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3人、“全國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和“全國高校優(yōu)秀輔導員”1人、省級優(yōu)秀教師1人,省級教學名師1人;省級學科帶頭人5人,省級學術骨干3人。此外,學院還專門聘請100余名校外知名專家學者擔任客座教授及兼職教師。 科研成果 2011-2015,學院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20余項,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80余項,橫向課題130余項,科研總經費達到1800余萬元。獲省部級以上獎勵30余項,獲其他獎勵50余項。共撰寫專著20余部,主編教材30余部;公開發(fā)表論文1000余篇,其中150余篇學術論文已被中國人民大學資料復印中心收入和SCI/EI檢索。 [簡章:1篇
][學費:1.80萬
] -
子于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時光如白駒過隙,轉眼間,馬克思主義學院已過了而立之年。1979年10月,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前身--馬列主義教研室在華東交通大學成立。自此學院伴隨著共和國改革開放的步伐,在華東交通大學這片沃土上茁壯成長,四十年的風霜雨雪見證了馬克思主義學院的發(fā)展,當年的馬列主義教研室這顆樹苗己成長為一棵參天大樹。馬克思主義學院有一支團結協作、開拓進取的師資隊伍。近年來北大、清華、人大、武大等高校畢業(yè)的年輕博士加盟,為學院發(fā)展注入了新鮮血液,使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與科研團隊朝氣蓬勃、富有活力,更加興旺發(fā)達,教學、科研、黨建等各方面工作捷報頻傳。科學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等碩士學位點2007年開始招生,吸引了一批青年才駿入讀,在這里充電加油并走向社會,雖然時間不長,但有的己走上領導崗位,有的己成為高校優(yōu)秀教師,更多的成為政府企事業(yè)單位的骨干。2018年,經國家學位辦批準,馬克思主義理論為一級學科碩士點,為學科建設、人才培養(yǎng)打下更扎實的基礎。“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面對新時期高等教育改革與發(fā)展日益深入的難得機遇,馬克思主義學院將以學科建設為龍頭,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和道德素養(yǎng)為己任,全面提高辦學質量,力爭把學院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結構合理、管理科學的江西一流的教學研究型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再解放,改革再出發(fā)。馬克思主義學院歡迎有志于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的青年學子來深造!歡迎有夢想樂教育的學人加入學院學術團隊!歡迎并衷心希望社會各界對學院的建設與發(fā)展給予更多的關愛、支持與幫助!讓我們攜手同行,共同開創(chuàng)美好的未來!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1.80萬
] -
華東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的前身是1979年10月的馬列主義教研室。1988年9月在馬列主義教研室基礎上,并入了德育教研室、大學語文教研室,成立了社會科學部。2000年5月社會科學部撤銷,更名為人文社會科學學院。2011年4月成立馬克思主義學院,與人文社科學院合署辦公。2013年11月人文社會科學學院與馬克思主義學院分設。學院現有教師50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副研究員14人,其中16人已獲博士學位。本科生663人,研究生(全日制)90人。省級中青年學科帶頭人1人,學術骨干2人。國家知識產權局首批“百千萬知識產權人才工程”百名高層次人才1名、江西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名、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4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師6人。學院現開設法學、漢語言文學、公共事業(yè)管理三個本科專業(yè),具有法學一級學科和中國古代文學兩個二級學科的碩士學位授予權,政治經濟學成功置換為MPA。擁有國家知識產權培訓(江西)基地、江西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知識產權研究所、江西省研究生聯合培訓基地法治江西與法律人才智庫培養(yǎng)基地。學院設有交通政策與法制研究中心、國學研究與推廣中心、禪宗文化研究中心、高等教育改革與法制研究中心。學院現有省級優(yōu)質課程2門、校級優(yōu)質課程6門;法學是學校重點學科。近五年以來主持承擔廳級以上科研項目73項,其中國家課題4項,教育部項目2項;獲得廳級以上科研獎勵9項;出版著作、教材48部;在中文核心、重點等學術刊物上發(fā)表論文總計219篇。在高等教育發(fā)展的新的歷史時期,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全體教職員工將以“四個全面”發(fā)展要求為指導,繼續(xù)深化改革、求實創(chuàng)新,堅持人才立院,質量強院、特色興院的辦院方針;以本科專業(yè)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為主,積極發(fā)展碩士研究生教育;以培養(yǎng)實踐能力強、創(chuàng)新務實的人才為目標,以教學為中心,以學科建設為龍頭,全面提高辦學質量;立足江西,面向全國,服務社會,力爭把學院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結構合理、管理科學的江西一流的教學研究型人文社會科學學院而努力。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3.60萬
] -
華東交通大學軟件學院于2002年6月經江西省教育廳批準成立,屬江西省首批示范性軟件學院,2009年被批準為江西省人才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實驗區(qū),2019年整合虛擬現實與交互技術研究院,成立華東交通大學虛擬現實產業(yè)學院,是服務省內外地方和領域經濟發(fā)展的重要人才基地和技術支撐平臺。學院現有教職工84人,其中專任教師56名,副教授以上職稱教師22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27人,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19人。擁有江西省主要學科學術與技術帶頭人、江西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師、校“天佑優(yōu)秀人才”、“天佑新星”等一批治學嚴謹、學術造詣深、富有朝氣的優(yōu)秀師資隊伍。學院還聘請了一批具有豐富教學和實踐經驗的企業(yè)兼職教師及外籍教師任課及指導學生實訓。學院特別注重專業(yè)師資隊伍建設,通過引進和培養(yǎng)相結合的方式,努力造就一支業(yè)務精湛、素質優(yōu)良的具有工程背景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學院擁有軟件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軟件工程專業(yè)領域碩士點,現有軟件工程安全理論與技術、智能交通與智能計算、現代數據工程與群智感知技術三個學科方向。擁有江西省示范性研究生聯合培養(yǎng)基地、江西省研究生教育創(chuàng)新基地,獲批江西省工業(yè)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發(fā)展研究中心,華東交通大學信息安全研究中心,華東交通大學和平新技術研究院以及華東交通大學虛擬現實與交互技術研究院等多個科研平臺。近幾年,學院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學基金、江西省科技支撐計劃、江西省教育廳科技計劃、南昌市科技局重點攻關及產業(yè)化、企業(yè)橫向合作課題等一批科技項目,學術論文、教材專著的數量和質量穩(wěn)中有升,學科建設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學院設有軟件工程技術系、數據工程系、網絡工程系、領域軟件工程系;設有軟件工程實訓中心、網絡工程實驗中心、軟件測試實驗中心,為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提供了性能優(yōu)越的實驗實訓平臺。學院還先后與國內外知名軟件企業(yè)建立戰(zhàn)略合作關系,并聯合建立了30余家實訓實習基地。在“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開放辦學”的新航程上,軟件學院巨輪一定能乘風破浪、奮力前行,向著“區(qū)域領先、國內有影響、交軟融合”軟件學院的目標邁進。[簡章:
1篇
][學費:1.80萬
] -
華東交通大學是一所以交通為特色、軌道為核心、多學科協調發(fā)展的教學研究型大學,學校坐落在“軍旗升起的地方”江西南昌。校園臨江懷湖、依山傍水,校內百鳥齊鳴、百花爭艷、百樹競發(fā),是宜教、宜學、宜居的山水學園。占地面積近3000畝,目前在校學生23000余人。1971年,國家決定將上海交通大學機車車輛系以及同濟大學鐵道工程專業(yè)并入上海鐵道學院,更名為華東交通大學,遷往江西。1978年,華東交通大學與上海鐵道學院各自繼續(xù)辦學。學校原隸屬鐵道部,2000年轉制為“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是江西省重點加強建設高校,博士學位授權單位。華東交通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創(chuàng)辦于1989年,其前身為華東交通大學基礎部體育教研室,歷經華東交通大學直屬體育專業(yè)組、體育系等歷史沿革,2000年成立體育學院,2017年成立體育與健康學院。學院自辦學以來,秉承“質量第一、科學發(fā)展”的辦學理念,以學科專業(yè)建設為龍頭,堅持教學、訓練、科研三位一體的辦學模式,強化特色建設,拓展社會服務,努力實現省內一流、國內有一定影響的體育院系辦學目標,經過20多年的努力,學院實現了跨越式發(fā)展。學院現有專業(yè)理論教學部、專業(yè)技術教學部、公共體育部、研究生教學部、軍事教學部、競技訓練部、群體競賽部、中心實驗室、體質測試中心、場館管理中心、體育產業(yè)中心等***構。擁有體育教育、運動訓練兩個本科專業(yè)和體育學一級學科碩士點、體育碩士專業(yè)學位點,在校學生500余人。學院現有教職員工65人,其中專任教師56人,學院師資隊伍力量雄厚,58%的教師具有高級職稱,88%的教師具有碩士及以上學歷,10名教師為國家健將運動員;有江西省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干教師5人,有江西省高校唯一的一位全國高校體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學院獲得了江西省高校體育學中唯一的江西省十二五重點學科(體育學)、江西省高校體育學中唯一的省級實驗室(江西省體質健康與干預重點實驗室)、江西省高校體育學中唯一的省級重點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華東交通大學體育健身研究中心)、江西省高校體育學中唯一的省級行業(yè)企業(yè)與高校碩士研究生聯合培養(yǎng)基地,學科建設平臺位居江西省高校同行首位。目前我校共擔任了八個全國級別的副主席單位和四個副秘書長單位,2015年獲得了江西省高校體育學中唯一的一個國家級副主席單位---中國軟式網球協會副主席,并且還擔任了全國學校體育聯盟副主席單位、中國大學生體協田徑分會副主席單位、中國大學生體協籃球分會副主席單位、中國大學生體協民族傳統體育分會副主席單位、中國大學生體協健美操藝術體操分會副主席單位、中國大學生體協網球分會副主席單位、中國大學生體協足球分會副主席單位,同時還擔任了中國大學生體協田徑分會副秘書長單位、中國大學生體協籃球分會副秘書長單位、中國大學生體協足球分會副秘書長單位、中國大學生體協網球分會副秘書長單位。學院還擔任了江西省高校體育學中的二個盟主單位,2015年擔任了全國高校體育學科聯盟江西分盟主,2016年擔任了江西省高校體育學科聯盟盟主單位。學院同時還是江西省網球訓練基地、江西省武術協會青少年訓練基地和江西省足球協會裁判員培訓基地,學院總體辦學實力在省內高校同類專業(yè)中名列前茅,在國內同類體育院系中享有良好的聲譽。學院是“全國高校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優(yōu)秀單位”、全國試辦高水平運動隊的院校之一。1996年與中國火車頭體協實行聯合辦隊,大膽探索了高校與行業(yè)體協聯合辦高水平運動隊的新模式。2002年與四特集團聯辦校籃球隊,2004年引進中超隊伍~南昌八一衡源足球俱樂部入駐我校,積極探討校企聯合辦隊的新模式。現建有田徑、武術、籃球、網球等項目的高水平運動隊,學校高水平運動隊在參加世界、亞洲、全國比賽中,曾多次獲全國大學生田徑錦標賽男女團體總分前三名、女子團體總分第一名、全國大學生武術錦標賽女子團體總分第一名及多項個人冠軍。我院學生白雪曾獲世界田徑錦標賽女子馬拉松冠軍,多名學生運動員獲奧運會前八名、世界舉重錦標賽冠軍、亞洲田徑錦標賽冠軍等。這些成績的取得為華東交通大學贏得了榮譽,為江西省體育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1.80萬
] -
華東交通大學是一所以交通為特色、軌道為核心、多學科協調發(fā)展的教學研究型大學。1971年,國務院決定將上海交通大學機車車輛系、同濟大學鐵道工程專業(yè)調入上海鐵道學院,更名為華東交通大學,遷往江西。學校原隸屬鐵道部,2000年轉制為“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是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高校,江西省重點加強建設高校,博士學位授權單位。土木建筑學院創(chuàng)建于1971年,以土木工程學科為主、以交通土建為特色,學院下設4個系、8個本科專業(yè),其中土木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為國家級特色專業(yè),通過住建部專業(yè)評估(認證)。建筑環(huán)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建筑學為江西省特色專業(yè)。工程管理為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建筑環(huán)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建筑學為江西省特色專業(yè),鐵道工程專業(yè)開設詹天佑特色班。學院擁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5個、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領域3個及工程管理專業(yè)碩士領域。擁有江西省交通運輸工程和土木工程2個一流學科、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5個省重點實驗室、3個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目前,在讀本科生2800余人,全日制博士、碩士生300余人,工程碩士300余人,教職工200余人,副教授以上職稱教師90余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近100人,擁有全國師德先進個人、全國優(yōu)秀教師、教育部長江特聘教授、國家杰青、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中組部“萬人計劃”科技創(chuàng)新領軍人才、“贛鄱英才555工程”人選、江西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等一批敬業(yè)愛崗、學術造詣深、嚴謹治學的優(yōu)秀師資。近年來,學院深化改革、搶抓發(fā)展機遇,在科學研究和教學改革、人才引育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獲國家科技進步獎2項、部省級科技進步獎、自然科學獎和發(fā)明專利31項;有2人獲得鐵道部詹天佑鐵道科學技術獎、1人獲得茅以升鐵道科學技術獎;部省級優(yōu)秀教學成果獎10項;發(fā)表論文1000余篇,SCI、EI、ISTP檢索260余篇,出版專著和教材34部。人才培養(yǎng)開設中鐵國際班,詹天佑班、工程管理國際班等特色班級,培養(yǎng)各類畢業(yè)生2萬余人,就業(yè)率在全省名列前茅,在交通行業(yè),地方經濟建設中建功立業(yè),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了巨大貢獻。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4.80萬
] -
信息工程學院成立于2002年1月,其前身為1979年成立的機電工程系。學院現有教職工85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24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32人。教師中現有中科院“百人計劃”獲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省級人選3人,江西省主要學科學術和技術帶頭人4人,江西省青年科學家/杰出青年5人,“贛鄱英才555工程”人選3人,全省師德先進個人1人,省部級以上人才數量位居全省信息類學院首位;2016年獲批省委組織部頒發(fā)的省級人才工作示范點。學院下設四系一部及兩辦,即:電子與通信工程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信息工程系、物聯網工程系、計算機基礎教學部以及院辦、學工辦。現有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工程、物聯網工程四個本科專業(yè)。其中,通信工程被列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ǎng)計劃”項目,同時為省級特色專業(yè)。學院擁有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點,以及計算機技術專業(yè)學位碩士點,其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為省級重點學科,信息與通信工程為校寶塔學科塔尖學科;同時,學院還擁有“射頻通信與傳感器網絡”江西省重點實驗室、“車聯網關鍵技術”江西省發(fā)改委工程實驗室和“超導微波電路研究與應用”省級優(yōu)勢科技創(chuàng)新團隊、江西省創(chuàng)新驅動5511優(yōu)勢科技創(chuàng)新團隊射頻前端天線和濾波器一體化設計研究與應用、省級實驗示范中心--計算機實驗中心”。學院擁有工業(yè)與信息化部“信息產業(yè)培訓認證中心”;并基于與TI、華為、中興、大唐等企業(yè)的合作,掛牌成立了:華為信息與網絡技術學院、華為ICT人才培養(yǎng)基地、TI現代數字信號處理方案實驗室、大唐移動通信聯合實驗室、大唐聯合人才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基地、中興通訊一體化云計算實踐基地、藍科大數據與移動互聯網人才孵化基地、中軟國際卓越開發(fā)者協會、華為(訊方)培訓中心。自教育部開展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以來,學院獲批5項,位于全省前列,學院創(chuàng)新實踐基地獲“中國大學生iCAN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實踐教育基地”稱號。近年來,學院在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科研經費達3000多萬元;連續(xù)六年獲省自然科學獎、省科技進步獎、南昌市科技進步獎等重要獎勵,位居全校首位;46人次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任教師人均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位居全校前列;發(fā)表高水平專業(yè)學術論文500余篇,授權發(fā)明專利30余項;與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南昌鐵路局、中鐵武漢電氣化局等行業(yè)和地方單位開展了多項科研合作。學院現有省級精品課程3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2門,校級精品課程、MOOCs課程、雙語課程等22門;出版教材16本,其中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1部;獲各類教學獎項4項;獲省級以上教學改革、規(guī)劃項目24項;發(fā)表教學研究論文近50篇。學院注重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科技競賽等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學院教師獲“江西省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優(yōu)秀導師”稱號1人;學院教師指導學生獲省級以上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立項49項,其中國家級18項,指導學生在“挑戰(zhàn)杯”、“電子設計大賽”和“飛思卡爾”等大賽中獲省部級及以上獎勵235項,其中國家級獎項29;發(fā)表論文22篇,獲授權專利11項,其中發(fā)明專利5項,獲軟件著作權2項。數據截止:2018年4月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1.80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