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大學電子工程學院辦學歷史悠久,始建于1958年。經過57年的建設和發展,形成了學科門類豐富、教學條件優良、師資力量雄厚的人才培養體系。學院現有電子科學與技術(含光電子、微電子兩個方向)、電子信息工程2個省級重點專業,自動化、通信工程2個校級重點專業和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物聯網工程(無線技術方向)等7個本科專業。學院擁有博士學位授予權和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擁有電子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擁有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物理電子學、電路與系統、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通信與信息系統8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并擁有電子與通信工程、控制工程、集成電路工程3個工程碩士點。學院具有國內一流的教學實驗設備和高水平科研平臺。有學生電子設計創新實驗室、光電技術實驗室、自動控制實驗室、電子信息工程實驗室、微電子實驗室和全國唯一一條工藝線,有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省級創新平臺、省級工程研究中心、省高校工程技術研發中心、省高校電子工程重點實驗室。學院在北京、江蘇、吉林、哈爾濱等地建有十余個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學院學生科研實踐能力突出。近幾年,在全球微納米應用技術大賽、中國大學生物聯網創新創業大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工業設計競賽、“華大九天杯”大學生集成電路設計大賽、飛思卡爾智能車競賽等多項賽事中屢獲佳績。榮獲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一等獎、二等獎多項。學院學生文體活動成績顯著。榮獲學校舞蹈大賽、小品大賽、武術比賽冠軍,在學校模特大賽、演講比賽等多項文藝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2013年包攬學校學生男子足球、男子籃球、男子排球冠軍,包攬校田徑運動會男子團體、女子團體、男女團體、年度總分全部第一名,實現了我院學生體育競賽年度“大滿貫”。2014年實現籃球、排球三連冠,蟬聯學校運動會男女團體總分第一名。學院以培養電子信息類、自動化類工程型和應用型的高級專業技術人才為目標,緊扣國家專業技術人才需求戰略,人才培養質量得到社會及用人單位的肯定與好評。多年來,學生就業率近100%,2014年以全校就業率評比第一名成績榮獲學校“就業先進集體”。學院眾多畢業生被中國移動、聯通、電信、中國航天集團、中國石油、華為、中興、創維、康佳、騰訊、百度、TCL等知名公司優先錄用。每年有30余名碩士研究生保送名額,多人被中國科技大學、復旦大學、吉林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985、211重點大學免試錄取。幾十年來,學院為社會各界培養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為國家的發展和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長江學者、國家杰青哈爾濱工業大學段廣仁教授,長江學者、國家杰青山東大學張煥水教授,國家小衛星集群總工程師哈爾濱工業大學張中兆教授,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哈爾濱工程大學苑立波教授,中科院“百人計劃”吳南健、楊濤研究員,海格慧州公司天津公司總經理翟波,哈爾濱市新天天集團董事長祁振林等都是學院優秀校友代表。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1.80萬
] -
黑龍江大學法學院具有30多年的發展歷史,其前身法律系創建于1981年,經過3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法學專業已躋身全國法學專業的前列,2012年在教育部第三次全國學科評估中,黑龍江大學法學學科在全國630多所法學院系中排名第21位。黑龍江大學法學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法學基礎扎實,人文素養深厚,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能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特別是能在立法機關、行政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仲裁機構和法律服務機構從事法治實踐工作的復合型、應用型高級法律職業人才。黑龍江大學法學專業是國家級特色專業和省級重點專業,專業建設取得豐碩成果:目前已獲得本科教學工程18項,2012年獲國家首批應用型、復合型法律職業人才教育培養基地,是黑龍江省唯一入選的國家級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法學專業擁有法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設有法學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擁有法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擁有民商法學、憲法學與行政法學、法學理論、經濟法學、刑法學、法律史學、訴訟法學、國際法學、環境法學等9個學科的碩士學位授予權。擁有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法學學科為省級重點專業,民商法學、法學理論、經濟法學、刑法學為省人事廳領軍人才學科帶頭人梯隊。法學專業擁有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60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26人,講師10人,教師中有博士41人,在讀博士3人。教師中有“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1人,國務院特貼專家1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省級教學名師1人。教師中有博士生導師12人,碩士生導師40人,有全國法學專業學會副會長、常務理事12人,有黑龍江省法學專業學會會長、副會長10人。2010年以來,法學專業教師共出版教材、專著30部,發表學術論文350篇,在《法學研究》、《中國法學》等國家級重要刊物發表論文30篇。教師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5項,教育部項目6項,司法部項目4項,中國法學會項目3項,國家版權局項目1項,省社科基金項目25項。教師獲省級以上科研獎勵70余項,其中,中國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2項、省社科一等獎3項,黑龍江省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一等獎6項。學院擁有法學綜合實驗室、模擬法庭、法律援助中心、司法鑒定中心等校內實踐教學基地。綜合實驗室面積1700平方米,擁有儀器設備210萬元。此外法學院還與法律實務部門合作共建校外實踐教學基地20個。構建了實驗、實訓、實習三位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提高了法學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質量。學院設有法學理論與法治發展研究中心、俄羅斯法研究所和知識產權法研究中心,擁有法學理論、民商法學兩個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設有法理法學、法律史、憲法與行政法、刑法、民法、經濟法、訴訟法、國際法、環境法、實踐教學10個教研室,學院主辦法學理論期刊《北方法學》,為教師開辟了法學交流的平臺。從1985年至2014年,法學專業共培養各類學生11986余人,其中:本科生8860余人,碩士研究生3100余人,博士研究生26人。他們當中的大部分工作在黑龍江省及全國的法院、檢察院、律師事務所以及立法和行政執法部門、法學教育和科研單位,涌現出來了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董開軍、吉林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盛美軍為代表的一批優秀畢業生,他們為黑龍江省及全國的法治建設、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2.70萬
] -
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和良好的辦學條件,其前身是創立于1960年的黑龍江大學經濟系,1991年成立經濟學院,2003年正式更名為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經過五十多年的發展,目前已經形成專業設置齊全、學科布局合理,跨經濟學、管理學兩大學科門類,涵蓋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三個一級學科的學科體系。學科建設方面,學院現擁有理論經濟學一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與工商管理三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涵蓋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世界經濟、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經濟思想史、經濟史、國民經濟學、區域經濟學、金融學、產業經濟學、國際貿易學、勞動經濟學、數量經濟學、統計學、財政學、國防經濟、會計學、企業管理、旅游管理、技術經濟及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等共計20多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擁有工商管理碩士(MBA)、國際商務碩士(MIB)和會計碩士(MPAcc)專業學位授予權,其中政治經濟學學科是省級重點學科。學院還擁有一個省級智庫——龍江振興發展研究中心;兩個省級領軍人才梯隊——政治經濟學和國際貿易學;三個省級重點研究基地——生產力研究中心、東北亞經濟研究中心和黑龍江省國家審計研究中心。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2.70萬
] -
黑龍江大學馬克思學院發展歷程1951年設立政治理論教研室1989年設立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專業1997年獲批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二級學科碩士點2006年成立馬克思主義學院獲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博士點和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碩士點2011年獲省級重點學科同年獲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014年獲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省級領軍人才梯隊2016年獲省級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2017年成立黑龍江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學部2017年成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2017年獲批馬克思理論一級學科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2.70萬
] -
生命科學學院將辦學定位緊緊圍繞在地方經濟發展對于行業特殊人才的需求上,瞄準黑龍江省具有的綠色食品產業、農產品深加工等產業大省的潛在優勢上,探索高等教育與社會經濟建設發展相結合,將教學、科研、產業實現有機的聯系,能夠培養出高素質、厚基礎、寬口徑、重應用的專業通才,以滿足社會及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該院現有生物工程、生物技術、食品科學與工程、生物制藥4個本科專業;擁有“生物學”、“生態學”2個一級碩士學位授予權、1個食品加工與安全農業推廣碩士學位授予權。在生物學一級碩士學位點下開設“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遺傳學”3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同時具有“食品加工與安全”農業推廣碩士學位點;農業微生物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并以該中心為依托擁有博士后工作站;具有“生物學”省級學科帶頭人梯隊和“生物學”黑龍江省重點學科、“微生物學”校級重點學科;寒區植物基因工程與微生物發酵省級重點實驗室,分子生物學黑龍江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微生物學黑龍江省高校重點實驗室;黑龍江省高校生物工程研發中心,黑龍江省發酵技術研究中心。與企業共建成立了的黑龍江大學豐源食品研究所、黑龍江大學成福生物技術研究中心、黑龍江大學富裕老窖研究所、黑龍江大學慶東中草藥資源利用研究所;圖書資料室擁有圖書1200余冊,期刊30余種,包括1個文獻檢索微機室。學院現有教職工62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20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33人,其中有博士后經歷的25人,40歲以下中、青年教師占教師總數的31%,大多數教師畢業于國內外的重點高校。學院現有“龍江學者”1人,省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1名,校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2名;省級新秀獎獲得者2名。生物技術專業與生物工程專業為省級重點專業,生物學基礎實驗中心為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生物產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被評為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生物工程實驗室為黑龍江大學2007-2010年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特色優勢學科實驗項目首批資助實驗室。近五年學院共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2項,二等獎4項;省級精品課程3門,現擁有先進的現代化實驗室12000平方米,為教學、科研、技術開發和推廣應用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在校本科生人數1141,研究生在校人數168人。近幾年,學院一直保持較高的就業率及考研率,畢業生就業率為94%,其中考研率為32%。近五年,學院累計共承擔國家級、省部級、企事業委托科研項目109項,其中國家級項目37項,科研經費累計2688萬元。發表高水平科研學術論文272篇,其中SCI收錄63篇,EI30篇;出版專著23部;已授權發明專利106項;獲獎33項,其中黑龍江省科學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黑龍江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5項。“農業微生物發酵技術科技創新團隊”、“植物蛋白質組學研究團隊”獲得了黑龍江省高等學校科技創新團隊建設計劃。與華中農業大學建立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東北開放合作基地、與美國UniversityofFlorida共同組建了“中美蛋白質組學聯合實驗室”。作為法人單位成立了“黑龍江省蛋白質組學學會”。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人,黑龍江省杰出青年支持計劃1人,黑龍江省高校長江后備支持計劃1人。創新人才的培養一直是學院的辦學特色,生命科學學院是學校創業教育的試點單位,先后有6件學生科技作品在全國“挑戰杯”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大賽獲得銀獎和銅獎,有多件學生科技作品在省“挑戰杯”學生創業計劃大賽獲得金、銀、銅獎。為了進一步發揮學科優勢,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綜合素質,學院先后建立了7個校外實習基地,為生命學科領域相關專業的學生進行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論文(設計)、綜合創新、社會實踐等實踐環節提供了穩定的場所。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2.10萬
] -
黑龍江大學水利電力學院是黑龍江省最早培養水利類人才的搖籃,其水利專業人才培養可以追溯到1956年創立的黑龍江省水利學校,當年設有水利工程、農業水利、陸地水文三個專業。歷經,黑龍江水利電力學院、黑龍江水利專科學校,2004年8月經國家教育部批準并入黑龍江大學,同年12月黑龍江大學水利電力學院正式組建成立。黑龍江大學水利電力學院擁有一支教學、科研水平較高的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3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3人占學院教師總數62%。學院還聘請中國科學院院士、挪威皇家科學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科學分院院士、美國阿拉斯加大學博導、以及國內重點大學博士生導師為學院客座教授,不定期來學院進行學術交流。黑龍江大學水利電力學院堅持“心向北京、立足邊寒、服務龍江”,以“地方水利+特色水利”為主要科研方向,立足黑龍江省,突出寒區水利和國際河流研究特色。承擔國家科技支撐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業基金、黑龍江省自然科學基金、地方重大水利工程科技支撐項目等各類科研項目100余項。學院每年組織主辦“寒區水資源及其可持續利用”系列學術研討會,特別是2010年承辦了第八屆“中國水論壇”、2014年承辦了第十屆“國際凍土工程會議”、2018年承辦了第九屆全國冰工程會議。主持出版了“寒區水科學及國際河流研究”系列叢書等學術著作。學院在積極與中國科學院西北院、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研究所、吉林大學、河海大學、大連理工大學、云南大學等國內水利科研機構開展科研協作、學術交流的同時,還密切與俄羅斯、美國、挪威、芬蘭、法國等開展國際交流,特別是與世界著名寒多科研機構,如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麥爾尼克凍土研究所、俄羅斯東北聯邦大學、美國阿拉斯加大學等,簽訂了國際合作協議,并開展了包括共建聯合實驗室、學者互訪、研究生培養在內切實的協作。學院現有水利工程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和土木與水利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點。設有寒區水利工程校級重點實驗室、寒區地下水研究所、寒區水文與水利工程中俄聯合實驗室、黑龍江省地溫能學會寒區水文地質專業委員會、黑龍江省水利學會地下水專業委員會等科研平臺。黑龍江大學水利電力學院目前設有水利水電工程、農業水利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三個本科專業。黑龍江大學水利工程實驗教學中心被列為省級示范中心,農業水利工程專業入選黑龍江省“卓越農業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學院以培養應用創新型工程技術人才為主,注重學生人文素質、科學素質、創新精神的培養。近年來,學院學生參加了全國大學生水利創新設計賽,以及國家級、省級、校級大學生創新設計大賽,取得了優異成績。學院學生不僅積極參加學校各類社團開展的豐富多彩的活動,還在教師的指導下,依托本院學生社團組織開展了哈爾濱周邊水利考察、科技會議服務、科學創新實驗探索、寒區水文地理知識系列賽等專業活動。學院每年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0%以上,畢業生考研升學率超過20%;在國字頭大型施工企業就業超過40%;在公務員、事業單位就業占30%多。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1.80萬
] -
黑龍江大學文學院前身為成立于1958年的中文系,已有50余年的歷史,是黑龍江大學歷史最悠久、根基最深厚的學院之一。長期以來,學院始終立足本省面向全國,培養了大量的專業人才,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新聞出版單位工作崗位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近年來,逐漸成為在本省一流、國內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教學單位。學院下設漢語言文學和漢語國際教育兩個專業。漢語言文學專業設立于1958年,多年來,漢語言文字學研究、古代文學研究成績卓著;審美文化與文學思潮研究、出土文獻整理與典籍研究,成績斐然。2012年,進入本科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試驗計劃的培育資助范圍,培養具有學術實力、綜合發展的拔尖人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設立于2001年,該專業的設立完善了我省乃至整個東北地區的專業結構布局,填補了東北地區專業設計上的一個空白,為傳播漢語及漢文化作出了貢獻。漢語言文學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漢語國際教育為省級重點專業。文學院擁有中國語言文學博士一級學科和碩士一級學科授予權;一個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兩個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四個省級領軍人才梯隊,并獲得“省部共建211”大學支持項目資助。“中國語言文學”是省級重點一級學科。“古代文學”教學團隊為“國家級教學團隊”。古代文學、古代漢語、中國現代文學史、現代漢語四門課程為省級精品課。在教育部公布的最新學科評估結果中,中國語言文學學科排名上升至全國第26位。此外,學院還擁有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優質的學科資源為本科教學打下了深厚的基礎。學院擁有漢語研究中心、明清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兩個省級重點研究基地,蕭紅研究中心、比較文學研究中心、文藝理論研究中心和古籍整理研究所等幾個校級研究機構,為學院的科研發展及學生的學術實踐活動提供了廣闊的平臺。學院擁有一支實力雄厚的師資隊伍,其中包括長江學者1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中組部國家首批“萬人計劃”國家級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1人、“龍江學者”特聘教授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3人;國務院特貼專家7人;黑龍江省政府特貼專家7人;黑龍江省優秀中青年專家3人;黑龍江省文化系統“六個一批”優秀理論人才5人。老師們在中華書局、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人民出版社、社科文獻出版社等出版多部學術專著;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中國語文》、《文藝研究》等學術期刊上發表多篇重量級學術論文;承擔包括國家重大項目在內的多項科研項目,并獲得省部級科研獎項多項。雄厚的師資隊伍為本科教學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博士生導師都在為本科生授課,使得本科教學有很高的學術起點。學院注重對學生每一環節的培養,建立了國際文化教育學院、北方文藝出版社等六個固定的實習基地,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學院團委被評為全省“五四紅旗團委”榮譽稱號。在創新實踐、科研方面,多名同學在學科競賽中獲得國家級、省級獎項;多名同學還承擔了國家級、省級創新訓練項目。近三年,學生獲國家級學術競賽270項,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十余篇,全國大學生創新能力項目22項,省級大學生創新能力項目4項,校級創新能力項目60余項。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2.70萬
] -
黑龍江大學西語學院前身為1944年成立的延安外國語學校英文系,1957年發展為哈爾濱外國語學院英語系,1958年更名為黑龍江大學英語系,2003年成立西語學院,70年的辦學歷史形成了優良的教學傳統。學院現設有英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和翻譯(英語)共5個本科專業,其中英語語言文學為省級重點專業和國家特色專業;擁有英語語言文學博士學位授予權和英語語言文學、德語語言文學、法語語言文學、英語翻譯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專職教師76人,其中57人有赴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德國、法國、西班牙等國外深造經歷,聘有來自美國、加拿大、以色列、法國、奧地利、西班牙、古巴等7個國家的外籍教師。他們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優秀的科研成果為優質的教學效果打下了堅實基礎;全外語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語言環境;圖書館和資料室藏有的大量原文資料、外語學院學生專用的多媒體教室、同聲傳譯室和專用教室等硬件設施,為學生提供了理想的學習環境。近年來,學院吸收國內外實用、有效的教學理念,從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設置入手,關注學生語言習得過程中的輸入量問題,建構語言技能加人文素質的培養模式,加大文學、歷史、文化等人文讀本內容的輸入量,既實現了學生聽、讀、說、寫、譯技能的全面提高,同時汲取源源不斷的人文精神養料,怡情養性、啟迪心智、滋養靈魂。學院的人才培養不僅關注就業率,同時關注學生未來的完整發展。歷次調研的反饋結果表明,學院培養的人才功底深厚,人文素養高,在各用人單位均表現出極強的可持續發展力。學院定期邀請國外專家學者與學生進行學術交流。學院與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英國斯旺西大學、法國巴黎第十大學、德國哥德學院、西班牙圣地亞哥孔波斯特拉大學等國外高等院校聯合培養學生,給學生提供了國外大學優質的教育資源,使他們融入語言環境,接受文化熏陶。課堂之外,學院開展了一系列富有外語特色的校園文化活動和外語實踐活動,為學生無限的活力提供了廣闊的展示平臺。外語配音大賽、外語微電影大賽、外文歌曲大賽、外語演講大賽、詞王爭霸賽等外語節系列活動,寓教于樂,提高學生們的專業技能;模擬聯合國大會培養學生多元化、國際化視角;志愿翻譯服和支教服務既學以致用,又服務社會,承擔大學生對社會公益的責任。多年來,學院為中高等教育、外事外交、國際外貿、金融、旅游國家水利工程、鐵路工程等領域輸送了一大批高精尖的語言人才。他們已經成長為各行業的中堅力量。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2.70萬
] -
一、學院基本概況黑龍江大學現代農業與生態環境學院(原農業資源與環境學院)成立于2003年,2019年7月與農作物研究院(原中國農業科學院甜菜研究所)一體化建設,更名為現代農業與生態環境學院。學院目前設有農業資源與環境、植物保護和種子科學與工程3個本科專業,其中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2013年獲批黑龍江省卓越農業人才培養試點專業。學院依托綜合性大學優勢,培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卓越農業技術人才。二、師資力量學院師資力量較強,擁有一批“高學歷、高職稱”的教師隊伍。現有專任教師71人,教授9人,研究員7人,副教授19人,副研究員17人,高級職稱占75%;具有博士學位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70%;外校學緣比例達到97%。教師中有教育部本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黑龍江省土壤肥料學會副理事長李麗教授,中國作物學會甜菜專業委員會理事長、農業部糖料專家指導組成員周建朝研究員;“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馮國軍研究員;黑龍江省生態學會副理事長、黑龍江省生態學領軍人才梯隊后備帶頭人王慶貴教授;中國土壤學會理事、黑龍江省土壤肥料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焦曉光教授;黑龍江省種子協會副秘書長王洋教授等,同時聘任了多名國內外著名學者、專家、企事業高級管理人員作客座教授。三、教學科研及平臺建設學院現有植物保護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農業碩士(資源利用與植物保護、農藝與種業)專業學位授權點;擁有黑龍江省農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和黑龍江大學甜菜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8年1月獲批共建生態學博士點。學院現有國家、省、校等各級科研平臺11個,包括國家糖料改良中心、農業農村部部甜菜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農業農村部糖料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哈爾濱)、國家甜菜種質中期庫、中國農科院農業立體污染防治與產地環境質量黑龍江綜合示范基地、黑龍江省農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黑龍江省甜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黑龍江省教育廳普通高校甜菜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黑龍江省寒地生態修復與資源利用”省級重點實驗室(共建)、“黑龍江大學土壤生態學”和“黑龍江大學作物逆境研究”校級重點實驗室。學院是中國作物學會甜菜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單位,黑龍江省土壤肥料學會、黑龍江省植物保護學會、黑龍江省植物病理學會、黑龍江省環境科學學會等理事單位。承擔國家重大建設項目“黑龍江大學國家甜菜種質中期庫改擴建項目”,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基礎性專項重點項目課題、“十三五”重點研發子課題、農業部等各級各類科研項目60余項,累計科研經費達2000余萬元。四、交流合作學院先后與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美國阿肯色州立大學、德國Kiel大學、美國農業部以及德國、荷蘭和比利時的農業科研機構進行了廣泛的學術交流;與美國德克薩斯農工大學金斯維爾分校初步達成在教學、科研、學生培養等方面的合作意向;與俄羅斯遠東分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簽訂了校所合作協議,多維度開展教學、科研等方面工作;成功加盟“國際持久性有毒物質聯合研究中心”,成為該中心第21個成員單位。五、學生培養學院十分注重學生的培養質量,在打牢課業質量的基礎上,著重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建立了中國科學院海倫農業生態實驗站、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黑龍江省農科院植保所和土肥所、深圳市諾普信農資銷售有限公司、陜西農心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根力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國光農化股份有限公司和北大荒墾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等20個實踐教學和就業實習基地。2017年11月與西北著名企業、全國百強農藥企業、中國農藥行業制劑前十強的陜西農心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加快“以職業需求為導向,以質量提升為核心,以協同育人為切點”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學院加強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鼓勵學生全面發展,在學校各類學生活動中取得了突出成績。2013年取得校第四十六屆田徑運動會男女團體總分第三名的好成績,近四年團體總分均進入前八名。2009級學生王開月,積極參與公益事業和志愿服務,貢獻突出,2013年當選為“黑龍江省大學生年度人物”。在學生工作中注重依托專業優勢,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和綠色環保活動,連續多年被評為黑龍江大學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2013年獲得黑龍江省“萬名大學生進萬村”優秀團隊榮譽稱號。2016年學院申報課題《井岡山紅米產業化典型案例調查研究》參與2016年“井岡情·中國夢”全國大學生暑期實踐季專項活動,被團中央學校部評為全國優秀團隊。2017年學院參與全國農科學子聯合實踐行動,赴富錦市建三江七星農場開展科技幫扶工作,被團中央評為“全國農科學子助力脫貧攻堅暑期專項活動優秀團隊”。學院科技支農團獲評2018年全國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千校千項”成果遴選活動“最具影響好項目”(300個)。學院科技支農團還獲評“鄉村稼穡情•振興中國夢”全國農科學子聚力鄉村振興全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專項行動優秀團隊和2018年度全國農科學子聯合實踐優秀小隊。2019年“鄉村稼穡情•振興中國夢”全國農科學子聚力鄉村振興全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專項行動獲評“最具影響力小隊”和“優秀小隊”兩項殊榮。堅持開展8年的“愛心背書”項目2019年被評為全省優秀志愿服務項目,并獲全省志愿服務“五個一百”先進集體。六、就業方向畢業生就業主要分布在高校、科研院所,省、市、地、縣各級農業行政管理部門、農業推廣部門、涉農公司等各類企事業單位,就業率達90%以上,考研率為25%以上,多名學生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中國科學院和中國農業科學院等國內著名大學及科研院所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2.10萬
] -
黑龍江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是黑龍江省新聞人才的搖籃,始建于2005年。歷經九年成長,從1985年招生的新聞學專業一路走來,四千多名優秀的傳媒學子從這里走出,傳承它的光榮與夢想。學院的建設和成長完全融入在黑龍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的發展之中,與黑龍江省、東北地區乃至全國的社會文化傳媒建設風雨同舟、血脈相連,業已成為黑龍江省各類傳媒人才培養的基地。新聞傳播學院以新聞傳播學為主干學科,輔以中國語言文學、市場營銷學、戲劇與影視學學科門類。學院現有新聞學、廣播電視編導藝術學、廣告學、傳播學四個本科專業,設有依托學科專業的研究方向,凸顯鮮明的專業特色。主要面向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新聞媒體、廣告公司、文化創意產業部門等就業領域,建成了多個省內外具有影響力的專業。新聞傳播學院的新聞學專業為教育部批準的國家級特色專業,黑龍江省“十二五”期間重點專業,廣播電視編導藝術學專業為黑龍江大學“十二五”期間重點專業。學院是黑龍江省最早開展新聞傳播學科研究生教育的單位,擁有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現有新聞學、傳播學、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MJC)3個研究生招生專業,新聞傳播學科為黑龍江大學“十二五”期間校院共建重點學科。學院實驗中心覆蓋新聞采編、攝影攝像、非線性編輯、廣播電視節目制作、廣播電視播音與主持、廣告設計、廣告畫室、網絡信息編輯、創新實驗室等實驗平臺,為學生創新實踐提供了強勁的支撐平臺。學院現有在校生1400多人。始終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畢業生質量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學院為學生設立科技立項,提供參加校內外科技文化活動的機會,學生們在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時報金犢獎,ONESHOW金鉛筆全球頂級廣告創意獎,全國大學生經濟新聞、影視作品,“齊越杯”、“夏青杯”朗誦大賽等國內外各類競賽中屢獲殊榮,為國家培養了多名專業人才,他們活躍在記者編輯、播音主持、影視制作與評論、市場營銷與策劃、廣告創意與文化生產、媒介經營與管理等崗位,成為傳媒業界的骨干力量。在中國新聞獎、中國廣播電視獎、長江韜奮新聞獎、“金話筒”的斬獲中,都可見我院學子的智慧與汗水。學院將科學研究視為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承擔和完成了多項國家社科、教育部、省社科、省教育廳、文化廳的研究項目,為學校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全媒體時代的背景下、針對傳媒環境的革命性變化,立足國情,凸顯新聞傳播教育的龍江氣派、中國風格;面向未來,凝煉新聞傳播學科的當下意義、應用價值;研究新聞傳播活動的新特點、新規律,正在成為國內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新聞傳播教育研究重鎮。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2.70萬
] -
黑龍江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成立于2001年,其前身是始建于1984年的圖書情報學系。學院秉承“協作發展、創新求實、德美勤勉”的院訓,立足于黑龍江省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輻射全國,面向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培養了5000多名從事圖書檔案管理與服務、編輯出版、電子商務活動以及信息系統分析、設計、實施管理和評價等方面的高級專門人才,為我國的信息化建設事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經過30多年的發展建設,學院在教學、科研和學科建設上取得了豐富的成果。在本科教學方面,學院現有圖書館學、檔案學、編輯出版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電子商務5個本科專業,其中圖書館學、檔案學、編輯出版學3個專業為黑龍江省惟一的全日制本科專業,圖書館學、檔案學專業為省級重點專業,檔案學專業為省“十二五”期間本科教學改革試點專業。在學科建設方面,學院擁有文獻信息學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擁有省內唯一的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擁有圖書館學、情報學、檔案學三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擁有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同時圖書情報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在科研方面,近5年來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0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6項,獲得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1項,編寫教材專著10余部,發表論文200余篇。學院的發展離不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目前,學院現有教職工45人,其中行政人員9人,專職教師36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1人,博士后3人,在站博士后1人,博士16人,在讀博士3人,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30人,擁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占全院教師總數的92%。擁有國家級精品課1門,省級教學團隊1個,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人,省級教學名師1人,二級教授1人,三級教授3人。學院人才培養模式是在加強學生基礎知識和理論學習的同時,注重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為此,學院建立了完善的實踐教學平臺,建有跨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一級學科的黑龍江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信息資源管理研究中心和校級創業教育試點單位——信息管理學院創業教育基地;擁有信息處理、物流模擬、文獻信息管理、檔案整理、檔案保護技術、檔案復制技術、編輯出版等實驗室;與黑龍江省圖書館、黑龍江省檔案館、黑龍江省科技情報所等20多家單位建立了長期的實習實訓基地。學院積極創造條件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和創新創業活動,努力實現教學與社會需求的對接,從而達到較高的就業率。學院現有在校生1000余名,始終注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促進學生成長成才,全面發展。學院曾獲得“黑龍江省學生工作先進集體”、“黑龍江省青年志愿者行動優秀青年志愿服務集體”等榮譽稱號。2010年以來,我院學生在全國大學生電子商務大賽、全國大學生“用友杯”沙灘模擬經營大賽、全國大學生管理決策模擬大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黑龍江省“方正杯”排版大賽、哈爾濱大學生創業大賽等比賽中均斬獲獎項。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2.70萬
] -
龍江大學政府管理學院現設有3個系:公共管理系、政治學系、社會學系;5個本科專業:行政管理、政治學與行政學、社會學、社會工作、土地資源管理。擁有公共管理、政治學、社會學3個碩士一級學科授予權,管理哲學博士學位授予權,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授予權。擁有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社會管理研究基地”、“文化事業發展研究基地”,黑龍江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行政管理研究中心”。擁有1位國家級教學名師、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門國家級精品課、1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個國家級實踐教學基地、4門省級精品課。學院現有教師57人,其中50周歲以上教師9人,40-49周歲教師18人,40周歲以下教師30人,構成了一支年富力強的教學、科研團隊;擁有教授9人,副教授21人,講師25人;擁有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龍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博士生導師5人,碩士生導師20人;已具有博士學位教師38人;擁有雙博士學位教師2人,雙碩士學位教師1人。50%以上教師分別獲得了俄羅斯遠東國立大學、日本國學院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吉林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院校博士學位。學院公共管理學科是省級重點學科,行政管理學科是省級領軍人才梯隊,政治學、社會學學科是校級重點學科。公共管理學科以理論與實踐研究為基礎,突出行政管理理論研究的鮮明特色,尤其是以何穎教授為帶頭人的行政哲學研究在國內有較好反響;政治學學科立足地緣優勢,圍繞東亞、東北亞進行重點領域研究,服務地方發展;社會學學科主要以社會熱點問題為研究內容,服務社會現實。學院與共青團哈爾濱市委員會共建的實習基地于2013年獲批國家級實踐教學基地。學院現有學生840名,有社會調查協會、社會工作協會、知行讀書協會3個學生社團和學理論研究會、青年志愿者協會、學生會3個學生組織。在舉辦豐富的課外文化活動的同時,學院始終高度重視學生的理論素質、專業學術能力、服務奉獻意識的培養,積極為學生舉辦理論學習、讀書活動。學生先后獲批學生課題立項200余項,其中8人獲得省級創新創業訓練研究項目,學生發表論文30余篇;1人獲得第二屆全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二等獎。學院共建立了8個長期志愿服務基地,定點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先后組建三下鄉服務隊20余支,其中“希望之光”實踐團隊榮獲2013年中國青年網“鏡頭中的三下鄉”活動優秀入圍獎。社會調查協會獲得“調研中國”優秀參與團隊榮譽稱號,學院學生會、青年志愿者協會多次榮獲“優秀分會”稱號。學院連續多年榮獲志愿服務先進單位,先后榮獲黑龍江省共青團關愛農民工子女志愿服務行動優秀項目、黑龍江省第六屆“優秀青年志愿服務集體”稱號、黑龍江省“2014年優秀志愿服務貢獻單位”。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3.30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