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选视频在线观看_www.99热视频_369看片你懂的小视频在线观看_欧美一区二区精品夜夜嗨_欧美成年人视频_久久精热

您當前的位置: 師大博學 > 江西農業大學 > 招生學院
江西農業大學
江西農業大學
  • 簡稱:江西農大
  • 地區: 江西
  • 類型:農林類、公辦
  • 學制:3~3年
  • 學費:¥3.60~3.60萬
  • 班型:周末班
  • 地址:南昌市青山湖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志敏大道1101號
  • 證書:研究生畢業證書+碩士學位證書
  • 動物科學技術學院是江西農業大學傳統優勢學院,在長期的發展歷程中,始終立足國情、省情,針對畜牧業的現實和長遠需要,不斷改革創新,銳意進取,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和文化傳承中做出了重要貢獻,并形成了自身的優勢和特色。辦學歷史:學院前身是國立中正大學農學院畜牧獸醫系。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時,以南昌大學獸醫專業為基礎,由河南農學院獸醫專業、湖南農學院獸醫專業、廣西農學院獸醫專業和1938年創立的江西獸醫??茖W校合并組建江西農學院獸醫系。1969年,江西農學院獸醫系與江西共大總校畜牧獸醫系合并為江西共大總校畜牧獸醫系。1980年更名為江西農業大學畜牧獸醫系。1992年成立江西農業大學畜牧獸醫學院,1996年改名為江西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江西獸醫??茖W校云集了王沚川、盛彤笙、王屢和、藏廣田、忻介六、黃異生、諶亞遠、沈叔銘、唐啟寧、張明善、麥茲等一批名師。在之后的辦學歷程中,又曾擁有向壔、周正、林啟鵬、樊璞、顏若愚、鄒嶧、王承浩、朱允升等一大批著名學者教授。上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初,江西農學院獸醫專業面向全國招生和分配,師資力量、儀器設備、教學和科研水平都名列全國前茅。江西共產主義勞動大學畜牧獸醫系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和“半工半讀,勤工儉學”的方針,建立了教學、生產、科研三結合新體制,開創了理論聯系實際的職業教育先河,形成了符合中國實際,且富有創造性和具有鮮明特色的大學學院。改革開放以來,學院秉承傳統,銳意進取,培養了一大批以?。ú浚┛h領導為代表的行政管理人才,以兩院院士、國家杰青、國家杰出專業技術人才、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等為代表的高層次拔尖人才,企業家和生產一線專技人才。人才培養:學院形成了從學士、碩士、博士、博士后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學院是教育部首批學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之一?,F有動物科學、動物醫學、動物藥學和水產養殖學4個本科專業,其中“動物科學”和“動物醫學”早在1984年即被批準為江西省重點專業,2000年又均獲批為江西省首批100個品牌專業。2007年動物科學專業被批準為國家二類特色專業。動物科學(2012年)、動物醫學(2013年)、動物藥學(2014年)、水產養殖學(2018年)四個專業分別列入江西省一本批次招生。2019年,動物科學和動物醫學專業列入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動物藥學和水產養殖學列入江西省一流本科專業。學院1964年開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成為全國第一批具有碩士研究生授權單位?,F有“畜牧學”、“獸醫學”2個一級博士點,下設6個二級博士點。有“畜牧學”和“獸醫學”2個一級學科碩士授予點,有“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特種經濟動物飼養”、“水生生物生產學”、“基礎獸醫學”、“預防獸醫學”和“臨床獸醫學”7個二級學科碩士授予點;同時還擁有農業碩士畜牧領域、獸醫碩士2個專業碩士學位授予點,并設有1個畜牧學博士后流動站。學院現有在校博士生、碩士生、本科生共計1600余人。師資隊伍:學院現有在職教工129人(專任教師113人),其中正高35人,副高39人,博士88人。博士研究生導師18人,碩士研究生導師61人。學院擁有省部級以上各類人才50余人次,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人,國家“萬人計劃”首批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專業技術人才1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3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3人,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先進集體1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4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4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5人。江西省主要學科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培養對象5人,江西省“贛鄱英才555人才工程”人選10人,江西省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0人,江西省級教學名師2人,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8人,江西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1人。學校設立“首席教授”、“未來之星”等特聘人才崗位,經選拔,學院現有“首席教授”3人,“未來之星”24人,總量穩居全校前列。學院還有省級教學團隊1個,并聘任了一批國內外知名學者為學院的兼職或客座教授。教研機構:設有10個教研室,9個教學實驗室,1個省級和4個校級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動物生產與疫病防控),8個科研和社會服務實驗室(研究所)。其中,主要科研平臺有:豬遺傳改良與養殖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地方聯合種豬改良工程實驗室、農業部種豬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江西省飼料科學研究所。動物生物技術、動物營養、畜禽疫病診斷與防控實驗室為江西省重點實驗室。學院的江西農業大學畜禽疾病防治研究所,江西農業大學動物生物技術研究所,江西農業大學獸藥研究所、江西農業大學蜜蜂研究所及江西農業大學動物群發性疾病監測與防治研究所等研究機構已成為江西省經濟發展和社會服務的重要力量。學院科研實驗用房面積2.5萬余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近億元,有一批大型先進儀器設備,為教學科研提供了有力保障。學科建設:學院是改革開放后第一批獲得學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之一。通過不斷努力,學科(專業)建設取得較大成績,現擁有1個博士后流動站、2個一級博士點、4個二級博士點,7個學術型碩士點和2個專業型碩士點。“畜牧學”為江西省首批“雙一流”優勢學科;“獸醫學”為江西省首批高校“雙一流”特色專業。“畜牧學”、“獸醫學”也是江西省重點建設學科,“畜牧學”是江西省高水平建設學科和中央支持地方高校重點學科,“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學”還是江西省重中之重學科,“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是江西省第二批示范性建設碩士點。學院的研究生教育培養成績喜人,有2篇碩士畢業論文分獲第二、第三屆全國獸醫專業學位優秀碩士論文,2010年,博士研究生晏學明獲得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實現了江西省“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論文”零的突破。經過長期培養和凝煉,學院各學科均形成了一支年齡結構合理,擁有高學歷高職稱的學科團隊,學科帶頭人由具有很高學術造詣、且在國內同行中享有較高聲望的專家教授擔任 [詳情]
    [
    簡章:

    1篇

    ]
    [
    學費:

    3.60萬

    ]
  • 一、學院簡介江西農業大學國土資源與環境學院辦學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1940年中正大學的土壤學和農業化學學科,1997年由原資源與環境系、環保系和土管系合并而成。學院下設黨委行政辦公室、學生工作辦公室、教學管理辦公室和資料室等4個服務部門,農業資源與環境系、環境科學與工程系、農業水利工程系、土地資源管理系和旅游管理系等5個教學單位,以及江西省鄱陽湖流域農業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南昌市景觀與環境重點實驗室、江西農業大學農業資源與環境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土地資源管理實驗室、資源環境遙感與信息實驗室和江西農業大學土地科學研究所等6個教學與科研平臺。學院擁有一支初具規模、結構合理且師德嚴謹、學術優良的師資隊伍。截止2017年8月,學院現有教職工83人,專任教師61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22人,博士生導師6人,博士43人。全國模范教師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者2人、“贛鄱英才555工程”領軍人才2人、江西省優秀教師1人、江西省高等學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6人,江西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5名。同時,對外聘請客座和兼職教授8人。學院在強化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基礎上,不斷拓展應用研究和社會服務工作。近年來,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國家“973”子項目、“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省部級及市(廳)級各類課題318項,發表論文346篇,出版著作16部,獲國家級、省部級等科技獎勵23項,獲專利8項,其中一大批科技成果在社會上得以廣泛應用,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二、學科專業學院整合教學與科研資源,構筑學科平臺,凝練學科方向,擁有農業資源與環境一級學科碩士點,土壤學、植物營養、環境科學、土地資源管理和旅游管理5個二級學科碩士點,農業資源利用1個專業學位碩士點,以及農林遙感與土地利用二級學科博士點。學科覆蓋農學、工學、理學和管理學4大學科門類,并形成博士、碩士和學士3個層次的人才培養體系。國土資源與環境學院學科一覽表學科門類一級學科二級學科備注學科名稱學位層次博士碩士學士農學林學農林遙感與土地利用★自設農業資源與環境土壤學★植物營養★工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環境工程★農業工程農業水利工程★理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地理學地理信息科學★管理學公共管理土地資源管理★★工商管理旅游管理★★農業資源利用★專業學位三、科學研究(一)承擔的科研項目近年來,學院共承擔各級各類課題318項,其中縱向課題158項,橫向課題160項,累計經費達5614.01萬元。通過課題(項目)的研究和實施,學院教師受到了較好的鍛煉,提高了科研綜合實力。承擔的課題(項目)情況如下:縱向課題項目級別項目來源項目數(項)項目經費(萬元)國家級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國家“973”子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等312957.12省(部)級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贛鄱英才“555”工程、江西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江西省科技支撐計劃項目、江西省社科規劃項目等90513.37市(廳)級南昌市科技計劃項目、江西省教育廳科技計劃項目等3797橫向課題土地利用(整治)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等1602046.52(二)取得的科研成果近年來,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346篇,出版著作16部,獲國家級、省部級等科研獎勵23項,獲專利8項。取得的科研情況具體如下:論文、論著、獎勵及專利數量論文SCI42篇A類刊物86篇中文核心及一般刊物218篇論著16部科研獎勵國家級3項?。ú浚┘?3項市(廳)級7項專利8項四、校內外教學實踐基地學院努力為學生開辟實踐基地,包括:“3S”教學實習基地、綠肥教學實習基地、土壤巖石礦物標本館校內實訓基地、人工濕地教學基地、江西省主要土壤類型整段剖面構建基地及地表水文過程教學示范基地等校內實習基地6個,江西省國土資源廳實踐教學基地、江西水土保持生態科技園、江西省灌溉試驗中心站、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南昌市麥園垃圾填埋場、九嶺山國家森林公園等校外實踐教學基地29個。五、學生培養情況目前,學院有全日制博士研究生8人、碩士研究生110人、本科生1637人。學院堅持育人為中心,堅持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相結合,以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和學生社團為載體,強化學生綜合能力培養。學院現有“綠源協會”、“愛心社”、“外文學社”、“思源社”、“旅游協會”、“職業發展協會”等多個學生社團,中央及地方媒體對其社會實踐和科技競賽活動進行了大量報道,并多次榮獲國家及省部級表彰。綠源協會曾經獲得“豐田環保獎”“全省優秀大學生社團”,“社會實踐先進營隊”等榮譽稱號,思源社獲得2016年“全省優秀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院學生代表學校參加國家級、省級比賽獲得較好名次,如王世明同學獲得2015年度全國定向比賽團體冠軍,李晨同學獲得2016年校主持人大賽金話筒獎。近年來,學院研究生一次性就業率達100%,本科生一次性就業率達到88.16%,其中考取研究生比例占25.1%,就業率在學校名列前茅,多次榮獲就業先進單位 [詳情]
    [
    簡章:

    1篇

    ]
    [
    學費:

    3.60萬

    ]
  • 經濟管理學院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江西農學院和1958年成立的江西共產主義勞動大學設立的農業經濟系,1984年農經系農經專業恢復招生,1994年6月經原江西省教委批準成立經濟貿易學院,2012年3月更名為經濟管理學院?,F有在職教職工111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55人(含在讀博士9人),正高職稱17人,副高職稱26人。經濟管理學院育人體系完備。教學機構設有農經系(下設農林經濟管理教研室)、會計系(下設會計學教研室、財務管理教研室)、經濟貿易系(下設經濟學教研室、國際貿易教研室)、工商管理系(下設工商管理教研室、市場營銷教研室)、金融系(下設金融學教研室)、統計教研室、實驗室管理中心、MPAcc教育中心和大學生創新創業指導中心。開辦農林經濟管理、工商管理、市場營銷、會計、財務管理、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和勞動與社會保障等9個專業,其中農林經濟管理、經濟學、會計學3個專業是江西省高校品牌專業。有農林經濟管理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個,農林經濟管理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1個,農林經濟管理和工商管理2個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農業經濟管理、林業經濟管理、企業管理、會計學、技術經濟及管理和政治經濟學6個二級學科碩士授權點,農業碩士、會計碩士2個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點。截止2020年6月,在冊本科生2577人,雙學位344人,博士生研究生7人,全日制碩士研究生247人,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66人。有博士生導師10人,碩士生導師56人,校外基地導師80余人。經濟管理學院優勢學科(專業)特色明顯。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是國家一類特色專業、江西省一流特色專業。農林經濟管理學科是江西省十五、十一五、十二五重點學科,農林經濟管理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系江西省“十一五”、“十二五”示范性碩士點。2018年農林經濟管理學科成功獲批一級學科博士點(設有農業經濟與管理、農林業資源與環境管理、鄉村社會與鄉村治理三個方向)。該學科擁有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1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國務院特珠津貼獲得者1人,教育部農業經濟管理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人,江西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5人,“井岡學者”特聘教授1人,青年井岡學者1人,省“雙千”計劃人才3人(其中省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1人、短期雙千計劃人才2人),江西現代農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1人、經濟崗位專家6人,省情研究特聘專家3人,省杰出青年人才資助計劃人選1人。特聘人才崗位:梅嶺學者1人、未來之星5人。學校大北農教學精英獎2人。經濟管理學院秉持厚德博學、經世濟民的院訓,堅持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強農興農為己任,不斷探索辦學特色、強化辦學優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學院現有省級教學團隊2個,省級教學名師1人,建設了省級精品課程4門。學院實驗教學條件不斷完善,經濟與管理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為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有銀校(江西農業大學與中國工商銀行江西省分行)合作“金融與會計研究中心”和VBSE跨專業綜合實訓中心、管理綜合實驗室、會計手工模擬實驗室、會計電算化實驗室、國貿金融實驗室和企業經營沙盤模擬實驗室6個實驗平臺,與其他各類企事業單位合作建設了15個校外實習基地。經濟管理學院學科平臺眾多。現有江西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江西現代農業及其優勢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決策支持協同創新中心)、江西省重點建設智庫試點單位—鄉村振興戰略研究院、江西省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江西農村發展研究中心)、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三農問題”研究中心)、江西省軟科學創新基地(江西省農業科技創新與發展軟科學創新基地)以及農村經濟研究所、移民研究中心、農村電商研究中心、贛域經濟研究與決策咨詢中心、農業技術政策創新研究中心等多個校級研究機構。學院辦學成效顯著。近五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含重點項目子課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含重大招標項目子課題)、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項目共計32項,其他省部級項目130項;發表學術論文50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和譯著32部,出版教材12部;獲第八屆高等學??茖W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青年成果獎1項、省級優秀社科獎12項;獲得省部級教學成果獎及教材獎8項。(2020年6月) [詳情]
    [
    簡章:

    1篇

    ]
    [
    學費:

    3.60萬

    ]
  • 1909年,江西高等農業學堂開設林科,這是江西林業教育歷史的起點。林學院源于1910年廬山白鹿洞書院成立的江西高等林業學堂。民國元年(1912年)高等林業學堂遷至南昌辦學,與高等農業學堂合并,成立江西高等農林學堂。自此林學學科和林學院一直伴隨著江西現代農林教育的發展和變遷,雖一路坎坷,但始終薪火相傳。1940年中正大學農學院設立森林系,1958年江西共產主義勞動大學設立林學系,1980年江西農業大學設立林學系,1993年更名為林學院,2002年更名為“園林與藝術學院”,2014年恢復“林學院”,同時保留“園林與藝術學院”名稱。學院現有全日制博士、碩士研究生477人(留學博士生、碩士生各1人)和非全日制碩士生19人,有本科生1470人。學院現有教職工139人,其中教授27人(含校聘教授、梅嶺學者和青年教授),副教授36人,具博士學位76人。有博導19人,碩導48人,兼職碩導40人。教師隊伍中有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林學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教育部高校林學類、林業工程類和環境資源類的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3人,高等學校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1人,省級教學名師6人;獲國務院特殊津貼4人、省政府特殊津貼5人;江西省“贛鄱英才555工程”人選4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江西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7人,江西省青年科學家(井岡之星)培養對象3人,江西省主要學科學術和技術帶頭人4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8人,江西省模范教師1人;“梅嶺學者”講座教授2人,首席教授4人,未來之星12人。學院現有林學、園林、林產化工、風景園林、城鄉規劃、環境設計等6個本科專業,其中林學專業為國家一級特色專業、國家一流專業,林學、園林、林產化工專業為教育部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專業和江西省一流專業,園林專業為省級特色專業,江西省首批品牌專業。學院有林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林學一級學科博士、碩士點,風景園林學一級學科碩士點、植物學碩士點、林業碩士專業學位點、風景園林碩士專業學位點。“亞熱帶森林資源培育與保護教學團隊”為首批國家級教學團隊,并榮獲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第六屆中國僑界貢獻(創新團隊)獎。獲國家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省級精品課程4門,江西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3項、二等獎5項。林學一級學科為國家林業局重點學科、“十三五”江西省一流學科、“十二五”江西省高等學校高水平學科;森林培育學科為“十五”、“十一五”省級重點學科、省級“重中之重”學科和國家林業局“十一五”重點學科;森林經理學為“十五”、“十一五”省級重點學科;風景園林學為校級重點培育學科。學院有江西省竹子種質資源與利用重點實驗室、江西省森林培育重點實驗室、國家林業局鄱陽湖流域森林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重點實驗室、國家林業局/江西省樟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西省鄉村文化發展研究中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木本香料(華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省部級平臺6個,江西九連山和江西廬山等森林生態系統國家定位觀測站2個,有江西省特色林木資源培育與利用2011協同創新中心,還有園林設計研究院、城市規劃研究所、植物天然產物與林產化工研究所、林業生態工程研究中心、森林植被恢復與重建試驗站、森林資源檢測與評估中心和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研究中心等校級平臺7個,有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1個。學院建有樹木標本館(JXAU)、昆蟲標本館、林木種子標本室。建設了大港試驗林場、氣象觀測站、園林設計實訓基地、現代林木育苗基地、樹木園、竹種資源圃等校內教學實習基地。有全國示范性風景園林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1個、江西省研究生創新基地1個,江西省行業企業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4個。在國家林業局桉樹研究開發中心、中國林科院亞熱帶林業實驗中心、井岡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九嶺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馬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官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九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江西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江西永豐官山林場、江西思派思香料化工有限公司、江西天香林業開發有限公司、南京日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西省金喬園林有限公司、贛南樹木園、贛州市建筑設計研究院、贛州市城市園林有限公司等單位建立了教學科研基地。近三年來學院承擔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國家林業局等國家級項目90余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0多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3項;申請國家專利40多項,獲得授權10多項,植物新品種保護權、國家林木良種和省級林木良種1個。發表論文800余篇,主編或參編專著近20部。學院先后與加拿大UBC大學、美國肯塔基州大學、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大學、美國密歇根大學、荷蘭瓦赫寧根大學、南京林業大學、北京林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等國內外10余所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2020/01/08) [詳情]
    [
    簡章:

    1篇

    ]
    [
    學費:

    3.60萬

    ]
  • 江西農業大學農學院辦學歷史悠久,辦學溯源于1905年創辦的江西實業學堂,本科教育肇始于1940年創辦的國立中正大學農學系,1994年由江西農業大學原農學系、園藝系、植物保護系3個學校二級單位合并而成。現有農學系、園藝系、植物保護系和植物科技系4個系和1個植物生產國家級實驗教學中心,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769人,碩士研究生253人,博士研究生55人(含外籍留學博士研究生6人)?!編熧Y條件】江西農業大學農學院現有教職工136人,教授和研究員27人(二級崗位9人),副高職稱人員36人,碩士研究生導師47人,博士生研究生導師13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96人。有“萬人計劃”領軍人才2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省級人選14人,井岡學者特聘教授1人,青年井岡學者3人,江西省“贛鄱英才555工程”人選2人,江西省現代農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3人、崗位專家10人,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1個,全國模范教師1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江西省模范教師2人,省級教學名師1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5人、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貼6人?!緦W科建設】現有作物學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作物遺傳育種、作物保護和農業生態學4個二級學科博士點;作物學、園藝學、植物保護學和生態學4個一級學科碩士點,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作物遺傳育種學、生態學、動物學、遺傳學、果樹學、蔬菜學、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植物病理學和農藥學10個學術型二級學科碩士點,以及農藝與種業、農業管理2個農業碩士招生領域,具有農業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高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授予權、同等學力人員在職申請碩士學位授予權。現有農學、園藝、植物保護、種子科學與工程、茶學、動植物檢疫6個本科專業,農學專業為江西省一流專業,園藝、植物保護專業為江西省優勢專業。作物學一級學科在江西省一流學科建設中遴選為成長學科,園藝學、植物保護學一級學科為江西省“十二五”重點學科,園藝學碩士點為江西省“十二五”示范碩士點;擁有作物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植物生產國家級實驗教學中心、雙季稻現代化生產江西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果蔬采后處理關鍵技術與質量安全江西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等學科平臺,建立了教育部作物生理生態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江西省作物生理生態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江西省果蔬保鮮與無損檢測重點實驗室、國家水稻工程實驗室和江西省超級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作為核心協同單位組建的“南方糧油作物協同創新中心”被認定為2014年度國家“2011協同創新中心”。近幾年投入儀器設備和教學設施建設經費1億多元,為教學、科研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人才培養與科教支農】貫徹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堅持“以本為本”,推進“四個回歸”,促進“一懂兩愛”農科大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培養,形成了“四模塊三融合雙提高”人才培養模式,教學質量穩步提升,在精品課程建設、多媒體課件建設等方面取得優異成績,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近年先后榮獲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7項、二等獎2項,本科生考研升學率連續多年保持30%以上(2019屆本科生考研升學率高達42.97%)。始終堅持教學、科研、生產相結合,在中國農科院植保所、中國水稻研究所、江西省農科院等單位,江西現代種業有限公司等公司企業建立校外教學科研實習基地,實施科教興農,累計推廣科技成果40余項。先后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近3萬名畢業生,他們在我國農業技術推廣、科技創新及行政管理等各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究茖W研究】“十二五”以來,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課題300余項,科研經費超過2億元,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連續多年每年保持10項以上,2019年立項21項創歷史新高。作為第一完成單位主持的“江西雙季超級稻新品種選育與示范推廣”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參與完成的科技成果先后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1項、二等獎3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30余項,發表科研論文800余篇。成功培育出“淦鑫688”“五豐優T025”“泰優871”等國家級超級稻新品種,“贛臍3號”國家級臍橙新品種,“贛獼6號”國家級獼猴桃新品種,以及玉米、豇豆、西瓜等16個作物新品種,觀賞油菜花新品系市場需求旺盛。作物遺傳育種團隊“19年磨一劍培育出超級稻”事跡在新聞媒體引起強烈反響,作物遺傳育種團隊被評為江西省教育廳科技創新團隊,超級稻育種理論與技術創新團隊和果蔬保鮮與無損檢測創新團隊被評為江西省科技廳科技創新團隊。【學生素質】注重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依托團委、學生會和學生社團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全面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畢業生深受社會和廣大用人單位青睞。近5年來在校大學生先后榮獲全國大學生植物保護專業能力大賽一等獎、全國農科學子創新創業大賽二等獎、全國大學生茶藝技能大賽三等獎等,涌現出了全國高校示范團支部、全國高?;盍F支部、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全國百佳團支書等一批先進集體和個人。農學院團委先后被評為“全省五四紅旗團委”和“全省高校十佳院系團委”,花卉協會、三農學社多次被評為學校“明星社團”。1994年以來,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先后多次受到團中央、團省委表彰,連續25年被評為校級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全國農科學子聯合實踐行動”服務隊被評為全國“三下鄉”社會實踐優秀團隊,開展的實踐項目被評為全國“千校千項”遴選活動“最具影響好項目、全國暑期社會實踐專項行動優秀團隊金獎。”學生工作屢受學校表彰,多次榮獲學生工作先進單位和就業工作先進單位。(截止到2019年9月 [詳情]
    [
    簡章:

    1篇

    ]
    [
    學費:

    3.60萬

    ]
  • 人文與公共管理學院的發展歷經1959年初創-1994年復系-2002年升院-2011年調整四個時期近60年。學院下設研究生部、管理系、法學系、中文系和音樂系。設有二個教工黨支部、一個研究生黨支部和二個本科生黨支部。學院現有教職工62人,其中高級職稱人員21人(教授7人、副教授14人),碩士生導師19人,博士16人,省級教學名師3人,校級教學名師5人。另外還有校內外具有高級職稱的兼職教師10余人。學院現有在讀碩士研究生70余人,本科生1200余人。學院設有公共管理一級學科碩士點(下設行政管理、社會保障和教育經濟與管理3個二級點);開辦了管理科學、公共事業管理、法學、新聞學、漢語言文學、音樂學和音樂表演7個本科專業。學院突出“涉農”社科研究方向,堅持科學研究與教學研究相結合,在課題項目、論文論著和成果獲獎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績。建院以來,全院教師出版著作(教材)70部,在正式刊物上發表論文350余篇。承擔了國家基金項目9項,教育部和農業部項目11項,省社科規劃項目20余項,省科委、省高校文科課題30余項。先后獲省社科一等獎2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10項,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5項,二等獎6項,農業部優秀課題一等獎1項,校優秀教學成果獎18項。另外,還獲得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論文評比、教學比賽、教案評比一、二、三等獎多項。學院建有音樂廳、舞蹈訓練房、電鋼琴模擬教學系統、琴房、模擬法庭、管理模擬實驗機房、新聞演播室、多媒體教室等良好的教學實驗室。還在大江網、江西日報社、南昌市經開區檢察院等多地建立了校外教學實習基地,為學生搭建實踐性教學平臺。 [詳情]
    [
    簡章:

    1篇

    ]
    [
    學費:

    3.60萬

    ]
  • 軟件學院是2003年7月經江西省教育廳批準創辦,辦學層次為二本。按照國家教育部關于軟件工程專業要與軟件企業合作辦學的指示精神,我院堅持走產學研相結合的辦學機制,在北京IT企業合作建立了軟件專業實訓基地。學院在全國近三十多個省市和地區招收學生,已培養畢業生二千一百余人,現有在校學生二千五百余人。學院現有軟件工程專業和物聯網工程專業,在軟件工程專業框架下開設了軟件開發與項目管理方向、移動互聯技術方向、嵌入式軟件技術方向、軟件工程+英語方向(復合型專業)、軟件工程+會計方向(復合型專業)、軟件工程+金融方向(復合型專業)等六個專業方向。2008年我院軟件工程專業被江西省教育廳批準為“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2010年獲江西省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面向產業需求的工程型軟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是我省和我校重點建設專業。學院辦學成效顯著,辦學成績驕人。學院有教授3人,副教授8人,碩士導師11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9人,在讀博士3人,碩士生導師11人;10多名專業帶頭人和10多名骨干教師參加了各類專業培訓,學院有2名教師獲得學校“未來之星”人才項目資助,被聘為學校青年教授和青年副教授各1名,在第二屆全省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中,我院青年教師獲理科組二等獎。學院逐年加大對實驗室建設的投入,增加實驗室面積和增多實驗設備數量,建立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室。學院已有百余篇論文在國家核心期刊發表并被EI、SCI、ISTP三大檢索機構索引;學院已獲立項三十余項國家自然基金、江西省教育廳、江西省科技廳等科研項目,獲江西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省教育科學規劃二等獎1項。學院始終堅持走內涵式發展的道路,不斷深化校企合作,完善協同育人機制,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和技術技能型人才成長成才需要。深入全面推行“3+1”人才培養模式,從而構建以實踐教學為主線的教學模式。以強化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為抓手,大力推進學院創新教育,實現促進就業創業并舉,以創業帶動就業,在校學生和畢業生進行創業或參與創業人數逐年遞增。學院將創新創業工作作為課堂教學、校園文化、社會實踐“三位一體”人才培養機制的重要抓手,成立了藍點、零點、青藤、764、半月等13個個專業工作室,配備專業教師指導,學生多次獲批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國家級、省級、校級立項。此外,學院堅持每年舉辦一屆軟件創新設計大賽,組織開展好科技“月月評”,形成了學生做項目有動力、作品交流有平臺、好作品有獎勵良好氛圍。學院學生累計開發各類應用軟件項目超過1000項,近年來,在全國高校大數據應用創新大賽全國總決賽、全國大學生智能互聯創新大賽全國總決賽等各級專業競賽中成績名列前茅,先后獲得國家、省級課外科技競賽獎項400余項、校級科技競賽獎項700余項。 [詳情]
    [
    簡章:

    1篇

    ]
    [
    學費:

    3.60萬

    ]
  • 【辦學歷史】我校于1993年在全省高校中率先創辦生物技術專業,招收三年制??粕?999年開始招收四年制生物工程專業本科生,并于1999年組成立生物工程系,2006年更名為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學院成立以來,共培養各類畢業生近3000人。學院已面向全國28個?。ㄊ小⒆灾螀^)招生,現有在校本科生1156人,碩士研究生126人。【師資平臺】學院擁有一支教學科研經驗豐富的師資隊伍,現有在職教職工76人。其中具有正副教授職稱27人,高級工程師與高級實驗師3人,外聘兼職教授5人。具有博士學位48人,在職攻讀博士學位4人。研究生導師27人(含兼職導師)。學院擁有4000m2的實驗室和3000m2的現代化教學實訓基地,設備總資產近3000萬元,其中萬元以上儀器設備達267臺件,為學院教學與科研工作創造良好的硬件環境。學院擁有江西省農業微生物資源開發與利用工程實驗室、江西省菌物資源保護與利用重點實驗室、南昌市發酵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南昌市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重點實驗室以及4個校級重點實驗室、校級生物科學與技術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等教學科研平臺?!緦W科專業】學院設有生物工程、生物技術和制藥工程3個本科專業;生物學、生物工程兩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及生物與醫藥專業學位授予點。其中生物工程專業為國家級一類特色專業1個,生物技術專業為省級特色專業1個。生物工程專業在2015年全省專業綜合評價中位列本專業第一、2018年進入“江西省一流優勢專業”。生物工程和生物學為校“十三五”重點(建設)學科。【教學科研】學院堅持學科與專業、教學與科研緊密結合、協調發展。積極探索并實施“本科生導師制”,構建與完善教學與科研平臺的保障體系,注重師資隊伍建設與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曾獲江西省教學成果二等獎3項,出版專著3部,主編或副主編教材6部。近五年來,學院教師承擔3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獲得江西省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一、二、三等獎6項;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9項;在SCI源刊及國內核心期刊發表論文300余篇。【學生工作】學院學生工作成績顯著:歷年考研升學率一直名列全校前茅,保持在30%左右,連續被評為就業工作先進單位、獲校五四紅旗團委、挑戰杯優秀組織獎等。高度重視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曾指導學生獲全國“情系三農”微電影大賽冠軍、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江西賽區特等獎、江西省生物技能大賽一等獎、江西省越野定向大賽團體第一名、全國農業高校黨建論文論壇一等獎、大學生全國品酒大賽優勝獎等。大學生創新創業方面,近3年里,在“創青春”、“挑戰杯”以及“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得省級、校級多項榮譽。(2019年12月) [詳情]
    [
    簡章:

    1篇

    ]
    [
    學費:

    3.60萬

    ]
  • 【辦學歷史】江西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源于1986年創辦的農畜產品加工專業,現設有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兩個本科專業,有食品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點,食品科學、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食品營養與安全三個二級碩士點和食品加工與安全領域專業學位授予權;2019年獲畜產品安全生產與加工工程二級博士學位授權點,擁有“江西省農產品加工與安全控制工程實驗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農產品貯藏加工工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省“天然產物與功能食品”重點實驗室、省發改委“江西省農產品加工與安全控制”重點工程實驗室和南昌市“農產品加工與質量控制”重點實驗室。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為校重點建設專業,2002年被評為江西省品牌專業,2008年被評為江西省特色專業,并于2008年3月被教育部遴選為全國高等院校一類特色專業建設點。“食品科學與工程”是江西省高等學校“十二五”重點學科和“十三五”一流專業。2019年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入選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師資力量】現有教職工52人,其中正高17人、副高14人;具有博士學位32人,碩士學位16人;江西省學科帶頭人3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師3人,江西農業大學“未來之星”13人,校青年教授5人,副教授1人?!巨k學規?!棵嫦蛉珖鄠€省、市、自治區招生,現有碩士研究生111人,本科生763人,自辦學以來,共培養畢業生2000余名。畢業生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較強的實踐能力,就業競爭能力強,2019年畢業生初次就業率與升學率為87%、32.33%。畢業生主要的就業去向有考取公務員、碩士研究生以及食品行業及相關企業從業人員等。多數畢業生業已成為食品行業管理人員和食品相關企業生產技術骨干及中高層經營管理人員?!巨k學條件】擁有建筑面積近7000平方米的實驗室,設有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天然產物與功能食品”江西省重點實驗室和江西省發改委產品加工及質量控制重點工程實驗室,擁有功能完善的虛擬仿真實驗室和感官評價實驗室,儀器設備價值3000余萬元。與江西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江西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等機構與事業單位簽署了合作協議,另有多個校外實訓基地和1個校內實訓基地。校內實訓基地南昌“三康”食品廠占地1000平方米,有乳制品、飲料、肉制品生產線,擁有固定資產200余萬元,承擔學生部分專業課程和專業勞動的教學任務?!究蒲谐晒恐铝τ谌瞬排囵B、科學研究和科技開發,已形成一支由省級學科帶頭人為領隊、專業領域寬、梯隊結構合理、教學成果顯著、辦學特色明顯,團結敬業的教學研究型團隊。近5年獲得國家級項目30多項,省部級項目103項,各類項目總經費3148萬元;發表學術論文512篇,其中SCI180多篇,EI、ISTP收錄70多篇。獲江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5項;獲江西省高??萍汲晒?、三等獎7項;江西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及二等獎各1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3項;科研成果轉讓14項?!窘虒W研究】“破圍墻、跨界融合”食品+工科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項目獲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承擔江西省教育廳“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畜產品加工學》、《果蔬加工學》及《食品微生物學》、《現代食品化學》課程為江西省精品課程,獲校級CAI課件立項資助。承擔省教改項目12項,校級教改項目30多項,獲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二等獎各一項,校級教學成果二等獎五項?!究萍挤铡哭k學的同時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簽訂技術成果轉讓協議十余項,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數十項,與一批食品工業企業合作,其中江西煌上煌集團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江西陽光乳業集團、江西青梅果酒業有限公司、江西高山青草奶業公司、吉安三健乳業公司、廣西靈山水牛奶業有限公司等企業都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緦W術交流】重視對外交流與合作,學院與美國蘭斯頓大學(UniversityofLongston)、加拿大圭爾夫大學(UniversityofGuelph)、英國利茲大學(UniversityofLeeds)、中國農業大學、南昌大學廣東省農科院等國內外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的科研與人才培養合作關系。先后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來學院參觀、考察或進行學術交流。學院同時選派多人次出國考察和學術訪問,促進了教學與科研的發展。 [詳情]
    [
    簡章:

    1篇

    ]
    [
    學費:

    3.60萬

    ]
  • 江西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前身為英語教研室,2001年在原人文社科系外語教研室和英語專業的基礎上組建外語系,2008年更名為外國語學院。學院承擔了全校公共外語教學任務,同時開設了英語、日語、和商務英語三個本科專業,2017年學科教學(英語)方向教育碩士開始招生。學院現有教職工91人,其中博士11人、教授6人、副教授18人、在讀博士5人。學院擁有良好的外語學習硬件和軟件,外語視聽中心軟硬件設施齊備,建有同聲傳譯教室、外語網絡教學系統、外語教學資源庫及多套外語學習和實踐軟件平臺。學院辦學堅守“團結、勤奮、求實、創新”之校訓,以“固本強基,突出特色”為宗旨,以“厚德博學,抱樸守真”為育人理念,培養寬口徑、厚基礎、復合型、應用型的外語人才,同時充分借助學校農林牧學科的優勢資源,推進學科專業特色發展。學院教師教學能力突出,教學水平得到全國農林院校及省內高校同行的高度評價。曾榮獲國家級教學競賽獎7人/次,省級教學競賽特等獎2人/次,另有多位教師獲省級教學競賽一等獎和二等獎,連續四年獲學校教風學風建設前四名(含第一名)。教學之余,學院教師也積極投身教學研究,獲省級教學成果獎、省人文社科獎、省優秀教材獎、校教學成果獎等一系列獎項,《英語話農史--華夏篇》、《英語話農史--成語篇》獲省級視頻公開課程立項及獲批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2017年,學院榮獲省內高校唯一的“2016年度江西省五一巾幗標兵崗”榮譽稱號。學院教師還主持承擔了含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省社科規劃項目在內的科研項目二十余項,在國內外核心刊物《當代語言學》、《外國語》等發表論文二十余篇。學院學風優良,學生多次在全國、全省和全校舉辦的演講賽、辯論賽、文藝匯演等活動中獲獎。畢業生專業知識扎實,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歡迎。學院曾連續三年獲評校級優秀就業單位。涌現出一批在聯合國、國內知名企業就職及國內外創業的優秀校友,同時還有一批優秀校友扎根基層和西部,在教育、服務、貿易等一線耕耘奉獻,收獲了如“全國五四青年獎章”等榮譽稱號。(截止至2020年7月) [詳情]
    [
    簡章:

    1篇

    ]
    [
    學費:

    3.60萬

    ]
  • 江西農業大學職業師范技術學院,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是江西農業大學一個專門培養職教師資和技能型專門人才的二級學院,辦學二十多年來,始終堅持服務職教,積極探索職教師資和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模式,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努力把學院建設成為具有鮮明職教特色的高水平職業師范技術類學院,把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建設成為省內一流、國內有影響的職教師資高水平培養培訓基地。學院設有行政辦公室、教學辦公室、學生工作辦公室、職教師資培訓基地辦公室、畜禽生產教育教研室、教育技術學教研室、藝術設計教研室、實訓中心辦公室和職業教育研究中心等科室。江西農業大學職業師范技術學院成立于1991年3月,現位于江西農業大學北區,前身為江西農業大學職業技術教育系,1992年9月江西農業大學根據國家、省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有關文件精神成立了江西農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為二級學院建制。學院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昌北開發區。在1983年,為解決江西省農村職教師資緊缺問題,江西農業大學對口農村職業中學招生,開設專科師資班,1991年3月江西農業大學成立職業技術教育系,將分散在各系的師資班統一劃入職業技術教育系管理。1992年9月職業技術教育系更名為職業師范學院,并開始對口農村職業中學(中專)招收師范類本科生,先后開設了農藝教育、園藝教育、畜禽生產教育、農產品貯運與加工教育、會計學師資、農業經濟管理師資、機械設計與制造師資、計算機應用師資、教育技術學和文秘教育等10個師范類本科專業。1999年4月,江西農業大學根據國家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有關文件精神成立了江西農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先后開設了食品加工技術、設施農業技術、花卉與環境裝飾技術、應用電子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現代城鎮園林綠化、會計電算化、園藝、園林技術、經濟管理、商務英語、動物醫療技術、動物營養與飼料、中英文秘書、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技術、網絡系統管理、可視化程序設計、旅游與酒店管理、應用化工、電腦藝術設計和市場營銷與策劃等21個高職專業。職業師范學院和職業技術學院兩塊牌子,一套人馬。同時,1993年經江西省教委批準成立的“江西省農村職教研究與師資培訓中心”和2000年5月經教育部批準成立的“全國重點建設職教師資培訓基地”掛靠在學院。學院教學、科研、實驗設備齊全,有基礎實驗室、計算機房、應用電了實驗室、食品加工實驗室等4個實驗室及擁有水田180畝,旱地80余畝的校內教學實驗站和德安園藝場、武警農場、蠶桑研究所等校外實驗基地。其中實驗站的銀杏苗圃基地是我省最大的銀杏母本園基地之一,學院實驗站還將建立特種新型園林花卉繁育基地、設施農業示范基地、優良果樹苗要基地、養殖地等基地。 [詳情]
    [
    簡章:

    1篇

    ]
    [
    學費:

    3.60萬

    ]
江西農業大學
江西農業大學
簡稱:江西農大 地區: 江西 學制:3~3年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學費:¥3.60~3.60萬 班型:周末班 類型:農林類、公辦 地址:南昌市青山湖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志敏大道1101號 證書:研究生畢業證書+碩士學位證書
師大博學 > 江西農業大學 > 招生學院
粵ICP備2021118978號 廣州師大博學技術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2-2024 在職研究生資訊網 All Rights Reserverd.
電話:4008373873
友情鏈接:中教互聯中教互聯官網
免費課程
咨詢了解
關于我們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满少妇一级毛片不卡免费 | 青青草免费在线视频播放 | 成年人av网站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福利视频网 | 久草免费福利 | 久久久久久91 |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 | av福利在线观看 | 一级二级在线观看 | 亚洲福利视频导航 | 久久免费视频1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综合 | 日韩视频中文字幕 | 欧美一区三区三区高中清蜜桃 | 黄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 狠狠综合久久av一区二区老牛 | 日韩成人精品视频 | 亚洲精品国产视频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电影在线观看 | 欧美偷拍一区二区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 久久久精品国产 | a天堂在线 | a级片在线免费观看 |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软件91 |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四 | 国产精品资源 | 国产一区福利 | 色呦呦在线观看视频 | 黄色骚视频 | 玖玖玖国产精品 |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 欧美日本成人 | 色综合色综合 | 亚洲黄色免费电影 | 色综合第一页 | 免费看久久 | 亚洲国产一区视频 | 九色最新网址 | 毛片毛片毛片毛片毛片毛片毛片毛片毛片毛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