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沿革】江西師范大學地理與環(huán)境學院前身為1958年的江西師范學院地理系,1962-1978年期間停辦。1979年地理系恢復招生,1993年增設房地產(chǎn)經(jīng)營與管理專業(yè),1994年更名為環(huán)境資源科學系,1996年增設城市規(guī)劃專業(yè),1999年改名為城市與環(huán)境學院。2003年7月學校在對原城市與環(huán)境學院的有關專業(yè)進行調(diào)整的基礎上成立地理與環(huán)境學院。經(jīng)過幾代師大地理人薪火相傳、勵精圖治,學院已發(fā)展成為江西省地理學人才培養(yǎng)的領軍陣地和江西省地理科學研究的創(chuàng)新中心?!緦I(yè)建設】學院于2018年獲批地理學一級學科博士點授予權(quán)單位。現(xiàn)有地理科學、地理信息系統(tǒng)、自然地理與資源環(huán)境三個全日制本科專業(yè)和地理學一級學科碩士點,人文地理學、區(qū)域經(jīng)濟學、自然地理學、地理教學論、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tǒng)5個碩士學位授予點。地理學被評為為江西省高校“十二•五”重點學科,地理科學專業(yè)為江西省省級品牌專業(yè)、特色專業(yè),2013年獲批“2011”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項目。學院是江西省地理學會的掛靠單位,鄱陽湖濕地與流域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依托學院建設,設立了“鄱陽湖濕地與流域研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師資隊伍】學院現(xiàn)有教職員工80余人,專任教師61人,教授17名,副教授19名,國際歐亞院士1人,國家級人才稱號1人,江西省百千萬人才稱號3人,江西省青年井岡學者1人,江西省高校學科帶頭人2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師5名,具有博士學位教師人數(shù)占81%;具有半年及以上海外學習經(jīng)歷的教師人數(shù)占50%。【人才培養(yǎng)】學院現(xiàn)有在校本科生800余人,研究生230余人。建系(院)以來,先后為省內(nèi)外各級學校、研究機構(gòu)和政府有關部門培養(yǎng)和輸送各類人才,造就了一批活躍在地理教育和地理研究領域中的學科帶頭人或?qū)W術骨干。學院設有自然地理綜合實驗室、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tǒng)實驗室、天文觀測實驗室和地理標本陳列室、氣象實驗室等教學科研實驗室,另外還在中科院千煙洲試驗站、都昌縣等地建有一批相對穩(wěn)定的校外教學、實習和科研實驗基地。裝備有ArcGIS、MapGIS及ERDAS等國內(nèi)外主流地理信息系統(tǒng)軟件、遙感圖像處理軟件和一批先進的環(huán)境分析儀器設備,實驗室儀器設備原值總計超過1000多萬元,學院專業(yè)圖書資料室藏書2萬余冊,中外文期刊近百種,可充分滿足研究和教學的需要。在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注重結(jié)合學科特點,將人才培養(yǎng)延伸至第二課堂。成立于1996年“藍天”環(huán)保社團是江西師范大學的特色學生社團,社團緊扣綠色環(huán)保宣傳為主線,在校內(nèi)外開展各種形式的環(huán)保調(diào)研和科普宣教活動,具有較為廣泛的社會影響力,2005年獲“全國優(yōu)秀學生社團”,獲省部級以上獎勵榮譽60余項,已成為地理與環(huán)境學院學生工作的重要載體和品牌。2007年,成立藍天環(huán)保社團黨支部,積極探索“黨建+學生社團”發(fā)展新模式,把社團活動與黨團活動、社團教育和黨性教育有機融合在一起,走出一條“黨員引領社團發(fā)展,社團凝聚青年學生”大學生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新道路。支部先后獲“江西省教育系統(tǒng)創(chuàng)先爭優(yōu)先進基層黨組織”“江西省高校示范性黨員活動室”“江西省高校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社團長期致力于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宣傳、教育和實踐,先后開展“濕地使者行動”“江西省大學生綠色營”、“江西省大學生環(huán)教營”、“保護母親河”、“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千鄉(xiāng)萬村環(huán)??破招?rdquo;、“結(jié)對幫扶共建環(huán)保社團”、“留住江豚的微笑”等系列環(huán)保實踐活動。社團先后獲“全國保護母親河行動先進集體”、“濕地使者行動全國一等獎”、“世界生命湖泊最佳保護實踐獎”、“全國優(yōu)秀學生社團”、“江西青年五四獎章集體”等榮譽稱號?!究茖W研究】多年以來,學院在區(qū)域與城市發(fā)展、生態(tài)建設與環(huán)境保護、土地評價與規(guī)劃、資源與環(huán)境信息系統(tǒng)應用和鄱陽湖研究等領域開展了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多項成果榮獲國家和省級獎勵,其中“鄱陽湖綜合科學考察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空間信息智能處理、建模和集成分析的理論與方法”獲得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三峽工程對鄱陽湖區(qū)環(huán)境影響及對策研究”獲江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空間信息技術支持下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獲江西省自然科學三等獎,“江西庭院生態(tài)經(jīng)濟研究與推廣”、“江西京九沿線城市化研究”、“江西省農(nóng)用地分等”、“鄱陽湖沙化土地生態(tài)治理技術研究與示范”獲江西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江西省人口城市化進程研究”獲國務院第五次人口普查國家級課題評審一等獎,“鄱陽湖區(qū)對長江洪水調(diào)蓄功能與防災綜合治理對策研究”獲教育廳科技成果一等獎,“湖沼型疫區(qū)血吸蟲病易感地帶的空間模擬”獲教育廳科技成果二等獎。近5年承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一項(國撥經(jīng)費760萬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2項,各類省部級以上縱向項目合計71項,各類橫向社會服務項目100余項,經(jīng)費總計6200余萬元。在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oftheRoyalSocietyB》、《GlobalEcologyandBiogeography》、《地理學報》等國內(nèi)外知名期刊發(fā)表論文240篇,出版專著12部,鄱陽湖系列研究成果引起了國際關注。獲批國家專利、軟件著作權(quán)30項。在主體功能區(qū)規(guī)劃、地理信息系統(tǒng)開發(fā)、環(huán)境影響評估、智慧旅游、智慧城市、市縣空間規(guī)劃、區(qū)域發(fā)展規(guī)劃、土地評價與規(guī)劃、生態(tài)保護區(qū)規(guī)劃等方面承接了100余項橫向社會服務項目,經(jīng)費近2000萬元,部分咨詢報告得到省部級領導批示,一批規(guī)劃方案被政府部門采納,為地方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提供了堅實有力的科技支撐。【平臺建設】學科平臺包括“鄱陽湖濕地與流域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江西師范大學)”(2003)、“流域生態(tài)與地理環(huán)境監(jiān)測自然資源部重點實驗室”(2014)、“江西省鄱陽湖綜合治理與資源開發(fā)重點實驗室”等平臺,重點實驗室設有鄱陽湖湖泊生態(tài)環(huán)境、濕地生態(tài)與環(huán)境健康、流域綜合管理與區(qū)域發(fā)展、鄱陽湖生物多樣性、生物資源綜合利用、資源與環(huán)境信息系統(tǒng)、空間信息共享服務等研究方向。學院以重點實驗室建設為契機,以鄱陽湖流域復雜系統(tǒng)為研究對象,緊密結(jié)合建設鄱陽湖生態(tài)經(jīng)濟區(qū)國家戰(zhàn)略規(guī)劃,積極開展資源利用、環(huán)境演變、自然災害、國土整治、人口與城市化、區(qū)域發(fā)展等方面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尤其是以鄱陽湖生態(tài)經(jīng)濟區(qū)建設決策支持服務為重點,開展多學科、多層次、多方位的綜合研究,逐步形成鄱陽湖流域健康與生態(tài)安全、空間信息分析處理與系統(tǒng)應用、城鄉(xiāng)人口與區(qū)域發(fā)展等具有堅實理論基礎和鮮明地方特色的研究方向,使之成為鄱陽湖研究的重要基地。學院不僅是江西省地理教育人才培養(yǎng)基地,同時也是全省地理科學研究中心。由江西師范大學和江西省發(fā)展計劃委員會共同領導的江西省國土開發(fā)整治研究所以及江西省地理學會、江西省遙感應用技術協(xié)會生態(tài)環(huán)境專業(yè)委員會、江西省環(huán)境學會科普教育工作委員會、江西地理研究所等多個學術團體掛靠學院。【合作交流】近年來,學院通過加強與國內(nèi)外高校、學術研究機構(gòu)的交流和合作,進一步提升了辦學水平和學術聲譽。2013年成立了中美“湖泊-流域-濕地”聯(lián)合研究中心,2017年成立了中俄“湖泊-流域-濕地”聯(lián)合研究中心。2013年,學院與德克薩斯州農(nóng)工大學柯柏斯克里斯提校區(qū)(TexasA&MUniversityCorpusChristi)工程和計算機科學學院合作實施“3+2本/碩”聯(lián)合培養(yǎng)計劃。2017年,增設了“4+2本/碩”聯(lián)合培養(yǎng)計劃。此外,學院還組織了本科生赴美國中密執(zhí)安大學暑期體驗計劃、“兩岸四地”暑期夏令營、與香港中文大學聯(lián)合開展地理實習等多項短期學生交流活動。圍繞大湖研究,學校與美國中密西根大學共同成立了“中美湖泊-流域-濕地聯(lián)合研究中心”。近五年舉辦或協(xié)辦重要國際學術會議10余次,邀請了國外知名專家來院講學和交流60余場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2.40萬
] -
江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具有悠久的辦學歷史,其前身為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系,創(chuàng)辦于1940年。著名教育家陳鶴琴、羅廷光和邱椿等曾在此任教。全國院系調(diào)整后,撤系設教育學教研室。1980年恢復教育系并于1981年招生。1996年撤系設教育科學學院,2003年組建教育學院。2008年10月,心理學科從教育學院分出,同時成立新的教育學院。學院現(xiàn)擁有4個省級科研機構(gòu):江西省2011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基于大數(shù)據(jù)的江西省教師質(zhì)量監(jiān)測、評估與服務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教師教育研究中心”和“學前教育研究中心”、江西省文化藝術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江西書院文化與教育研究中心”。學院現(xiàn)有教職工57人,其中專任教師45人;教授7人,副教授22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33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教育部高校教育學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國家督學1人,“井岡學者”特聘教授1人,“贛鄱英才555工程”領軍人才人選1人,江西省中青年文化名家1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3人,入選江西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2人,全國教育碩士優(yōu)秀教師3人,江西省政府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江西省教育學會副會長1人。自1980年恢復建系以來已培養(yǎng)各類學生8000余人?,F(xiàn)有本科專業(yè)4個,即公共事業(yè)管理(教育管理)、學前教育、小學教育和特殊教育,其中公共事業(yè)管理(教育管理)為首批國家級特色專業(yè)。迄今共培養(yǎng)本科生4000余人。在學科建設方面,擁有“教育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quán)點和“教育經(jīng)濟與管理”碩士學位授權(quán)點。教育學一級學科為“江西省高校高水平學科”和江西省高校示范性碩士點。各專業(yè)已授予碩士學位600余人。教育碩士專業(yè)教育管理方向2000年開始招生,已畢業(yè)400余人。在科研方面,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30余項,省級課題100余項;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重要期刊發(fā)表論文100余篇,其它期刊發(fā)表500余篇;60余項成果被《新華文摘》、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轉(zhuǎn)載;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科學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科學出版社等出版著作30余部,其它出版社出版30余部;獲教育部頒發(fā)的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和三等獎各1項,中國教育學會和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優(yōu)秀科研成果二、三等獎4項,獲省級科研成果和教學成果一等獎10余項,二、三等獎40余項。我們將不懈追求、潛心發(fā)展,努力把我院建設成為地方領先、全國知名的教學研究型學院。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3.00萬
] -
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前身為國立中正大學文法學院文史系,創(chuàng)辦于1941年。歷經(jīng)國立南昌大學、江西師范學院、江西師范大學,歷史系一直是獨立的本??平虒W單位。2000年,歷史系更名為“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學院辦學歷史悠久,老一輩學者姚名達、歐陽祖經(jīng)、吳士棟、谷霽光、周鑾書、姚公鶱、歐陽琛、杜德鳳等曾在此任教,他們具有濃厚的育人情懷,教研相長,學術成果豐碩,奠定了雄厚的專業(yè)學科基礎;在黃今言、許懷林、方志遠、梁洪生、趙明、張艷國、萬振凡等一批學者的努力下,學術傳統(tǒng)進一步傳承光大,學院發(fā)展邁上了新的臺階。近年來,在學科帶頭人、專業(yè)負責人張艷國教授和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學院事業(yè)取得了長足進步。“中國近現(xiàn)代史教學團隊”獲批國家級教學團隊(2010年),中國史獲批一級學科博士點(2018年),歷史學專業(yè)入選國家一流專業(yè)建設點(2019年)、江西省一流專業(yè)(2019年),是省級特色專業(yè)及品牌專業(yè)(2003年)、省級示范性碩士點(2012年),在校友網(wǎng)專業(yè)評價中進入“六星”專業(yè)(2020年)。旅游管理專業(yè)獲批國家級專業(yè)綜合改革試點項目(2013年),學院是江西省歷史學會會長單位、秘書處掛靠單位。學院形成了歷史本科--碩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養(yǎng)體系,人才培養(yǎng)質(zhì)量不斷提升?,F(xiàn)有歷史學(師范類)、文物與博物館學、旅游管理和文化產(chǎn)業(yè)管理4個本科專業(yè),中國史一級學科博士點,中國史和世界史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旅游管理、文化產(chǎn)業(yè)管理2個二級學科碩士點,以及旅游管理(MTA)、學科教學(歷史)2個專業(yè)學位授權(quán)點。2017年以來,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全國歷史學師范專業(yè)教學技能大賽、專業(yè)碩士教學技能大賽等各類國家級賽事中,多次榮獲一等獎和二等獎,在互聯(lián)網(wǎng)+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比賽中榮獲銀獎,在旅游、文博和文化產(chǎn)業(yè)等各類賽事獲獎30余項。每年都有30%左右的本科生和一定數(shù)量的研究生,分別考取“雙一流”高校的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學院師資結(jié)構(gòu)合理、教研水平較高,教師精神飽滿,積極投身人才培養(yǎng),教風學風優(yōu)良。截止2020年,有教授13人,其中二級教授3人,三級教授3人,副教授29人,57人具有博士學位,張艷國、方志遠、萬振凡、李平亮、陳金鳳、謝宏維、游歡孫等7名博士研究生導師。有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1人,教育部高等學校歷史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評審專家2人,“贛鄱英才555”人才工程人文社科類領軍人才2人,江西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1人,江西省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1人,江西省“雙千計劃”青年哲學社科領軍人才1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8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師6人。近年來,教師在《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中國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史學理論研究》《中共黨史研究》《當代中國史研究》《光明日報》等刊物發(fā)表了一大批高質(zhì)量學術論文,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重點項目和一般項目30余項,教育部國家級教學改革項目2項,獲江西省社科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3項和江西省優(yōu)秀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一等獎3項,其他省部級優(yōu)秀科研和教學成果獎30多項。學院科研平臺較多,擁有江西省2011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中國社會轉(zhuǎn)型研究中心”、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傳統(tǒng)社會與江西現(xiàn)代化研究中心”、“江西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研究中心”,設有“歷史研究中心”、“旅游發(fā)展研究中心”、“南方傳統(tǒng)村鎮(zhèn)保護與發(fā)展研究中心”、“區(qū)域社會研究資料中心”、“歐美研究中心”、“海昏歷史文化研究中心”、江西省金牌講解人才培養(yǎng)試點基地。學院人才培養(yǎng)條件優(yōu)良,建有文化產(chǎn)業(yè)創(chuàng)新實訓室、模擬導游實驗室、科技考古實驗室、文物陳列室等專業(yè)實訓室供各專業(yè)教師教研和學生學習使用。學院圖書資料室有各類專業(yè)圖書資料共165000余冊,其中英、俄、日等外文圖書1500余冊,外文期刊32種,線裝古籍2430余冊,期刊合訂本5000余冊,新中國成立前后報紙合訂本11種1796冊。購置了《晚清民國期刊數(shù)據(jù)庫》《鼎秀古籍數(shù)據(jù)庫》《四庫全書全文檢索電子版》等電子資源,在江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江西省博物館、婺源篁嶺景區(qū)、江西省各類文化產(chǎn)業(yè)機構(gòu)建有實踐教學基地。學院在辦學過程中,抓學風,嚴教風,彰顯“知中國、探世界、務實學、致世用”院訓和“嚴謹、篤學、求真、務實”院風,培養(yǎng)了以杰出校友邵鴻(現(xiàn)任第十三屆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九三學社中央常務副主席)為代表的一大批優(yōu)秀人才。有的成為省內(nèi)外教育系統(tǒng)的專業(yè)骨干,旅游行業(yè)、星級酒店及會展行業(yè)的精英,文博機構(gòu)的主要負責人,有的成為知名專家學者,還有一大批優(yōu)秀校友走上各級領導崗位,在社會各界贏得了良好聲譽。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2.40萬
] -
馬克思主義學院是學校獨立設置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專門機構(gòu),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和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單位。經(jīng)過歷代學人的艱苦創(chuàng)業(yè),學院在學科建設、科學研究、人才培養(yǎng)、師資隊伍、黨的建設等方面,均取得較好成績,實現(xiàn)了跨越式發(fā)展,2019年入選第三批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榮獲全國教育系統(tǒng)先進集體、全國黨建工作標桿院系。一、歷史沿革馬克思主義學院前身為馬列主義教研部和思想政治教育教研部。1980年,學校成立了馬列主義教研室,專門負責全校政治理論課教學,后更名為馬列主義教研部。1986年,成立思想政治教研室,并于1997年更名為思想政治教研部。2003年7月,馬列主義教研部與思想政治教育教研部合并,組建馬列主義與思想政治教育教研部,與新組建的政治與行政管理學院合署辦公,均為正處級建制,直屬學校領導。2004年底,政治與行政管理學院和原政法學院合并組建新的政法學院,馬列主義與思想政治教育教研部與新政法學院合署辦公。2005年12月,馬列主義與思想政治教育教研部更名為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為正處級建制,仍與政法學院合署辦公。2011年3月,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更名為馬克思主義學院,獨立設置,直屬學校黨委行政領導。二、學科建設學院現(xiàn)有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博士點、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有馬克思主義理論、政治學、哲學等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以及學科教學(思政)專業(yè)學位點。學院現(xiàn)有6個?。ú浚┘墝W科平臺:2004年,紅色資源開發(fā)與教育研究中心獲批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基地、江西省高校德育基地。2012年,江西省廉政文化研究中心獲批江西省紀委重點研究基地。2014年,“社會發(fā)展與治理研究中心”獲批為江西省2011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2015年,“社會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研究中心”獲批為江西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016年,獲批教育部研究基地“全國高校輔導員發(fā)展研究中心”。2018年,獲批教育部研究基地“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培訓研修中心”。此外,江西師大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當代社會主義研究中心、井岡山精神研究中心、倫理與德育研究中心等校級科研機構(gòu)也掛靠在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是我校的傳統(tǒng)優(yōu)勢學科。1993年,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獲批為江西省重點學科,是江西省最早獲批的重點學科之一。該學科“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間皆為江西省重點學科,2010年升格為江西省高水平學科。2016年被江西省教育廳確定為全省高校學科聯(lián)盟牽頭學科。2017年入選江西省一流學科“優(yōu)勢學科”。2017年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被評為A-學科。該學科是我校在《中國研究生教育及學科專業(yè)評價報告》中唯一被列為四星級的學科,近5年來在全國排名一直保持在前10%。學院始終以開放、合作的理念推進學科建設,注重加強對外學術交流。近年來,先后主辦和承辦了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年會、中國政治學會年會、江西發(fā)展論壇、第三屆“馬克思主義青年論壇”、全國省屬師范暨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協(xié)作會第19屆年會、第17次中韓倫理學研討會、全國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博導論壇(南昌)等一系列國際、國內(nèi)重大學術會議。三、科學研究學院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與優(yōu)勢的四大研究領域:馬克思主義社會發(fā)展理論研究、紅色資源開發(fā)與教育研究、社會治理與創(chuàng)新研究、當代中國道德建設研究。圍繞著這些研究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近年來,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3項,重點項目4項,一般項目40項,其中后期資助項目6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13項;省級重點項目50余項;重大橫向項目15項;在國家級出版社出版專著30余部;獲江西省社科優(yōu)秀成果獎一等獎12項,二、三等獎36項;在《中國社會科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人民日報》(理論版)《光明日報》(理論版)等刊物上發(fā)表學術論文300余篇。四、師資隊伍學院建立了一支數(shù)量充足、具有較高理論水平的師資隊伍。學院現(xiàn)有教職工91人,其中專任教師84人、行政教輔人員7人。專任教師中,有教授18人,副教授35人;博士生導師22人,碩士生導師43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57人,具有碩士學位教師21人。專任教師隊伍中,有國務院學科評議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組成員1人、國家社科基金評審專家2人,中央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專家1人,全國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1人,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優(yōu)秀教師、全國模范教師1人,入選教育部“全國高校優(yōu)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擇優(yōu)資助計劃”1人,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年度影響力人物1人,中宣部宣傳思想文化青年英才1人、江西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5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8人,江西省教學名師2人、江西省“四個一批”宣傳思想文化青年英才1人、江西省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1人。學院注重加強教學科研團隊建設。我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學團隊于2013年被省教育廳確定為第一批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優(yōu)秀教學團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團隊2015年入選教育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團隊擇優(yōu)支持計劃、2016年學院獲批教育部高校示范馬克思主義學院和優(yōu)秀教學科研團隊建設項目、2017年和2018年教學方法項目連續(xù)入選教育部思政課教學方法改革項目擇優(yōu)推廣計劃、2018年獲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五、人才培養(yǎng)學院為我校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單位。思想政治教育是我校傳統(tǒng)特色優(yōu)勢專業(yè),于1960年創(chuàng)辦并招生,至今已有近60年的辦學歷史。該專業(yè)于2002年被評為江西省首批品牌專業(yè),2010年獲批為國家級特色專業(yè),為江西省同類專業(yè)中辦學歷史最悠久,整體實力最強的專業(yè)之一,辦學成績斐然。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專業(yè)以培養(yǎng)卓越中學政治教師為主要目標,以江西省豐富的紅色資源為依托,以社會調(diào)查和實踐項目為抓手,以師范生技能培養(yǎng)為基礎,形成了“厚基礎、強素質(zhì)、寬口徑、多層次”的培養(yǎng)特色。畢業(yè)生深受用人單位好評,歷屆畢業(yè)生初次就業(yè)率均在90%以上,畢業(yè)生中獲得“全國百佳教師”、“省級優(yōu)秀教師”等諸多榮譽。此外,本專業(yè)也兼顧思想政治工作實務型人才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型人才的培養(yǎng)需求,學院許多優(yōu)秀畢業(yè)生成為各級政府機關、企事業(yè)單位、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各條戰(zhàn)線的領導與骨干力量。學院形成了本碩博一體化的人才培養(yǎng)體系。學院每年招收本科生約60人,在校生近300人;每年招收碩士研究生約60人,博士研究生10余人,在讀研究生200多人。在研究生的培養(yǎng)中,圍繞培養(yǎng)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目標著力打造人才培養(yǎng)特色。通過以項目帶動科研,實施“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理論研究創(chuàng)新工程”,推進“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計劃”、“研究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計劃”等,培養(yǎng)了一大批青年馬克思主義理論骨干,為各行各業(yè)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科研和實務工作輸送了眾多優(yōu)秀人才。六、社會服務學院堅持教學科研與服務社會相結(jié)合,主動對接江西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實際需要,著力發(fā)揮服務地方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思想庫和智囊團作用,取得了突出成績。學院承擔了多項教育部有關基礎教育師資培訓任務。如,教育部“紅土地”支教項目,教育部“國培計劃——農(nóng)村中小學骨干教師培訓”項目,以及全國思想政治學科專業(yè)中小學骨干教師、省市教研員以及培訓者培訓等項目,承擔了江西省90%在崗中學思想品德教師的國家培訓任務,培訓效果受到學員的高度評價。學院發(fā)揮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優(yōu)勢,多次承接了各級黨委、政府部門的重要委托課題,積極開展社會調(diào)研和應用對策研究,為相關部門提供決策參考。承接了江西省、福建省、廣東省發(fā)改委中央蘇區(qū)振興重大研究課題“中央蘇區(qū)范圍、歷史貢獻與發(fā)展現(xiàn)狀研究”,江西省委委托課題“經(jīng)濟與生態(tài)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研究”,江西省國資委委托課題“國有煤炭企業(yè)創(chuàng)先爭優(yōu)與黨的先進性建設研究”,江西省共青城市重大委托課題“科學發(fā)展觀在共青城的認識與實踐研究”,等等。相關研究成果或調(diào)研報告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高度評價并獲得省領導肯定性批示達50余次。學院教師積極參與理論宣講,發(fā)揮社會思想引領作用,不斷擴大辦學社會影響力。我院2位教師作為江西省委宣講團成員,多次參與省委重大宣講活動,多次被評為“優(yōu)秀宣講員”;多位教師參與江西省“社科大講堂”、“贛圖大講堂”等社科普及活動,向社會公眾宣傳理論研究成果。多次承擔革命傳統(tǒng)和愛國主義教育普及讀物編寫任務,參與編寫了《共和國的腳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00例》、《紅色經(jīng)典傳奇100例》、《培育我們的價值觀》等通俗讀物,作為全省中小學開展革命傳統(tǒng)和愛國主義教育的輔助教材。七、國際合作為適應高等教育國際化發(fā)展趨勢,學院積極推進國際交流與合作。每年有計劃派遣專任教師赴海外大學訪學、交流,進行學術考察。近年來,先后有教師赴英國謝菲爾德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韓國建國大學開展訪問學習,多人次赴韓國、俄羅斯、白俄羅斯、保加利亞等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學院也多次舉辦國際學術會議,邀請外國專家來學院講學,等等。通過形式多樣的國際學術交流活動,拓展了教師的國際視野,提升了師資隊伍的國際化水平。 BriefIntroductionofMarxismCollegeinJiangxiNormalUniversity MarxismCollegeofJiangxiNormalUniversityisanindependentlyspecializedagencyteaching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yandresearchingtheMarxismtheory.Meanwhile,itisaprofessionaltalentstrainingunitforwhoaremajoringontheMarxismtheoryand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Afterseveralgenerationsofscholars’ hardwork,theMarxismCollegehasachievedgreatresultsintermsofdisciplineconstruction,scientificresearching,talenttraining,teachingstaffandthePartybuilding.Ithasrealizedgreat-leap-forwarddevelopment.HistoricalDevelopmentsMarxismCollegeofJiangxiNormalUniversitywasformerlyknownastheMarxism-LeninismTeachingandResearchingDepartmentand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sTeachingandResearchingDepartment.In1980,JiangxiNormalUniversitysetupaMarxism-LeninismTeachingandResearchingOffice,whichwasspecificallyresponsibleforallthepoliticaltheoryteachingofthewholeschool.Andlater,itrenamedtheMarxism-LeninismTeachingandResearchingDepartment.In1986,theschoolsetuptheTeachingandResearchingOfficefor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Andin1997,itchangeditsnametotheTeachingandResearchingDepartment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 July2003,theMarxism-LeninismTeachingandResearchingDepartmentwasmergedtheTeachingandResearchingDepartment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ntotheTeachingandResearchDepartmentofMarxism-Leninismand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tworkedtogetherwiththenewlyformedCollegeofPoliticsandPublicAdministration.Theywerebothatthedepartment-levelanddirectlyundertheleadershipofJiangxiNormalUniversity. Attheendof2004,theCollegeofPoliticsandPublicAdministrationwasmergedtheoriginalInstituteofPoliticalScienceandLawintoanewInstituteofPoliticalScienceandLaw.TheTeachingandResearchingDepartmentofMarxism-Leninismand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wasworkedtogetherwiththenewInstituteofPoliticalScienceandLaw.December2005,theTeachingandResearchDepartmentofMarxism-Leninismand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renamedtheTeachingandResearchingDepartment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y.Itwasatthedepartment-levelandstillworkedwiththenewInstituteofPoliticalScienceandLaw.March2011,theTeachingandResearchingDepartment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yrenamedtheMarxismCollege.ItwasindependentlyfoundedanddirectlyundertheexecutiveleadershipofJiangxiNormalUniversity’spartycommittee. DisciplineConstructionsNowthereisadoctoralprogramforfirst-leveldisciplineofMarxismtheory,acenterforpost-doctoralresearch,threefirst-leveldisciplinesofmaster'sprogramsforMarxismtheory,politicalscienceandphilosophy,aswellasaprofessionaldegreeprogramforsubjectteaching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 MarxismCollegeofJiangxiNormalUniversityowingfiveprovincialorministerial-leveldisciplinaryplatform.First,theresearchcenterofredresources’ developmentandeducationhasapprovedasthekeybaseof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andthebaseofmoraleducation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inJiangxiprovincein2004.Second,thecleanandhonestcultureresearchcenterhasapprovedasthekeyresearchbaseofJiangxiprovincialdisciplineinspectioncommissionin2012.Third,theresearchcenterofsocialdevelopmentandgovernancehasapprovedas2011collaborativeinnovationcenterinjiangxiprovincein2014.Forth,theresearchcenterofsocialdevelopmentandinnovationhasapprovedasthekeyresearchbaseof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inJiangxiprovincein2015.Fifth,theMarxismCollegeofJiangxiNormalUniversityhasapprovedasthedevelopingresearchcenterofnationalcounselors’ bytheMinistryofEducationresearchbasein2016.Inaddition,somefieldresearchinstitutionssuchastheMarxismresearchinstituteofJiangxinormaluniversity,thecontemporarysocialismresearchcenter,theJinggangshanspiritresearchcenter,theethicalandmoraleducationresearchcenterareallunderleadershipofourMarxismCollege. Marxismtheorysubjectisourtraditionalpreponderantdiscipline.In1993,theMarxismtheorywasapprovedaskeydisciplineinJiangxiprovince,whichwasoneoftheearliesttobeapprovedaskeydisciplineinJiangxiprovince.ThesubjectwasalsothekeysubjectinJiangxiprovinceduringtheperiodoftheninthfive-yearplan,thetenthfive-yearplanandtheeleventhfive-yearplan.Moreover,in2010,thissubjectwasupgradedtohighleveldisciplineinJiangxiprovince.In2016,Marxismtheorysubjectwasidentifiedastheleaderdisciplineamongcollegesanduniversities’ disciplineallianceinJiangxiprovincebytheEducationDepartmentofJiangxiprovince.In2017,itwasselectedasthedominantsubjectofthefirstclasssubjectinJiangxiprovince.In2017,thefourthroundoftheMinistryofeducationwasevaluatedasthesubjectofA-.Thesubjectisalsotheonlysubjectbelistedasthefour-stardisciplineinourschoolbytheChinesePostgraduateEducationandSubjectAssessmentReport.Ithasremainedthetop10%inthenationalrankinginrecentfiveyears. MarxismCollegeisalwaysontheconceptofopenandcooperationtopromotedisciplineconstructionandpayattentiontostrengtheninternationalacademiccommunication.Inrecentyears,itsuccessivelyhostedandundertooktheannualmeetingChinesescientificsocialismsociety,theannualmeetingofChinesepoliticssociety,theJiangxiprovincialdevelopmentforum,thethirdtermofMarxismyouthforum,theninthterm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y’sclassteachingwillannualmeetingofprovincialnormalandordinarycollegesanduniversities,the17thChinaandKoreaethicsseminar,thenationalcollegesanduniversitiesMarxismtheorydiscipline’sdoctoraltutorsforuminNanchangandaseriesofinternationalanddomesticsignificantacademicconferences.TeachingStaff Therearetotally 91teachingandadministrativestaffinMarxismCollege,including 84full-timeteachersand7 administrativesupportstaff.Amongthefull-timeteachers,thereare 18professorsand35associateprofessors, 22doctoralsupervisorsand 43postgraduatetutor,and 57teachershaveadoctorateand21teachershaveamaster'sdegree. Amongthefull-timeteachers,thereis1memberoftheMarxismtheorydisciplinegroupofthestatecouncil’sdisciplineappraisalgroup ,2memberoftheassessmentexpertsofthenationalsocialsciencefund, 1expertsintheprojectofMarxismtheoreticalresearchandconstructionwhichisimplementedbythecentral,1prominentteacherofnationalcollegesanduniversities’ 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ycourseand1nationalmodelteacher,1beselectedinthepreferentialsupportingprojectoftheministryofeducation’syoungandmiddle-agedteacherswhoisteaching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ycourseamongnationalcollegesanduniversities,2influentialpersonintheteachers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ycourseamongnationalcollegesanduniversities, 5beingthefirst-andsecond-levelcandidatesofJiangxiTalentsEngineeringProject,8youngandmiddle-agedacademicleadingexpertsofprovincialcollegesanduniversitiesand2teachingmastersinJiangxiprovince. MarxismCollegepaysattentiontostrengthentheconstructionofteachingandresearchingteam.In2013,ThebasicprincipleofMarxismteachingteaminourschoolwasidentifiedasthefirstbatchofprovincialexcellentteachingteaminnationalcollegesanduniversities’ 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yclassbyprovincialEducationDepartment.In2015,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ycourseteachingteamwasselectedaspreferentialsupportplanofnationalcollegesanduniversities’ 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yclassteachingandresearchteamintheministryofeducation.In2016,MarxismCollegewasapprovedasdemonstrationschoolofMarxism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andtheexcellentconstructionprojectofteachingandresearchingteambytheministryofeducation.In2018,theNationalUniversityofUniversitywasselectedfortheteamofteachersoftheyearScientificResearches MarxismCollegehasformeditsownfeaturesandadvantagesinfourresearchingareas.TheyaretheMarxismsocialdevelopmenttheoryresearch,theredresources’ developmentandeducationresearch,thesocialgovernanceandinnovationresearchandthestudyofcontemporaryChinesemoralconstruction.Surroundingtheseresearchareas,ithasachievedaseriesofimportantresearchresults. Inrecentyears,theteachersinMarxismCollegehaveheld 3significantbiddingprojectofNationalSocialScienceFund, 4keyprojectsofnationalsocialsciencefund,40generalitemsofnationalsocialsciencefund,including 6concludingresultsthatidentifiedasexcellentprojects, 13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projectsoftheMinistryofEducation, 50provincialkeyprojects,88generalprojects,15majorlateralprojects.Theyhavepublishedmorethan400highqualityacademicthesesinPeople'sDaily,GuangmingDaily,ResearchofMarxism,PoliticalScienceResearch,StudiesofPhilosophy,theMarxismandtheReality,ScientificSocialismandotherperiodicals.Aswellastheyhavepublishedmorethan60worksandteachingmaterialsinPeople'sPublishingHouse,ChinaSocialSciencesPress,CentralPartyLiteraturePress,SocialSciencesAcademicPressandotherpublishinghouses.Theyalsohavewon 12firstprizeand 36thesecondandthirdprizefortheExcellentAchievementPrizeoftheprovincialsocialsciences.TalentsCultivation MarxismCollegeisourschool’sundergraduatetalentstrainingunitsfor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subject.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sthetraditionalspecialdominantmajorofourschool,whichisestablishedin1960andhasrecruitedstudentsfornearly60years.In2002,thissubjectwasapprovedasthefirstbatchofspecialtybrandofJiangxiprovince.In2010,itwasapprovedasthenationalcharacteristicspecialty.Itisoneoftheoldest,longestsubjectandthestrongestofoverallstrengthamongthesimilarsubjecteducationinJjiangxiprovince.Ithasmadegreatachievementsalltheseyears. 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majorforundergraduatestudentsisaimforcultivatingoutstandingmiddleschool’spoliticalteachers.ItisbasedontheaffluentredresourcesinJiangxiprovinceandwithwayofsocialinvestigationandpracticeprojecttocultivatestudents'teachingskill.Onthatbasis,ithasformeditsowntrainingfeaturewiththickfoundation,strongquality,widecaliberandmultilevel.Ourgraduatesalwaysreceivedgoodreputationbyemployers,andallpreviousgraduates’ employmentrateisabove90%inthefirsttimeemployment.Ourgraduateshaveacquiredmanyhonorssuchasthenationaltopteachers,provincialexcellentteachersandotherhonors.Inaddition,thissubjectisalsoaimedatcultivatingpragmatictypetalents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workandtheresearchtalentsofMarxismtheory.ManyexcellentgraduatesofMarxismCollegehavebecomeleadershipandthebackboneatalllevelsofgovernmentorgans,enterprisesandinstitutions,universities,researchinstitutesandotherorgans. MarxismCollegehasformedaintegratedtalentscultivatingstemofundergraduates,postgraduatesanddoctoral.Werecruitnearly60postgraduatestudentsand10doctoralstudentseachyear.Thereistotallyabout300postgraduatesstudentsinschool.Inthecultivationofpostgraduatestudents,weaimforcultivatingspecialtalenttrainingcharacteristicsofyoungMarxists.Throughthescientificstimulatingresearchingprogram,theimplementoftheyoungMarxiststheoreticalresearchandinnovationproject,theplanofpromotingpostgraduates’ scientificresearchability,thetrainingplanofpostgraduatestudent’ innovationabilityandothertrainingplans,wehavetrainedalargenumberofyoungMarxistsbackboneforallwalksoflife,especiallyprovidedmanytalentsinMarxismtheoryteaching,scientificresearchandpracticalworks. SocialWorksMarxismCollegeactivelyadherestocombinescientificresearchingandservingsocietytoactual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ofJiangxiprovince.Itemphaticallyplaysaroleofthinkingtanktoservinglocal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Andithasmadeoutstandingachievements. MarxismCollegeundertakesseveraltasksrelatedtobasiceducationtrainingoftheministryofeducation,suchastheRedLandVoluntaryTeachingProject,thenationaltrainingplanforbackboneteachersofruralprimaryandsecondaryschools,thebackboneteachersforprimaryandsecondaryschoolsofnationalideologicalandpoliticaldisciplines,theprovincialormunicipalinstructorsandresearchers,thetrainersandsoon.Wehaveundertaken90%ofnationaltrainingforhighschool’sideologicalandmoralteachersondutyandwehavebeenthinkinghighlyofbylearners. MarxismCollegegivesfullplaytotheadvantagesofdisciplineconstructionandscientificresearchandundertakesmanyimportantentrustedprojectatalllevelsofpartycommitteeandgovernmentdepartments.Itactivelycarryoutsocialresearchandapplicationofcountermeasureresearchtoprovidedecisionreferenceforrelevantdepartment.Forexample,ithasundertakenthesignificantresearchtopicsofthecentralSoviet’srevitalizationofJiangxi,FujianandGuangdongNDRC(NationalDevelopmentandReformCommission).Thetopicistherange,historicalcontributionandthecurrentsituationresearchofthecentralSovietarea.IthasalsoundertakentheentrustedprojectofJiangxiProvincialPartyCommittee.Thetopicisthecoordinateddevelopmentofeconomyandecologyresearch.AswellastheentrustedprojectofJiangxiSASAC(State-ownedAssetsSupervisionandAdministrationCommission)namedtheresearchofthestate-ownedcoalenterprises’ goodpioneerandtheparty'sadvancednatureconstruction.RelatedresearchresultsorstudyreportsreceivedhighevaluationbythemainleadersofJiangxiprovinceandgotaffirmativeagreementformorethan50times. TeachersinMarxismCollegeareactivelyparticipateintheoryexplanationandplayaroleofexpandingleadingeffectofsocialthoughtsandsocialinfluenceofeducation.Thereare2teacherswhoarebelongstothemembersoftheJiangxiprovincialpartycommittee’spropagandaandspeechgrouphaveparticipateinmanysignificantpropagandaandspeechactivities.Hehasbeenapprovedasoutstandingpropagandaandspeechpersonformanytimes.AnumberofteachershaveparticipateinsomesocialsciencepopularizationactivitiessuchasthesocialsciencelecturehallandotherlecturehallofJiangxiprovincetospreadtheoryresearchingresultsforthepublic.Theyhaverepeatedlyundertaketocompilespreadreadingmaterialsofrevolutionarytraditionandpatriotismeducationandinvolvedincompilingpopularreadingmatterwhichisusedasassistedteachingmaterialsforcarryingouttheeducationofprovincialrevolutionarytraditionandpatriotisminprimaryandsecondaryschoolssuchastherepublic'sfootsteps,100casesofthesocialistcorevalues,100casesofredclassiclegends,thecultivationofourvaluesandsoon.Thatistobe.InternationalCooperation Inordertoadapttotheinternationalizeddevelopingtrendofhighereducation,theMarxismCollegeisactivelypromotinginternationalexchangesandcooperation.Accordingtoitsplan,itwillsendfull-timeteacherstovisitforeignuniversitiesanddoacademicinvestigationeveryyear.Inrecentyears,therewereteachersbesendtotheuniversityofSheffield,theChineseUniversityOfHongKong(CUHK),theKonkukUniversityofSouthKoreatodoacademicvisit.ManypeoplewenttoSouthKorea,Russia,Belarus,Bulgariatoparticipateininternationalacademicconferences.MarxismCollegealsohaveheldmanyinternationalacademicconferencesandinvitedforeignexpertstogivelectureandsoon.Throughvariousformsofinternationalacademicexchanges,itexpandedtheteachers'internationalvisionandenhancedtheinternationalstandardoftheteachingstaff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2.98萬
] -
江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創(chuàng)建于1951年,是江西美術教育的搖籃。1951年,南昌大學師范部設立藝術科美術專業(yè),2001年成立江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經(jīng)過60多年的辦學發(fā)展,學院本科已發(fā)展為美術學(包括美術教育、雕塑方向)、繪畫(包括國畫、油畫方向)、視覺傳達設計、環(huán)境設計、產(chǎn)品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動畫(包括動畫、動漫插畫方向)等10個專業(yè)和方向,有5個碩士學位授予點,其中美術學和設計學為一級學科碩士授予點,美術學專業(yè)為省級重點學科。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xiàn)有教職工92人。教師隊伍中有教授9人、副教授35人,博士學位教師13人。有多名教師在歷屆全國美展中獲佳績,入選作品45件(其中銅獎2件)。在2014年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中,學院有10件作品入選、其中2件作品進京(優(yōu)秀作品),名列江西省各高校首位;先后有2人中標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chuàng)作工程項目(全國師范院校唯一)、1人獲批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點項目;有3名師生入選文化部、財政部文化產(chǎn)業(yè)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意重點人才庫。2016年學院有4位教師及團隊立項國家藝術基金。學院有教學大樓3萬平方米,國家級精品課程1項,省級精品課程3項,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專業(yè)綜合試點項目1項,省高等學校品牌專業(yè)2個;江西省17個專業(yè)藝術委員會中有10個掛靠學院。學院現(xiàn)有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1500余人。半個多世紀以來,學院為社會培養(yǎng)了大批優(yōu)秀本科畢業(yè)生和碩士生,畢業(yè)生一次就業(yè)率名列全省前列,學院成為江西省高等院校美術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基地和示范品牌。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2.98萬
] -
江西師范大學商學院創(chuàng)建于1995年。學院秉承“創(chuàng)新、務實、超越”的院訓,求真務實,規(guī)范管理,開拓創(chuàng)新,科學發(fā)展,各項事業(yè)取得較快發(fā)展。學院辦學門類涵蓋管理學和應用經(jīng)濟學兩大學科。現(xiàn)有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授權(quán)一級學科,企業(yè)管理、技術經(jīng)濟及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4個碩士學位授權(quán)二級學科,以及MBA專業(yè)學位授權(quán)專業(yè)。在管理科學與工程碩士學位授權(quán)一級學科點設有企業(yè)管理與電子商務、金融管理與金融工程2個專業(yè)方向。本科教育設有工商管理(含創(chuàng)業(yè)管理方向)、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電子商務(含信息化創(chuàng)業(yè)、物流工程方向)、國際經(jīng)濟與貿(mào)易5個專業(yè)。其中,工商管理專業(yè)為省級品牌專業(yè),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為校級重點建設專業(yè)。開辦了學校“正大學子”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培育項目“教育部電子商務與信息化創(chuàng)業(yè)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yǎng)項目”實驗班。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有創(chuàng)業(yè)基礎課程。精品課程有管理學原理、項目管理、企業(yè)戰(zhàn)略管理、市場營銷、消費者行為學、統(tǒng)計學、財務管理等。學院辦學規(guī)模位居學校前列?,F(xiàn)有在校統(tǒng)招本科生、碩士研究生2000余人,繼續(xù)教育在校生400余人。學院始終把人才質(zhì)量作為辦學的中心,努力為社會培養(yǎng)富有膽識、勇于創(chuàng)新、基礎厚實、能力突出、素質(zhì)全面、道德高尚的創(chuàng)業(yè)型經(jīng)濟管理人才。學院師資力量厚實?,F(xiàn)有教職工56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17人;博士21人,碩士生導師21人;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2人,省骨干教師2人,校級教學名師1人,“十佳”教師1人。另外,學院聘有國內(nèi)外知名學者、企業(yè)家為學術型或?qū)嵺`型客座教授。學院辦學機構(gòu)健全,基礎條件良好。設有工商管理系、人力資源管理系、市場營銷系、電子商務系和國際經(jīng)濟與貿(mào)易系共5個系,MBA教育中心和創(chuàng)業(yè)教育中心2個教學中心、1個教學實驗中心、1個培訓中心,以及黨政辦公室、本科教學管理辦公室、研究生教學管理辦公室、MBA教育中心辦公室、學生工作辦公室、圖書資料室等。優(yōu)美的校園環(huán)境、完備的教學設施為學院提供了現(xiàn)代化的辦學條件。學院是江西省經(jīng)濟與管理學科研究重鎮(zhèn)。設有江西省區(qū)域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業(y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是江西省計算機用戶協(xié)會電子商務專業(yè)委員會、江西省高校創(chuàng)業(yè)教育研究與指導中心、江西師范大學項目管理與價值工程研究中心、江西師范大學人力資源開發(fā)工程研究中心、江西師范大學產(chǎn)業(yè)設計研究所掛靠單位,全國首批普通高校電子商務專業(yè)創(chuàng)新實驗區(qū)試點牽頭單位。學院積極開展“產(chǎn)學研”互動和社會服務。設有經(jīng)濟管理培訓中心,面向社會開展企業(yè)高層管理人員培訓。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6.00萬
] -
江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始創(chuàng)于1936年的國立江西體育師范??茖W校,歷經(jīng)國立南昌大學體育專修科、江西體育學院、江西師范學院體育系和江西師范大學體育系等歷史沿革,是國內(nèi)辦學歷史較早、辦學規(guī)模較大、辦學條件較好的體育學院(系)。1953年,國家專業(yè)、系科調(diào)整,我校體育學科整建制籌建了中南體育學院(武漢體育學院前身)。學院是全國群眾體育工作先進單位,現(xiàn)設有體育教育(省級品牌專業(yè))、運動訓練、民族傳統(tǒng)體育、社會體育和體育表演五個系和大學體育教研部,擁有國家體育總局重點實驗室、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研究基地、國家體育總局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基地、國家青少年健美操培訓中心、江西省體育傳統(tǒng)項目學校體育師資培訓基地、江西省高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等國家與省級教學科研平臺。學院現(xiàn)有在校全日制本科學生1500余人,函授生近200人。學院是全省唯一擁有體育學碩士一級學科和體育學科教育碩士、體育碩士授予權(quán)的單位,涵蓋學術型、應用型、全日制、在職等四個方面,現(xiàn)有在校各類碩士研究生200余人。學院師資力量較雄厚,教學科研成果較顯著?,F(xiàn)有教職工119人,其中專任教師101人,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占70%,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20%以上,具有碩士生導資格的教師占40%以上。近五年來,學院教師公開主編出版論著和教材30余部,在國際、國內(nèi)核心期刊及省級期刊共發(fā)表論文380余篇。連續(xù)多年獲得國家社科基金與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立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1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教育部規(guī)劃課題一項。另外,承擔國家體育總局各類課題20余項,承擔省部級及以上課題80余項,有近百項成果獲得省部級科研一、二、三等獎。2016年,我校體育學科A類期刊論文數(shù)(2012-2015)排名榮居全國地方師范大學第2名。學院教學設施充足,能滿足教學需求。共有10場(長勝館田徑場、瑤湖體育場、網(wǎng)球場、籃球場、室內(nèi)田徑訓練場、足球場、排球場等)、5館(長勝館、瑤湖體育館、風雨球館、體育大樓場館、防衛(wèi)館)、2池(二個游泳池)、以及力量訓練房、健康路徑等。兩個校區(qū)體育教學、訓練、鍛煉用地總面積137471平方米,其中室內(nèi)總面積133188平方米。在辦學過程中,學院始終以培養(yǎng)復合型體育專業(yè)人才為宗旨,突出辦學特色和優(yōu)勢,并在培養(yǎng)競技體育人才模式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近幾年先后涌現(xiàn)出了楊文軍、金紫薇、吳優(yōu)、高玉蘭、李榮祥、歐陽鯤鵬、勞義、倪振華、敖金平、壽旻超等50多位世界冠軍、亞洲冠軍和全國冠軍,以及吳海燕等現(xiàn)役國家隊隊員。并且,一直以巨大優(yōu)勢占據(jù)省運會比賽高校組第一。辦學以來,學院已面向全國輸送萬名畢業(yè)生,成為江西省競技體育、體育教育、社會體育實踐及科學研究中高級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基地。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2.98萬
] -
江西師范大學文學院肇始于國立中正大學文學系。建國后,歷經(jīng)南昌大學中文系、江西師范學院中文系、江西師范大學中文系數(shù)十年的發(fā)展,于1994年正式確立學院建制。胡先骕、王易、姚名達、肖滌非、胡守仁、余心樂等一批著名學者曾先后在此執(zhí)教。經(jīng)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學院形成了鮮明的人文主義教育傳統(tǒng),人才輩出,已發(fā)展成為江西省高校學科特色較為鮮明、教師教育質(zhì)量穩(wěn)步提升的培養(yǎng)中文及相關專業(yè)人才的重點文科院系,在全國同類院校中具有較大影響。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學科為江西省高校“八五”至“十二五”重點學科,現(xiàn)為江西省一流學科、全國四星級學科。1981年,中國古代文學學科獲全國首批碩士學位授予權(quán);2005年,獲批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碩士點、文藝學二級學科博士點;2011年,獲批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點;2012年,獲批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另設有學科教學·語文(1999年)、漢語國際教育(2009年,全省首批)2個專業(yè)學位點。擁有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當代形態(tài)文藝學研究中心)、江西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敘事學研究中心)。多年來,秉持優(yōu)勢發(fā)展、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特色發(fā)展理念,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學科取得了較大成績,其中,敘事學研究、當代文學理論與批評研究在全國學界反響較好。文學院辦有漢語言文學(師范)、漢語國際教育兩個本科專業(yè),創(chuàng)設了文藝理論、漢語、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語文教育、寫作、漢語國際教育8個教研室。漢語言文學(師范)是江西省高校首批品牌專業(yè),2007年被確定為教育部“特色專業(yè)建設點”。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創(chuàng)辦于2003年,是學校重點建設的特色專業(yè),2016年開始招收本科留學生。學院現(xiàn)有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精品課程5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2門。以學科為依托,漢語言文學(師范)、漢語國際教育已建設成為江西省高校同類專業(yè)中整體實力較強的專業(yè),在2015年、2016年江西省高校本科專業(yè)綜合評價中,分別獲得全省高校本專業(yè)第一名。中國校友會2017中國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排行榜數(shù)據(jù)顯示,我院漢語言文學專業(yè)位列全國第22名,為五星級專業(yè)。近五年來,學院教師在國內(nèi)外學術期刊上發(fā)表論文400余篇;出版專著近30部(其中,國家社會科學成果文庫1部)、教材8種;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余項(其中,重大招標項目1項、重點項目4項),另承擔包括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國家語委項目在內(nèi)的省部級科研項目30余項;獲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三等獎1項、其他省部級科研成果獎勵近30項。學院倡導、踐行科學人才觀、總體人才觀。目前,已形成了一支學科方向布局均衡、學術水平高、教學教研能力強、年齡與學緣結(jié)構(gòu)合理的師資隊伍?,F(xiàn)有教職工95人,其中專任教師79人。專任教師中,教授20人(含低職高聘教授3人),副教授30人,未評上高級職稱的博士(含校聘副教授)23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評委2人,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2人,江西省教學名師3人,贛鄱英才“555”工程人選3人,江西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5人,江西省社會科學中青年專家2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8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師2人。重視教育傳統(tǒng),遵循教育規(guī)律,學院高度重視人才培養(yǎng)工作?;谧吭浇逃砟?,學院著手全面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并積極探索本科生專業(yè)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卓越語文教師、創(chuàng)意寫作人才培養(yǎng)模式。近十年來,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江西省高校教學成果一等獎5項。學院現(xiàn)有本科生1497人,在讀碩士生440人(含留學生55人),在讀博士生69人(含留學生4人)。近三年本科畢業(yè)生就業(yè)率保持在96%左右,師范生對口就業(yè)率50%左右,考研錄取率20%以上,位居學校前列。學院積極開展社會服務,有效推動地方經(jīng)濟社會文化建設。1974年,創(chuàng)辦了面向基礎語文教育的刊物《讀寫月報》。該雜志為江西省優(yōu)秀期刊、華東地區(qū)優(yōu)秀期刊。學院積極參與“國培計劃”項目,具體負責江西省中小學語文名師培養(yǎng)計劃項目。2017年1月,教育部、國家語委中國語言資源保護研究中心方言文化教育工作站在學院掛牌成立,江西方言文化資源保護、開發(fā)、利用工作全面啟動。學院積極構(gòu)建教育國際化理念,推進教育國際化進程。20世紀70年代起就開始招收外國留學生。近年來,更是有效搭建師生出國(境)訪學交流平臺。學院充分利用學校已經(jīng)建成的馬達加斯加塔那那利佛大學孔子學院等,輸送師資,推廣漢語和中華文化。馬達加斯加塔那那利佛大學孔子學院先后3次榮獲全球“先進孔子學院”稱號,學院每年均有優(yōu)秀本科畢業(yè)生前往從事志愿者工作。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2.98萬
] -
江西師范大學物理與通信電子學院源于1942年國立中正大學師范專修科的理化組,1946年設為物理科,后設物理系,2000年更名物理與通信電子學院。歷經(jīng)70余年風雨,已發(fā)展成了集物理、通信、電子和光電信息為一體的師范和非師范并舉的理工科學院。學院現(xiàn)有“物理學”、“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和“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四個本科專業(yè),物理學是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建設專業(yè)、江西省特色專業(yè)和品牌專業(yè),電子信息工程為江西省卓越工程師教育培訓計劃專業(yè),通信工程為江西省品牌專業(yè)和綜合改革試點專業(yè)。學院現(xiàn)有納米材料物理與化學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quán)點,物理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兩個學術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quán)點,以及教育碩士學科教學(物理)專業(yè)和電子信息兩個專業(yè)學位碩士授權(quán)點,其中物理學科是江西省重點建設學科。學院擁有江西省光電子與通信重點實驗室、江西省微納材料與傳感器件重點實驗室、江西省微納材料與傳感工程實驗室、江西省“2011”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江西省高?;A物理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江西省磁性傳感器件院士工作站等省級科研和教學平臺。學院老師圍繞國家和江西省發(fā)展戰(zhàn)略,在微納材料與器件、新能源材料、激光技術、量子通信、光電子器件、新型光通信產(chǎn)品等方面開展科學和技術研究。近五年,學院科研成果豐碩,科研經(jīng)費充足,共發(fā)表SCI收錄論文500余篇,其中在PRL、PR系列等權(quán)威期刊發(fā)表高水平論文(SCI一區(qū)、二區(qū)論文)115篇,各類科研課題150余項,其中國家級項目42項,科研總經(jīng)費5000多萬元。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xiàn)有教職工百余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33人,具有博士學位和在讀博士的教師近60人,“雙聘”院士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1人,江西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才3人,江西省“贛鄱英才555工程”1人,江西省“杰出青年人才”7人,全國優(yōu)秀教育碩士指導教師1人,江西省教學名師1人,江西省高等院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7人,江西省高等院校骨干教師4人,江西省優(yōu)秀研究生指導教師2人,江西省優(yōu)秀碩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7人。學院現(xiàn)有在校本科生1200余人,在校全日制研究生100余人,國際留學生30余人。學院始終以學生為中心,以培養(yǎng)高素質(zhì)復合型人才為已任,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為學子成長成才鋪路。學生學術、創(chuàng)新活動十分活躍,學生的科技作品連年在全國電子類學科競賽以及省級各類科技競賽中獲獎,很多本科生及所有的研究生跟隨老師進實驗室和研究團隊開展科學和技術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近五年,學院本科生和研究生共發(fā)表論文300多篇,其中發(fā)表SCI收錄論文100余篇,授權(quán)專利30多項。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2.98萬
] -
一、歷史沿革心理學院于2007年4月開始籌建,并于2008年9月正式成立。學院現(xiàn)有基礎心理學博士點,心理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心理學一級學科碩士點,是學校最早具有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四級辦學力量的教學科研單位。學院的辦學歷史始于1941年國立中正大學社會教育系。歷經(jīng)70多年的跌宕起伏和艱苦探求,一代又一代心理學工作者秉持“靜思篤行、持中秉正”之校訓,堅守“質(zhì)量立院、人才興院、創(chuàng)新強院、文化鑄院、和諧榮院”之理念,薪火相傳、勵精圖治、敢為人先、與時俱進,心理學科不斷發(fā)展前行。尤其是近10多年來,學院建設和發(fā)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矚目的成績。二、師資隊伍學院現(xiàn)有教職工53人,其中專任教師39人,行政教輔人員13人。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結(jié)構(gòu)合理,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7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占專任教師比例為90%;博士生導師7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人;江西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人;江西省贛鄱英才“555”工程人選1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2人;全國模范教師1人,江西省教學名師1人,江西省師德先進個人2人,江西省教學團隊2個。三、學科建設學院把學科建設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學院立足高起點,瞄準世界心理學研究前沿,走內(nèi)涵建設、科學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之路,積淀了厚實的學術底蘊。心理測量學方向已進入全國領先行列,思維心理學研究在國內(nèi)具有重要影響。心理學科被學校確立為優(yōu)先發(fā)展和重點扶持的特區(qū)學科;基礎心理學、應用心理學為江西省省重點學科;心理學專業(yè)為江西省高等學校本科品牌專業(yè);中文核心期刊、CSSCI來源期刊《心理學探新》是心理學領域的重要專業(yè)期刊。主要科研平臺有江西省心理與認知科學重點實驗室、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江西師范大學心理健康研究與指導中心”、江西省2011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基于大數(shù)據(jù)的教師質(zhì)量監(jiān)測與提升”、北京師范大學發(fā)展心理研究院“婚姻家庭與兒童心理咨詢”江西分中心,等。四、教學科研學院組建了腦與認知、心理統(tǒng)計與測量、心理健康與臨床心理、心理發(fā)展與教育、社會與經(jīng)濟心理五個學術科研團隊。近年來在研項目共計50余項,其中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近20項,中組部、教育部、衛(wèi)生部、人事部、國家漢辦等部委委托項目10余項,江西省社科規(guī)劃、江西省教育規(guī)劃、江西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0多項;在全國一類核心學術期刊發(fā)表論文40余篇。《心理測量學》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心理學》為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胡竹菁編著的《心理統(tǒng)計學》和戴海琦等編寫的《心理與教育測量(第三版)》被列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五、合作交流學院重視開展對外合作交流。心理統(tǒng)計與測量研究團隊作為核心成員參與了由北京師范大學牽頭的“國家基礎教育質(zhì)量監(jiān)測與提升”2011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相關工作(國家級2011協(xié)同創(chuàng)新項目)。學院與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開展了聯(lián)合培養(yǎng)教育心理學專業(yè)教育測量學方向碩士研究生項目。學院與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部開展師生交流合作項目。依托心理統(tǒng)計與測量團隊組建了學?;A教育質(zhì)量監(jiān)測與評估研究所,承擔全省基礎教育質(zhì)量監(jiān)測與評估工作。六、黨的建設學院十分重視黨的建設。在學校黨委的領導與支持下,學院黨委堅持以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積極踐行科學發(fā)展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十八大以來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截止到目前為止,學院共有5個黨支部,10余個黨小組。教工黨員32人,占全院教職工總數(shù)的61%。2008年學院被學校確定為首批“黨建示范點”,2009年江西省委教育工委授予心理學院教工黨支部“江西省高校先進黨支部”和“江西省高校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2010年授予心理學院黨員活動室“省高校示范性黨員活動室”、2011年授予教工黨支部“江西省高校黨建示范點”稱號。教工黨支部榮獲2013-2014年度江西師范大學先進黨支部,本科生黨支部榮獲2015-2016年度先進黨支部。七、學生工作心理學院學生工作堅持以生為本、以德為先的育人理念,積極探索學生工作新途徑、新方法,特色鮮明,亮點突出。創(chuàng)新管理模式,開展四個“一助一”結(jié)對幫扶活動,著力構(gòu)建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教育管理模式;結(jié)合專業(yè)特點建立實踐基地,為提升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就業(yè)能力搭建平臺;探索就業(yè)工作新路子,開展教工黨員幫扶就業(yè)活動,實施就業(yè)導師制,提高就業(yè)服務質(zhì)量。近年來,學院多次榮獲學生工作先進單位、就業(yè)工作先進單位、資助工作先進單位光榮稱號。學生在各類競賽中多次榮獲省級、國家級獎勵;近百人次考取國家公務員和名牌高校研究生。江西日報、江西衛(wèi)視、人民網(wǎng)等新聞媒體先后對學院學生工作給予報道。八、社會服務學院積極發(fā)揮專業(yè)優(yōu)勢,廣泛參與社會服務,努力為構(gòu)建和諧社會作貢獻。學院大力開展國培項目,近年來圓滿完成1000余名心理健康教育師資的培訓工作;學院還與高安師范、九江職業(yè)大學、南昌十七中、南昌監(jiān)獄、南昌女子戒毒所等單位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基地,義務提供專業(yè)服務;學院還組建了南昌預備役師政治工作分隊心理咨詢組,提供專業(yè)指導和心理咨詢服務,得到了江西陸軍預備役師政治部政治工作分隊的高度評價。九、發(fā)展藍圖學院將按照學校“地方一流、特色鮮明的教學研究型師范大學”的總體發(fā)展目標,以學科建設為核心,以人才培養(yǎng)和建設為關鍵,以管理制度創(chuàng)新為依托,以學院文化建設和黨的建設為保障,按照“全省第一、全國一流、國際知名、特色鮮明”的十三五發(fā)展目標,在新的起點上實現(xiàn)學院的新發(fā)展。人才培養(yǎng):不斷完善四級教學科研平臺建設,強化本科生培養(yǎng)質(zhì)量,提升研究生科研和實踐能力,堅持走學科建設、專業(yè)建設、學生培養(yǎng)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之路。學科發(fā)展:不斷挖掘內(nèi)部發(fā)展?jié)撃?,實行人才隊伍梯隊化建設,通過高位嫁接與引領、潛質(zhì)發(fā)掘與培育提升人才質(zhì)量,支撐學科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加強對外學術交流與合作,大力提升學院學術聲譽。平臺建設:以已有科研平臺為依托,積極鼓勵中青年骨干教師潛心從事科學研究并取得優(yōu)秀成果;整合資源加大對心理統(tǒng)計與測量中心的扶植力度,爭取獲得更多的國家級大項目和科研成果,為心理統(tǒng)計與測量中心團隊獲批國家級研究基地創(chuàng)造條件,為學院的科學研究上水平、上臺階提供更好的發(fā)展平臺。逐步實現(xiàn)師資隊伍科學合理、管理機制優(yōu)化、科研與教學實驗設備精良、人才培養(yǎng)質(zhì)量大幅提升、學院文化氛圍和諧向上,總體水平和發(fā)展指標躋身全國同行先進行列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4.20萬
] -
江西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創(chuàng)始于1985年,初名教育傳播系,是應江西省委、省政府要求,由國際著名傳播學者、香港中文大學余也魯教授提議并支持所創(chuàng)建,下設電化教育學專業(yè)(現(xiàn)名為:教育技術學),主要面向各級教育機構(gòu),培養(yǎng)具有教育軟件設計開發(fā)和系統(tǒng)維護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1994年起,相繼開辦新聞傳播類專業(yè)。1996年更名為傳播系,2000年晉升為傳播學院。2018年12月更名為新聞與傳播學院。學校是教育部和中宣部首批開展的新聞院系與新聞媒體單位互聘交流高校,是江西省普通本科高校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yǎng)基地。學院是中國新聞史學會理事單位、中國高校影視學會理事單位、中國傳播學會常務理事單位、中國新聞史學會視聽傳播專業(yè)委員會理事單位、中國廣告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單位、中國新媒體傳播學會理事單位、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廣告專業(yè)委員會理事單位、江西省傳播學會秘書處單位、江西省廣告協(xié)會廣告學術委員會秘書處單位和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江西賽區(qū)承辦單位。學院現(xiàn)設有新聞學、廣播電視學、廣告學、教育技術學、廣播電視編導等五個本科專業(yè)?,F(xiàn)有一個藝術與文化傳播二級博士點、一個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碩士點、一個教育技術學二級學科碩士點、一個新聞傳播學專業(yè)碩士點和一個現(xiàn)代教育技術學專業(yè)碩士點。教育技術學為江西省普通高校品牌專業(yè),廣告學為江西省普通高校品牌專業(yè)、特色專業(yè)和江西高等學校綜合試點改革專業(yè)。2015-2018省級專業(yè)評價中教育技術學、廣播電視編導、廣告學獲江西省專業(yè)評價第一名,新聞學、廣播電視學獲江西省專業(yè)評價第二名。2019年廣告學獲批國家一流建設專業(yè),廣播電視編導獲批省級一流建設專業(yè)。學院現(xiàn)有專職教師48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6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27人,柔性引進南京大學丁柏銓等為學院講座教授,北京大學程曼麗為學院客座教授,聘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主任、原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所所長尹韻公教授為學院學院名譽院長。學科團隊中,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全國宣傳思想文化青年英才(理論界)1人。近五年,獲批國家社科基金12項、省部級課題48項,在《新聞與傳播研究》等高層次CSSCI期刊發(fā)表學術論文100余篇。出版專著30余本。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以及省部級社會優(yōu)秀成果獎6項,部分成果獲省部級主要領導3次肯定性批示。學院具有良好的教學設施,總資產(chǎn)近1300萬元,建有傳媒實驗中心一個,下屬實驗室共計13個,可以滿足各專業(yè)實踐教學的需要。學院搭建了覆蓋全媒體的實訓平臺,所有學生都可在平臺上進行實訓并得到相應的學分。學院樹立了“德育為先素質(zhì)為本能力為重實踐為用”的辦學理念,確立了“樂學善思、知行合一”的學風建設目標,構(gòu)建了基于項目的學生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培養(yǎng)機制,形成了“以賽促學、以賽促教,賽學結(jié)合”的實踐教學理念,積極探討創(chuàng)新創(chuàng)意創(chuàng)業(yè)教育體系,學生課外科技活動成績突出。在2017年“挑戰(zhàn)杯”全國大學課外科技作品比賽中,我院團隊榮獲全國一等獎,是我校和全省唯一一支榮獲一等獎的隊伍。近年來我院學生在“iTeach”全國大學生數(shù)字化教育應用創(chuàng)新大賽中十余項作品獲得一等獎。在2017中國高校新聞扶持計劃中,陳威同學的參賽作品《實驗大樓工地上的一家人》榮獲人物通訊類一等獎,這也是江西省唯一一件獲獎作品。傳播人社團先后獲得騰訊新聞“谷雨獎”年度校園獎,全國高校新媒體“十佳原創(chuàng)內(nèi)容獎”、中國日報“校園學報新聞獎”、中國日報“大學新聞獎”最佳新聞報道亞軍等榮譽。學生作品兩次獲得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一等獎;學生攝制的紀錄片《郭慶棻》是第22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jié)入圍參加終評的22部影片之一,兩位同學在第十屆“科訊杯”國際大學生影視作品大賽中獲“2015年度大獎(全國只有一個)”和“BIRTV最佳紀錄片獎”;一位同學在首屆全國大學生經(jīng)濟新聞大賽中獲專題報道類一等獎;一位同學在第二屆全國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大賽中獲網(wǎng)絡新媒體類作品一等獎,一位同學在全國首屆“中青·校媒獎學金”評選中,經(jīng)過多層評審,成為全國10名獲獎者之一。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成果顯著,學院開設了金牌記者實驗班、與廣州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開展3+1協(xié)同育人項目,學生進校后,可以參加相應項目選拔?!痘谀M職業(yè)化訓練的新聞傳播類專業(yè)實踐教學模式研究與應用》和《以能力為主線,多向融通式的“四元六化八制”新聞傳播人才培養(yǎng)模式》教改成果獲江西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學院以學生的成才、發(fā)展和就業(yè)為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注重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zhì)培養(yǎng),促進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全面提高。學院多次被評為學生工作先進單位和就業(yè)工作先進單位。學院重視國際化辦學,與美國杜克大學、澳大利亞堪培拉大學、臺灣世新大學簽訂了合作辦學協(xié)議,在本科和碩士層面展開合作辦學。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2.98萬
] -
江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是國內(nèi)最早建立的高等音樂專業(yè)院系之一,是目前江西省辦學規(guī)模最大、辦學層次最全、師資力量最雄厚、教學條件最優(yōu)越的音樂學院,是培養(yǎng)音樂師資和音樂表演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江西省音樂教育研究的中心。學院現(xiàn)有教職工118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33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者2人,省級教學名師2人、省音樂學科學術帶頭人3人、省級骨干教師4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有12人,碩士生導師44人、博士生導師2人。學院現(xiàn)有文化藝術與傳播二級學科博士點1個,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一級學科碩士點2個,學科教學(音樂)專業(yè)、音樂(MFA)專業(yè)學位點2個,是江西省音樂類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最早、方向最全的培養(yǎng)單位,也是江西省音樂類專業(yè)博士研究生唯一培養(yǎng)單位。其中,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涵蓋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學科教學、藝術碩士等4個專業(yè)15個方向。學院設有音樂學系、作曲指揮系、管弦系、鋼琴系、聲樂系、舞蹈系、播音與主持藝術系、戲劇表演系等8個系,設有本科教學部、研究生教學部、藝術實踐部、公共音樂教學部等4個部,設有音樂學、音樂表演、舞蹈學、播音與主持藝術、表演(戲劇影視方向)等5個本科專業(yè),先后組建了交響樂團、民族管弦樂團、舞蹈團、戲劇表演團、鍵盤樂團、瓷樂團、合唱團、輕音樂團等8個藝術演出團隊,另有江西省大學生藝術團掛靠我院。學院堅持教學科研與服務社會相結(jié)合的辦學方向,積極選派優(yōu)秀學生赴邊遠山區(qū)開展支教志愿服務活動,承擔教育部“國培計劃——農(nóng)村中小學骨干教師培訓”等多項有關基礎教育師資培訓項目,有效推動地方文化建設。學院還積極踐行教育國際化理念,大力推進國際交流和合作,舉辦國際學術會議,邀請國外著名藝術家來院講學;有效搭建師生出國(境)訪學交流平臺,每年有計劃派遣專任教師赴海外知名高校訪學、交流,進行學術考察。通過形式多樣的國際學術交流活動,拓展了教師的國際視野,提升了師資隊伍的國際化水平。經(jīng)過幾代人的勵精圖治,我院取得了喜人成績。2002年我院“音樂學”專業(yè)被評為江西省本科品牌專業(yè),2006年、2011年分別被確定為省“十一五”“十二五”規(guī)劃重點學科;2015年學院被授予江西省文化藝術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示范類);2016年我院“音樂與舞蹈學”被確定為江西省高校音樂與舞蹈學學科聯(lián)盟牽頭學科。學院交響樂團、民族管弦樂團自2006年以來,先后承擔教育部、文化部等國家部委聯(lián)合主辦的“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共計8次,足跡遍及江西省近百所高等院校和重點中學,受到廣泛好評;瓷樂團先后參加了在人民大會堂舉辦的“中國紅歌會”“中國俄語年”、中央電視臺“音樂專題”等大型活動,并被選派出訪國外進行交流演出;2009年,瓷樂團、舞蹈團參加中央電視臺“宜春月·中華情”中秋晚會演出,主創(chuàng)的大型風俗民情組歌“贛鄱謠”在國家大劇院演出;戲劇表演團多次代表江西省參加教育部、中央電視臺等國家級演出及比賽并取得優(yōu)異成績。合唱團代表江西省先后參加了中央電視臺第十四屆全國青年歌手大賽、第八屆、第九屆中國音樂金鐘獎合唱比賽、中央電視臺“愛國歌曲大家唱”展演晚會等,均獲得優(yōu)秀成績。近年來,我院在省級以上各類比賽成績斐然。在國家級各類比賽中,獲第七屆全國高校音樂學專業(yè)本科生基本功比賽團體成績?nèi)珖笆?,參賽全部選手(三人)均獲個人全能獎,并榮獲個人單項獎一項;獲全國第三屆大學生藝術展演舞蹈專業(yè)組全國一等獎、聲樂小組唱表演(專業(yè)組)二等獎;獲得第二屆、第三屆全國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大賽一等獎;教育部首屆全國微課教學大賽三等獎;獲得第四屆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聲樂專業(yè)組一等獎;獲得第五屆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合唱專業(yè)組一等獎等。在省內(nèi)比賽中幾乎囊括江西省第六屆、第七屆、第八屆、第九屆大學生藝術展演中各門類的一等獎項;曾獲江西省第五屆普通高等學校優(yōu)秀教材一等獎;江西省高校首屆微課比賽一等獎;第四屆江西省大學生舞蹈大賽表演一等獎、創(chuàng)編一等獎;第五屆江西藝術節(jié)各項目的一等獎;江西省首屆普通高校專業(yè)學生基本功大賽中,我院學生囊括了各門類的一等獎第一名等等。學院將在過去所取得的成績的基礎上,開拓創(chuàng)新,銳意進取,瞄準前沿,突出特色,力求精湛。在學校黨委行政的正確領導下,同心同德,續(xù)寫學院新篇章,再創(chuàng)學院新輝煌。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2.98萬
] -
政法學院緣起于1940年國立中正大學文法學院,著名社會學家雷潔瓊教授、著名刑法學家蔡樞衡教授是辦學先驅(qū)。國家院系大調(diào)整后,1959年學校增設了政治教育系,1962年根據(jù)國家政策調(diào)整停辦,1978年學?;謴土苏谓逃担?999年,政治教育系更名為政法學院。2004年12月,學校合并政法學院和政治與行政管理學院組建了新政法學院。2015年10月,政法學院分為馬克思主義學院和政法學院。現(xiàn)有在編教師65人,專任教師57人,其中高級職稱32人,博士35人。目前開辦法學、社會工作、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哲學五個本科專業(yè),在校本科生1100余人;擁有法學、公共管理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和法學理論、憲法學與行政法學等2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擁有法律碩士、公共管理碩士和社會工作碩士3個專業(yè)學位碩士點,并相應地成立了“江西師大法律碩士教育中心”、“江西師大公共管理碩士教育中心”、“江西師大社會工作碩士教育中心”3個校級教育中心,在讀研究生420余人?,F(xiàn)有法學研究所、宗教研究所、社會保障與管理研究中心、干部人事與考試研究中心、孫中山研究中心、鄉(xiāng)村治理與發(fā)展研究中心等校級研究機構(gòu)。還設有司達律師事務所、江西師大法律援助中心、法律診所、江西洪宇社會工作服務社等社會服務機構(gòu)。學院現(xiàn)有在編教師65人,專任教師57人,其中高級職稱32人,占56.14%;博士(含在讀)35人,占61.4%,碩士15人,占26.31%;教育部法學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二級教授1人,江西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2人,“贛鄱英才555工程”2人,江西省高等學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6人,江西省高等學校中青年骨干教師5人,博士研究生導師2人。師資隊伍表現(xiàn)出職稱高、學歷高、年輕化的特色。學院擁有法學、公共管理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和法學理論、憲法學與行政法學等2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在憲法學理論、行政法、教育法、生態(tài)經(jīng)濟法等研究領域逐步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并在省內(nèi)外產(chǎn)生了廣泛的影響;擁有公共管理碩士(MPA)、社會工作碩士(MSW)和法律碩士(J.M)3個專業(yè)學位點,為了保證研究生培養(yǎng)質(zhì)量,學校成立了江西師大法律碩士(J.M)教育中心、江西師大公共管理碩士(MPA)教育中心、江西師大社會工作碩士(MSW)教育中心,掛靠政法學院,三個“教育中心”具體負責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培養(yǎng)工作。公共管理專業(yè)在地方政府管理、行政文化等方面初步形成了自己研究特色。社會工作專業(yè)在社會工作行政、農(nóng)村社會學、宗教社會學等方面逐步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近五年,全院教師共主持省級以上課題100余項;出版著作(教材)30余部;發(fā)表論文40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以上256篇(含CSSCI174篇);科研獲獎33項,其中國家級獎2項,省部級一等獎9項,二等獎12項,三等獎10項。學院圖書資料室使用面積近500㎡,擁有圖書資料40000余冊,報刊資料(含過刊)323種,電子圖書資料100余種。學院裝備有先進的公共管理實驗室、社會工作專業(yè)實驗室、模擬法庭、法律診所和多功能學術報告廳,設有學院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指導中心,在全省各地建立了一批高水準的實習基地。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2.40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