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農業大學
- 簡稱:山農
- 地區: 山東
- 類型:農林類、公辦
- 學制:3~3年
- 學費:¥4.50~4.50萬
- 班型:周末班
- 地址:山東省泰安市岱宗大街61號
- 證書:研究生畢業證書+碩士學位證書
-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
動物科技學院(動物醫學院)前身是始建于1949年的山東農學院畜牧獸醫系。1994年1月更名為動物科技學院,2006年10月成立動物醫學院(與動物科技學院合署辦公)。學院初創時,僅有教師7人,學生35人。發展到今天,擁有教職工144人(其中專業教師109人),全日制本科生1820人,全日制研究生511人(其中博士研究生60人),博士后在站人員20人。專業教師中現有教授39人,講座教授7人,副教授50人,高級實驗師7人;有博士生導師33人,碩士生導師88人;有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層次專家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3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人,國家現代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5人;有泰山學者特聘專家2人,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人,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1人和崗位專家18人、綜合試驗站站長2人。學院設有基礎獸醫學系、預防獸醫學系、臨床獸醫學系、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學系、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系、水產養殖學系、動物藥學系7個教學單位;設有動物科學、動物醫學、水產養殖學、動物藥學、水族科學與技術5個本科專業;設有獸醫學、畜牧學2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獸醫學(含基礎獸醫學、預防獸醫學、獸醫公共衛生學)、畜牧學(含動物營養生理學、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學、動物生物技術)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獸醫學(含基礎獸醫學、預防獸醫學、臨床獸醫學)、畜牧學(含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學、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特種經濟動物飼養學)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水生生物學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獸醫碩士、農業推廣碩士(養殖方向)2個專業學位授權點。學院擁有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山東省名校工程重點建設專業、3個省品牌和特色專業、1個省重點實驗室、2個省重點學科、1個農業部動物疫病病原生物學華東科學觀測實驗站、1個農業部診斷實驗室、1個省高等學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山東畜牧獸醫學會掛靠學院,出版的《山東畜牧獸醫》雜志面向全國公開發行。70年來,學院堅持求實創新、人才強院的辦學理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緊密結合社會需求開展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工作,實現了跨躍式發展。學院已經躋身于山東省一流學科建設行列,目前正在向國家一流學科建設目標沖刺。 [詳情]
-
公共管理學院始建于1952年,原為馬列主義教研室,1998年易名為社會科學部,1999年撤部建立文法學院,2011年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部與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部獨立組建馬克思主義學院,2018年易名為公共管理學院。學院下設行政管理系、法學系、中文系、城市管理與發展系、文化產業發展與管理系5個系;MPA中心、實驗中心2個教學管理中心。現有教職工73人,其中專職教師62人。專職教師中教授13人、副教授25人、講師15人,具有博士學位27人;校外兼職教師10人。學院設有法學、行政管理、城市管理、秘書學、文化產業管理五個本科專業,在校本科生1900人。設置公共管理一級學科碩士點、公共管理專業碩士點(MPA)、農業科技組織與服務專業碩士點(MAE),下設社會管理與政府法治、經濟法、農業史等二級學科碩士點,在校研究生196人。學院重視社會科學研究,以農村社會發展和治理為研究特色,形成了“地方政府和基層社會治理”、“農事法”、“農業歷史文化”和“創意鄉村”四大優勢研究領域。設置山東省戒毒研究中心、山東農業大學地方政府與鄉村治理研究中心、農業歷史與文化研究中心、創意鄉村研究中心、黨內法規與廉政建設研究中心、三農法治研究中心等六個研究中心;設置山東農業大學泰山法治研究院一個;承擔山東省農業歷史學會和山東省法學會農事法研究會的秘書處工作。近年來,先后承擔國家級、省部級和各級政府部門委托的研究課題80余項,獲各級各類科研獎勵30余項,出版著作20余部,在人文社會科學頂級期刊《中國社會科學》等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400余篇。學院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立足專業特色,實施“文化育人”、“以賽促學”兩大工程,搭建了思政教育、社會實踐、創新創業三大平臺,凝練出以“朗讀山農”、“新春詩會”為代表的厚德博文、知行合一的校園文化品牌,先后榮獲國家級、省級表彰三百余人次。學院秉承“登高必自”的校訓,伴隨著學校“雙一流”建設的步伐,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文、管、法協同發展,按照“優化結構,拓展外延,融合創新,提升水平”的辦學思路,努力推動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高質量發展。 [詳情]
-
經濟管理學院(商學院)是山東農業大學的傳統優勢學院,她萌發于1906年山東高等農業學堂的《理財源論》《農業理財學》《財政學》等課程,動議于1947年山東省立農學院農業經濟學系,見證于1949年山東省立農學院合作班、會計班,是山東省創建最早的經管類院系之一。新中國成立后,1952年院系調整期間山東農學院成立教學研究指導組,至1956年全校教研組從最初的3個發展到35個,其中農學系下設農業經濟教研組,開設農業經濟、簿記學、統計學、社會主義企業組織、變數統計等課程。1959年,學院常委會研究決定于1960年招收農業經濟本科專業,并于當年8月成立農業經濟系。學院自1960年開始招收本科生,1987年開始招生碩士研究生,1999年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60年來,學院培養了大量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政界、商界、教育界等各行業領軍人才。目前,學院已發展成集經濟類、管理類、商科類為一體,擁有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后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的高水平一流學院。辦學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1960年,山東農業大學的前身—山東農學院在全國率先開辦農業經濟管理本科專業,1960-1961年連續招收兩級本科生。1978年,全國高考制度恢復后山東農學院恢復農業經濟管理系,首任系主任為著名農業經濟學家、教育家卜憲基先生。1993年10月,農業經濟管理系撤系建院,更名為經濟貿易學院,時設農業經濟管理和會計學2個本科專業,農村金融、鄉鎮企業管理和貿易經濟3個專科專業。1999年12月,原山東水利專科學校水利經濟教研室、工程經濟與財務專業并入學院。2000年12月,經濟貿易學院更名為經濟管理學院,時設農業經濟管理、會計學和工商管理3個本科專業。2007年6月,原山東省林業學校經濟管理系并入。2018年8月,學院著眼于發展需要,兼容性更名為經濟管理學院(商學院)。建院以來,學院共培養全日制專科生1600人,全日制本科生18000人,博士研究生200人,碩士生研究生1900人,雙專業雙學位6600人,非全日制學歷教育學生47000人。60年的辦學歷史已經形成了學院“創新、開放、包容、共享”的學院文化,“樂育、博學、致用、明規”的學院品格。師資力量雄厚教研平臺高遠學院現有教職工120人,其中專任教師94人。業務教師隊伍中,有教授25人、博士生導師9人、副教授40人、碩士生導師34人,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山東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產業經濟崗位專家8人,山東省智庫高端人才2人,許多專家的研究成果居國內同行領先水平。學院教研平臺高,現有山東省“三農”省情調研智庫中心、山東省農村經濟管理重點科研基地、山東省農業資源與生態安全研究智庫中心、山東省農業經濟學會多個省級科研和智庫平臺。還擁有農村經濟社會文化研究中心、農業品牌研究中心、休閑農業與文旅產業協同發展研究中心、智能會計研究中心、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企業管理研究中心、數字經濟研究中心、農產品貿易研究中心等多個校級平臺和科研團隊。近五年,學院共申請立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6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7項,省級課題21項,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370篇,出版學術專著15部。承擔省市縣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園區規劃、產業規劃等各類規劃20多個,多個智庫報告獲省委、省政府領導批示。5年累計科研經費1500余萬元。學科門類齊全人才培養層次高學院擁有山東省內最早的管理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后流動站,擁有農林經濟管理、應用經濟學和工商管理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擁有農學碩士、會計碩士、公共管理碩士和金融碩士4個專業學位碩士點;現有農林經濟管理、會計學、工商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工程管理、經濟學、財務管理、市場營銷、旅游管理和資產評估等11個本科專業。其中,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金融學專業為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山東省高水平應用型立項建設本科專業(群),學院自2018年起招收公費農科生。學院在校本科生4550人,碩士研究生450人,博士研究生39人。學院堅持開放辦學,與美國、德國、英國、澳大利亞、立陶宛、斯洛文尼亞等海外十幾所高校建立了合作關系。教書育人機制成熟考研就業質量高學院緊緊圍繞辦學定位與人才培養目標,以個性發展為出發點、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主線,培養滿足社會需求、有競爭力的高素質人才。60年的辦學歷史已經優化形成了“知識、能力、人格”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機制。學院歷屆本科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0%以上,研究生就業率實現100%,40%左右的應屆畢業生考取國內外研究生、公務員、選調生和事業單位,更有一批青年學子主動把專業與企業、產業、行業結合起來,在商海中實現人生抱負。學院先后為國家培養輸送了以山東農業大學杰出校友韓俊、孫中華、曲福田,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長江學者朱信凱,長江學者馬恒運,以及國家三好學生于苗苗,共青團十六大代表張旋,數以百計的知名企業家。新天地謀發展新目標加油干2020年9月,學院將遷入按照國內一流商學院標準建設的新校區。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經濟管理學院將自覺踐行“登高必自”的校訓,發揚“創新、開放、包容、共享”的學院文化,傳承“樂育、博學、致用、明規”的學院品格,深耕“知識、能力、人格”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機制,以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為己任,向建設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經管學院、商學院而加油干 [詳情]
-
山東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前身是創建于1948年的農業化學系,是我校創建最早的院系之一。1994年10月撤系建院,成立資源與環境學院。經過70多年的發展,學院已發展成擁有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后流動站、國家級工程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級特色本科專業,集農學、理學、管理學、工學等多學科門類,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后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的二級學院。學院擁有農業資源利用博士后流動站,農業資源與環境一級學科博士點,土壤學、植物營養與肥料、土地資源學3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建有農業資源與環境、環境科學與工程、公共管理(土地資源管理)、測繪科學與技術等4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和資源利用與植物保護、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資源與環境(環境工程)、公共管理4個專業學位碩士點。在教育部學位中心組織的學科評估中,農業資源利用學科在全國同類高校學科中排名前列。學院設有農業資源與環境、土地資源管理、地理信息科學、環境科學、環境工程、草業科學和環境生態工程等7個普通本科專業和中英土地資源管理1個中外合作本科專業,其中農業資源與環境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土地資源管理、環境科學和地理信息科學為校級特色專業。學院歷年本科生就業率95%以上,考研升學率40%以上,為社會培養各類人才1萬余名,畢業生分別進入國家和省市縣行政管理部門、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農業廳局、環保廳局、各級農科院所、大中型企業等單位,成為業務工作的骨干。學院建有土肥資源高效利用國家工程實驗室、緩控釋肥料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農業環境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土地資源管理省級重點學科、農業環境污染控制和控釋肥2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學院現有教職工96人,其中教師75人,實驗人員11人,行政與學生管理人員10人。教師中有教授19人,副教授34人,講師22人。具有博士學位人員69人。擁有“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1人,“泰山學者”特聘教授1人、產業領軍人才1人、“萬人計劃”1人、青年“泰山學者”2人。多人次榮獲“全國勞動模范”“山東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山東省優秀發明家”等榮譽稱號。近五年來,主持和參加省級以上課題200余項,科研經費6000余萬元;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三等獎3項,公開發表論文700余篇,其中SCI索引200余篇,EI索引70余篇,出版專著39部,獲國家專利60余項。學院特色一、辦學歷史悠久。1948年創建農業化學系,至今已有70多年的發展歷史,是我校創建最早的院系之一。二、學科專業門類齊全。學院擁有農業資源利用博士后流動站,農業資源與環境一級學科博士點,3個二級學科博士點,8個學術性碩士點和4個專業性碩士點。在教育部學位中心組織的學科評估中,農業資源利用學科在全國同類高校學科中排名前列。學院設有農業資源與環境、土地資源管理、地理信息科學、環境科學、環境工程、草業科學和環境生態工程等7個普通本科專業和中英土地資源管理1個中外合作本科專業,其中農業資源與環境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土地資源管理、環境科學和地理信息科學為校級特色專業。三、重視實踐教學和學生動手能力培養。鼓勵和支持學生參加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大學生SRT項目、創新創業競賽和教師的科研項目,安排專業教師作為大學生指導教師,加強對學生專業技能培訓和項目的指導,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和實踐能力。學院優勢一、師資力量雄厚。學院現有教職工96人,其中專任教師75人,行政人員10人、教學輔助人員11人;專任教師中,教授19人、副教授34人、講師22人;有博士學位69人。擁有“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1人,“泰山學者”特聘專家3人、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工程專家1人、國家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萬人計劃”1人,山東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人、山東省優秀發明家2人、山東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崗位專家3人、山東省教學名師1人、國外特聘講座教授3人。二、科研實力強。近年來,主持和參加省部級以上科研課題200項,其中國家級70項,省部級76項,目前,科研經費6000余萬元;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三等獎3項、中國專利獎優秀獎1項、山東省發明創業一等獎1項、優秀獎1項、優秀發明獎2項、山東省專利金獎1項。公開發表論文700余篇,其中SCI索引200余篇,EI索引70余篇,出版專著39部,獲國家專利60多項。三、創新平臺層次高,數量多。學院建有土肥資源高效利用國家工程實驗室、緩控釋肥料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高校農業環境省級重點實驗室、山東省土地資源管理重點學科、山東省農業環境污染控制和控釋肥2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四、學生培養質量好,就業率高。學生工作以學生成長成才為目的,以學風建設為主線,以教育管理為雙翼,以感恩教育與實踐育人為特色,形成了以學校、社會、家庭、學生“四位一體”育人模式。學院歷年本科生就業率95%以上,考研率40%以上。主要研究領域農業資源管理及利用、新型肥料研發與應用、資源環境監測與分析、土壤改良與培肥、土壤污染修復與安全利用、環境質量評價與規劃管理、水、氣、固體廢物等處理、環境生態工程規劃和設計、土地資源調查與評價、土地整治與規劃利用、數字國土與信息技術、土地資產經營與管理、草坪建植與管理、牧草生產與加工利 [詳情]
-
動物科技學院(動物醫學院)前身是始建于1949年的山東農學院畜牧獸醫系。1994年1月更名為動物科技學院,2006年10月成立動物醫學院(與動物科技學院合署辦公)。學院初創時,僅有教師7人,學生35人。發展到今天,擁有教職工144人(其中專業教師109人),全日制本科生1820人,全日制研究生511人(其中博士研究生60人),博士后在站人員20人。專業教師中現有教授39人,講座教授7人,副教授50人,高級實驗師7人;有博士生導師33人,碩士生導師88人;有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層次專家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3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人,國家現代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5人;有泰山學者特聘專家2人,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人,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1人和崗位專家18人、綜合試驗站站長2人。學院設有基礎獸醫學系、預防獸醫學系、臨床獸醫學系、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學系、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系、水產養殖學系、動物藥學系7個教學單位;設有動物科學、動物醫學、水產養殖學、動物藥學、水族科學與技術5個本科專業;設有獸醫學、畜牧學2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獸醫學(含基礎獸醫學、預防獸醫學、獸醫公共衛生學)、畜牧學(含動物營養生理學、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學、動物生物技術)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獸醫學(含基礎獸醫學、預防獸醫學、臨床獸醫學)、畜牧學(含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學、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特種經濟動物飼養學)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水生生物學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獸醫碩士、農業推廣碩士(養殖方向)2個專業學位授權點。學院擁有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山東省名校工程重點建設專業、3個省品牌和特色專業、1個省重點實驗室、2個省重點學科、1個農業部動物疫病病原生物學華東科學觀測實驗站、1個農業部診斷實驗室、1個省高等學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山東畜牧獸醫學會掛靠學院,出版的《山東畜牧獸醫》雜志面向全國公開發行。70年來,學院堅持求實創新、人才強院的辦學理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緊密結合社會需求開展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工作,實現了跨躍式發展。學院已經躋身于山東省一流學科建設行列,目前正在向國家一流學科建設目標沖刺。 [詳情]
-
公共管理學院始建于1952年,原為馬列主義教研室,1998年易名為社會科學部,1999年撤部建立文法學院,2011年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部與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部獨立組建馬克思主義學院,2018年易名為公共管理學院。學院下設行政管理系、法學系、中文系、城市管理與發展系、文化產業發展與管理系5個系;MPA中心、實驗中心2個教學管理中心。現有教職工73人,其中專職教師62人。專職教師中教授13人、副教授25人、講師15人,具有博士學位27人;校外兼職教師10人。學院設有法學、行政管理、城市管理、秘書學、文化產業管理五個本科專業,在校本科生1900人。設置公共管理一級學科碩士點、公共管理專業碩士點(MPA)、農業科技組織與服務專業碩士點(MAE),下設社會管理與政府法治、經濟法、農業史等二級學科碩士點,在校研究生196人。學院重視社會科學研究,以農村社會發展和治理為研究特色,形成了“地方政府和基層社會治理”、“農事法”、“農業歷史文化”和“創意鄉村”四大優勢研究領域。設置山東省戒毒研究中心、山東農業大學地方政府與鄉村治理研究中心、農業歷史與文化研究中心、創意鄉村研究中心、黨內法規與廉政建設研究中心、三農法治研究中心等六個研究中心;設置山東農業大學泰山法治研究院一個;承擔山東省農業歷史學會和山東省法學會農事法研究會的秘書處工作。近年來,先后承擔國家級、省部級和各級政府部門委托的研究課題80余項,獲各級各類科研獎勵30余項,出版著作20余部,在人文社會科學頂級期刊《中國社會科學》等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400余篇。學院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立足專業特色,實施“文化育人”、“以賽促學”兩大工程,搭建了思政教育、社會實踐、創新創業三大平臺,凝練出以“朗讀山農”、“新春詩會”為代表的厚德博文、知行合一的校園文化品牌,先后榮獲國家級、省級表彰三百余人次。學院秉承“登高必自”的校訓,伴隨著學校“雙一流”建設的步伐,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文、管、法協同發展,按照“優化結構,拓展外延,融合創新,提升水平”的辦學思路,努力推動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高質量發展。 [詳情]
-
經濟管理學院(商學院)是山東農業大學的傳統優勢學院,她萌發于1906年山東高等農業學堂的《理財源論》《農業理財學》《財政學》等課程,動議于1947年山東省立農學院農業經濟學系,見證于1949年山東省立農學院合作班、會計班,是山東省創建最早的經管類院系之一。新中國成立后,1952年院系調整期間山東農學院成立教學研究指導組,至1956年全校教研組從最初的3個發展到35個,其中農學系下設農業經濟教研組,開設農業經濟、簿記學、統計學、社會主義企業組織、變數統計等課程。1959年,學院常委會研究決定于1960年招收農業經濟本科專業,并于當年8月成立農業經濟系。學院自1960年開始招收本科生,1987年開始招生碩士研究生,1999年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60年來,學院培養了大量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政界、商界、教育界等各行業領軍人才。目前,學院已發展成集經濟類、管理類、商科類為一體,擁有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后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的高水平一流學院。辦學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1960年,山東農業大學的前身—山東農學院在全國率先開辦農業經濟管理本科專業,1960-1961年連續招收兩級本科生。1978年,全國高考制度恢復后山東農學院恢復農業經濟管理系,首任系主任為著名農業經濟學家、教育家卜憲基先生。1993年10月,農業經濟管理系撤系建院,更名為經濟貿易學院,時設農業經濟管理和會計學2個本科專業,農村金融、鄉鎮企業管理和貿易經濟3個專科專業。1999年12月,原山東水利專科學校水利經濟教研室、工程經濟與財務專業并入學院。2000年12月,經濟貿易學院更名為經濟管理學院,時設農業經濟管理、會計學和工商管理3個本科專業。2007年6月,原山東省林業學校經濟管理系并入。2018年8月,學院著眼于發展需要,兼容性更名為經濟管理學院(商學院)。建院以來,學院共培養全日制專科生1600人,全日制本科生18000人,博士研究生200人,碩士生研究生1900人,雙專業雙學位6600人,非全日制學歷教育學生47000人。60年的辦學歷史已經形成了學院“創新、開放、包容、共享”的學院文化,“樂育、博學、致用、明規”的學院品格。師資力量雄厚教研平臺高遠學院現有教職工120人,其中專任教師94人。業務教師隊伍中,有教授25人、博士生導師9人、副教授40人、碩士生導師34人,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山東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產業經濟崗位專家8人,山東省智庫高端人才2人,許多專家的研究成果居國內同行領先水平。學院教研平臺高,現有山東省“三農”省情調研智庫中心、山東省農村經濟管理重點科研基地、山東省農業資源與生態安全研究智庫中心、山東省農業經濟學會多個省級科研和智庫平臺。還擁有農村經濟社會文化研究中心、農業品牌研究中心、休閑農業與文旅產業協同發展研究中心、智能會計研究中心、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企業管理研究中心、數字經濟研究中心、農產品貿易研究中心等多個校級平臺和科研團隊。近五年,學院共申請立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6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7項,省級課題21項,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370篇,出版學術專著15部。承擔省市縣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園區規劃、產業規劃等各類規劃20多個,多個智庫報告獲省委、省政府領導批示。5年累計科研經費1500余萬元。學科門類齊全人才培養層次高學院擁有山東省內最早的管理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后流動站,擁有農林經濟管理、應用經濟學和工商管理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擁有農學碩士、會計碩士、公共管理碩士和金融碩士4個專業學位碩士點;現有農林經濟管理、會計學、工商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工程管理、經濟學、財務管理、市場營銷、旅游管理和資產評估等11個本科專業。其中,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金融學專業為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山東省高水平應用型立項建設本科專業(群),學院自2018年起招收公費農科生。學院在校本科生4550人,碩士研究生450人,博士研究生39人。學院堅持開放辦學,與美國、德國、英國、澳大利亞、立陶宛、斯洛文尼亞等海外十幾所高校建立了合作關系。教書育人機制成熟考研就業質量高學院緊緊圍繞辦學定位與人才培養目標,以個性發展為出發點、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主線,培養滿足社會需求、有競爭力的高素質人才。60年的辦學歷史已經優化形成了“知識、能力、人格”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機制。學院歷屆本科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0%以上,研究生就業率實現100%,40%左右的應屆畢業生考取國內外研究生、公務員、選調生和事業單位,更有一批青年學子主動把專業與企業、產業、行業結合起來,在商海中實現人生抱負。學院先后為國家培養輸送了以山東農業大學杰出校友韓俊、孫中華、曲福田,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長江學者朱信凱,長江學者馬恒運,以及國家三好學生于苗苗,共青團十六大代表張旋,數以百計的知名企業家。新天地謀發展新目標加油干2020年9月,學院將遷入按照國內一流商學院標準建設的新校區。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經濟管理學院將自覺踐行“登高必自”的校訓,發揚“創新、開放、包容、共享”的學院文化,傳承“樂育、博學、致用、明規”的學院品格,深耕“知識、能力、人格”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機制,以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為己任,向建設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經管學院、商學院而加油干 [詳情]
-
山東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前身是創建于1948年的農業化學系,是我校創建最早的院系之一。1994年10月撤系建院,成立資源與環境學院。經過70多年的發展,學院已發展成擁有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后流動站、國家級工程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級特色本科專業,集農學、理學、管理學、工學等多學科門類,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后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的二級學院。學院擁有農業資源利用博士后流動站,農業資源與環境一級學科博士點,土壤學、植物營養與肥料、土地資源學3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建有農業資源與環境、環境科學與工程、公共管理(土地資源管理)、測繪科學與技術等4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和資源利用與植物保護、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資源與環境(環境工程)、公共管理4個專業學位碩士點。在教育部學位中心組織的學科評估中,農業資源利用學科在全國同類高校學科中排名前列。學院設有農業資源與環境、土地資源管理、地理信息科學、環境科學、環境工程、草業科學和環境生態工程等7個普通本科專業和中英土地資源管理1個中外合作本科專業,其中農業資源與環境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土地資源管理、環境科學和地理信息科學為校級特色專業。學院歷年本科生就業率95%以上,考研升學率40%以上,為社會培養各類人才1萬余名,畢業生分別進入國家和省市縣行政管理部門、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農業廳局、環保廳局、各級農科院所、大中型企業等單位,成為業務工作的骨干。學院建有土肥資源高效利用國家工程實驗室、緩控釋肥料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農業環境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土地資源管理省級重點學科、農業環境污染控制和控釋肥2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學院現有教職工96人,其中教師75人,實驗人員11人,行政與學生管理人員10人。教師中有教授19人,副教授34人,講師22人。具有博士學位人員69人。擁有“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1人,“泰山學者”特聘教授1人、產業領軍人才1人、“萬人計劃”1人、青年“泰山學者”2人。多人次榮獲“全國勞動模范”“山東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山東省優秀發明家”等榮譽稱號。近五年來,主持和參加省級以上課題200余項,科研經費6000余萬元;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三等獎3項,公開發表論文700余篇,其中SCI索引200余篇,EI索引70余篇,出版專著39部,獲國家專利60余項。學院特色一、辦學歷史悠久。1948年創建農業化學系,至今已有70多年的發展歷史,是我校創建最早的院系之一。二、學科專業門類齊全。學院擁有農業資源利用博士后流動站,農業資源與環境一級學科博士點,3個二級學科博士點,8個學術性碩士點和4個專業性碩士點。在教育部學位中心組織的學科評估中,農業資源利用學科在全國同類高校學科中排名前列。學院設有農業資源與環境、土地資源管理、地理信息科學、環境科學、環境工程、草業科學和環境生態工程等7個普通本科專業和中英土地資源管理1個中外合作本科專業,其中農業資源與環境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土地資源管理、環境科學和地理信息科學為校級特色專業。三、重視實踐教學和學生動手能力培養。鼓勵和支持學生參加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大學生SRT項目、創新創業競賽和教師的科研項目,安排專業教師作為大學生指導教師,加強對學生專業技能培訓和項目的指導,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和實踐能力。學院優勢一、師資力量雄厚。學院現有教職工96人,其中專任教師75人,行政人員10人、教學輔助人員11人;專任教師中,教授19人、副教授34人、講師22人;有博士學位69人。擁有“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1人,“泰山學者”特聘專家3人、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工程專家1人、國家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萬人計劃”1人,山東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人、山東省優秀發明家2人、山東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崗位專家3人、山東省教學名師1人、國外特聘講座教授3人。二、科研實力強。近年來,主持和參加省部級以上科研課題200項,其中國家級70項,省部級76項,目前,科研經費6000余萬元;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三等獎3項、中國專利獎優秀獎1項、山東省發明創業一等獎1項、優秀獎1項、優秀發明獎2項、山東省專利金獎1項。公開發表論文700余篇,其中SCI索引200余篇,EI索引70余篇,出版專著39部,獲國家專利60多項。三、創新平臺層次高,數量多。學院建有土肥資源高效利用國家工程實驗室、緩控釋肥料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高校農業環境省級重點實驗室、山東省土地資源管理重點學科、山東省農業環境污染控制和控釋肥2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四、學生培養質量好,就業率高。學生工作以學生成長成才為目的,以學風建設為主線,以教育管理為雙翼,以感恩教育與實踐育人為特色,形成了以學校、社會、家庭、學生“四位一體”育人模式。學院歷年本科生就業率95%以上,考研率40%以上。主要研究領域農業資源管理及利用、新型肥料研發與應用、資源環境監測與分析、土壤改良與培肥、土壤污染修復與安全利用、環境質量評價與規劃管理、水、氣、固體廢物等處理、環境生態工程規劃和設計、土地資源調查與評價、土地整治與規劃利用、數字國土與信息技術、土地資產經營與管理、草坪建植與管理、牧草生產與加工利 [詳情]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麻豆国产尤物av尤物在线观看
|
91精品国产91综合久久蜜臀
|
99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综合精品
|
中文自拍
|
欧洲一区二区在线
|
日韩福利
|
345成人看片|
国产成人毛片
|
91偷拍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欧洲久久久久
|
91综合久久
|
av成人免费
|
成人高清av
|
久久6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好
|
国产精品区视频
|
国产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
国产一页
|
日韩不卡在线
|
视频精品一区
|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
|
国产精品视频1区
|
a√毛片|
www.天天射
|
www.ccyy.com日本|
欧美三级黄色大片
|
成人午夜网址
|
在线成人av
|
黄色片在线
|
国产人成亚洲第一网站在线播放
|
97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国产一区在线免费观看
|
麻豆少妇|
www.av在线免费观看
|
久久久精品影院
|
日韩少妇精品av一区二区
|
夜夜看人久看2022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
午夜看看
|
91av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