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选视频在线观看_www.99热视频_369看片你懂的小视频在线观看_欧美一区二区精品夜夜嗨_欧美成年人视频_久久精热

您當前的位置: 師大博學 > 三峽大學 > 招生學院
三峽大學
三峽大學
  • 簡稱:CTGU
  • 地區: 湖北
  • 類型:綜合類、公辦
  • 學制:3~4年
  • 學費:¥2.40~6.60萬
  • 班型:周末班
  •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大學路8號
  • 證書:研究生畢業證書+碩士學位證書
  • 電氣與新能源學院創建于1978年,是湖北省首批高校改革試點學院,是一所具有鮮明電力特色,行業優勢明顯的學院。2019年學院入選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學院擁有電氣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電氣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電氣工程、控制工程專業學位型碩士點,具有能源動力、電子信息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F有4個本科專業,具有推薦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資格,其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另有智能電網信息工程、建筑電氣與智能化2個本科專業。學院現有教職工181人,有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人選第一層次人才1人,享受湖北省政府津貼專家2人,湖北名師工作室人選1人,特聘教授20余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全國萬名優秀創新創業導師人才庫首批入庫導師1人,宜昌市勞動模范1人。電氣工程教師團隊獲教育部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電氣工程一級學科是湖北省重點學科和特色學科,是國內一流建設學科,電力與新能源學科群是湖北省優勢特色學科群。現有電氣工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輸電線路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國家級平臺。有新能源微電網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梯級水電站運行與控制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湖北省微電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輸電線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水電站仿真原國家電力公司(部級)重點實驗室、電工電子湖北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智慧能源技術湖北省工程中心7個省部級教學科研平臺。建有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數字化工廠----先進自動化聯合示范實訓中心、ETAP電力仿真技術中心等創新實驗室。近五年來,學院教師發表學術論文800余篇,其中SCI、EI、CPCI收錄論文300余篇,出版教材、專著15部。獲國家級省部級獎勵10余項,其中湖北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項、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承擔科研項目300余項,其中國家級項目30余項,項目合同經費近億元。目前學院在校學生近4000人(含本科生2600余人、研究生1200余人、留學生100余人)。學院重視人才培養質量,注重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開發,獲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14項,其中一等獎6項,參加教育部“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數學建模、挑戰杯等學科競賽,獲國家獎71項。畢業生主要面向國家電網公司、中國南方電網和五大發電集團等大型國有企業就業,就業率達99%。學院廣泛開展合作交流,先后與美國加州大學、密歇根大學、英國萊斯特大學、韓國威德大學、臺灣元智大學、臺灣科技大學等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際合作關系。學院秉持“開放、包容、分享、感恩”的文化理念,堅持以立德樹人為中心,圍繞“一流學院”建設,把學院建設成為電力行業人才培養的搖籃,把電氣與新能源學科群建設成為三峽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把學院建設成為國內外有一定影響力的教學研究型學院。 [詳情]
    [
    簡章:

    1篇

    ]
    [
    學費:

    2.40萬

    ]
  • 三峽大學法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成立于2013年12月,由三峽大學原法學院和經濟管理學院的行政管理、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合并而成。2018年獲批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荊楚卓越法律人才”協同育人計劃;2019年,法學本科專業獲批為“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機構設置學院教學與科研機構完善:現有2個系,7個校級以上科研與社會服務機構(包括湖北省知識產權培訓基地、宜昌市人大暨三峽大學地方立法研究院、宜昌市社會管理法治化三峽大學協同創新中心、三峽大學法律服務中心、三峽大學應急管理研究所、國家公務員考試中心、三峽督查研究院),2個教學實驗室(包括模擬法庭教學實驗室、公共管理實驗室),2個研究生工作站(湖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研究生工作站、宜昌市人民檢察院研究生工作站),另有圖書資料室和《求索》編輯工作室。學科建設學院現有法學、行政管理和公共事業管理三個本科專業,法學碩士、法律碩士和公共管理(MPA)3個碩士點,涵蓋法學、公共管理兩大學科。目前在校學生1300余人,其中本科生940人、研究生259人、留學生43人、雙學位學生117人。師資隊伍法學與公共管理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已形成了一支職稱結構、年齡結構、學歷結構合理、專業方向齊備、實力雄厚的教學科研隊伍。學院現有教職工58人,其中專任教師45人,教師中有教授9人、副教授職稱的21人;湖北省十大優秀中青年法學家、法律專家(提名獎)1人,湖北省宣傳文化人才工程“七個一百”人選1人,三峽大學“三峽學者計劃”3人,特聘教授2人,擁有博士學位專任教師30人,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35人,專任教師中博士比例近70%??茖W研究在科研方面,近5年以來,學院獲批國家社科基金4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子項目2項、國家軟科學重大項目子課題1項,教育部、司法部、國家民委、湖北省社科基金和中國法學會等省部級課題20余項,其他各級各類課題100余項,獲項目經費1100余萬。學院教師發表學術論文300余篇,其中CSSCI源刊、中文核心期刊、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和人大復印資料轉摘等高水平論文共90余篇,出版專著20余部。科研成果榮獲湖北省社會科學成果獎、國家民委省省部級獎勵6項,其他各級各類獎勵20余項。人才培養學院除嚴格按照人才培養需求開設有關專業課程外,還充分利用三峽大學作為綜合性大學的多學科優勢,指導學生在全校范圍內選修課程,拓展學生的視野。學院在實務部門聘請了50多名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黨政領導干部和法官、檢察官、律師作為學院兼職教授。學院設有三峽大學法律服務中心、國家公務員考試中心、法律事務實驗室、公共管理實驗室、《求索》編輯部,為學生學習、實踐提供了良好的平臺。為了更好的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專業實習等專業教學實踐活動,學院還建立實踐教學基地30余個。自2000年以來,學院共培養本科畢業生2000余人,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對外交流學院對外交流與合作活躍。學院邀請了王澤鑒、龍宗智、周葉中、倪星、覃道明等國內外理論界和實務部門的知名專家學者來院講學,派遣教師和學生出國訪問學習。學院積極回應社會需求,面向黨政部門、公檢法、企事業單位、基層政府等主動尋求合作,已為8部地方性法規何政府規章開展起草論證工作,為湖北省縣級及以上政府提供咨詢培訓服務60余次。與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宜昌市政府、宜昌市委組織部、宜昌市公檢法司系統以及知名律師事務所等30多家單位建立政產學研合作基地;在國內與臺灣及內地各兄弟院校和研究機構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學院承辦了湖北省教育法律與政策研究會第八屆學術年會、湖北省法學會憲法學研究會、地方立法研究會2015年年會,“新時代學術期刊建設與新興權利研究”學術研討會(2019),湖北省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2019年年會等重要學術會議多場。法學與公共管理學院將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人才培養為中心,以學科建設為龍頭,堅持社會需求導向,堅持特色發展、改革創新和融合發展,打造應用型、基層型、開放型學院,不斷提升教學質量與辦學水平,力爭把我院建設成為在區域內有較大影響力、在省內有較高知名度的服務于經濟社會建設的人才培養培訓基地、學術交流中心和政府決策咨詢中心。 [詳情]
    [
    簡章:

    1篇

    ]
    [
    學費:

    3.60萬

    ]
  • 學院辦學源于1978年葛洲壩水電工程學院水利工程機械本科專業,2001年獲機械設計及理論碩士研究生招生資格,2010年獲機械工程一級學科碩士研究生招生資格,2012年機械工程學科獲批為湖北省重點學科,2016年獲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一級學科。學院開辦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業工程、機械電子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核工程與核技術六個本科專業,其中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為國家特色專業,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為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擁有機械工程和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兩個一級學科碩士點、機械工程和控制工程兩個專業學位領域專業型碩士學位點,機械工程學科為學校立項建設博士點學科。學院現有教職工100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36人、博士66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員1人、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人、三峽大學特聘教授2人、三峽學者2人、“151”學術帶頭人8人、校學術骨干4人、博士生導師9人。學院擁有水電機械設備設計與維護省重點實驗室、湖北省新型液壓氣動技術及產品校企共建研發中心、湖北省新型石墨阻燃材料校企共建研發中心、機器人與智能系統宜昌市重點實驗室、高端石墨/石墨烯增材制造技術與裝備省級工程技術中心(籌建)五個科研平臺。擁有機械設計研究所、智能機器及系統研究所、先進成形技術與裝備研究所、數字化制造研究所、智能仿真優化與調度研究所、摩擦學研究所、機電系統診斷與控制研究所、核能科學與技術研究所、動力裝備研究所等校級科研機構。形成了一支職稱、學歷與年齡結構合理,具有高水平教學科研能力、團結協作的教學科研隊伍。學院在校全日制本科學生1674人,在校研究生182人,來華留學生5人。至今已為國家輸送研究生、本科生7500多人,畢業生獲得了用人單位好評,畢業生已成為水電建設領域、能源建設領域、機械制造行業的企業領袖與現代工程師。本科畢業生的一次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5%左右,碩士研究生就業率100%。學院擁有機械創新實驗室、機械基礎實驗室、機械電子工程實驗室、工業工程實驗室、能源與動力實驗室、核工程與核技術專業實驗室、材料成型實驗室等專業實驗室,實驗室建筑面積7000多平米,設備儀器總值6000余萬元,其中超過10萬元的設備50多臺(套)。學院近年來承擔和參加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課題60余項,?。ú浚?、市(廳)級科研項目120余項,受企業委托與合作研究項目400余項。近三年發表學術論文5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檢索刊物收錄200余篇次,公開出版學術專著和教材10余部,獲批授權專利700余項。在復雜機械裝備設計及理論、增材制造技術、摩擦磨損及表面工程、新能源裝備工程等方面形成了科研特色,構建了機械+的科研體系。學院廣泛開展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先后與法國瓦朗西納大學、德國柏林應用科技大學、澳大利亞悉尼大學、英國樸茨茅斯大學、挪威東南大學等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學術交流與合作關系。40年來的辦學實踐中,學院立足于水利、電力行業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以培養“高素質、強能力、應用型”現代工程師為目標,形成了厚德、篤行、創新、卓越的文化氛圍,建立了講規矩、講落實、講業績、講奉獻的工作機制,確立了創新、創高、創富、創健的工作格局。全院師生齊心協力、克難奮進,努力把學院建設成為服務于水利電力行業、機械制造行業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有特色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學院而奮斗! [詳情]
    [
    簡章:

    1篇

    ]
    [
    學費:

    2.40萬

    ]
  • 三峽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學院于2010年1月調整組建。學院現有教職工113人,其中專任教師87人,教授19人、副教授36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51人,省級人才工程人選7人。學院擁有湖北省科技創新群體、湖北省高等學校優秀中青年科技創新團隊。學院開設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物聯網工程、數字媒體技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7個本科專業,其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為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物聯網工程專業為湖北省普通高等學校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計劃項目,通信工程專業為湖北省本科高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學院獲批湖北省第一批服務外包培訓基地;擁有教育部-中興通訊ICT產教融合創新基地;入選教育部數據中國“百校工程”建設院校。學院擁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省級重點學科,具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一級碩士學位和計算機技術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學院建有湖北省水電工程智能視覺監測重點實驗室、湖北省建筑質量檢測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北省農田環境監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及湖北省中小企業商用軟件共性技術研發推廣中心、湖北省氣泡水位計校企聯合研發中心、湖北省校企共建多層智能云視系統研發中心、湖北省校企共建防火電纜研發中心等7個省級科研平臺,擁有湖北智慧灌區關鍵技術三峽大學協同創新中心、三峽大學軟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三峽大學物聯網技術研究所、三峽大學智能視覺與圖像信息研究所、三峽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研究所、三峽大學健康大數據研究院等6個校級科研基地。學院教師在教研教改和科學研究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近五年來,獲批“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1部、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門;獲省級教學成果獎4項;主持承擔省級教研項目7項;發表核心及以上學術論文300余篇,出版教材、專著30余部;獲省部級科技獎勵8項、發明專利、實用新型以及軟件著作權100余項;主持承擔科研項目300余項,其中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4項,國家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子課題等國家級項目7項。學院與中軟集團、藍鷗科技、西普教育、普開數據等企業合作獲批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17項;與中興通訊、東軟集團、三峽集團、中國移動等企業共建實踐基地;與東軟集團采取校企深層次人才培養合作模式開設“東軟實驗班”;與慧科集團共建雙創平臺成立了西湖創客匯三峽大學分會。同時,學院專門為本科生開辟的課外學習實踐創新基地——“啟明星”創新工作室,實行教師宏觀指導、學生自我管理的管理模式,形成了學生“自我管理、自主學習、自行提高”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在校內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力。學院全方位、立體化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創新創業能力,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最新2017年麥可思報告顯示,學院近兩屆畢業生就業率、收入待遇等指標穩居學校各學院前列。近年來,學院學生參加“挑戰杯”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大賽,“創青春”大學生創業大賽、微軟創新杯、全國物聯網設計大賽等多項學科競賽,取得了驕人的成績,獲得國家級獎100余項,其中國家特等獎1項,全國金獎2項,一等獎15項、二等獎32項;獲得省級獎330余項。特別是,在2012年全國大學生嵌入式物聯網設計大賽全國總決賽中獲得特等獎,在2014年“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移動互聯網創業專項賽中獲得2項金獎,在2015年微軟“創新杯”中獲得全國二等獎;在2019年“藍橋杯”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大賽中獲得全國一等獎3項。隨著國家“互聯網+”戰略行動計劃的推進及新一代信息技術迅速發展,學院堅持人才培養緊跟行業和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堅持教學、科研、學科建設并重,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不斷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促進學院持續發展,全面建設專業特色鮮明、學科優勢明顯、在國內信息技術領域具有較高水平的教學研究型學院! [詳情]
    [
    簡章:

    1篇

    ]
    [
    學費:

    3.00萬

    ]
  • 三峽大學座落在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所在地、世界水電之都、中國旅游名城——湖北省宜昌市,是國家水利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重點高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高校,是湖北省入選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和“全國高校就業50強”,具有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已成為水利電力特色與優勢比較明顯、綜合辦學實力較強、享有一定社會聲譽的綜合性大學。三峽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2000年5月由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宜昌)管理學院、原三峽學院人文學院工商管理、旅游等專業組建而成。自組建以來,學院堅持“求索”校訓和“雙服務”發展戰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水利水電行業),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目前,學院兼跨經濟學、管理學兩大學科門類,涵蓋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4個一級學科,現有管理科學與工程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應用經濟學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MBA、MPAcc、工程碩士(物流工程)3個專業學位碩士點,管理科學與工程為湖北省重點學科、特色學科。學院設有經濟系、金融系、工商管理系、市場和物流系、會計系、旅游管理系6個系,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工商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物流管理、財務管理、旅游管理8個專業,建立了1個現代經濟與管理實驗中心和30多個校內外產學研合作基地;擁有水庫移民研究中心、三峽文化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2個省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學院現有在校研究生400余人、本科生2400余人,在冊教職工125人,其中專任教師97人,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職稱的教師72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46人,另外聘請了20多位國內外知名專家作為兼職教授,教師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和年齡結構合理。近幾年來,學院完成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國家自然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湖北省社科基金項目以及三峽工程專項科技項目等各類研究項目近60多項,縱、橫向科研經費達到1000多萬元/年,出版各類學術專著、教程70余部,發表論文200余篇/年,有15項科研成果獲省部級獎勵。學院成立以來,積極探索人才培養的新舉措、新方法,采取各種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學生綜合素質表現優異,在全國各種科技創新大賽中取得佳績:“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網絡與電子商務專項賽金獎、“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MBA專項賽銀獎、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一等獎、全國會計案例大賽二等獎、湖北省營銷策劃大賽一等獎等。學院一直堅持開放辦學,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先后與美國、英國、法國、澳大利亞、韓國、加拿大、越南等國的相關高校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每年有數十名學生赴國外學習、交流。學院留學生教育規模不斷擴大,目前在校留學生人數近50人。 [詳情]
    [
    簡章:

    1篇

    ]
    [
    學費:

    6.60萬

    ]
  • 三峽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是學校直屬的獨立建制二級單位,是全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專門機構。學院成立于2009年2月,與政法學院合署辦公,2011年3月開始獨立運行。學院目前是湖北省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教育部高校示范馬克思主義學院項目學校。學院現有教職員工57人,其中教學研究人員49人,教輔行政人員8人。49位專任教師中,教授11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34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湖北省新世紀人才工程第三層次人選1人,央視法律講堂主講嘉賓1名,湖北省十佳思政課教師1名,湖北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名,湖北省馬克思主義中青年理論家培育計劃入選5人,湖北省“七個一百”項目宣傳文化人才1人。學院擁有“區域社會管理創新與發展研究中心”省級人文社科重點基地、省級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基地以及8個校級科研機構。學院現有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碩士點和教育專碩學科教學(思政領域)碩士點,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碩士點涵蓋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政治教育、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黨的建設等二級學科碩士點,是三峽大學立項建設博士點培育學科。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在第四輪全國評估中獲C+等次,名列湖北省屬院校第二名。學院從2000年開始招收研究生,共培養研究生700余名,所培養學生除繼續攻讀博士研究生之外,主要在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和高校就業。近年來,學院先后獲得國家社會科基金項目10項,教育部、湖北省社科基金等省部級項目25項;在《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共黨史研究》等重要期刊發表高水平論文280余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等轉載復印50余篇次;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高水平論著30余部;獲得湖北省社科優秀成果獎等省部級獎勵10項。學院目前承擔全校各專業本科、碩士、博士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學院堅持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先后獲得教育部“精彩教案”2項,教育部思政課網絡建設團隊2項,湖北省“精彩教案”3項;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湖北省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湖北省高校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學院以社會服務為己任,是湖北省委宣傳部“理論熱點面對面”示范點學校,多名教師是湖北省和宜昌市講師團成員。學院廣泛開展理論宣講工作,積極承擔黨政干部培訓和社會服務類課題,日益成為渝東鄂西黨政機關的智力資源庫、黨政干部培訓基地和學術交流中心。十三五期間,學院將秉承“立德樹人、志道篤行”的院訓精神,以博士點立項建設和湖北省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為契機,大力加強學科建設,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力爭將學院建成省內有影響、全國有地位的湖北省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 [詳情]
    [
    簡章:

    1篇

    ]
    [
    學費:

    3.00萬

    ]
  • 2013年12月,生物與制藥學院伴隨著三峽大學全面深化改革的腳步應運而生。二十一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生物與制藥學院著眼于現代生物技術、環境科學、制藥科學的迅猛發展,搶抓生物醫藥產業崛起的歷史機遇,不斷提升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能力,致力于成為區域生物、食品、醫藥科技的引領者、服務者、推動者。學院擁有專任教師67人,教授18人,副教授34人,博士58人。專任教師博士比例達到86.57%,34.4%的老師具有國外學習經歷。其中,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1人,博士生導師6人,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人,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2人,省級跨世紀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干6人,校級學科帶頭人7人,校級學術骨干11人,碩士生導師38人,獲得曾憲梓教育基金優秀教師2人。學院還從企事業單位聘請知名專家10余人作為兼職教授或創新創業導師。學院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2017年獲批湖北省試點學院。在化學、制藥工程、生物工程、生物科學、生態學5個本科專業中,生物工程進入國家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制藥工程進入戰略新興產業培養計劃,化學、生物工程為省級品牌專業。“制藥工程、生物工程”生物醫藥類專業群進入荊楚卓越工程師協同育人計劃。學院高度重視學生的實踐技能和動手能力,先后建成1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省級實驗示范中心和2個省級實習實訓基地。近年來,學院堅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不斷優化課程體系,通過校企一體化協同培養,強化實踐育人,注重創新創業教育,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5%以上,考研上線率50%以上。打造省級精品課程5門,獲得省級教學成果一、二、三等獎8項,學生在國家級學科競賽中獲獎人數達到70人次/年以上。學院始終堅持學科建設的龍頭地位,目前擁有化學、生物學、生態學三個學術學位碩士點,生物工程(含全日制和非全日制)、藥學(含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兩個專業學位碩士點。其中化學主要研究方向為藥物化學、有機合成、現代分析與檢測、應用化學;生物學主要研究方向為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植物遺傳與發育生物學,應用微生物學,生物資源研究與利用;生態學主要研究方向為生態工程、生物多樣性保育、生態環境評價與水污染控制、環境生態學、景觀生態規劃與設計;生物工程主要研究方向為微生物發酵工程、植物育種與細胞工程、藥物分子設計與合成、環境生物技術;藥學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草藥質量控制、藥物制劑工程、藥物有效性和安全性評價、臨床藥學。其中,生物學為“十三五”博士點立項建設學科。學院著力打造高層次的科研平臺,先后建成天然產物研究與利用湖北省重點實驗室、三峽庫區生態環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三峽地區生態保護與治理國際聯合研究中心、湖北省三峽特色植物繁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北省生物酵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個省級以上研究平臺;共建湖北省現代中成藥物制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北省食品膠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成湖北省土家族醫藥研究所、湖北省校企共建柑橘生物保鮮與防治研發中心、湖北省校企共建金銀花研發中心,湖北省校企共建有機緩釋肥校企研發中心、湖北省校企共建珍稀蕈菌研發中心、湖北省校企共建水果加工與產品質量控制技術研發中心;籌建三峽區域生物遺傳發育與種質創新湖北省重點實驗室。近年來,學院科研成果豐碩,先后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0余項,“十二五國家支撐計劃”、“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各1項,省部級項目30余項,橫向項目100余項,獲得省部級獎勵10項,合同經費達6000多萬元。教師申請專利100余項,其中授權70項,主編、參編專著、教材20部,發表核心期刊及以上論文500余篇,三大檢索收錄200余篇。學院以政產學研合作為引擎,不斷強化協同創新。近年來,學院每年召開產學研會議,與神農架國家公園、安琪酵母、宜昌人福、東陽光集團、稻花香酒業、海通等百余家企事業單位建立起深度合作關系,成立了“三峽大學-神農架綠色發展研究院”、“三峽大學-安琪生物技術研究院”、“三峽大學-人福生物醫藥研究院”等共建研發平臺,成立了“鄂西特色生物產業鏈關鍵技術三峽大學協同創新中心”,在整合創新資源上邁上新的高度。 [詳情]
    [
    簡章:

    1篇

    ]
    [
    學費:

    2.40萬

    ]
  • 歷史沿革三峽大學是經國家教育部批準,由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宜昌)和原湖北三峽學院于2000年6月29日合并組建。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宜昌)的前身是于1978年成立的葛洲壩水電工程學院,先后隸屬于水利電力部、能源部、電力工業部、國家電力公司,1996年與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合并,組成新的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成為“211工程”建設大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原湖北三峽學院是由原宜昌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宜昌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宜昌職業大學于1996年合并而成。三峽大學體育學院辦學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1988年宜昌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體育科,2000年三峽大學合并組建成立體育系并開始本科教育,2003年體育學院成立;現在全國全面進入一本招生,具有足球、武術高水平運動員招收資格;2008年起招收培養“學校體育與體質健康”方向碩士研究生,2012年經教育部批準在教育學一級學科下設“學校體育教育學”方向并招收碩士研究生,2018年經教育部批準獲得體育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具有推薦優秀本科生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資格。學院以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為中心,對內加強建設、對外加強溝通,目前主要承擔著學校的大學體育課程、群體活動、運動訓練與競賽、校園體育文化建設、體育專業人培養的教學和科研等任務。學科建設及師資隊伍學院具有體育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體育教育、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2個本科專業和三峽大學科技學院休閑體育專業;省級精品課程1門,校級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校級精品課程4門,校級在線課程立項1門等等;現有全日制在校普通本科生596人,碩士研究生13人。學院現有教職工85人,其中專任教師71人,其中有教授6人,博士學位教師5人,碩士生導師10人;有“楚天學者”主講教授1人,校級“教學名師”2人、“教學新秀”1人,校級“151”人才6人;教師中具有國家級教練員、國家級裁判和運動健將近20人,亞足聯L2級足球教練員講師3人,其中1人受聘擔任中國五人制國家隊U20助理教練。學院現擁有“中國足球協會五人制足球運動發展研究中心”“湖北省青少年五人制足球運動發展研究中心”“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發展中心體育文化研究基地”“《運動》雜志三峽工作站”“三峽大學運動人體實驗中心”“體育科學研究所”和“三峽大學體質測試中心”等科研平臺與學術機構。近年來,學院科研水平不斷攀升,目前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省部級項目8項,廳局級項目40余項;獲批縱向、橫向經費近300萬元;公開發表核心期刊論文80余篇,CSSCI收錄4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近20部,獲省級教學研究成果獎等10余項,科研實力在湖北省屬綜合類高校中名列前茅。人才培養與體育競賽成績學院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高素質、強能力、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以“文精武杰、自強不息”的院訓為指引,全面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大力推進全面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涌現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標兵,有9人(或團隊)榮獲三峽大學“十大杰出青年”稱號,1人獲得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一等獎,1人獲得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二等獎;近5年來,本科招生分數線位居全省前列,本科畢業生考研上線率一直保持在20%左右,就業率保持在95%以上。學院競技體育優勢與特色明顯,已成為學校一張亮麗的名片,我院學生積極參加各級各類體育競賽并取得了可喜成績,如高水平足球隊于2011年和2016年分別代表中國參加卡塔爾“亞洲五人制足球俱樂部杯賽”和巴西“2016世界大學生五人制足球錦標賽,蟬聯2007、2008、2009年度中國大學生足球聯賽總決賽冠軍,2014中國足球協會杯室內五人制足球賽冠軍,中國足球協會五人制甲級聯賽兩屆亞軍兩屆季軍,先后培養了11名國家健將級運動員,為中國五人制足球國家隊輸送了15名隊員,24名隊員馳騁在中超、中甲、中乙、五甲、五超賽場上;龍舟隊獲得第四屆世界大學生龍舟錦標賽冠軍、第二屆中國大學生龍舟錦標賽金獎、中華龍舟大獎賽第五名和在內的一系列佳績;男子籃球隊長期穩居湖北省大學生陽光組前三甲,并獲得進軍2017全國總決賽的資格;武術、田徑、體育舞蹈、健美操、跆拳道、啦啦操等運動隊近三年在國內各級各類比賽中共獲得獎牌近700枚。學院先后承辦了中國足球協會五人制足球超級聯賽和甲級聯賽、中國大學生羽毛球錦標賽、中國大學生足球聯賽總決賽(11人制)、中國大學生五人制足球聯賽南區賽、中國大學生女子五人制足球錦標賽等大型賽事,為體育專業人才培養和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創造了條件。 [詳情]
    [
    簡章:

    1篇

    ]
    [
    學費:

    2.40萬

    ]
  • 萬古如昨日,新年又一春;早燕銜新綠,啼驚追夢人。三峽大學教師教育(師范教育)發端于1946年的宜都師范學校,后歷經宜昌師范高等??茖W校、湖北三峽學院師范學院、三峽大學師范教育部等歷史變遷,始終與國家高等教育的改革發展同頻共振。薪火相傳,逐夢成真,2018年9月,獨立建制的三峽大學田家炳教育學院(師范學院、高等教育研究所)組建成立,闊步走進教師教育新時代。學院堅持特色學科、卓越師范、立體服務的功能定位,致力于教育學科建設、教師教育發展,面向全校師生開展語言文字及普通話培訓測試工作,面向社會開展精準化和全方位的教育服務。學院現有教職工18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8人,博士9人。學院現有教育學一級學科碩士點和教育碩士專業學位點,承擔全校師范生教育類課程的教學組織和實施工作。近三年,學院承擔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湖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等項目近20項;獲得湖北省社會科學成果獎、湖北省教學成果、湖北省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近10項。學院通過前期數十年來積淀和發展,為地方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和基礎教育骨干教師,收獲了良好的社會聲譽。高等教育研究所在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開展的全國優秀高等教育研究機構評選活動中,連續三屆榮獲“全國優秀高等教育研究機構”稱號。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辦公室(普通話培訓測試工作站)先后被評為全國普通話培訓測試工作先進集體、湖北省語言文字工作先進集體、湖北省普通話測試工作優秀測試站,并已獲得“中國國家普通話水平測試海外培訓測試中心”建設資格。學院自教育部、財政部“國培計劃”實施以來,強化精準化的教師培訓,連續多年在國家組織的“國培計劃”第三方評價中名列前茅。賡續傳統,立足現在,放眼未來。學院以立德樹人為核心,遵循“九思立教,知行合一”的辦學理念,堅持學科為根、師范為本、服務為要、質量為魂,持續發力,勇為善成,不斷續寫學院發展新篇章。 [詳情]
    [
    簡章:

    1篇

    ]
    [
    學費:

    3.00萬

    ]
  • 三峽大學外國語學院是學校為實現“水電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地方綜合性大學”的建設目標而設立的教學和科研實體?,F擁有外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碩士點,外國語言文學省級重點培育學科,英語語言文學、外國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翻譯碩士專業學位、學科教學(英語)專業學位四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和英語、法語、日語三個本科專業,擔負著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英、日、法、德語四個語種的公共外語和二外教學任務。學院下設大學外語系、英語系、法語系、日語系、英語語言學習實驗教學示范中心、MTI及翻譯研究中心。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971人。研究生150人。學院現有專職教師122人,教授7人,副教授60人,學術型導師21人,專業型導師29人,常年聘請外籍教師10人左右,外語界知名人士、兼職教授和客座教授20余人,已初步形成了一支年齡、職稱和學歷結構較為合理、專兼結合、團結協作、素質優良的教師隊伍。學院多次榮獲校“文明單位”、“最佳文明單位”,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獲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進集體”,女職工群體先后獲省、市“巾幗文明示范崗”等榮譽稱號,女職工個人兩人次獲得宜昌市“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學院十分重視教學設施的現代化建設,擁有各類數字化多媒體語言教學系統40套,新建了價值1千萬元的現代化語言教學中心,能同時滿足1500名學生自主學習外語的不同要求,從根本上改善了大學生學習外語的條件。2008年12月,學院英語語言學習中心被省教育廳認定為湖北省首個省級英語語言學習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學院資料室擁有各類外語圖書資料10余萬冊。學院積極加強學科建設,組建了校級科研機構4個,院級科研團隊4個開展科研攻關,現有國家級科研項目2項,省部科研項目15項。近5年來,承辦協辦國際和全國性學術會議5次,出版學術專著和主編教材23部,在國內外重要及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40余篇。學院堅持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中心,根據社會對外語人才需求變化和其它各類專業人才的素質要求,開展外語人才培養模式和學生外語習得機制的研究,注重課堂教學與第二課堂、社會實踐的有機結合,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訓練和語言實踐能力培養,逐步探索出“平臺+模塊”、“雙語種+方向”的專業培養模式和“四制一體”的大學外語教學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了“高素質、強能力、應用型”的人才培養品質,在校生的外語通級率、參加全國和省級外語競賽獲獎率及畢業生就業率連續幾年高于同類院校的平均水平。英語專業在2007年5月教育部組織的英語專業本科教學評估中獲“良好”。學院先后被教育部列為全國首批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試點單位之一、教育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65所“示范點項目學校”之一。學院積極開展社會服務,多次承接各級政府和企事業單位委托的外事翻譯及各類外語人才培訓,為推動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貢獻。外國語學院現為宜昌市政府外文服務基地,從2012年開始為宜昌市政府官方網站提供英語翻譯服務近500萬字。完成亞行貸款宜昌養老綜合服務PPP示范項目,亞行貸款宜昌養老綜合服務示范項目的筆譯及同傳口譯工作。此外,先后圓滿完成亞洲議長會議各國議長來宜的導譯任務,以及在我校召開的歐亞高校NEWS第五、七、八屆國際年會與首屆國際再生能源科技論壇等各類國際會議的同聲傳譯任務。學院師生在多次國際龍舟拉力賽,商貿洽談等活動的翻譯工作中表現出色,受到各國友人的好評。目前,學院正按照“十三五”及2020年發展規劃的思路,滿懷信心,為實現“多語種、多層次、國際化和綜合實力較強的教學型學院”的建設目標而努力奮斗。 [詳情]
    [
    簡章:

    1篇

    ]
    [
    學費:

    3.60萬

    ]
  • 三峽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最早可以追溯到1946年的湖北省立宜都師范學校國文組。教師隊伍中現有教授28人、副教授34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52人,省級及以上專家和學科帶頭人11人。設置有漢語言文學、漢語國際教育、廣播電視學、播音與主持藝術4個本科專業,在校本科生、研究生1200人。其中漢語言文學為國家首批一流本科專業?,F有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2個專業學位碩士點,中國語言文學學科為湖北省重點特色學科和立項建設的博士點。學院建有國家精品課程、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各1門,湖北省精品課程3門,湖北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和視頻公開課各1門,湖北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2014年以來,承擔省級教研項目20余項,獲得省部級優秀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項。學院設有湖北省人文社科重點基地影視文化與產業發展研究中心、湖北電影電視文化研究中心、文藝美學研究中心、水文化研究所、優酷文娛內容研究中心、昭君文化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近五來,在基礎研究和地域文化研究等方面彰顯出來了自身的優勢和特色,教師累計出版學術專著48部,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200余篇,承擔國家級、省部級及廳局級科研項目70余項,15項研究成果獲得省部級優秀人文社科獎。學院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學生在全國“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國大學生戲劇節、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湖北省高校新青年小說大賽和“一二九”詩詞大賽等活動中多次獲獎。學院遵循“文學、文化、文明,傳播、傳承、傳道”的理念,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培養學生高素質、強能力為目標,守正創新,開拓進取,努力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社會服務和文化引領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績。 [詳情]
    [
    簡章:

    1篇

    ]
    [
    學費:

    3.00萬

    ]
  • 三峽大學藝術學院于2000年9月成立,由原湖北三峽學院藝術系與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宜昌校區設計系合并而成。學院現有音樂學、音樂表演、舞蹈學、美術學、環境藝術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六個本科專業,涵蓋藝術學理論、音樂與舞蹈學、美術學、設計學四個一級學科。學院現有藝術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音樂、藝術設計領域)和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下的藝術文化學二級學科碩士點。學院下設音樂系、舞蹈系、美術系、設計系、基礎與理論課部等5個系(部),有1個湖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巴楚藝術發展研究中心、4個校級科研平臺——三峽大學書法文化研究中心、三峽大學民族藝術研究中心、三峽大學設計藝術研究所、三峽大學旅游產品研發中心(與遠安縣政府共建),1個校級合唱團——三峽大學九歌合唱團。學院現有教職工109人,其中,專任教師85人,教授、博士8人,副教授49人,碩士生導師19人,兼職教授17人?,F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300余人,碩士研究生36人。學院建有計算機輔助工作室、雕塑與陶藝工作室、影像工作室、創新工作室、模型工作室、版畫工作室、電腦音樂制作室、數字媒體工作室、數碼鋼琴室、裝飾材料施工與實訓室、書畫臨摹室;擁有功能齊全的畫室、多媒體教室、展廳、音樂廳、琴房。學院教學、科研用房建筑面積達1.37萬平方米,教學實驗設備總價值近994萬余元;收藏專業書籍、期刊和視聽資料近萬冊(套)。近五年來,學院累計在核心及以上期刊發表論文及作品195篇,其中CSSCI源刊47篇;出版著作25部;獲省部級獎勵2項、其它獎勵15項;縱向項目64項(其中國家級項目8項,省部級項目12項,在校研究生獲得國家藝術基金1項),橫向項目40項,到賬科技總經費400余萬元。舉辦(承辦)了“2015首屆巴楚藝術發展論壇”、“同源同祖,同路同行——嫘祖文化論壇”、“中華美學精神與一帶一路民間文藝傳承”等學術會議。學院先后承辦了“長江鋼琴杯”神州唱響鋼琴展演半決賽及決賽、“長江鋼琴”全國中小學音樂教師基本功和第九屆全國高校景觀設計畢業作品展暨2013中國知名景觀設計企業優秀作品全國巡回展等等大型賽項;參與了“美麗中國·宜昌”合唱交流音樂會、教育部“留動中國”九州賽(第五賽區)比賽開幕式及閉幕式文藝演出、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及團中央共同主辦的“2015‘未來之星’陽光體育運動大會文藝演出,連續三年參加中央電視臺“五月的鮮花”全國大中學生文藝會演;在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紀念紅軍長征勝利八十周年‘知音杯’全國(武漢)合唱比賽”、“中國笙文化國際藝術節”和“學院空間”等全國和省市級比賽及展覽中入選、獲獎,多次參加宜昌“三節”、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宜昌市春晚的演出和展覽。為政府提供咨詢服務10余次,其中1項提案被評為宜昌市政協優秀提案。與遠安縣人民政府、夷陵區人民政府、715創意產業園、環球數碼媒體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新支點數字科技、湖北華中文化產權交易所宜昌有限公司、葛洲壩集團公司等簽署了合作協議。在中國文聯文藝評論獎、中國舞蹈荷花獎、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湖北文藝評論獎、湖北省“屈原文藝獎”、湖北書法黃鶴獎、楚天群星獎、宜昌市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等賽事中獲獎。學院積極推進本科教學質量工程建設,獲國家級精品視頻課程1門;國家級教學競賽二、三等獎各1項;省級教學競賽三等獎1項,教師主持省級教學研究項目2項;主編、參編教材20余本(部)。教師在國家級重要專業賽事中獲獎20余項,500余件作品參加省級及以上級別展覽。學院注重人才質量和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學生參加各類學科競賽并獲國家級獎項59余人次、省級獎項180余人次;獲省級優秀學位論文50余篇;獲第四屆湖北省普通高校師范專業大學生教學技能競賽三等獎1項;獲“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全國銅獎、湖北省金獎和銀獎各1項;1人獲得湖北省創業扶持資金12萬元。學院積極開展國內外交流與合作,舉辦了多場(次)國際學術交流活動,先后與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烏克蘭、韓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多所大學建立了合作關系,每年有師生出國訪學和交換學習。邀請美國哈佛大學、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美國伊斯曼音樂學院、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德國包豪斯大學、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等國外知名高校教授,以及清華大學、中央音樂學院、人民大學、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國內高校教授來校講學(演出)40余場(次)。學院將秉持“規范、公開、務實”的工作理念,在“求真、尚美、礪新”的藝術文化引領下,狠抓落實,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推動學院各項事業再上新高! [詳情]
    [
    簡章:

    1篇

    ]
    [
    學費:

    6.00萬

    ]
三峽大學
三峽大學
簡稱:CTGU 地區: 湖北 學制:3~4年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學費:¥2.40~6.60萬 班型:周末班 類型:綜合類、公辦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大學路8號 證書:研究生畢業證書+碩士學位證書
師大博學 > 三峽大學 > 招生學院
粵ICP備2021118978號 廣州師大博學技術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2-2024 在職研究生資訊網 All Rights Reserverd.
電話:4008373873
友情鏈接:中教互聯中教互聯官網
免費課程
咨詢了解
關于我們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aa| 国产精品久久毛片 | 黄网站色| 欧美黄网站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国产精品18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免费观看视频 | 不卡视频一区二区 | 色姑娘综合网 |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精品免费av| www.射| 日本大片免a费观看视频的特点 |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 久久免费福利视频 | 亚洲a网站 |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羞羞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 | 国产精品一区三区 | 亚洲视频一二三 | 国产在线电影 | 久久久www成人免费精品张筱雨 | 日韩18p | 亚洲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国产99久久久久久宅男i |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 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成人动漫视频 | 国产视频高清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麻豆 | 国产精品毛片无码 |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闺蜜 | 福利电影在线观看 |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观看嘿嘿视频 | 欧美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 天天综合网天天综合色 | 欧美日韩在线影院 |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版 | 久久人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