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國家“211工程”首批重點建設高校,坐落在首都北京朝陽區。學校校園規劃精致,環境優雅,是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事業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學校前身為高級商業干部學校,創建于1951年,受中央貿易部和教育部雙重領導。1952年,中央貿易部撤銷,學校劃歸對外貿易部,受對外貿易部和教育部雙重領導。1953年,學校更名為北京對外貿易專科學校,由教育部委托對外貿易部領導。1954年,中國人民大學貿易系對外貿易專業并入北京對外貿易??茖W校,以北京對外貿易專科學校為基礎成立北京對外貿易學院。1984年,學校更名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0年6月,原中國金融學院與原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合并成立新的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劃歸教育部直屬。2010年12月,教育部與商務部正式簽署協議,共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F任黨委書記蔣慶哲,校長王稼瓊。歷經幾代師生員工的艱苦創業和努力奮斗,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已經發展成為一所擁有經、管、法、文、理、工等門類,以國際經濟與貿易、法學(國際經濟法)、金融學、工商管理、外語(商務外語)等優勢專業為學科特色的多科性財經外語類大學。目前,學校下設研究生院及17個學院,并設有體育部和文化藝術教學部;擁有國家級重點學科2個,國家級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教育部戰略研究(培育)基地1個、教育戰略與規劃研究中心1個,北京市重點學科7個,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1個,博士后流動站4個,一級學科博士點7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0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12個,本科專業46個。學?,F有教職工160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1000余人,學校還聘請一定數量的兼職教師及外國專家。這是一處群英薈萃之地,老教授中名家耀眼,中青年教師里新秀輩出。大批獲得政府特殊津貼、受聘擔任政府學術機構成員的專家學者工作在教學科研第一線;大部分中青年教師在國外留學或進修過,教學科研水平高,許多人被評為省部級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入選國家優秀人才培養工程。學?,F有在校學生1.6萬余人,其中本科生8300余人,研究生5200余人,來華留學學歷生2500余人。學校培養的學生一直以專業知識和技能扎實、外語嫻熟、思維活躍、實踐能力強而受到社會的普遍歡迎,畢業生遍布全國各地的外貿、金融、三資等行業領域及國家機關、中國駐外商務機構,為我國經濟與社會發展,尤其是經貿事業的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學校的學術研究在我國對外經貿科研領域占有重要地位,設有110余個研究單位,其中中國WTO研究院是全國唯一的研究世界貿易組織的國家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學校圖書館文獻總量180余萬冊(件)。學校主辦并公開發行多種學術刊物,其中《國際貿易問題》、《國際商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日語學習與研究》、《JournalofWTOandChina》(WTO與中國)等享有較高的學術地位。學校出版社每年出書百余種,在高校中享有較高聲譽。學校也是國家培訓高級經濟管理干部的基地之一,設有政府委托或與外國合辦的多個高級在職培訓機構。學校于1989年11月在國內率先成立了校董會。李嵐清為首任校董會主席,榮毅仁、霍英東等任名譽主席,吳儀為第二任校董會主席。2011年9月,校董會第三屆會議選舉施建軍為第三任校董會主席,石廣生、劉鴻儒、陳元為榮譽主席。校董會的建立,對于學校的建設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學校在發展過程中受到海內外廣泛關注和支持:政府機構、企業家、財團、大公司等紛紛向學校捐資設立基金或獎學金,許多國際著名的跨國企業成為學校的贊助團體。目前,社會力量在學校設立的獎學金、獎教金等20余項,院系級基金則更多。學校與美、英、法、德、日、俄、意、澳等48個國家和地區的250余所著名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合作交流關系,不斷開展的對外交流與合作,使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面向世界辦學的特色更加鮮明。面對新時期我國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建設目標,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形勢,學校倡導追求卓越、創造精品的理念,堅持辦精品大學、控制辦學規模,辦特色大學,走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和現代化發展之路,加強國際化建設,著力培養復合型人才,將建設國際競爭力、影響力顯著增強的國際知名有特色一流大學作為長期愿景和歷史使命 [詳情]
[簡章:1篇
][學費:4.78萬
]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一所以經濟學、法學、管理學為主干,兼有哲學、文學、史學、理學、工學、藝術學等九大學科門類的普通高等學校,是國家“211工程”高校和“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項目重點建設高校,入選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簡稱“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學校現有兩個校區,南湖校區位于風景秀麗的南湖水畔,首義校區位于歷史悠久的黃鶴樓下。歷史底蘊深厚,發展穩中求快。學校前身是1948年以鄧小平為第一書記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創建,并由第二書記陳毅擔任籌備委員會主任的中原大學。1953年,在全國高等院校調整中,以中原大學財經學院、政法學院為基礎,薈萃中南地區六省多所高等學校的財經、政法系科,分別成立了中南財經學院和中南政法學院。1958年,中南財經學院和中南政法學院及中南政法干校、武漢大學法律系合并成為湖北大學。“文革”期間,教育事業遭到嚴重摧殘,1971年,湖北大學改名為湖北財經??茖W校。1978年1月,學校經湖北省批準更名為湖北財經學院,并成為首批恢復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高校之一。1979年1月,經國務院批準,湖北財經學院由財政部及湖北省雙重領導,以財政部為主。1984年12月,以湖北財經學院法律系為基礎,恢復重建中南政法學院,歸司法部領導。1985年9月,湖北財經學院更名為中南財經大學,鄧小平親筆題寫了校名。2000年2月,國務院批準教育部的方案,中南財經大學和中南政法學院合并,于2000年5月26日組建成新的中南財經政法大學。2005年9月,學校跨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行列;2011年6月,學校進入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項目重點建設高校行列。2012年10月,教育部、財政部、湖北省人民政府簽署正式協議,共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2017年9月,學校入選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簡稱“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師資力量雄厚,科研成果斐然。學校下設馬克思主義學院、哲學院、經濟學院、財政稅務學院、金融學院、法學院、刑事司法學院、外國語學院、新聞與文化傳播學院、工商管理學院、會計學院(會碩中心)、公共管理學院(MPA中心)、統計與數學學院、信息與安全工程學院、文瀾學院、知識產權學院、MBA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網絡教育學院)、國際教育學院、中韓新媒體學院等20個學院。截至目前,學校共有教職工240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總數1500余人,教師中教授280余人,副教授570余人,博士生導師200余人。 我校先后聘任“長江學者”講座教授3名、“長江學者青年學者”2名、湖北省“楚天學者”22人,校聘海內外“文瀾學者”講座教授30名,2人獲評“文瀾學者”資深教授,12人獲評“文瀾學者”特聘教授,75人獲評“文瀾青年學者”。此外,2人入選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科領軍人才,2人入選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工程,8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11人入選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0余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霍英東青年教師”基金資助,全國高校名師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77人,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30人,湖北省中青年突貢專家、省政府專項津貼專家48人,多人入選“中國重要審計學專家名錄”,1人獲“全國十大杰出青年法學家”提名獎,2人入選湖北省高等學校馬克思主義中青年理論家培育計劃。近年來,學校國家社科基金立項數基本穩定在全國高校前列,財經、政法類高校第一的位次。近10年,學校教師共承擔完成國家、省部級重點科研項目共計1395項,其中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國家教育部門重大攻關科研項目共535項,國家教育部、國家財政部、國家司法部和國家科技部及其他省部級科研課題共860項,共取得科研成果13000余項,其中專著800余部,編著及教材800余部,論文11000余篇。尤其是2013年獲得代表我國社會科學研究領域最高水平的“高等學??茖W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9項,斬獲該獎項全部等次和類型,體現了學校在人文社科領域一流的科研實力。培養體系完備,教學質量優異。學?,F有全日制本科生20000余人,碩士生8100余人,博士生1200余人,成人教育學生5000余人,每年接受來華留學生400余人次。學校以經濟學、法學、管理學三大學科為主干,多學科交叉融合、協調互動,通過優勢學科、品牌專業、精品課程、優質教材、主講教師形成人才培養合力。學校現有56個本科專業,15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9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6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54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6個博士后流動站;擁有國家重點學科4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湖北省一級重點學科10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6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項目6項,普通高校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計劃專業13個;入選教育部首批“卓越法律人才培養”3個基地,即“復合型應用型法律人才培養基地”“西部基層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涉外法律人才培養基地”;擁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3個,設立了500多個學生實習實踐基地;2011年學校即成立了創業學院,近年來實施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500余項、校級項目490余項,實施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計劃項目2000多項。學校十分重視教育教學質量,堅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確立科學的“以生為本”“全面質量觀”“特色制勝觀”“協調發展觀”等教育思想觀念,突出“融通性、創新型和開放式”的人才培養特色。學校一方面開設了商貿英語、法律英語、法制新聞、經濟新聞、司法會計、經濟倫理、法經濟學、經濟偵查等極具特色的課程;另一方面,在全國高校公共基礎課中首先創設了“經濟學通論”、“法學通論”和“管理學通論”三門必修課程,有力推動了經、法、管三大互動學科的交叉、滲透與融合。學?,F有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8門、省級精品視頻公開課4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2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22門。為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科學素養與團隊精神,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學校在大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同時,還主辦、承辦和參加一系列的全國性、地區性本科學生學科競賽活動,并取得優異的成績。作為全國最大的財經政法人才培養基地之一,我校在半個多世紀的歷史積淀與改革發展中,逐步形成了“辦特色、創一流”的辦學理念及與之相適應的人才培養模式,打造了人才培養上的核心競爭力,畢業生就業率始終保持在高位,就業層次較高。責任意識強烈,社會服務深廣。學校一直堅持科學研究與現代化建設相結合,充分發揮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的價值導向功能、研究工作的咨政功能以及師資隊伍的服務功能。學??茖W研究工作確立了“頂天立地”(即基礎研究追求高深、應用研究貼近實際)的發展戰略,牢固樹立起“立足湖北、面向全國、特色鮮明、主動服務”的思想,發揮學科優勢,全力締造財經政法領域思想庫,努力打造“中部崛起”的智力服務品牌,形成了為國家知識產權戰略、法制建設、經濟建設提供強大智力支持的格局。學校現有1個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8個湖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2個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3個省委智庫以及與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等聯合組建的行業研究基地等多個高水平學術平臺。近年來,學校有百余項咨政報告得到相關領導批示或被省級及以上政府部門采納,其中10余項獲中央領導批示。與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合作,連續多年作為閱卷中心承擔全國中國注冊會計師(CPA)考試的閱卷工作;與國家司法部門司法考試中心聯手,多次承擔全國司法考試閱卷工作。學校積極開展國家、行業、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的研究,堅持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加強協同創新,服務社會能力不斷增強。對外交流活躍,國際化水平高。在對外學術交流方面,學校與美洲、歐洲、亞洲、大洋洲的二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100余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廣泛的國際合作研究和國際學術交流關系。學校與韓國東西大學合作舉辦有視覺傳達設計(動漫游戲方向)和電影學(影像內容方向)本科教育項目,為教育部同類專業項目中第一個與亞洲高校合作的項目。作為中國13所高校之一與俄羅斯13所高校共同成立了中國-俄羅斯經濟類大學聯盟,并成為中俄“長江-伏爾加河”兩河流域高校聯盟成員。與意大利羅馬第一大學全面開展合作交流,共建中意法學研究中心中國法圖書館(羅馬);與塞爾維亞諾維薩德大學簽訂合作協議,成立“中國收入分配研究中心塞爾維亞分中心”。與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合作建設有孔子學院,并與美國石溪大學、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德國漢堡大學、法蘭克福應用科技大學、意大利羅馬一大、俄羅斯聯邦政府直屬財政金融大學、圣彼得堡經濟大學、法國里昂三大、雷恩商學院、日本大分大學、冰島冰島大學、芬蘭拉普蘭大學、坦佩雷大學、臺灣淡江大學、臺北大學等有交換生項目;與美國西喬治亞大學、伊利諾伊理工大學,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卡迪夫大學、加拿大滑鐵盧大學、新西蘭坎特伯雷大學、澳大利亞科廷大學等均開設國際聯合培養學位項目,且有7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留學生在我校求學深造?;A設施完善,辦學條件優良。學校占地2800余畝,建筑面積110萬余平方米,是全國最早開通校園網絡的百所高校之一。圖書館擁有圖文藏書790余萬冊,其中紙質圖書329.5萬冊,電子圖書460.5萬冊;在訂中外文期刊和報紙2762種,古籍善本、線裝書及民國時期舊平裝本圖書9.6萬冊;中外文學術文獻資源數據庫100余個。會堂可與專業劇場媲美,單元式學生公寓接連聳立;學校運動場曾作為全國第四屆大學生運動會主會場和主賽場,又曾作為全國足球甲級聯賽賽場;校園內綠樹掩映、湖光瀲滟,景色優美。近70年來,學校先后為國家培養各層次、各類型學生累計30余萬人,畢業生水平和質量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和好評,一大批畢業生已經成為引領時代潮流的高級領導干部、學術精英和商界巨子,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學校將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為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的高水平人文社科類大學”而奮斗,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做出應有的貢獻 [詳情]
[簡章:1篇
][學費:3.00萬
] -
河北經貿大學是河北省重點建設的骨干大學,是一所以經濟學、管理學、法學為主,兼有文學、理學、工學和藝術學的多學科財經類大學。學校由河北財經學院、河北經貿學院、河北商業高等??茖W校合并組建而成,至今已有60余年的辦學歷史。學校位于滹沱河畔,地處石家莊市西部生態區濱水景觀帶,占地2950余畝,綠化面積達40%以上,被譽為“花園式”校園。學校分北、南、西三個校區辦學,校本部設在北校區,主要舉辦本科、研究生和留學生教育,南、西校區為獨立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學校實行二級管理,現有15個本科學院、4個教學部(中心)以及研究生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經濟管理學院(獨立學院)、國際教育學院和中東歐國際商務研修學院。學校設有經濟研究所、社會管理德治與法治協同創新中心、京津冀一體化發展協同創新中心、道德文化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區域綠色低碳發展研究院、雄安開發研究院等46個實體和非實體性研究機構。學校始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河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的奮斗目標,充分發揮領導班子的核心作用,開拓進取、扎實工作,謀大事、抓發展,有力地推動了學校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發展,學校辦學能力、辦學水平和社會知名度、美譽度持續提升。學校黨委被中組部授予“全國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學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并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先進單位”“全國畢業生就業50所典型經驗高校”“河北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學校現有教職工1964人,其中專任教師1110人,教師中具有高級職稱的614人,博士和在讀博士407人,占專任教師的36.7%,教師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省管優秀專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省社科優秀青年專家等137人次。學校有10個省級重點學科和1個省級重點發展學科,其中“產業經濟學”為河北省優秀重點學科;9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55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2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60個本科專業。在河北省“雙一流”建設中,學校被納入一流大學第二層次建設序列,應用經濟學、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3個一級學科被納入國家一流學科建設項目。學校面向24個省(市、自治區)招生,現有全日制本科生、碩士研究生、留學生31600余名(含獨立學院學生10160名),繼續教育學員29600余名。學校招生就業工作態勢良好,招生、就業率均名列省內前茅。學校堅持走內涵發展之路,堅持立德樹人,牢固樹立教學的中心地位,大力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取得了豐碩的教育教學成果。學校全面實施學分制,建立了3-6年彈性學制、雙學位制、榮譽學位制和專業主輔修制,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體系,科教融合,產教結合,創建了“校企合作,協同建立”人才培養新機制,著力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研究生教育改革持續深入,構建了專、學碩研究生分類培養模式,推行“創新學分”“執(職)業資格證書置換學分”制度。研究生招生機制、培養機制、獎助機制以及導師評聘機制的改革取得實質性成果,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和職業能力不斷提升,研究生的培養質量逐年提高。學校建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國家級教學團隊、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國家雙語教學示范課程建設項目等國家級教學改革與教學質量工程項目30余項,省級教學改革與教學質量工程項目130余項。近年來,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省級教學成果獎30多項。建立了“國家級—省級—校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和大學生科技競賽支持體系,學生在全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大賽等國家級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獲獎數量在全省高校名列前茅。近五年來,學校共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自然基金項目以及教育部項目58項,其它各類課題1500余項,科研經費達到8800萬元,科研立項成果在數量、質量和層次上逐年穩步提高。學校主動以科研創新助力地方經濟發展,圍繞“京津冀一體化”和河北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有關重大問題,積極開展調查研究,為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提供決策咨詢和技術服務,促進科研成果轉化。68項成果得到俞正聲、張高麗等國家領導人和河北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及其他省部級領導的批示。學校重視國際交流與合作,與美國、英國、意大利、澳大利亞、韓國等40多個國家的高等院校和其他教育機構長期保持合作與交流關系。中外合作辦學進展順利,學校自2013年開始,與美國芝加哥康考迪亞大學先后合作舉辦了人力資源管理和市場營銷專業,2個合作辦學專業招生情況良好,畢業生得到美方和社會各方認可。學校在傳播中國文化、推廣漢語方面成果顯著,目前已與加德滿都大學、贊比亞大學共同創辦了2所“孔子學院”。其中,贊比亞孔子學院榮獲“先進孔子學院”和“全球示范孔子學院”稱號。學校是承擔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培養工作及孔子學院獎學金培養工作單位之一。我校現有來自40多個國家留學生近200人。中東歐國際商務研修學院為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促進與中東歐國家交流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持 [詳情]
[簡章:1篇
][學費:1.00萬
] -
南昌大學是國家“雙一流”計劃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是江西省唯一的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是教育部與江西省部省合建高校,是江西省高水平大學整體建設高校。學校地處“英雄城”南昌市,擁有前湖、青山湖、東湖、鄱陽湖和撫州5個校區,其中前湖主校區占地面積4520畝,校舍建筑面積130萬平方米。學校辦學始于1921年創辦的江西公立醫學專門學校和1940年創建的國立中正大學。1993年,江西大學與江西工業大學合并組建南昌大學,開創了全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先河。2005年,南昌大學與江西醫學院合并組建新南昌大學,揭開了學校改革發展的嶄新一頁。黨和國家領導人、教育部和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學校的建設與發展。2008年10月,習近平同志視察學校時深情寄語“南昌大學前景無限”。2016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親臨學校視察,就高??蒲袆撔潞腿瞬排囵B發表重要講話,并勉勵學校走創新發展之路,希望當代大學生珍惜韶華,用青春鋪路,讓理想延伸。學?,F設有人文社科學部、理工學部和醫學部,擁有12個學科門類的100多個本科專業,3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15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46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種博士專業學位授權和23種碩士專業學位授權(其中工程碩士有20個領域),11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學校設有5所附屬醫院,共有9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學校的化學、臨床醫學、農業科學、工程學、材料科學學科進入ESI世界排名前1%,其中農業科學(食品科學與工程為主)、臨床醫學學科進入ESI世界排名前5‰。在全國第四輪學科整體水平評估中,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位列第3名。學校本部現有教職工4481人(其中專任教師2597人,正副教授1429人),其中“雙聘”院士4人,國家“973計劃”首席科學家2人,國家“千人計劃”創新項目入選者5人、“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4人,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8人、青年拔尖人才1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人、“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5人,中科院“百人計劃”人選2人,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16人,國際食品科學院院士1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學部委員2人,國家科技部領軍人才3人,教育部“新(跨)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2人。學校涌現了國際護理界最高榮譽獎“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鄒德鳳、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江風益等一批崇尚師德、愛崗敬業的典型。學校本部現有全日制本科學生35660人,各類研究生14864人,國(境)外學生963人。學校積極探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成立了“際鑾書院”,推行跨學科、跨學院培養人才的改革。2014年,學校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3項。建校以來,學校共培養了40多萬優秀人才,為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學校是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高校,順利接受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具備扎實的辦學基礎。現有1名國家教學名師,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范課程,2門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國家級英語授課品牌課程,4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2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3門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3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9種“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9個國家級特色專業,2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5個國家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4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4個本科國家級卓越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專業。學校是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是教育部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江西主節點單位,是江西唯一參與中國下一代互聯網示范工程CNGI建設的高校。學?,F有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國際合作基地,1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全國紅色旅游創新發展研究基地,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3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級大學科技園,9個江西省協同創新中心。2017年,學校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73項,直接經費首次突破1億元,立項數位列全國第22位,獲批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4項,其中一次性中標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3項,立項數并列全國高校第26位。學校協同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取得了一批原創性、標志性、有特色的科研成果。江風益教授團隊“硅襯底高光效GaN基藍色發光二極管”項目摘得2015年度唯一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這是自國家科學技術獎設立以來,首次由地方高校獲得的一等獎,正助推江西打造“南昌光谷”。學校高水平科研論文取得突破,先后在Science、Nature子刊和Cell Stem Cell上發表。學校還與政府、企事業單位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合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推進政產學研用緊密結合。學校重視國際化辦學,先后與30多個國家(地區)的100余所高校、科研機構建立了穩定的交流與合作關系。在法國普瓦提埃大學、印尼哈山努丁大學和西班牙卡斯蒂利亞拉曼查大學建有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學校與加拿大農業與農業食品部合作共建食品科學與技術聯合實驗室。進入新時代,南昌大學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創新引領、改革攻堅,奮力開啟新時代高水平大學建設新征程,努力提升辦學治校、服務國家地方新境界,開創“育人為本、創新驅動、實干興校、拼爭一流”新局面,書寫創建高水平大學實現百年輝煌的奮進之筆 [詳情]
[簡章:1篇
][學費:3.58萬
] -
華東交通大學是一所以交通為特色、軌道為核心、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教學研究型大學。1971年,國家決定將上海交通大學機車車輛系以及同濟大學鐵道工程專業并入上海鐵道學院,更名為華東交通大學,遷往江西。1978年,華東交通大學與上海鐵道學院各自繼續辦學。學校原隸屬鐵道部,2000年轉制為“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是國家“中西部高?;A能力建設工程”高校,江西省重點加強建設高校,博士學位授權單位。學校坐落在“軍旗升起的地方”江西南昌。校園臨江懷湖、依山傍水,校內百鳥齊鳴、百花爭艷、百樹競發,是宜教、宜學、宜居的山水學園。占地面積2816畝,各類建筑面積74.2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3.67億元。圖書館收藏紙質圖書226萬冊,電子文獻233萬冊,為中國學術期刊文獻檢索一級咨詢站。學校有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6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具有工商管理、工程(含12個領域)等9個專業學位類別授權點,為碩士學位研究生推免工作單位。共有18個學院,63個本科專業,涵蓋工、經、管、文、理、法、教育、藝術等8個學科門類,其中4個國家特色專業、3個國家級卓越工程師試點專業。是國家知識產權培訓(江西)基地?,F有全日制在校生23500余人,教職工193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500多人。有“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杰青”、“萬人計劃”、國家級“百千萬人才工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井岡學者”特聘教授、“贛鄱英才555工程”人選等高端人才60余位。學校始終把立德樹人作為辦學的根本任務,形成了從本科到碩士再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養體系。面向基層一線多維互動人才培養的改革與實踐,獲評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建立了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實現了人才培養與崗位需求的良性互動、供需對接,成為了全省唯一一家獲得“全國高校創新創業50強”、教育部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3項殊榮的高校。2015年開始實施完全學分制,人才培養質量得到社會廣泛認可,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10余年來穩居江西省高校前列,學校被評為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是“全國高校就業工作50強”,在全國25個省份實行本科一批次錄取。培養出了以江西首位“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徐鋼、“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張海龍、“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歐陽自立、CCTV《我愛國防》全國總冠軍邢戎、“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獲得者”張海強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優秀學生。學校始終追求科學研究與科技創新的新境界。擁有國家級科研平臺、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省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等省部級以上科技平臺34個。獲得了以國家科技進步一、二等獎和江西省首個教育部人文社科一等獎為代表的一批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三年來,獲得了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34項,承擔各級科研項目1500余項,其中,“863計劃”“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省部級以上項目690余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3800余篇,其中,1000余篇被SCI、EI、ISTP檢索;獲發明專利89項、實用新型專利252項;出版論著教材300部。學校注重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的融通共建。獲評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和江西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連續14年)。全省高校心理素質拓展及實訓中心、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輔導中心先后落戶學校。率先在全省高校開辦的孔目湖講壇,獲譽校園版的“百家講壇”。全民健身和競技體育運動協調發展、成績斐然,網球隊、田徑隊、武術隊多次在國際國內重大體育賽事中摘金奪冠。學校重視國際化辦學。與英國安格利亞魯斯金大學、美國北亞利桑那大學、法國雷恩高商學院、俄羅斯伊爾庫茨克國立交通大學等亞洲、歐洲、美洲的40多所大學開展各種形式的合作辦學、學分轉換及師生交流交換項目,合作培養國際化高素質人才。“天地交而萬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學校按照《中長期發展規劃》,全面深化改革,辦好人民滿意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新的時代為實現“百年交大夢”開啟新的征程 [詳情]
[簡章:1篇
][學費:1.80萬
] -
江西財經大學是一所財政部、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以經濟、管理類學科為主,法、工、文、理、藝術等學科協調發展的高等財經學府。2008年2月6日,溫家寶總理與江西財大師生共度除夕,發表了重要講話,并稱贊說:“你們學校是所很好的學校”,激勵著學校永葆奮斗精神,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1、辦學歷史:江西財經大學的前身為1923年秋創辦的江西省立商業學校,1958年成立江西財經學院,文革期間幾經更名并遭停辦,1978年復校,1980年成為財政部部屬院校,1996年更名為江西財經大學,2000年學校管理體制由財政部主管轉變為由江西省主管,2012年成為財政部、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辦學特色:辦學以來,學校秉承“信敏廉毅”的校訓和“敬業樂群、臻于至善”的大學精神,形成了培養具有“信敏廉毅”素質的創新創業型人才的辦學特色。學校堅持質量立校、特色興校、人才強校、法德治校,形成了在紅土地上培育創新創業型人才的辦學模式,走出了在欠發達地區辦人民滿意高校的路子,正努力朝著“基礎厚實、特色鮮明、人民滿意、國際知名的高水平財經大學”的發展目標,實現“百年名校”江財夢邁進。3、辦學條件:學校坐落英雄城南昌,東臨贛江碧水,西接梅嶺煙霞,北吸錦繡廬山之靈氣,南納雄偉井岡之精神。現有蛟橋園、麥廬園、楓林園、青山園四個校區。占地面積共2200余畝,建筑面積90余萬平方米,館藏各類圖書643.6萬冊(含電子圖書280萬冊)。校園幽香雅靜,錯落有致,層重疊翠,湖光瀲滟,是全國綠化300佳單位之一。4、機構設置:學校設有工商管理學院、財稅與公共管理學院、會計學院、國際經貿學院、經濟學院、金融學院、統計學院、信息管理學院、旅游與城市管理學院、軟件與物聯網工程學院(用友軟件學院)、外國語學院、人文學院、法學院、藝術學院、體育學院(國防教育部)、馬克思主義學院共16個教學學院,EMBA教育學院、國際學院、創業教育學院(職業技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共4個管理型學院,以及1個獨立學院。設有《當代財經》雜志社、江西經濟發展與改革研究院、產業經濟研究院、協同創新中心、高等教育研究所、財政大數據分析中心、鄱陽湖生態經濟研究院、金融管理國際研究院、生態文明研究院等9個獨立設置科研機構;有江西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監測、預警與決策支持協同創新中心,江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策支持協同創新中心,法治江西建設協同創新中心,江西省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協同創新中心等4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有規制與競爭研究中心、會計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發展與風險防范研究中心、產業集群與企業發展研究中心、生態文明與現代中國研究中心、江西法治政府研究中心、江西省應用統計研究中心等7個省重點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有鄱陽湖生態經濟研究院、財稅研究中心、江西省經濟預測與決策研究中心等3個江西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有中澳亞太資本市場、現代商務研究中心、創新與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研究中心、社會工作與社會管理研究中心、科技金融研究中心、法治政府研究中心等與學院合署或掛靠學院的科研機構。5、學科專業:學校現有經濟學、管理學、法學、工學、文學、理學、藝術等學科門類;擁有應用經濟學、理論經濟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統計學共5個博士后流動站;應用經濟學、理論經濟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統計學、法學、馬克思主義原理共7個一級博士學位授權點,28個二級博士學位授權點,14個一級碩士學位授權點,70個二級碩士學位授權點,17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52個本科專業;1998年獲批江西省首家MBA辦學權,2009年獲批江西省首家EMBA辦學權;擁有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產業經濟學)、6個國家級特色專業(金融學、市場營銷、會計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財政學、法學),有3個江西省“十二五”高水平學科、7個江西省“十二五”重點學科、3個江西省“十二五”示范性碩士點。6、教學工作:2002年和2007年,學校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兩次均獲“優秀”等次。2001年、2009年和2014年三次獲得國家優秀教學成果獎。擁有國家級精品課程8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4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7門、國家級雙語示范教學課程3門、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中心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2個、法律卓越人才培養計劃1個,學校先后被評為全國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學校、大學生英語教學改革示范點項目學校和教育部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等國家本科教學工程項目33項。擁有江西省大學生創新創業園1個、中央與地方共建實驗室42個、省級實驗示范中心8個。學校于1994年(全國較早)實行學分制,學生可以選修雙專業(學位)。2007年學校獲得普通高校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資格。2008年學校獲得優秀碩士研究生提前攻讀博士學位資格。7、科研工作:學校在2017年取得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項目立項23項,其中重點項目2項,一般項目19項,青年項目2項,立項數居江西省首位,全國財經類院校第2位。近年來,10余項研究成果編入國家社科規劃辦《成果要報》并送中央領導決策參考,百余篇研究成果、調研報告獲中央及省部領導批示。立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100余項,在國際一流刊物及國內權威刊物發表論文600余篇,獲教育部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江西省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江西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50余項。學校現有江西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江西省重點實驗室2個、江西省高校重點實驗室1個、江西省軟科學研究基地1個。主辦的《當代財經》(月刊)入選“全國三十佳社科學報”和“新聞出版署百強優秀期刊”,“理論經濟”欄目入選教育部名欄建設工程;《江西財經大學學報》(雙月刊)入選“全國優秀社科學報”,兩刊均為CSSCI來源期刊。學校依托學科優勢、人才優勢和智力優勢,緊密聯系江西經濟社會發展實際,聚焦江西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與建設重大現實問題,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為政府、企業和社會管理部門提供具有重大決策參考價值的研究成果、政策建議和咨詢意見,相關論文成果多次獲得省主要領導的肯定性批示,充分發揮了學校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智囊團”與“決策庫”的作用。8、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2179人,專任教師1294人,其中正高級專業技術人員257人、副高級專業技術人員444人;具有博士學位的690人;博士生導師124人;碩士生導師642人;“長江學者”講座教授2人;國家級教學名師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7人,全國模范教師2人,全國優秀教師10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4人,全國“百千萬工程”人才2人,“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1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榮譽稱號1人,全國專業學位碩士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3人,江西省贛鄱英才555工程人選25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67人,江西省高校骨干教師44人,江西省教學名師21人。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梓坤、何祚庥,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京文,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周遠清,南京大學原黨委書記洪銀興等擔任我校顧問;國內外330余名著名學者、專家和企業家受聘為我??妥淌凇?、招生就業:通過多年發展,形成了以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為主體,繼續教育、留學生教育為補充的辦學格局。學校面向全國30個省、直轄市、自治區招生,其中在28個省份一本招生,近年來在江西省招生投檔線和錄取平均分均為全省高校第一?,F有各類在籍學生4萬余人,全日制在校生3萬余人。全日制本科生有2.2萬人,各類研究生近5千人。就業工作保持良好態勢,2016年碩士研究生、普通本科初次就業率居江西省第一,其他層次均居全省高校前列。學校獲2013-2015年度江西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評估優秀等級”等榮譽,2010年學校被教育部評為首批“全國就業典型經驗高校50強”,2012年獲得國務院表彰的“全國就業先進工作單位”稱號,2016年江財眾創空間獲批“國家級眾創空間”,2017年學校獲批教育部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近年來,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中國教育報等中央媒體多次報道學校人才培養及就業工作。10、國際辦學:學校堅持開放辦學,與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加拿大里賈納大學、英國南安普頓大學、法國南特高商、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芬蘭奧盧大學、丹麥奧爾堡大學等34個國家和地區的96所高校建立了穩定的合作與交流關系。1998年開始,學校先后獲批中美合作培養MBA、中澳合作培養MBA等研究生項目。2010年正式成為國際交換生組織(ISEP)中國大陸首家成員大學。學校加盟了國際社會工作教育聯盟組織(IASSW)和國際商學院聯盟(NIBS),獲批為全國托??键c、GRE考點、GMAT考點、ACCA考點。學校2002年成立國際學院,開辦本科教學試驗班,設有會計學(國際會計)、國際經濟與貿易(國際商務)、金融學(國際金融)、金融學(注冊金融分析師)四個專業方向,長期聘任美國、加拿大等國家知名高校的教師授課,現有在校生2000多人。學校還在相關學院開設了會計學(ACCA方向)、會計學(CIMA)、金融風險管理(FRM)、國際市場營銷、國際貿易等涉外專業,教學方式和資源與國際接軌,目前初步形成了“教學相長、中西合璧、外引內聯、高位嫁接”的國際化辦學特色。自2003年以來,有2000余名學生在校期間分赴英國、美國、德國、法國、芬蘭、荷蘭等國高校交換或交流學習,400余名學生畢業后赴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等排名世界前100名大學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我校自1999年招收第一批來自奧地利維也納經濟大學的留學生,目前學校面向來華留學本科生開設了全英文授課的國際商務專業,面向來華留學碩、博士開設了全英文授課的國際貿易學、金融、會計、統計等四個專業。2016年招收來華留學生363人,生源來自40余個國家。2016年5月學校與英國考文垂大學合作建設的孔子學院正式揭牌運行。學校于2013年獲得“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培養”單位資格,獲批“優秀本科生國際交流項目”11項。11、黨建團學工作:學校黨委認真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牢牢掌握黨對學校工作的領導權,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保落實,堅持立德樹人,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書育人全過程;強化思想引領,牢牢把握學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不斷改革和完善學校體制機制;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有效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形成了“心齊、氣順、風正、勁足”的良好局面。學校扎實推進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工程,完善“三個課堂聯動、三類實踐互促”的人才培養機制;“國旗日日升、好事月月評、紅歌年年唱”成為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品牌。學生獲得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第一名、全球ACCA(英國特許會計師)課程統考全球第一名和大陸第一名、“CCTV杯”全國英語演講大賽特等獎和一等獎、全國大學生電子商務挑戰賽特等獎、“用友杯”全國大學生創業設計暨ERP沙盤模擬經營大賽一等獎、博創杯大學生嵌入式大賽全國一等獎、全國大學生市場調查與分析一等獎、全國包裝設計大賽學生最高獎、“世華杯”全國股王爭霸賽冠軍、香港AIA國際雙語求職王語文大賽冠軍、全國“挑戰杯”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二等獎等榮譽,學生社團綠派社獲全國“百佳學生社團”、團中央“保護母親河”項目等榮譽,學生自強社獲全國“優秀百強社”,大學生網球隊獲評為國家高水平運動隊。學校基本形成了以國家助學貸款為渠道、以勤工助學為手段、以獎、助學金為主導、以社會資助為補充、以困難補助為保障、以學校“獎、免、補、緩”等各項資助為特色的“六位一體”多元化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和長效機制,年發放各類助學金5000多萬元。學校設立各類獎學金18項,年獎勵總金額320萬余元,單項獎學金最高8000元/年。12、社會聲譽:學校連續19年被評為“暑期三下鄉大學生社會實踐全國先進單位”,先后獲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單位、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全國法制教育先進單位、全國高校藝術教育先進單位、全國大學生軍訓先進集體、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全國模范職工之家、江西省高校黨建工作先進單位、江西省高校校風建設文明單位、江西省大學生思政工作先進高校、江西省文明單位、江西省綜治工作先進集體、江西省公共機構節能先進單位、江西省全民閱讀先進單位、江西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江西省法治宣傳教育先進單位、江西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江西省高校國防教育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學校辦學以來,已為國家培養各類人才10余萬人,多數學生現已成為所在單位的業務骨干和中堅力量,甚至成為商界、政界、學界的精英。畢業生中涌現出了用友集團董事長王文京,科瑞集團董事局主席鄭躍文,上海建橋集團董事長周星增等大批知名企業家;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廣西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危朝安,江西省政協副主席謝茹、省人大副主任龔建華、省政協副主席胡幼桃,黑龍江省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甘榮坤,甘肅省委常委、蘭州市委書記李榮燦,云南省委常委、紀委書記陸俊華,河北省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董仚生,國家稅務總局黨組成員、總經濟師任榮發,財政部部長助理許宏才等優秀黨政干部;著名經濟學家、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吳曉求,著名會計審計學家、北京國家會計學院黨委書記秦榮生,著名會計學家、廣州大學校長魏明海,世界銀行高級經濟學家樊啟淼等知名學者。據資料顯示,學校排名中國財經類大學排行榜第7名、中國CFO大學排行榜第5名、中國造富大學排行榜第16名、中國高管校友大學排行榜第30名、中國大學校友捐贈排行榜第47名、中國大學生創業競爭力排行榜第59名、中國大學杰出人文社會科學家校友榜第60名、高考生最喜愛的百強大學榜第71名、中國高校畢業生薪酬排行榜第86名、中國大學杰出校友排行榜第89位、全國畢業生質量排行榜江西省第1名。近三年,《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中央電視臺、《中國教育報》《江西日報》、江西衛視等眾多中央和地方媒體對學校進行了近千次的報道 [詳情]
[簡章:1篇
][學費:1.50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