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華大學
- 簡稱:西華
- 地區: 四川
- 類型:綜合類、公辦
- 學制:3~3年
- 學費:¥3.60~5.70萬
- 班型:周末班
-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區土橋金周路999號
- 證書:研究生畢業證書+碩士學位證書
-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
西華大學電氣與電子信息學院創建于1987年,學院前身為原四川工業學院電氣工程系,經過30年的發展與沉淀,如今已發展成為四川省重要的電氣信息類人才培養基地。學院現有5個本科專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信息工程、自動化、通信工程、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擁有電氣工程一級學科和信號與信息處理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個專業型(含非全日制)碩士學位授權點(電氣工程和控制工程);1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國家級綜合改革專業;3個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信號與信息處理重點實驗室、電力電子節能技術與裝置重點實驗室、通信信息處理與智能控制重點實驗室);1個四川省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重點學科;2個省級教學團隊(四川省測控技術與自動化教學團隊和四川省電氣工程與自動化教學團隊);1個四川省電氣工程與自動化特色建設專業;2個省級卓越工程師計劃(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卓越工程師計劃和信息工程卓越工程師計劃);1個四川省信息工程本科人才培養基地;1個四川省電工電子實驗實習教學示范中心;1個四川省電力系統全景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2個省級重點建設實驗室:電氣信息類綜合創新實驗室;1個電氣信息專業實驗中心;4個工程研究所。學院現有在讀本科生2700余人,碩士研究生200余人。設有6個教學研究單位(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系、信息工程系、自動化系、電工電子教學部、專業實驗中心、電工電子實驗實習中心);擁有一支思想素質高、團結協作、充滿活力的師資隊伍。現有教授、副教授44人,教師中獲得博士教師40余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四川省教學名師2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2人、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7人。具有海外經歷教師20余人,聘請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大學石碰教授、日本國立山口大學江鐘偉教授、廣島工業大學張曉華教授、阿爾卑斯電氣公司陳洪源博士等多位海內外知名學者作為我院兼職教授。近年來,學院在教學改革和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出版了40余部學術專著和教材;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和學術會議上發表了700余篇學術論文(其中被SCI、EI等檢索的論文239篇);承擔縱橫向項目500多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4項,省部級項目54項;榮獲部省級及以上獎7項。學院重視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平臺的建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目前學院已經擁有6300余平方米的實驗教學面積,設備價值總計4900多萬元,結合學院實際,自行研制了單片機原理、電氣傳動、PLC原理等專業實驗設備和裝置80余臺套。培養的本科生在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挑戰杯”、“飛思卡爾”比賽等國內外重大競賽中多次榮獲國家級獎項。面向未來,學院全體師生員工正以建設省內一流、國內知名的教學研究型學院為目標而努力奮斗! [詳情]
-
知識產權學院、法學院是適應黨和國家全面依法治國和知識產權強國戰略的需要,發揮學校綜合性大學學科優勢,為社會培養立法、司法、行政執法和法律服務以及各行業領域德才兼備的復合型、應用型、創新型法治人才而設立的學科型學院。學院現有教職工33名,教授和研究員5人,副教授16人,博士13人,碩士生導師15人,教育部“春暉計劃”專家1人,全國政協委員1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榮譽稱號獲得者1人,四川省學術帶頭人后備人選2人,四川省創新領軍人才長期項目專家1名,西華大學講座教授1人,10余人次擔任中國法學會各直屬研究會常務理事、四川省法學會各直屬研究會會長、常務副會長、副會長等。學院近年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4項,教育部項目、省重大科技專項、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省軟科學課題等省部級項目近40項,發表論文350余篇,出版專著和教材24部,獲得省部級獎勵多項。學院下設法學系、知識產權系,有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法學和知識產權2個本科專業。法學專業為四川省一流本科專業,并獲批四川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和四川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校外示范性實踐教學基地立項。學院建有模擬法庭實驗室、法律診所實驗室、案例分析實驗室、知識產權綜合實驗室;有四川省知識產權教育培訓(西華大學)基地、國際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可信賴人工智能法律與政策研究中心、成都市知識產權局、西華大學‘一帶一路’知識產權保護研究中心、安全與應急法治研究中心、法學研究所、律政公證法學研究中心、社會糾紛解決研究中心、經濟法研究中心;有成都市版權人才培訓基地、成都市知識產權局人才培訓基地、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優質人才培養基地、超凡知識產權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優質人才培養基地;有四川省法學會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法治研究會、成都市法學會安全與應急法治研究會。學院法學和知識產權專業分別在一本和二本招生,一志愿報考率較高,深受考生歡迎,知識產權專業也達到一本錄取線。現有在讀本科學生800余人,研究生近80人。本科學生近年法律職業資格考試A證通過率維持在45%左右,為學生從事法律職業創造了良好的條件。2018級法律(法學)專業研究生劉茂吉、徐樹林分別獲得2019年全國法律專業學位研究生法律文書寫作大賽三等獎、2019年“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三等獎。自2004年起,已招收法學本科學生16屆,畢業學生2000多人,畢業生主要在律師事務所、法院、檢察院、公證處、政府和企事業單位從事法律工作,已涌現出一批在各行業具有一定影響的杰出校友。 [詳情]
-
管理學院始建于1983年。學院擁有“工商管理”一級學科碩士點、會計碩士專業學位點(MPACC)和“企業管理”省級重點學科;設有會計學、工商管理、財務管理、審計學、資產評估、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物流管理、物流工程、工業工程和質量管理工程等11個本科專業,涉及工商管理、物流管理與工程和工業工程3個一級學科;全日制在校本科學生及研究生達4700余人。會計學專業為四川省特色專業、四川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四川省普通高校應用型本科示范專業建設,《會計學》課程為四川省精品課程。學院現設有戰略與人力資源系、會計與審計系、市場營銷系、財務與資產評估系、物流管理與工程系和工業工程系六個教學系。學院師資力量雄厚,師資隊伍結構合理。現有教職工18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97人,擁有博士、碩士學位教師達到80%以上;有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3名、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1名、四川省突出貢獻專家1名、四川省千人計劃專家2名。學院具有優良的辦學基礎和條件。學院擁有會計電算化實驗室、會計手工模擬實驗室、證券投資模擬實驗室、人力資源綜合實驗室、資產評估實驗室、市場營銷實驗室、ERP實驗室、物流綜合實驗室、人因工程實驗室、全自動立體倉庫實驗室等11個專業實驗室和西華大學-川化集團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設有管理工程研究中心、會計與金融研究中心、西部人力資源研究中心、西部創新研究中心、戰略管理研究所、市場營銷策劃研究中心、天然氣市場研究基地、區域經濟景氣監測研究中心、文獻資料室等。學院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和特色人才培養。學院即將開設與美國特拉華大學商學院、德國明斯特應用技術大學商學院和瑞典哈爾姆斯塔德大學商學院等合作辦學進行精英人才培養。學院開設了豐富的第二課堂,實施一、二課堂互動,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通過第二課堂,學生能得到全方位的鍛煉,學生綜合素質不斷增強。近年來,在“挑戰杯創業計劃競賽”、“ERP”等國內外重大學科競賽中,獲得國家級獎、省級獎180余項。學院具有較強的科研實力。近年來,科研工作取得了較大成就。學院承擔了省部級及橫向課題200余項,平均每年到位經費400余萬元;出版教材、專著30余部,公開發表論文300余篇,獲得省部級科研和教學獎10余項。30多年來,學院為國家和地方社會經濟發展建設培養和輸送了大批優秀的高級管理人才。畢業生廣泛分布在我國的社會經濟各個領域,為地方經濟發展做出了較大的貢獻。 [詳情]
-
西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成立于1960年,是西華大學辦學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學院之一。學院現有教職工100余人,其中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40人、教授25人、副教授34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45人,具有海外研修經歷的教師25人,具有工程設計背景的教師占68%。學院下設機械電子工程系、機械設計與制造工程系、工業設計與包裝工程系、機械基礎教學部、農業機械工程系和實踐教學部六個教學系部。另外,校屬研究機構農業機械工程研究所、機器人研究中心掛靠我院相對獨立運行。目前,我院在讀本科生近2700人,研究生180余人。經過50多年的發展,我院形成了圍繞現代制造業,從本科、碩士到聯合培養博士的多層次協調發展的學科體系。本科專業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四川省特色專業;擁有“機械工程及自動化”省級本科人才培養基地”、“機械工程綜合訓練”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擁有機械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機械設計及理論3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擁有“機械電子工程”省級重點學科、“制造與自動化”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及“智能制造”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2016年我院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通過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該專業為國家級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是我國成為《華盛頓協議》正式成員國的首批工程教育認證專業之一,其畢業生的學歷和工程師資格將得到國際互認,從而具有國際市場上的就業優勢。近五年,承擔了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防科研項目在內的各類科研課題120余項,平均每年到位經費600余萬,出版專著和教材50余部,在中文核心期刊發表論文300余篇,被SCI、EI、CSDN檢索150余篇。學生課外科技學術活動活躍,曾多次獲得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挑戰杯”等國際級、國家級、省部級獎項150余項。50年來,學院為國家的現代化建設培養和輸送了大批優秀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畢業生廣泛分布在我國的機械、交通、能源等行業。近5年來,我院本科畢業生的社會供需比一直穩定在1:3以上,形成了良好的就業態勢,本科學生畢業前一次就業簽約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研究生就業率100%。 [詳情]
-
西華大學建筑與土木工程學院原為四川工業學院建筑工程系,1983年招收第一屆工業與民用建筑專業本科生,1984年建系,2003年12月組建建筑與土木工程學院,2016年10月更名為土木建筑與環境學院,2021年9月又重新更名為建筑與土木工程學院。學院有土木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有土木水利、工程管理專業學位碩士點;有建筑學(四川省一流本科專業、四川省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專業)、城鄉規劃、風景園林、土木工程(四川省一流本科專業、四川省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專業)、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工程造價(四川省一流本科專業、四川省應用示范專業)、工程管理(四川省特色專業)、房地產開發與管理等九個本科專業。學院根據學科和專業劃分設置有市政工程系、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系、建筑系、城鄉規劃與風景園林系、建筑工程系、道路與橋梁工程系、工程造價與房地產系、工程管理系、力學教學部及力學實驗中心等9個教學系部。學院有良好的實驗、實習條件。現有建筑與土木類專業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綠色建筑與節能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力學實驗四川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筑與土木工程四川省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BIM應用實驗室、創新實驗中心)、工程結構健康監測與加固四川省工程研究中心等實驗室,有20余個校外實習、就業基地。經過近40年的發展,學院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教學管理、科學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大發展。擁有一支由教授、副教授、博士為主的師資隊伍,近一半的教師取得了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規劃師、結構工程師、國家級監理工程師、造價師、評估師等執業資格,且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和豐富的實踐經驗,近三年到位科研經費1500余萬元,發表論文(出版著作)數百篇(部),獲國家級行業協會獎5項、省級科技進步獎6項,授權發明專利20余項;學生課外科技學術活動活躍,學生多次參加世界大學生橋梁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全國高等院校工程造價技能及創新競賽、全國房地產策劃大賽、全國高校BIM畢業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可持續建筑設計競賽、全國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信息技術大賽及四川省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四川省大學生測繪技能競賽,四川省大學生力學競賽,四川省風景園林專業聯合課程設計競賽,近三年獲得國家級、省部級一、二等獎項150余項,為國家的現代化建設培養和輸送了大批優秀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近三年我院本科、研究生學生畢業前一次就業簽約率均保持在95%以上。 [詳情]
-
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以能源動力類、水利類的學科專業為辦學特色,是學校優勢特色學科和四川省首批“一流”學科建設學院。學院源于建校初1960年四川農機學院農業機械化系開設的“農用水力機械”專業,1985年開始培養碩士研究生。學院辦有“能源與動力工程”、“水利水電工程”2個本科專業。“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是國家特色專業、省一流專業、省級本科人才培養基地、省級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下設“流體機械及工程”、“電廠動力系統及自動化”2個專業方向,其中“流體機械及工程”專業方向是西南地區最早也是目前唯一開設的專業方向;“水利水電工程”專業是校特色專業、省級本科人才培養基地、省級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下設“水工結構”、“生態水利工程”2個專業方向。擁有“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一級學科碩士點以及“能源動力”、“土木水利”專業碩士學位點。目前在讀碩士生120余人,本科生1200余人。畢業生就業前景好,近年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學院師資力量雄厚。學院現有教職工60余人,具有博士和碩士學位教師95%,其中,教授、副教授26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人、四川省“千人計劃”1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2人、四川省突貢專家1人、二級教授3人。學院從國內外聘請了高水平兼職教師20余人。學院學科平臺豐富。擁有“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四川省“一流”學科、“流體機械及工程”四川省重點學科、“流體及動力機械”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流體機械及工程”四川省重點實驗室、“能源動力重大裝備及技術”四川省“2011計劃”協同創新中心、四川省泵行業協同創新中心、“流體機械”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四川省水電能源動力裝備技術工程研究中心、“水電工程”四川省實踐教學示范中心、西華大學-安德里茲國際水力機械研究中心、“能源與動力工程”實驗中心、“新能源與動力”聯合檢測中心、“天然氣水合物”聯盟、“流體及動力機械”四川省科技創新研究團隊、“能源與動力工程”四川省教學團隊。學院教學科研設施先進。學院實驗室及研究室面積共5000余平方米,設備1000余臺(套),資產價值4618萬元。擁有流體機械系列試驗臺(630千瓦及以下)、多相(固液氣)流動試驗臺、1.2米*1.2米風洞試驗臺、特種泵閥試驗臺、空蝕與泥沙磨損試驗臺、油氣混輸裝置試驗臺、水電運行仿真系統、CFD計算分析中心。裝備有三維PIV測試系統、三維激光多普勒測速及粒子動態分析儀系統、高速攝影機、三維熱線/熱膜風速計、流體及動力機械數字化產品開發平臺、頻譜分析儀、紅外成像儀、三維激光掃描儀、快速成型設備(3D打印)、以及用于CFD分析的Fluent、Adina、UG、Flowmaster、Ansys、Numeca、CFturbo、MPCCI、EDEM、ARMD、CGTech/Vericut軟件等國內外先進水平的教學和科研設備。學院教學科研實力強。近年先后獲得國家、省部級科技和教學成果獎10余項,授權國際發明專利和國家發明專利100余件,出版專著教材20余部,在國內外發表論文1000余篇(SCI、EI等檢索收錄論文200余篇)。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863”和“973”項目、省重大研究項目等200余項。與國內外一些大型設備制造企業、設計院、工程局、科研院所等有良好的人才培養和科研合作關系。近年來,學院主承辦多場國際學術會議和全國性學術會議,與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德國、奧地利、日本、韓國等國家有廣泛的合作辦學和學術交流。 [詳情]
-
西華大學應急學院(SchoolofEmergencyScience)成立于2019年6月,是根據國家應急管理事業發展需要,適應國家應急管理新格局,與四川省應急管理廳共建的學科型學院。學院旨在主動融入新時代應急管理和民生建設的重大戰略部署,開展應急領域理論和實踐問題的科學研究,加快應急領域專業人才培養,為推進應急領域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學院高起點制定規劃,高標準推進建設,高質量落實發展。通過多學科交叉滲透、政產學研深度協同,將圍繞應急管理事業改革發展,在應急管理人才培養、應急管理教育培訓、應急管理高端論壇、應急領域國際合作與交流、應急領域培訓基地建設等方面與四川省應急管理廳共同高標準推進應急學院建設。力爭建成西南地區一流、具有國際國內影響力的集應急人才培養、應急技術研發、應急管理智庫建設的重要基地。學院現任院長閃淳昌教授為國家減災委專家委副主任,國務院應急管理專家組組長,國務院參事。學院聘請中國科學院院士、自然地理與水土保持學家崔鵬為學術委員會主任,聘請曲國勝總工、李京教授、張強教授、高晉康教授為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學院目前設有應急管理系、環境安全與工程系、消防工程系、安全科學與工程系共4個系部;建有應急預案研究評價中心、應急產業管理研究中心、安全與應急制度研究中心,參與共建西部首個安全與應急法治研究會——成都市法學會安全與應急法治研究會,并加快推進應急管理信息化優勢學科建設;設有公共事業管理(應急管理方向)、環境工程(安全工程方向)、消防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4個本科專業,于2019年9月招收第一屆本科生100人。依托學院管理的“中日防災減災環保研究院”是“春暉計劃”留日博士專家團、西華大學、日中防災環保研究會、四川省民政廳、四川省地礦局五方共建的研究院,現已聘請國內外資深研究專家共同開展專業人才培養和科研工作。學院依托法律、社會學、社會工作、土木水利、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專業招收應急管理相關專業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在社會工作(應急社會工作)和工程管理(應急管理、災損評估)等專業或者方向招收應急管理領域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學院作為西華大學與四川省應急管理廳共建學院,將服務四川省政治經濟發展作為己任,學院成立后主持了四川省“十四五”應急管理領域規劃課題、四川省“十四五”規劃前期課題、四川省災害風險普查前期研究等應急領域研究課題。參與了6.17長寧地震災損評估工作,“四川省災害風險監測預警工作調研”和甘孜康定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應急學院的成立同時也為全省強化應急管理教育搭建了新的平臺和載體,2019年,學院承接了全省應急管理局長綜合能力提升專題培訓班、德陽市安全生產與應急管理專題培訓班、甘孜州應急管理系統干部綜合能力提升培訓班,共計380人參與應急管理專題培訓,目前,學院正在申請四川省應急管理教育培訓基地,加快推進四川省應急管理網絡學院建設。在社會服務領域,學院擬發揮專業優勢,蓄力打造建設具有區域性、針對性、系統性、長效性的四川應急系統專門人才培訓基地;建設具有科學性、參與性、針對性、趣味性的應急科學知識普及教育基地。協同四川省應急管理廳及地市州應急管理部門,為應急管理、應急指揮決策獻計獻策,打造四川省應急指揮決策智庫高地。學院也正在探索國際合作辦學人才培養模式,擬建“一帶一路”國際應急管理學院,面向“一帶一路”國家招收留學生,在應急管理領域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國際化的交流合作。 [詳情]
-
西華大學電氣與電子信息學院創建于1987年,學院前身為原四川工業學院電氣工程系,經過30年的發展與沉淀,如今已發展成為四川省重要的電氣信息類人才培養基地。學院現有5個本科專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信息工程、自動化、通信工程、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擁有電氣工程一級學科和信號與信息處理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個專業型(含非全日制)碩士學位授權點(電氣工程和控制工程);1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國家級綜合改革專業;3個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信號與信息處理重點實驗室、電力電子節能技術與裝置重點實驗室、通信信息處理與智能控制重點實驗室);1個四川省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重點學科;2個省級教學團隊(四川省測控技術與自動化教學團隊和四川省電氣工程與自動化教學團隊);1個四川省電氣工程與自動化特色建設專業;2個省級卓越工程師計劃(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卓越工程師計劃和信息工程卓越工程師計劃);1個四川省信息工程本科人才培養基地;1個四川省電工電子實驗實習教學示范中心;1個四川省電力系統全景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2個省級重點建設實驗室:電氣信息類綜合創新實驗室;1個電氣信息專業實驗中心;4個工程研究所。學院現有在讀本科生2700余人,碩士研究生200余人。設有6個教學研究單位(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系、信息工程系、自動化系、電工電子教學部、專業實驗中心、電工電子實驗實習中心);擁有一支思想素質高、團結協作、充滿活力的師資隊伍。現有教授、副教授44人,教師中獲得博士教師40余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四川省教學名師2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2人、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7人。具有海外經歷教師20余人,聘請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大學石碰教授、日本國立山口大學江鐘偉教授、廣島工業大學張曉華教授、阿爾卑斯電氣公司陳洪源博士等多位海內外知名學者作為我院兼職教授。近年來,學院在教學改革和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出版了40余部學術專著和教材;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和學術會議上發表了700余篇學術論文(其中被SCI、EI等檢索的論文239篇);承擔縱橫向項目500多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4項,省部級項目54項;榮獲部省級及以上獎7項。學院重視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平臺的建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目前學院已經擁有6300余平方米的實驗教學面積,設備價值總計4900多萬元,結合學院實際,自行研制了單片機原理、電氣傳動、PLC原理等專業實驗設備和裝置80余臺套。培養的本科生在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挑戰杯”、“飛思卡爾”比賽等國內外重大競賽中多次榮獲國家級獎項。面向未來,學院全體師生員工正以建設省內一流、國內知名的教學研究型學院為目標而努力奮斗! [詳情]
-
知識產權學院、法學院是適應黨和國家全面依法治國和知識產權強國戰略的需要,發揮學校綜合性大學學科優勢,為社會培養立法、司法、行政執法和法律服務以及各行業領域德才兼備的復合型、應用型、創新型法治人才而設立的學科型學院。學院現有教職工33名,教授和研究員5人,副教授16人,博士13人,碩士生導師15人,教育部“春暉計劃”專家1人,全國政協委員1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榮譽稱號獲得者1人,四川省學術帶頭人后備人選2人,四川省創新領軍人才長期項目專家1名,西華大學講座教授1人,10余人次擔任中國法學會各直屬研究會常務理事、四川省法學會各直屬研究會會長、常務副會長、副會長等。學院近年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4項,教育部項目、省重大科技專項、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省軟科學課題等省部級項目近40項,發表論文350余篇,出版專著和教材24部,獲得省部級獎勵多項。學院下設法學系、知識產權系,有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法學和知識產權2個本科專業。法學專業為四川省一流本科專業,并獲批四川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和四川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校外示范性實踐教學基地立項。學院建有模擬法庭實驗室、法律診所實驗室、案例分析實驗室、知識產權綜合實驗室;有四川省知識產權教育培訓(西華大學)基地、國際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可信賴人工智能法律與政策研究中心、成都市知識產權局、西華大學‘一帶一路’知識產權保護研究中心、安全與應急法治研究中心、法學研究所、律政公證法學研究中心、社會糾紛解決研究中心、經濟法研究中心;有成都市版權人才培訓基地、成都市知識產權局人才培訓基地、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優質人才培養基地、超凡知識產權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優質人才培養基地;有四川省法學會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法治研究會、成都市法學會安全與應急法治研究會。學院法學和知識產權專業分別在一本和二本招生,一志愿報考率較高,深受考生歡迎,知識產權專業也達到一本錄取線。現有在讀本科學生800余人,研究生近80人。本科學生近年法律職業資格考試A證通過率維持在45%左右,為學生從事法律職業創造了良好的條件。2018級法律(法學)專業研究生劉茂吉、徐樹林分別獲得2019年全國法律專業學位研究生法律文書寫作大賽三等獎、2019年“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三等獎。自2004年起,已招收法學本科學生16屆,畢業學生2000多人,畢業生主要在律師事務所、法院、檢察院、公證處、政府和企事業單位從事法律工作,已涌現出一批在各行業具有一定影響的杰出校友。 [詳情]
-
管理學院始建于1983年。學院擁有“工商管理”一級學科碩士點、會計碩士專業學位點(MPACC)和“企業管理”省級重點學科;設有會計學、工商管理、財務管理、審計學、資產評估、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物流管理、物流工程、工業工程和質量管理工程等11個本科專業,涉及工商管理、物流管理與工程和工業工程3個一級學科;全日制在校本科學生及研究生達4700余人。會計學專業為四川省特色專業、四川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四川省普通高校應用型本科示范專業建設,《會計學》課程為四川省精品課程。學院現設有戰略與人力資源系、會計與審計系、市場營銷系、財務與資產評估系、物流管理與工程系和工業工程系六個教學系。學院師資力量雄厚,師資隊伍結構合理。現有教職工18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97人,擁有博士、碩士學位教師達到80%以上;有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3名、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1名、四川省突出貢獻專家1名、四川省千人計劃專家2名。學院具有優良的辦學基礎和條件。學院擁有會計電算化實驗室、會計手工模擬實驗室、證券投資模擬實驗室、人力資源綜合實驗室、資產評估實驗室、市場營銷實驗室、ERP實驗室、物流綜合實驗室、人因工程實驗室、全自動立體倉庫實驗室等11個專業實驗室和西華大學-川化集團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設有管理工程研究中心、會計與金融研究中心、西部人力資源研究中心、西部創新研究中心、戰略管理研究所、市場營銷策劃研究中心、天然氣市場研究基地、區域經濟景氣監測研究中心、文獻資料室等。學院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和特色人才培養。學院即將開設與美國特拉華大學商學院、德國明斯特應用技術大學商學院和瑞典哈爾姆斯塔德大學商學院等合作辦學進行精英人才培養。學院開設了豐富的第二課堂,實施一、二課堂互動,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通過第二課堂,學生能得到全方位的鍛煉,學生綜合素質不斷增強。近年來,在“挑戰杯創業計劃競賽”、“ERP”等國內外重大學科競賽中,獲得國家級獎、省級獎180余項。學院具有較強的科研實力。近年來,科研工作取得了較大成就。學院承擔了省部級及橫向課題200余項,平均每年到位經費400余萬元;出版教材、專著30余部,公開發表論文300余篇,獲得省部級科研和教學獎10余項。30多年來,學院為國家和地方社會經濟發展建設培養和輸送了大批優秀的高級管理人才。畢業生廣泛分布在我國的社會經濟各個領域,為地方經濟發展做出了較大的貢獻。 [詳情]
-
西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成立于1960年,是西華大學辦學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學院之一。學院現有教職工100余人,其中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40人、教授25人、副教授34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45人,具有海外研修經歷的教師25人,具有工程設計背景的教師占68%。學院下設機械電子工程系、機械設計與制造工程系、工業設計與包裝工程系、機械基礎教學部、農業機械工程系和實踐教學部六個教學系部。另外,校屬研究機構農業機械工程研究所、機器人研究中心掛靠我院相對獨立運行。目前,我院在讀本科生近2700人,研究生180余人。經過50多年的發展,我院形成了圍繞現代制造業,從本科、碩士到聯合培養博士的多層次協調發展的學科體系。本科專業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四川省特色專業;擁有“機械工程及自動化”省級本科人才培養基地”、“機械工程綜合訓練”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擁有機械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機械設計及理論3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擁有“機械電子工程”省級重點學科、“制造與自動化”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及“智能制造”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2016年我院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通過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該專業為國家級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是我國成為《華盛頓協議》正式成員國的首批工程教育認證專業之一,其畢業生的學歷和工程師資格將得到國際互認,從而具有國際市場上的就業優勢。近五年,承擔了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防科研項目在內的各類科研課題120余項,平均每年到位經費600余萬,出版專著和教材50余部,在中文核心期刊發表論文300余篇,被SCI、EI、CSDN檢索150余篇。學生課外科技學術活動活躍,曾多次獲得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挑戰杯”等國際級、國家級、省部級獎項150余項。50年來,學院為國家的現代化建設培養和輸送了大批優秀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畢業生廣泛分布在我國的機械、交通、能源等行業。近5年來,我院本科畢業生的社會供需比一直穩定在1:3以上,形成了良好的就業態勢,本科學生畢業前一次就業簽約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研究生就業率100%。 [詳情]
-
西華大學建筑與土木工程學院原為四川工業學院建筑工程系,1983年招收第一屆工業與民用建筑專業本科生,1984年建系,2003年12月組建建筑與土木工程學院,2016年10月更名為土木建筑與環境學院,2021年9月又重新更名為建筑與土木工程學院。學院有土木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有土木水利、工程管理專業學位碩士點;有建筑學(四川省一流本科專業、四川省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專業)、城鄉規劃、風景園林、土木工程(四川省一流本科專業、四川省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專業)、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工程造價(四川省一流本科專業、四川省應用示范專業)、工程管理(四川省特色專業)、房地產開發與管理等九個本科專業。學院根據學科和專業劃分設置有市政工程系、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系、建筑系、城鄉規劃與風景園林系、建筑工程系、道路與橋梁工程系、工程造價與房地產系、工程管理系、力學教學部及力學實驗中心等9個教學系部。學院有良好的實驗、實習條件。現有建筑與土木類專業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綠色建筑與節能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力學實驗四川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筑與土木工程四川省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BIM應用實驗室、創新實驗中心)、工程結構健康監測與加固四川省工程研究中心等實驗室,有20余個校外實習、就業基地。經過近40年的發展,學院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教學管理、科學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大發展。擁有一支由教授、副教授、博士為主的師資隊伍,近一半的教師取得了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規劃師、結構工程師、國家級監理工程師、造價師、評估師等執業資格,且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和豐富的實踐經驗,近三年到位科研經費1500余萬元,發表論文(出版著作)數百篇(部),獲國家級行業協會獎5項、省級科技進步獎6項,授權發明專利20余項;學生課外科技學術活動活躍,學生多次參加世界大學生橋梁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全國高等院校工程造價技能及創新競賽、全國房地產策劃大賽、全國高校BIM畢業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可持續建筑設計競賽、全國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信息技術大賽及四川省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四川省大學生測繪技能競賽,四川省大學生力學競賽,四川省風景園林專業聯合課程設計競賽,近三年獲得國家級、省部級一、二等獎項150余項,為國家的現代化建設培養和輸送了大批優秀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近三年我院本科、研究生學生畢業前一次就業簽約率均保持在95%以上。 [詳情]
-
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以能源動力類、水利類的學科專業為辦學特色,是學校優勢特色學科和四川省首批“一流”學科建設學院。學院源于建校初1960年四川農機學院農業機械化系開設的“農用水力機械”專業,1985年開始培養碩士研究生。學院辦有“能源與動力工程”、“水利水電工程”2個本科專業。“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是國家特色專業、省一流專業、省級本科人才培養基地、省級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下設“流體機械及工程”、“電廠動力系統及自動化”2個專業方向,其中“流體機械及工程”專業方向是西南地區最早也是目前唯一開設的專業方向;“水利水電工程”專業是校特色專業、省級本科人才培養基地、省級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下設“水工結構”、“生態水利工程”2個專業方向。擁有“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一級學科碩士點以及“能源動力”、“土木水利”專業碩士學位點。目前在讀碩士生120余人,本科生1200余人。畢業生就業前景好,近年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學院師資力量雄厚。學院現有教職工60余人,具有博士和碩士學位教師95%,其中,教授、副教授26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人、四川省“千人計劃”1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2人、四川省突貢專家1人、二級教授3人。學院從國內外聘請了高水平兼職教師20余人。學院學科平臺豐富。擁有“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四川省“一流”學科、“流體機械及工程”四川省重點學科、“流體及動力機械”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流體機械及工程”四川省重點實驗室、“能源動力重大裝備及技術”四川省“2011計劃”協同創新中心、四川省泵行業協同創新中心、“流體機械”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四川省水電能源動力裝備技術工程研究中心、“水電工程”四川省實踐教學示范中心、西華大學-安德里茲國際水力機械研究中心、“能源與動力工程”實驗中心、“新能源與動力”聯合檢測中心、“天然氣水合物”聯盟、“流體及動力機械”四川省科技創新研究團隊、“能源與動力工程”四川省教學團隊。學院教學科研設施先進。學院實驗室及研究室面積共5000余平方米,設備1000余臺(套),資產價值4618萬元。擁有流體機械系列試驗臺(630千瓦及以下)、多相(固液氣)流動試驗臺、1.2米*1.2米風洞試驗臺、特種泵閥試驗臺、空蝕與泥沙磨損試驗臺、油氣混輸裝置試驗臺、水電運行仿真系統、CFD計算分析中心。裝備有三維PIV測試系統、三維激光多普勒測速及粒子動態分析儀系統、高速攝影機、三維熱線/熱膜風速計、流體及動力機械數字化產品開發平臺、頻譜分析儀、紅外成像儀、三維激光掃描儀、快速成型設備(3D打印)、以及用于CFD分析的Fluent、Adina、UG、Flowmaster、Ansys、Numeca、CFturbo、MPCCI、EDEM、ARMD、CGTech/Vericut軟件等國內外先進水平的教學和科研設備。學院教學科研實力強。近年先后獲得國家、省部級科技和教學成果獎10余項,授權國際發明專利和國家發明專利100余件,出版專著教材20余部,在國內外發表論文1000余篇(SCI、EI等檢索收錄論文200余篇)。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863”和“973”項目、省重大研究項目等200余項。與國內外一些大型設備制造企業、設計院、工程局、科研院所等有良好的人才培養和科研合作關系。近年來,學院主承辦多場國際學術會議和全國性學術會議,與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德國、奧地利、日本、韓國等國家有廣泛的合作辦學和學術交流。 [詳情]
-
西華大學應急學院(SchoolofEmergencyScience)成立于2019年6月,是根據國家應急管理事業發展需要,適應國家應急管理新格局,與四川省應急管理廳共建的學科型學院。學院旨在主動融入新時代應急管理和民生建設的重大戰略部署,開展應急領域理論和實踐問題的科學研究,加快應急領域專業人才培養,為推進應急領域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學院高起點制定規劃,高標準推進建設,高質量落實發展。通過多學科交叉滲透、政產學研深度協同,將圍繞應急管理事業改革發展,在應急管理人才培養、應急管理教育培訓、應急管理高端論壇、應急領域國際合作與交流、應急領域培訓基地建設等方面與四川省應急管理廳共同高標準推進應急學院建設。力爭建成西南地區一流、具有國際國內影響力的集應急人才培養、應急技術研發、應急管理智庫建設的重要基地。學院現任院長閃淳昌教授為國家減災委專家委副主任,國務院應急管理專家組組長,國務院參事。學院聘請中國科學院院士、自然地理與水土保持學家崔鵬為學術委員會主任,聘請曲國勝總工、李京教授、張強教授、高晉康教授為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學院目前設有應急管理系、環境安全與工程系、消防工程系、安全科學與工程系共4個系部;建有應急預案研究評價中心、應急產業管理研究中心、安全與應急制度研究中心,參與共建西部首個安全與應急法治研究會——成都市法學會安全與應急法治研究會,并加快推進應急管理信息化優勢學科建設;設有公共事業管理(應急管理方向)、環境工程(安全工程方向)、消防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4個本科專業,于2019年9月招收第一屆本科生100人。依托學院管理的“中日防災減災環保研究院”是“春暉計劃”留日博士專家團、西華大學、日中防災環保研究會、四川省民政廳、四川省地礦局五方共建的研究院,現已聘請國內外資深研究專家共同開展專業人才培養和科研工作。學院依托法律、社會學、社會工作、土木水利、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專業招收應急管理相關專業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在社會工作(應急社會工作)和工程管理(應急管理、災損評估)等專業或者方向招收應急管理領域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學院作為西華大學與四川省應急管理廳共建學院,將服務四川省政治經濟發展作為己任,學院成立后主持了四川省“十四五”應急管理領域規劃課題、四川省“十四五”規劃前期課題、四川省災害風險普查前期研究等應急領域研究課題。參與了6.17長寧地震災損評估工作,“四川省災害風險監測預警工作調研”和甘孜康定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應急學院的成立同時也為全省強化應急管理教育搭建了新的平臺和載體,2019年,學院承接了全省應急管理局長綜合能力提升專題培訓班、德陽市安全生產與應急管理專題培訓班、甘孜州應急管理系統干部綜合能力提升培訓班,共計380人參與應急管理專題培訓,目前,學院正在申請四川省應急管理教育培訓基地,加快推進四川省應急管理網絡學院建設。在社會服務領域,學院擬發揮專業優勢,蓄力打造建設具有區域性、針對性、系統性、長效性的四川應急系統專門人才培訓基地;建設具有科學性、參與性、針對性、趣味性的應急科學知識普及教育基地。協同四川省應急管理廳及地市州應急管理部門,為應急管理、應急指揮決策獻計獻策,打造四川省應急指揮決策智庫高地。學院也正在探索國際合作辦學人才培養模式,擬建“一帶一路”國際應急管理學院,面向“一帶一路”國家招收留學生,在應急管理領域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國際化的交流合作。 [詳情]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男人天堂视频
|
久久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浴池
|
麻豆精品国产传媒mv男同
|
美女18毛片|
国家一级毛片
|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丰满岳乱妇一区二区三区
|
毛片天堂
|
日日噜噜噜夜夜狠狠久久蜜桃
|
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
国产小视频在线播放
|
国产欧美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黑人性视频
|
在线日本视频
|
免费av网站在线
|
国产高清一级
|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88av
|
国产精品一区三区
|
免费人成网ww44kk44
|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色综合
|
亚洲免费黄色
|
91精品国产91综合久久蜜臀
|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尿
|
99久33精品字幕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天天干夜夜爽
|
天堂精品视频
|
99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
亚洲永久精品国产
|
国产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区在线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尿
|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
|
国产精品久久久一区
|
国产精品a久久久久
|
91av电影在线
|
成人爽a毛片免费啪啪动漫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孕妇
|
日韩精品视频免费专区在线播放
|
男女毛片
|
日韩欧美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