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大學
- 簡稱:藏大
- 地區: 西藏
- 類型:綜合類、公辦、雙一流、211
- 學制:3~3年
- 學費:¥2.40~6.00萬
- 班型:集中班、周末班
- 地址:西藏自治區拉薩市江蘇路36號
- 證書:研究生畢業證書+碩士學位證書
-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
西藏大學財經學院(原西藏自治區財經學校)創辦于1972年,迄今已有43年的辦學歷史。2009年并入西藏大學。學校占地128畝(含東郊農場24畝),建筑面積44248平方米,擁有固定資產8339萬元,藏書6萬冊,具備會計、金融模擬實訓室等現代化辦學設施。西藏大學財經學院(原西藏自治區財經學校)創辦于1972年,2009年與西藏大學合并,掛牌成立西藏大學財經學院、西藏財政干部管理學院。建校至今,財經學院已培養了2萬余名財經類專業人才,眾多畢業生已成為西藏自治區財政、稅務、金融等系統的業務骨干。學院占地128畝(含東郊農場24畝),建筑面積44248平方米,擁有固定資產8339萬元,藏書6萬冊,具備會計、金融模擬實訓室等現代化辦學設施。學院下設9個科室16個部門,現有教職工94人;現階段開設會計學、財政學、金融學三個本科專業及財務會計、會計電算化、財會與文秘、會計與審計等10余個專科專業;現有在校生938人,生源涉及到全國12個省(區)。2015年期,學院開始招收財政學方向碩士研究生,進一步完善學院學科體系。此外,學院迄今已與人民大學網絡教育學院聯合招收了遠程教育本專科學生1374人。經過幾代財院師生的努力,學院的教學條件、辦公環境和生活設施得到了進一步改善,師資隊伍、課程體系、招生規模等方面都有了較大發展,形成了以普通本專科教育為主,遠程網絡教育、中專和各類培訓為輔的多層次辦學格局,以財政和會計專業為主的財經專業課程體系日趨豐富完善,各項工作得到了上級部門和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曾先后榮獲“全國財政系統教育先進單位”、“全國民族團結模范先進單位”、“全國精神文明先進單位”、“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財政部重點扶持學校”等多項國家級、自治區級榮譽稱號。現階段,財經學院在西藏大學黨委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緊緊圍繞“211工程”院校的辦學要求,著力于加快師資隊伍建設、學科建設、專業建設、科研建設和基礎設施的步伐,改善人才培養模式,加快凝煉和形成學科方向,以會計、財政、金融等重點學科為支撐,加快重點專業的建設與發展,加快健全學科研究團隊,加緊落實校園改擴建項目,快速提升辦學層次和教育教學質量,打造特色突出、區內一流、西部知名的應用型財經人才培養基地。學校現有教職工90人,專兼職教師50人,其中高級講師9人,講師15人。經過多年努力,我校各種設施齊全,師資力量雄厚,各項管理制度嚴謹有序,在多方面贏得了較高的榮譽。學校先后被評為全國財政系統教育先進單位;全區中專辦學水平優秀學校;全國民族團結先進單位;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自治區文明學校、合格學校、綠色學校。 [詳情]
-
西藏大學工學院是貫徹中央領導和教育部領導關于西藏大學“十五”期間重點發展西藏社會、經濟急需的工科專業的指示精神,努力實現把西藏大學辦成學科門類較齊全的教學科研型綜合大學目標而創建的。工學院具有很好的發展潛力,是世界屋脊上培養工科的重要人才基地和培養未來工程師的搖籃。西藏大學自1994年招第一批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專科開始,邁出了工科專業建設的第一步。2000年10月成立計算機科學系,2001年10月成立工學院籌備組。目前,工學院拉薩校區下設計算機科學系、交通運輸系、電子工程系、建筑學系和西藏大學網絡中心(林芝校區下設土木工程系、水利水電工程系和電氣工程系)。工學院的辦學宗旨是培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滿足西藏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獲得工程師基本訓練的工科專業高級專門人才。工學院拉薩校區現設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交通運輸工程、建筑學四個本科專業和一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科專業,本專科在校學生552名。有各類專業教師48名,其中,教授、副教授4名;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6名。(林芝校區設有土木工程、水利水電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六個本科專業和一個電氣自動工程及其自動化專科專業,本專科在校生320名;各類專業教師33名。)工學院從2001年成立籌建以來各方面發展迅速,各項工作進展順利,特別是實驗室建設成效顯著。現有4間計算機專業教學機房和4間多媒體機房,共有教學用計算機達500余臺。已建成工程測量實驗室、電子信息工程實驗室、建筑學專業美術畫室、建筑學專業繪圖室等實驗室。為滿足專業實驗的需要,目前正在籌建的實驗室有交通運輸實驗室、電子信息實驗中心、建筑造型與攝影實驗室、建筑物理實驗室和結構工程實驗室等。工學院科研成果比較突出。由學科帶頭人尼瑪扎西教授主持和承擔的國家級課題《藏文信息編碼國際標準和國家標準》已通過國家鑒定,得到國內外專家好評和自治區人民政府的獎勵。目前承擔了國家級重點課題和國級項目有《藏文Windows平臺》、《藏文信息編碼(擴充集)國家標準》、《基于Linux的跨平臺藏文信息處理系統》等,其中國家級重點課題《藏文Windows平臺》被列入“863計劃”。院教工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論文達40余篇。工學院還兼管中國教育科研網(CERNET)西藏主結點、Cisco網絡教育學院。校網絡中心配合有關方面順利完成了西藏大學校園網一期工程建設,目前正配合開展校網二期建設工程。根據西藏大學“十。五”發展規劃,工科建設作為西藏大學發展建設的重點,所面臨的任務十分艱巨,特別是面對工科師資力量現極為缺乏的現狀,我們熱誠希望全國各地有志之士投身到西藏大學工科建設中來。這里是一方熱土,是工科專業教師和工學博士、工學碩士施展才華的用武之地,是實現人生理想與抱負的廣闊天地。目前,全院師生對工學院發展充滿信心,決心在校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團結一致,同心同德,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斷加強工學院全方位的建設,緊緊圍繞“辦學質量”這個中心任務,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努力為西藏現代化建設培養更多合格的、急需的高素質工科專門人才,為西藏全面實現跨越式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詳情]
-
西藏大學是西藏自治區所屬綜合性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004年9月成為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共建高校,2013年5月列入“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2013年7月成功獲批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2018年2月成為教育部與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合建高校。學校辦學歷史可追溯于1951年11月進藏部隊創辦的藏文干部訓練班,歷經西藏軍區干部學校、西藏地方干部學校、西藏行政干部學校等發展階段。1965年、1975年,為滿足百萬翻身農奴學習文化,建設新西藏的需要,學校又歷經西藏師范學校、西藏師范學院發展階段,開創了西藏師范教育的先河。為適應西藏地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對人才的需要,經教育部批準,1985年7月學校正式更名為西藏大學。1999年以來,西藏自治區藝術學校、西藏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和西藏民族學院醫療系、西藏自治區財經學校、西藏農牧學院先后并入西藏大學,步入了創辦具有民族區域特色綜合性大學的新階段。2016年6月,西藏大學農牧學院單獨設置為西藏農牧學院。學校現有納金校區、河壩林校區、羅布林卡醫學院校區和羅布林卡財經學院校區四個校區,總占地面積1400余畝,建筑面積達46.16萬平方米,教育城校區正在規劃建設中。現設有文學院、理學院、工學院、醫學院、藝術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旅游與外語學院、政法學院、教育學院、財經學院、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國家開放大學西藏分院、繼續教育學院、國際交流合作處(留學生部)15個學院(部)。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5.63億元,圖書總藏量132.1萬冊,電子圖書50.5萬余種。校園網絡實現全覆蓋,是CERNET西藏主節點,率先在區內建成IPv6園區網。學校有在職教職工1153人,其中專任教師和其他師資862人。專任教師和其他師資中具有高級職稱346人,占40.1%;具有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的620人,占71.9%。入選人社部“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6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4人,入選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1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和“自治區政府特殊津貼”專家6人,自治區級教學名師2人,自治區學術技術帶頭人8人,全國師德標兵1人,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1人,全國優秀教師和模范教師5人。學校有各類在校生2.3萬余人,其中普通本專科學生9768人,博士研究生118人,碩士研究生1280人,留學生7人,臺灣學生5人,各類成人學生1.2萬余人。學校有民族學、中國語言文學、生態學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12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8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5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52個本科專業,涵蓋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醫學、管理學和藝術學10個學科門類。有2個國家級重點學科,14個自治區級重點學科,生態學入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行列。學校有國家精品課程1門,國家雙語教學示范課程1門,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4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國家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自治區精品課程20門,自治區級教學團隊6個,自治區實驗教學示范中心3個,自治區特色專業建設點5個。近年來,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項,自治區級教學成果獎30項,入選“全國首批創新創業教育示范高校”。共承擔國家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項目1項,國家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項,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381項,自治區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5項,自治區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4個,自治區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715項。學校擁有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科技部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國家發改委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和自治區共建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重要科研平臺。還擁有1個自治區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2個自治區級協同發展中心,4個自治區重點實驗室,11個自治區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3個自治區高等學校科研創新團隊,1個藏文古籍研究所,2個自治區工程研究中心,2個教育部野外觀測站。5年來,學校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近800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2項,科技部“973”項目1項,“973”前期研究專項2項,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1項,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1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項3項,科研經費達3億多元。獲得中國藏學研究珠峰獎9項,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1項,國家互聯網發展基金會“網絡安全突出貢獻獎”1項,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3項,自治區科學技術獎13項,自治區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9項,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獎3項。“藏族唐卡勉唐派”“藏族唐卡欽澤派”和“藏族礦植物顏料制作技藝”分別列入第一批、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圖書館館藏十世紀寫本《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兩萬五千頌》分別入選第三批、第五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學校高度重視對外交流與合作。先后與挪威、日本、美國、意大利、德國、尼泊爾、法國、香港、澳門、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十幾所高校和國內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校際合作關系。教育部先后組建以北京大學為組長單位,武漢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為副組長單位,中央財經大學、四川大學、華南師范大學為成員的新一輪對口支援西藏大學高校團隊和由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大學、蘭州大學、中央財經大學組成的部區合建高校團隊,在聯合辦學、學科建設、隊伍建設、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等領域,開展多層次、多領域的支援與合作共建,為學校建設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建校六十余年來,學校已探索出一條在特殊高原民族地區興辦現代高等教育的成功之路,累計培養近7萬名各級各類專門人才,為西藏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重要智力支撐,成為西藏創新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成果轉化、高層次決策咨詢和民族文化傳承創新的重要基地,對外開放與交流的重要窗口。展望未來,學校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治邊穩藏的重要論述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記習總書記“把西藏大學辦好,對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西藏具有很重要的基礎性意義和戰略性意義”的殷殷重托和今年2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給我校醫學院學生的重要回信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正確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守“辦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學”理念,搶抓“雙一流”建設、部區合建、高校團隊對口支援及合作建設等重大機遇,立足西藏,面向全國,以繼承和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和服務國家和地方重大戰略需求為辦學宗旨,堅持“特色立校、質量興校、人才強校、開放辦學、持續發展”辦學思路,提升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文化傳承創新、國際交流與合作能力與水平,努力培養“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力爭到2021年,把學校建設成為特色突出、國內有影響力、國際有知名度的高水平綜合性大學,為譜寫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西藏篇章而努力奮斗 [詳情]
-
西藏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是經西藏自治區教育廳批準于2003年9月正式成立的,其前身是西藏大學經濟管理系,創辦于1986年。經濟與管理學院是在阿沛·阿旺晉美政協副主席和已故班禪副委員長的親切關懷下成立的。學院歷經20多年的發展,在辦學層次、學科建設、教學質量、科研工作、學生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步。到(2019年)為止,學院全日制本專科生、研究生共畢業了1152名,各類成人教育本專科生共畢業了1357名,這些畢業生工作在西藏經濟建設的各條戰線上,為西藏的發展和繁榮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詳情]
-
西藏大學旅游與外語學院是根據胡錦濤**對我區導游問題做出的兩次重要批示,結合《西藏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和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的有關精神,按照國家旅游總局和西藏自治區黨委和政府提出的“在西藏大學建立旅游學院,專業設置以英語和旅游管理為主”的具體要求,借兄弟省、市教育援藏的大好時機,結合我校實際,合理調整和整合資源,我校于2004年6月25日正式掛牌成立了旅游與外語學院。旅游與外語學院順應西藏大學的改擴方案,按照國家旅游總局和西藏自治區黨委和政府提出的在西藏大學建立旅游學院的指示,在原語文系和經濟與管理學院部分專業的基礎上組建的。旅游與外語學院目前設英語和旅游管理兩大專業。下設8個本科專業:英語導游、商貿英語、英語師范、英漢翻譯、旅游管理、旅游會展、旅游酒店管理、旅游管理規劃和日語翻譯、藏漢英翻譯、酒店管理3個專科專業。以上各專業均為多層次多形式辦學,既實行普通本專科的招生,也進行在職行業人員的培訓和中專層次學生的招生。現有教職工63人,各專業教師58人,其中正副教授7名,講師23人,具有碩士以上學歷的教師14人,其中外籍教師6人。在校本、專科學生788人,包括藏、漢、回等13個民族。旅游與外語學院下設外語系、旅游管理系和公共英語教研室三個基本教學單位以及學院辦公室、學院教務科、學院學生科等三個行政部門。此外,還設有西藏大學旅游管理與外語培訓中心(內含全國出國培訓備選人員外語考試(BFT)西藏考試培訓中心)和西藏旅游與發展研究所等教研培訓機構。旅游與外語學院實行院長負責制;院務委員會為最高決策機構。旅游與外語學院在今后的工作中將根據西藏自治區旅游業和涉外事物發展的需要,適時拓寬專業方向,開辦新專業,拓展專業方向。同時,學院正在積極創造條件成立“西藏大學教育旅行社”并掛靠在旅游與外語學院;實行責、權、利相統一的企業化管理模式,為今后旅游專業的日常教學和學生的見習以及實習提供平臺。西藏自治區旅游局是西藏大學的共建單位,主要為旅游與外語學院的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其下屬的旅游企業和飯店是旅游與外語學院的實習基地。在科研方面將積極開展西藏旅游行業的科學研究工作,為西藏旅游行業的發展和投資環境提供良好的科學依據。力爭在2007年至2008年間,申報旅游管理專業和英語專業的碩士點。爭取與內地有關院校聯合開辦旅游管理高級人才培訓班。逐步實行全員聘任的行政管理體制。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舉世矚目的青藏鐵路的開通和西藏大學被確定為“教育部與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建”和自治區重點建設高校,旅游與外語學院迎來了錢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學院全體師生決心在校黨委的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抓住機遇,迎接挑戰。今后,學院將進一步理清發展思路,明確發展目標,確立發展戰略,深化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健全激勵機制,認真落實“重視人才”和“對外合作”的興院戰略,力爭在15-20年把學院建設成為在中西部有一定影響的教學科研型學院。 [詳情]
-
西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自2011年以來先后獲得與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和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政策碩士博士學位授權點、少年兒童組織與思想意識教育碩士學位授權點,為該學科在自身發展、引領哲學社會科學發展、促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等方面積累了經驗、打下了良好基礎,學科發展呈現出光明的前景。西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緊緊圍繞西藏經濟社會“穩定與發展”的兩大主題,確定了“立足西藏,面向全國,努力培養國家和西藏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高素質人才”的培養目標和建設“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行列”的學科定位,將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作為民族文化特色優勢學科群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度重視、重點建設,切實發揮該一級學科對民族文化和高原科學技術兩大特色優勢學科群的指導引領作用。一、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概況:招生方向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思想政治教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方向的研究特色:(1)注重研究西藏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等理論基礎的研究,凸顯理論導向;(2)以馬克思主義整體性視角審視關照西藏經濟社會中帶有全局性的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凸顯現實關照。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方向的研究特色:(1)凸顯中國特色、西藏特點的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的地域特色和區位優勢;(2)西藏特點的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3)學科建設、科學研究與思政課教學相互促進。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研究特色:(1)理論性強。本研究方向側重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豐富和發展、理論內容的創新和完善,旨在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研究的科學化和學科化;(2)植根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踐性強。立足社會實踐,在實踐中研究和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載體、新路徑,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3)學科建設、科學研究與思政課教學相互促進。學術梯隊:本學科現有教授8人,副教授11人,講師24人,助教1人。二、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政策博士、碩士學位點概況:1、本學科主要培養方向:(1)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研究這是本學科長期穩定的研究方向,也是本學科的重要基礎理論研究。本學科有成熟的、具有特色的優秀教材、大量的優秀科研成果和大量的資料。本方向主要內容有:馬克思主義關于民族產生的一般學說,不同類型的民族共同體的形成基礎、條件和發展趨向,民族發展與階級、國家、社會、自然環境等方面的關系,民族消亡的條件、過程、途徑等問題;民族問題的產生和存在的范圍,民族問題的特點、內容、性質和發展規律,民族問題與社會發展問題;民族綱領的原則、內容及民族問題的解決方式和政策等。本研究方向的宗旨是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尤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族理論,為推動和促進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和諧和繁榮發展,不斷解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民族問題服務。(2)中國當代民族政策的理論與實踐研究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總結我國現代化建設中民族工作的新經驗新成果,關注我國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發展問題,結合當代世界民族問題的新特點,研究我國民族問題、民族關系的新情況、新變化,為社會提供人才支持、理論成果和理論借鑒。本研究方向注重政策實施的過程性研究,為制定、充實和完善黨的民族政策特別是黨在西藏地區的特殊優惠政策提供服務。本研究方向具有很強的應用性,研究領域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3)中外民族問題及政策比較研究以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為指導,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研究外國的民族情況,包括民族構成及來源、民族社會經濟活動和文化傳統等;研究外國的民族矛盾、民族問題,特別是當今國際民族問題的特點及其趨勢,以及各國解決本國民族問題的政策和措施;研究民族主義思潮和民族主義運動興起、發展和演變的過程、規律及其在不同歷史時期所產生的不同作用。宗旨在于從世界角度研究探索民族現象和民族問題的規律,為豐富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全面正確地認識和不斷地解決我國民族問題提供借鑒和指導,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民族工作及增進各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服務。學術梯隊:本學科現有教授7人,其中,博士生導師2名,副教授5人,講師11人。三、少年兒童組織與思想意識教育碩士學位點概況:主要研究方向是少年兒童重要思想意識及少年兒童組織教育。重點研究少年兒童重要思想意識形成的心理規律、影響因素和途徑,研究隨著社會分工的發展少年兒童思想教育的專門組織如何運用各種社會影響因素并發揮組織自身優勢,進行少年兒童思想教商的原理、內容、方法、歷史、發展趨勢,以及改革創新等學科的特點是:它從內容上講是面向少年兒童進行思想教育。第一個層次是精神信仰,培養少年兒童對真善美的本質追求,為民族復興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的支撐;第二個層次是政治意識,引導少年兒童逐步理解我國的國體、政體;第三個層次是道德修養,讓少年兒童形成良好的基本的品格和行為習慣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學術梯隊:本學科現有專業教師19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6人,占教師總數的31、6%。擁有碩士研究生學歷教師17人(其中6人博士在讀),占教師總數的89.5% [詳情]
-
西藏大學政法學院是在思想政治教學部分出后,經自治區批準,于2011年3月重新組建而成。學院根據各項事業發展的需要,設有理論法學系、應用法學系、思想政治教育系、西藏民族法學研究所四個教學和科研單位。并設有綜合辦公室、教務科、學生科等日常工作機構。政法學院現有本科專業兩個:法學、思想政治教育,這兩個專業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和很強的發展后勁,切合西藏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而且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是校級重點學科。政法學院在以本科教育為主的基礎上,形成了本科生教育、專科教育和各類成人教育相結合的辦學格局。現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667人(含法院、檢察院系統法學雙語班),另有電大、函授成人生近1000人。政法學院現有教職工28人,其中專任教師19人。教師中,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6人,占教師總數的31.6%;擁有碩士研究生學歷教師14人,另有3人博士在讀,占教師總數的89.5%。另有客座教授9人、兼職教授2人。初步形成了一支政治合格、專業基礎扎實、民族結合、相對穩定、素質較高、樂于奉獻的師資隊伍。政法學院形成了邊疆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育、西藏地方法治建設、民族法文化、少數民族習慣法等具有民族和區域特色的研究方向。2005年至2009年間,政法學院教師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學術論文81篇,共申報和承擔了7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5項省部級課題。通過幾年的努力,教師的科研能力明顯增強,科研水平有了明顯提高。政法學院進一步深化了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完善了機構設置,明確了機構職責。各項管理工作重心下移,政法學院下設三個系和三個科室,學院辦公室負責日常管理工作,教務科具體負責學生學籍、成績管理及教學文件的制定、管理、歸檔工作,學生科全面負責學院學生管理工作和團學工作。進一步理順了關系,實現了歸口管理。同時,隨著我校管理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政法學院規章制度日益健全,建立起了符合學院實際的激勵、競爭機制,在學院內部營造了一種互相團結、積極向上的氛圍,為教師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間,各項管理基本上走上了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在學校黨委的直接領導下,政法學院黨委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重要理論為指導,結合我院實際,認真探索加強我院黨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新途徑。在教師、學生中深入開展馬克思主義“四觀”、“兩論”和愛國主義教育,多次舉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樹立、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理論講座。廣大師生員工思想覺悟明顯提高,黨建工作卓有成效。政法學院共有黨員104人,其中教工黨員23人,占教工總數的82.85%;學生黨員81人,占學生總數的12.51%,學生中遞交入黨申請書的學生占學生總數的78.6%,學院有教工黨支部2個,學生黨支部5個。通過加強黨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充分發揮各級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和凝聚力,為加快學院建設和發展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證。在學校內部,加強各學院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特別是加強交叉學科間教學科研的合作,例如同文學院聯合開展藏漢雙語法學的教學和研究;同時,作為西藏政法機關決策咨詢的重要基地,政法學院積極為政法機關決策獻言獻策。而且,政法學院還本著“產、學、研”一體化的原則,加大開門辦學的力度,通過開辦司法考試培訓班、開展法律援助等方式,不斷促進與社會各界的聯系。自國家教育部確定武漢大學對口支援政法學院以來,主動加強與武漢大學聯系、溝通,建立起了一種經常性的互動關系,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政法學院的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管理水平等方面不斷提高。另外,政法學院與還同西南大學、西南政法大學等相關高校建立了良好的關系,開展形式多樣的科研交流合作。 [詳情]
-
西藏大學財經學院(原西藏自治區財經學校)創辦于1972年,迄今已有43年的辦學歷史。2009年并入西藏大學。學校占地128畝(含東郊農場24畝),建筑面積44248平方米,擁有固定資產8339萬元,藏書6萬冊,具備會計、金融模擬實訓室等現代化辦學設施。西藏大學財經學院(原西藏自治區財經學校)創辦于1972年,2009年與西藏大學合并,掛牌成立西藏大學財經學院、西藏財政干部管理學院。建校至今,財經學院已培養了2萬余名財經類專業人才,眾多畢業生已成為西藏自治區財政、稅務、金融等系統的業務骨干。學院占地128畝(含東郊農場24畝),建筑面積44248平方米,擁有固定資產8339萬元,藏書6萬冊,具備會計、金融模擬實訓室等現代化辦學設施。學院下設9個科室16個部門,現有教職工94人;現階段開設會計學、財政學、金融學三個本科專業及財務會計、會計電算化、財會與文秘、會計與審計等10余個專科專業;現有在校生938人,生源涉及到全國12個省(區)。2015年期,學院開始招收財政學方向碩士研究生,進一步完善學院學科體系。此外,學院迄今已與人民大學網絡教育學院聯合招收了遠程教育本專科學生1374人。經過幾代財院師生的努力,學院的教學條件、辦公環境和生活設施得到了進一步改善,師資隊伍、課程體系、招生規模等方面都有了較大發展,形成了以普通本專科教育為主,遠程網絡教育、中專和各類培訓為輔的多層次辦學格局,以財政和會計專業為主的財經專業課程體系日趨豐富完善,各項工作得到了上級部門和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曾先后榮獲“全國財政系統教育先進單位”、“全國民族團結模范先進單位”、“全國精神文明先進單位”、“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財政部重點扶持學校”等多項國家級、自治區級榮譽稱號。現階段,財經學院在西藏大學黨委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緊緊圍繞“211工程”院校的辦學要求,著力于加快師資隊伍建設、學科建設、專業建設、科研建設和基礎設施的步伐,改善人才培養模式,加快凝煉和形成學科方向,以會計、財政、金融等重點學科為支撐,加快重點專業的建設與發展,加快健全學科研究團隊,加緊落實校園改擴建項目,快速提升辦學層次和教育教學質量,打造特色突出、區內一流、西部知名的應用型財經人才培養基地。學校現有教職工90人,專兼職教師50人,其中高級講師9人,講師15人。經過多年努力,我校各種設施齊全,師資力量雄厚,各項管理制度嚴謹有序,在多方面贏得了較高的榮譽。學校先后被評為全國財政系統教育先進單位;全區中專辦學水平優秀學校;全國民族團結先進單位;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自治區文明學校、合格學校、綠色學校。 [詳情]
-
西藏大學工學院是貫徹中央領導和教育部領導關于西藏大學“十五”期間重點發展西藏社會、經濟急需的工科專業的指示精神,努力實現把西藏大學辦成學科門類較齊全的教學科研型綜合大學目標而創建的。工學院具有很好的發展潛力,是世界屋脊上培養工科的重要人才基地和培養未來工程師的搖籃。西藏大學自1994年招第一批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專科開始,邁出了工科專業建設的第一步。2000年10月成立計算機科學系,2001年10月成立工學院籌備組。目前,工學院拉薩校區下設計算機科學系、交通運輸系、電子工程系、建筑學系和西藏大學網絡中心(林芝校區下設土木工程系、水利水電工程系和電氣工程系)。工學院的辦學宗旨是培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滿足西藏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獲得工程師基本訓練的工科專業高級專門人才。工學院拉薩校區現設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交通運輸工程、建筑學四個本科專業和一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科專業,本專科在校學生552名。有各類專業教師48名,其中,教授、副教授4名;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6名。(林芝校區設有土木工程、水利水電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六個本科專業和一個電氣自動工程及其自動化專科專業,本專科在校生320名;各類專業教師33名。)工學院從2001年成立籌建以來各方面發展迅速,各項工作進展順利,特別是實驗室建設成效顯著。現有4間計算機專業教學機房和4間多媒體機房,共有教學用計算機達500余臺。已建成工程測量實驗室、電子信息工程實驗室、建筑學專業美術畫室、建筑學專業繪圖室等實驗室。為滿足專業實驗的需要,目前正在籌建的實驗室有交通運輸實驗室、電子信息實驗中心、建筑造型與攝影實驗室、建筑物理實驗室和結構工程實驗室等。工學院科研成果比較突出。由學科帶頭人尼瑪扎西教授主持和承擔的國家級課題《藏文信息編碼國際標準和國家標準》已通過國家鑒定,得到國內外專家好評和自治區人民政府的獎勵。目前承擔了國家級重點課題和國級項目有《藏文Windows平臺》、《藏文信息編碼(擴充集)國家標準》、《基于Linux的跨平臺藏文信息處理系統》等,其中國家級重點課題《藏文Windows平臺》被列入“863計劃”。院教工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論文達40余篇。工學院還兼管中國教育科研網(CERNET)西藏主結點、Cisco網絡教育學院。校網絡中心配合有關方面順利完成了西藏大學校園網一期工程建設,目前正配合開展校網二期建設工程。根據西藏大學“十。五”發展規劃,工科建設作為西藏大學發展建設的重點,所面臨的任務十分艱巨,特別是面對工科師資力量現極為缺乏的現狀,我們熱誠希望全國各地有志之士投身到西藏大學工科建設中來。這里是一方熱土,是工科專業教師和工學博士、工學碩士施展才華的用武之地,是實現人生理想與抱負的廣闊天地。目前,全院師生對工學院發展充滿信心,決心在校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團結一致,同心同德,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斷加強工學院全方位的建設,緊緊圍繞“辦學質量”這個中心任務,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努力為西藏現代化建設培養更多合格的、急需的高素質工科專門人才,為西藏全面實現跨越式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詳情]
-
西藏大學是西藏自治區所屬綜合性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004年9月成為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共建高校,2013年5月列入“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2013年7月成功獲批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2018年2月成為教育部與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合建高校。學校辦學歷史可追溯于1951年11月進藏部隊創辦的藏文干部訓練班,歷經西藏軍區干部學校、西藏地方干部學校、西藏行政干部學校等發展階段。1965年、1975年,為滿足百萬翻身農奴學習文化,建設新西藏的需要,學校又歷經西藏師范學校、西藏師范學院發展階段,開創了西藏師范教育的先河。為適應西藏地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對人才的需要,經教育部批準,1985年7月學校正式更名為西藏大學。1999年以來,西藏自治區藝術學校、西藏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和西藏民族學院醫療系、西藏自治區財經學校、西藏農牧學院先后并入西藏大學,步入了創辦具有民族區域特色綜合性大學的新階段。2016年6月,西藏大學農牧學院單獨設置為西藏農牧學院。學校現有納金校區、河壩林校區、羅布林卡醫學院校區和羅布林卡財經學院校區四個校區,總占地面積1400余畝,建筑面積達46.16萬平方米,教育城校區正在規劃建設中。現設有文學院、理學院、工學院、醫學院、藝術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旅游與外語學院、政法學院、教育學院、財經學院、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國家開放大學西藏分院、繼續教育學院、國際交流合作處(留學生部)15個學院(部)。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5.63億元,圖書總藏量132.1萬冊,電子圖書50.5萬余種。校園網絡實現全覆蓋,是CERNET西藏主節點,率先在區內建成IPv6園區網。學校有在職教職工1153人,其中專任教師和其他師資862人。專任教師和其他師資中具有高級職稱346人,占40.1%;具有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的620人,占71.9%。入選人社部“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6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4人,入選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1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和“自治區政府特殊津貼”專家6人,自治區級教學名師2人,自治區學術技術帶頭人8人,全國師德標兵1人,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1人,全國優秀教師和模范教師5人。學校有各類在校生2.3萬余人,其中普通本專科學生9768人,博士研究生118人,碩士研究生1280人,留學生7人,臺灣學生5人,各類成人學生1.2萬余人。學校有民族學、中國語言文學、生態學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12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8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5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52個本科專業,涵蓋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醫學、管理學和藝術學10個學科門類。有2個國家級重點學科,14個自治區級重點學科,生態學入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行列。學校有國家精品課程1門,國家雙語教學示范課程1門,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4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國家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自治區精品課程20門,自治區級教學團隊6個,自治區實驗教學示范中心3個,自治區特色專業建設點5個。近年來,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項,自治區級教學成果獎30項,入選“全國首批創新創業教育示范高校”。共承擔國家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項目1項,國家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項,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381項,自治區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5項,自治區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4個,自治區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715項。學校擁有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科技部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國家發改委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和自治區共建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重要科研平臺。還擁有1個自治區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2個自治區級協同發展中心,4個自治區重點實驗室,11個自治區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3個自治區高等學校科研創新團隊,1個藏文古籍研究所,2個自治區工程研究中心,2個教育部野外觀測站。5年來,學校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近800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2項,科技部“973”項目1項,“973”前期研究專項2項,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1項,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1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項3項,科研經費達3億多元。獲得中國藏學研究珠峰獎9項,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1項,國家互聯網發展基金會“網絡安全突出貢獻獎”1項,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3項,自治區科學技術獎13項,自治區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9項,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獎3項。“藏族唐卡勉唐派”“藏族唐卡欽澤派”和“藏族礦植物顏料制作技藝”分別列入第一批、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圖書館館藏十世紀寫本《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兩萬五千頌》分別入選第三批、第五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學校高度重視對外交流與合作。先后與挪威、日本、美國、意大利、德國、尼泊爾、法國、香港、澳門、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十幾所高校和國內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校際合作關系。教育部先后組建以北京大學為組長單位,武漢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為副組長單位,中央財經大學、四川大學、華南師范大學為成員的新一輪對口支援西藏大學高校團隊和由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大學、蘭州大學、中央財經大學組成的部區合建高校團隊,在聯合辦學、學科建設、隊伍建設、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等領域,開展多層次、多領域的支援與合作共建,為學校建設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建校六十余年來,學校已探索出一條在特殊高原民族地區興辦現代高等教育的成功之路,累計培養近7萬名各級各類專門人才,為西藏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重要智力支撐,成為西藏創新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成果轉化、高層次決策咨詢和民族文化傳承創新的重要基地,對外開放與交流的重要窗口。展望未來,學校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治邊穩藏的重要論述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記習總書記“把西藏大學辦好,對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西藏具有很重要的基礎性意義和戰略性意義”的殷殷重托和今年2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給我校醫學院學生的重要回信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正確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守“辦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學”理念,搶抓“雙一流”建設、部區合建、高校團隊對口支援及合作建設等重大機遇,立足西藏,面向全國,以繼承和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和服務國家和地方重大戰略需求為辦學宗旨,堅持“特色立校、質量興校、人才強校、開放辦學、持續發展”辦學思路,提升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文化傳承創新、國際交流與合作能力與水平,努力培養“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力爭到2021年,把學校建設成為特色突出、國內有影響力、國際有知名度的高水平綜合性大學,為譜寫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西藏篇章而努力奮斗 [詳情]
-
西藏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是經西藏自治區教育廳批準于2003年9月正式成立的,其前身是西藏大學經濟管理系,創辦于1986年。經濟與管理學院是在阿沛·阿旺晉美政協副主席和已故班禪副委員長的親切關懷下成立的。學院歷經20多年的發展,在辦學層次、學科建設、教學質量、科研工作、學生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步。到(2019年)為止,學院全日制本專科生、研究生共畢業了1152名,各類成人教育本專科生共畢業了1357名,這些畢業生工作在西藏經濟建設的各條戰線上,為西藏的發展和繁榮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詳情]
-
西藏大學旅游與外語學院是根據胡錦濤**對我區導游問題做出的兩次重要批示,結合《西藏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和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的有關精神,按照國家旅游總局和西藏自治區黨委和政府提出的“在西藏大學建立旅游學院,專業設置以英語和旅游管理為主”的具體要求,借兄弟省、市教育援藏的大好時機,結合我校實際,合理調整和整合資源,我校于2004年6月25日正式掛牌成立了旅游與外語學院。旅游與外語學院順應西藏大學的改擴方案,按照國家旅游總局和西藏自治區黨委和政府提出的在西藏大學建立旅游學院的指示,在原語文系和經濟與管理學院部分專業的基礎上組建的。旅游與外語學院目前設英語和旅游管理兩大專業。下設8個本科專業:英語導游、商貿英語、英語師范、英漢翻譯、旅游管理、旅游會展、旅游酒店管理、旅游管理規劃和日語翻譯、藏漢英翻譯、酒店管理3個專科專業。以上各專業均為多層次多形式辦學,既實行普通本專科的招生,也進行在職行業人員的培訓和中專層次學生的招生。現有教職工63人,各專業教師58人,其中正副教授7名,講師23人,具有碩士以上學歷的教師14人,其中外籍教師6人。在校本、專科學生788人,包括藏、漢、回等13個民族。旅游與外語學院下設外語系、旅游管理系和公共英語教研室三個基本教學單位以及學院辦公室、學院教務科、學院學生科等三個行政部門。此外,還設有西藏大學旅游管理與外語培訓中心(內含全國出國培訓備選人員外語考試(BFT)西藏考試培訓中心)和西藏旅游與發展研究所等教研培訓機構。旅游與外語學院實行院長負責制;院務委員會為最高決策機構。旅游與外語學院在今后的工作中將根據西藏自治區旅游業和涉外事物發展的需要,適時拓寬專業方向,開辦新專業,拓展專業方向。同時,學院正在積極創造條件成立“西藏大學教育旅行社”并掛靠在旅游與外語學院;實行責、權、利相統一的企業化管理模式,為今后旅游專業的日常教學和學生的見習以及實習提供平臺。西藏自治區旅游局是西藏大學的共建單位,主要為旅游與外語學院的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其下屬的旅游企業和飯店是旅游與外語學院的實習基地。在科研方面將積極開展西藏旅游行業的科學研究工作,為西藏旅游行業的發展和投資環境提供良好的科學依據。力爭在2007年至2008年間,申報旅游管理專業和英語專業的碩士點。爭取與內地有關院校聯合開辦旅游管理高級人才培訓班。逐步實行全員聘任的行政管理體制。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舉世矚目的青藏鐵路的開通和西藏大學被確定為“教育部與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建”和自治區重點建設高校,旅游與外語學院迎來了錢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學院全體師生決心在校黨委的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抓住機遇,迎接挑戰。今后,學院將進一步理清發展思路,明確發展目標,確立發展戰略,深化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健全激勵機制,認真落實“重視人才”和“對外合作”的興院戰略,力爭在15-20年把學院建設成為在中西部有一定影響的教學科研型學院。 [詳情]
-
西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自2011年以來先后獲得與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和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政策碩士博士學位授權點、少年兒童組織與思想意識教育碩士學位授權點,為該學科在自身發展、引領哲學社會科學發展、促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等方面積累了經驗、打下了良好基礎,學科發展呈現出光明的前景。西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緊緊圍繞西藏經濟社會“穩定與發展”的兩大主題,確定了“立足西藏,面向全國,努力培養國家和西藏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高素質人才”的培養目標和建設“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行列”的學科定位,將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作為民族文化特色優勢學科群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度重視、重點建設,切實發揮該一級學科對民族文化和高原科學技術兩大特色優勢學科群的指導引領作用。一、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概況:招生方向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思想政治教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方向的研究特色:(1)注重研究西藏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等理論基礎的研究,凸顯理論導向;(2)以馬克思主義整體性視角審視關照西藏經濟社會中帶有全局性的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凸顯現實關照。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方向的研究特色:(1)凸顯中國特色、西藏特點的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的地域特色和區位優勢;(2)西藏特點的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3)學科建設、科學研究與思政課教學相互促進。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研究特色:(1)理論性強。本研究方向側重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豐富和發展、理論內容的創新和完善,旨在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研究的科學化和學科化;(2)植根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踐性強。立足社會實踐,在實踐中研究和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載體、新路徑,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3)學科建設、科學研究與思政課教學相互促進。學術梯隊:本學科現有教授8人,副教授11人,講師24人,助教1人。二、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政策博士、碩士學位點概況:1、本學科主要培養方向:(1)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研究這是本學科長期穩定的研究方向,也是本學科的重要基礎理論研究。本學科有成熟的、具有特色的優秀教材、大量的優秀科研成果和大量的資料。本方向主要內容有:馬克思主義關于民族產生的一般學說,不同類型的民族共同體的形成基礎、條件和發展趨向,民族發展與階級、國家、社會、自然環境等方面的關系,民族消亡的條件、過程、途徑等問題;民族問題的產生和存在的范圍,民族問題的特點、內容、性質和發展規律,民族問題與社會發展問題;民族綱領的原則、內容及民族問題的解決方式和政策等。本研究方向的宗旨是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尤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族理論,為推動和促進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和諧和繁榮發展,不斷解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民族問題服務。(2)中國當代民族政策的理論與實踐研究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總結我國現代化建設中民族工作的新經驗新成果,關注我國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發展問題,結合當代世界民族問題的新特點,研究我國民族問題、民族關系的新情況、新變化,為社會提供人才支持、理論成果和理論借鑒。本研究方向注重政策實施的過程性研究,為制定、充實和完善黨的民族政策特別是黨在西藏地區的特殊優惠政策提供服務。本研究方向具有很強的應用性,研究領域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3)中外民族問題及政策比較研究以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為指導,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研究外國的民族情況,包括民族構成及來源、民族社會經濟活動和文化傳統等;研究外國的民族矛盾、民族問題,特別是當今國際民族問題的特點及其趨勢,以及各國解決本國民族問題的政策和措施;研究民族主義思潮和民族主義運動興起、發展和演變的過程、規律及其在不同歷史時期所產生的不同作用。宗旨在于從世界角度研究探索民族現象和民族問題的規律,為豐富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全面正確地認識和不斷地解決我國民族問題提供借鑒和指導,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民族工作及增進各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服務。學術梯隊:本學科現有教授7人,其中,博士生導師2名,副教授5人,講師11人。三、少年兒童組織與思想意識教育碩士學位點概況:主要研究方向是少年兒童重要思想意識及少年兒童組織教育。重點研究少年兒童重要思想意識形成的心理規律、影響因素和途徑,研究隨著社會分工的發展少年兒童思想教育的專門組織如何運用各種社會影響因素并發揮組織自身優勢,進行少年兒童思想教商的原理、內容、方法、歷史、發展趨勢,以及改革創新等學科的特點是:它從內容上講是面向少年兒童進行思想教育。第一個層次是精神信仰,培養少年兒童對真善美的本質追求,為民族復興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的支撐;第二個層次是政治意識,引導少年兒童逐步理解我國的國體、政體;第三個層次是道德修養,讓少年兒童形成良好的基本的品格和行為習慣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學術梯隊:本學科現有專業教師19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6人,占教師總數的31、6%。擁有碩士研究生學歷教師17人(其中6人博士在讀),占教師總數的89.5% [詳情]
-
西藏大學政法學院是在思想政治教學部分出后,經自治區批準,于2011年3月重新組建而成。學院根據各項事業發展的需要,設有理論法學系、應用法學系、思想政治教育系、西藏民族法學研究所四個教學和科研單位。并設有綜合辦公室、教務科、學生科等日常工作機構。政法學院現有本科專業兩個:法學、思想政治教育,這兩個專業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和很強的發展后勁,切合西藏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而且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是校級重點學科。政法學院在以本科教育為主的基礎上,形成了本科生教育、專科教育和各類成人教育相結合的辦學格局。現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667人(含法院、檢察院系統法學雙語班),另有電大、函授成人生近1000人。政法學院現有教職工28人,其中專任教師19人。教師中,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6人,占教師總數的31.6%;擁有碩士研究生學歷教師14人,另有3人博士在讀,占教師總數的89.5%。另有客座教授9人、兼職教授2人。初步形成了一支政治合格、專業基礎扎實、民族結合、相對穩定、素質較高、樂于奉獻的師資隊伍。政法學院形成了邊疆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育、西藏地方法治建設、民族法文化、少數民族習慣法等具有民族和區域特色的研究方向。2005年至2009年間,政法學院教師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學術論文81篇,共申報和承擔了7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5項省部級課題。通過幾年的努力,教師的科研能力明顯增強,科研水平有了明顯提高。政法學院進一步深化了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完善了機構設置,明確了機構職責。各項管理工作重心下移,政法學院下設三個系和三個科室,學院辦公室負責日常管理工作,教務科具體負責學生學籍、成績管理及教學文件的制定、管理、歸檔工作,學生科全面負責學院學生管理工作和團學工作。進一步理順了關系,實現了歸口管理。同時,隨著我校管理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政法學院規章制度日益健全,建立起了符合學院實際的激勵、競爭機制,在學院內部營造了一種互相團結、積極向上的氛圍,為教師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間,各項管理基本上走上了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在學校黨委的直接領導下,政法學院黨委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重要理論為指導,結合我院實際,認真探索加強我院黨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新途徑。在教師、學生中深入開展馬克思主義“四觀”、“兩論”和愛國主義教育,多次舉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樹立、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理論講座。廣大師生員工思想覺悟明顯提高,黨建工作卓有成效。政法學院共有黨員104人,其中教工黨員23人,占教工總數的82.85%;學生黨員81人,占學生總數的12.51%,學生中遞交入黨申請書的學生占學生總數的78.6%,學院有教工黨支部2個,學生黨支部5個。通過加強黨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充分發揮各級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和凝聚力,為加快學院建設和發展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證。在學校內部,加強各學院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特別是加強交叉學科間教學科研的合作,例如同文學院聯合開展藏漢雙語法學的教學和研究;同時,作為西藏政法機關決策咨詢的重要基地,政法學院積極為政法機關決策獻言獻策。而且,政法學院還本著“產、學、研”一體化的原則,加大開門辦學的力度,通過開辦司法考試培訓班、開展法律援助等方式,不斷促進與社會各界的聯系。自國家教育部確定武漢大學對口支援政法學院以來,主動加強與武漢大學聯系、溝通,建立起了一種經常性的互動關系,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政法學院的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管理水平等方面不斷提高。另外,政法學院與還同西南大學、西南政法大學等相關高校建立了良好的關系,開展形式多樣的科研交流合作。 [詳情]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正在播放91|
簧片在线免费观看
|
免费一级毛片视频
|
91久久精品一区二区别
|
国产a一三三四区电影
|
成人免费视频播放
|
一二区成人影院电影网
|
国产精品久久影院
|
中文在线免费视频
|
在线视频 91|
综合久久久久久久
|
久久久国产精品
|
国产麻豆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深夜视频51
|
精品视频久久
|
亚洲激情视频在线播放
|
日本77777|
欧洲亚洲女同hd
|
成人永久视频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网址
|
日韩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经典
|
99re6在线视频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网站
|
亚洲精品福利在线
|
国产区第一页
|
麻豆传媒在线观看
|
av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黄免费|
日韩在线小视频
|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w女人spa
|
久久久久国
|
成人免费视频播放
|
99精品在线看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
av免费观看网站
|
欧美激情一二三区
|
免费看91的网站
|
免费色网址
|
日韩精品视频在线
|
福利视频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