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大學
中國傳媒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已正式進入國家“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項目重點建設高校行列,前身是創建于1954年的中央廣播事業局技術人員訓練班。1959年4月,經國務院批準,學校升格為北京廣播學院。2004年8月,北京廣播學院更名為中國傳媒大學。學校位于中國北京城東古運河畔,校園占地面積46.37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63.88萬平方米。
中國傳媒大學的校訓是:立德、敬業、博學、競先。
中國傳媒大學堅持“結構合理、層次分明,重點突出、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相互支撐”的學科建設思路,充分發揮傳媒領域學科特色和綜合優勢,形成了以新聞傳播學、戲劇與影視學、信息與通信工程為龍頭,文學、工學、藝術學、管理學、經濟學、法學、理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相互交叉滲透的學科體系。
目前,學校設有6個學部、1個協同創新中心,5個直屬學院,擁有新聞學、廣播電視藝術學2個國家重點學科,傳播學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新聞傳播學、藝術學理論、戲劇與影視學3個一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通信與信息系統、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動畫學4個二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7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7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35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點,18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95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點,8個專業碩士類別,87個本科專業。
2017年9月,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簡稱“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我校入選“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 “新聞傳播學”、“戲劇與影視學”兩個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
中國傳媒大學致力于高層次、復合型創新人才培養。建校60多年來,學校培養了大批信息傳播領域高層次人才,為黨和國家的傳媒事業以及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被譽為“中國廣播電視及傳媒人才搖籃”、“信息傳播領域知名學府”。學?,F有全日制在校生近14000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專科生9000余人,博士、碩士研究生4000余人;有繼續教育在讀生30000余人。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截至2017年10月,共有教職工2021人,其中專任教師1150人,正高級300人,副高級442人。學校擁有一批國內外享有盛譽的教授、學者,其中包括:3名雙聘院士,3人入選“長江學者”,4人入選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3人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等。近年來,一批中青年學術骨干脫穎而出,分別入選教育部“新(跨)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還有20余人次榮獲國家級教學名師獎、全國優秀教師榮譽稱號、北京市級教學名師獎等。學校還聘請了一批著名專家學者擔任特聘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職教授,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日益增強。
作為信息傳播研究領域的學術重鎮,中國傳媒大學致力于傳媒內容和形式創新研究、傳媒高新技術研發和為政府企事業單位決策咨詢服務,形成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學校建有藝術研究院、傳播研究院、新媒體研究院和文化發展研究院,建有國家廣播電視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建)、媒介音視頻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廣播電視研究中心、廣播電視數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有聲語言分中心、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全國公益廣告創新研究基地、文化部國家文化貿易理論研究基地、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首都傳媒經濟研究基地)、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基地、廣播電視藝術學研究基地、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基地)、數字動畫技術研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現代演藝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視聽技術與智能控制系統文化部重點實驗室、廣播電視傳輸部級重點實驗室、信號與信息處理部級重點實驗室,建有“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數字媒體工程創新引智基地、全國高等教育質量檢測評估研究基地。學校主持完成了國家數字中短波廣播技術標準制訂與系統研制、參與國家手機電視、移動多媒體技術標準制訂,在數字廣播技術領域處于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學校辦有教育部“名刊工程”期刊《現代傳播》。
學校建有校園多媒體網絡、數字有線綜合業務網、圖書文獻信息資源網、現代遠程教育網,公共服務體系日趨完善;建有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廣播電視與新媒體實驗教學中心、動畫與數字媒體實驗教學中心,6個北京市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廣告實踐教學中心,動畫實驗教學中心,影視藝術實驗教學中心,傳媒技術實驗教學中心,電視節目制作實驗教學中心,播音主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等;多媒體教室、演播館、實驗室等裝備精良,功能完善;圖書館形成了信息傳播學科內容豐富,紙質、電子、網絡形式多樣的館藏體系。
學校與200多所國外知名大學、科研與傳媒機構建立了交流合作關系。2009年學校發起成立了“傳媒高等教育國際聯盟”,27個國家和地區的65所知名傳媒高校加入“聯盟”。學校還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媒介與女性”教席單位,建有亞洲傳媒研究中心、歐洲傳媒研究中心等國際學術研究機構。由我校主辦的亞洲傳媒論壇、世界大學女校長論壇、中國傳播論壇等高層次國際學術會議,已成為國際傳媒界、高教界交流的重要平臺。
-
我校根據考生初試成績和綜合成績確定進入復試考核的基本要求。其中,綜合成績計算方法如下: 初試成績總分為500分的專業(除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及會計之外的專業):綜合成績 =(初試總成...2024-03-25
-
一、成績查詢 1.中國傳媒大學2024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成績查詢系統將于2024年2月26日15:00開放,網址為:https://yzbm.cuc.edu.cn/10033/main/user/index。 2.因查詢人數較多,請考生盡量錯峰查詢...2024-02-28
-
2023年計劃招生60人,其中全日制30人,非全日制30人。 全日制周一至周五上課,非全日制周末上課 培養方向: 方向一:公共治理與城鄉智慧管理 方向二:傳媒與公共事務管理 方向三:公共危...2023-06-27
-
錄取 按照全面衡量、綜合評價、擇優錄取的原則進行錄取,具體要求參見當年度中國傳媒大學碩士研究生招生復試辦法。 考生因報考碩士研究生與所在單位產生的問題由考生自行處理。若因此...2023-06-27
-
一、成績查詢 1.中國傳媒大學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成績查詢系統已經開通,網址為:https://yzbm.cuc.edu.cn/10033/main/user/index 2.因查詢人數較多,請考生盡量錯峰查詢。 3.我校不提供專...2023-06-27
-
考點地址 北京市朝陽區定福莊東街一號,中國傳媒大學。 準考證下載 2022年12月14日至12月26日,考生憑網報用戶名和密碼登錄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https://yz.chsi.com.cn)下載打印《準考證》。...2023-06-26
-
考生應在考前10天左右,憑網報用戶名和密碼登錄研招網自行下載打印《準考證》。 《準考證》使用A4幅面白紙打印,正反兩面在使用期間不得涂改??忌鷳{下載打印的《準考證》及居民身份證...2023-06-26
-
考生應在考前10天左右,憑網報用戶名和密碼登錄研招網自行下載打印《準考證》。 《準考證》使用A4幅面白紙打印,正反兩面在使用期間不得涂改。考生憑下載打印的《準考證》及居民身份證...2023-06-26
-
中國傳媒大學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研究生自2019年開始招生,是為適應不斷發展的公共管理現代化、科學化、專業化的迫切需求,完善公共管理人才培養體系,創新公共管理人才培養模...2023-06-25
-
符合中傳研招網(http://yz.cuc.edu.cn)發布的《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1133中國傳媒大學考點確認須知》相關要求的考生,須選擇中國傳媒大學考點(考點代碼1133)辦理網上報名和網上確認...2023-06-25
-
一、中國傳媒大學政府與公共事務學院簡介 中國傳媒大學政府與公共事務學院是學校直屬的教學科研單位,在新聞傳播學、政治學和公共管理三個一級學科的交叉地帶開展具有鮮明“傳媒與傳...2024-03-29
-
一、中國傳媒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簡介 中國傳媒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起源于1985年創立的北京廣播學院管理系,2002年5月,原北京廣播學院管理科學系與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東校區經濟管理系合并...2024-03-29
-
一、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簡介 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成立于1996年,其前身是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播音主持藝術學院是中國最早建立培養播音主持專業人才的教育基地,也...2024-03-29
-
學校簡介 中國傳媒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高校。學校以雙一流建設為引領,強化信息傳播領域小綜合的學科特色,走新...2023-10-16
-
學校簡介 中國傳媒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高校。學校以雙一流建設為引領,強化信息傳播領域小綜合的學科特色,走新...2023-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