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醫科學院
- 簡稱:中醫科學院
- 地區: 北京
- 類型:研究機構
- 學制:2~3年
- 學費:¥0.00~0.00萬
- 班型:周末班
- 地址:北京東城區東直門內南小街16號?
- 證書:研究生畢業證書+碩士學位證書
-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
中國中醫科學院(ChinaAcademyofChineseMedicalSciences)始建于1955年,前身為原衛生部中醫研究院,1971年與北京中醫學院合并,更名為中國中醫研究院。2005年12月舉行五十周年院慶時,更名為中國中醫科學院。[1] 中國中醫科學院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直屬的集科研、醫療、教學為一體的綜合性中醫藥研究機構,以中醫藥科學研究作為中心任務。[1]該院屠呦呦終身研究員由于在青蒿素發現及其應用于治療瘧疾方面做出的杰出貢獻,于2015年10月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截至2016年4月,中國中醫科學院下設17個科研單位(包括14個研究所),6家醫療機構,3家教育單位,2家分院,5家學術、出版單位,3家掛靠單位;有職工5857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3519人;有3個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及1個獨立設置的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有8個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詳情]
-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心理所)成立于1951年,前身為創建于1929年的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心理所的戰略定位是:探索人類心智本質,揭示心理和行為的生物學基礎與環境影響機制,為促進國民心理健康和推動社會和諧發展提供重要知識基礎和科技支撐,成為引領我國心理科學發展并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著名研究機構、服務國家科技創新與城鎮化發展的心理學科技智庫。2015年,心理所首批進入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四類機構分類改革的特色研究所系列。 心理所是中國科學院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和中國科學院行為科學重點實驗室的依托單位,設有健康與遺傳心理學、認知與發展心理學、社會與工程心理學3個研究室,與香港中文大學共建生物社會心理學聯合實驗室。 截至2018年10月1日,心理所有職工209人,其中研究人員149人(研究員45人、副研73人、助研31人),管理和支撐人員60人,中共“十九大”、“十八大”代表1人,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1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2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4人。 心理所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是心理學一級學科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現有基礎心理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應用心理學、健康心理學和認知神經科學5個博士和碩士培養點,并設有心理學博士后流動站。現有導師122人,其中博導51人,碩導71人;在讀研究生304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39人,碩士研究生165人;在站博士后44人。心理學院所培養的畢業生曾有3人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10人獲中國科學院優秀博士論文獎,1人獲北京市優秀博士論文獎。 2011年至2015年,心理學院所共承擔科研項目342項,包括973課題3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杰青2項、優青2項、科學院戰略性先導專項A類課題1項,B類課題3項;承擔其他部委及地方委托課題109項。研究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防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北京市科技獎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其他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項;獲批專利6項,主持發布國家非強制標準2項,登記軟件著作權11項。共發表各類科技論文1684篇,其中SCI/SSCI收錄的期刊論文997篇,國內核心期刊收錄論文454篇,影響因子大于5的論文107篇,其中第一作者論文59篇,最高影響因子為36.978;Q1類文章占SCI/SSCI發表文章的比例約為58%;出版專著/譯著共計42部。圍繞國家戰略需求開展研究,有效服務于政府宏觀決策,共提交咨詢報告56項,其中24項被國家采用,6項得到國家領導人批示。 心理學院所建設了一流的科研支撐平臺。實驗平臺包括由“多模態認知神經影像平臺”、“生理心理學實驗系統”、“認知與行為實驗系統”和“動物實驗中心”四大體系構成的公用實驗平臺,以及多個特色實驗室,如人類嗅覺實驗室、行為藥理學實驗室、視覺認知神經電生理實驗室等,實驗設施完善、功能齊全。心理所科研文獻資源保障水平與國際重要心理學機構相當,建有納入中科院知識庫網格的心理所機構知識庫,可為全國心理學及相關學科工作者提供專業信息服務。出版三本學術期刊,包括我國第一本英文心理學期刊《PsyChJournal》,及兩本中文心理學期刊《心理學報》和《心理科學進展》。《PsyChJournal》已被PsycINFO、Scopus、Medline等國際著名學術期刊數據庫索引。兩本中文刊連續多年入選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心理所是中國心理學會的支撐單位,團結引領國內同行共同發展。 心理所具有重要國際學術影響力。諾貝爾獎獲得者DanielKahneman教授、美國科學院和醫學院院士MichaelPosner教授是心理所榮譽研究員;德國科學院院士ErnestPoeppel教授是心理所特聘研究員;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諾貝爾經濟學獎評委Lars-G?ranNilsson獲批“中國科學院愛因斯坦講席教授”。現有30余人次在國際重要學術組織和期刊任職。心理所與多所國際知名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長期、活躍的學術交流與合作關系。 心理所積極踐行科技服務社會。在重大自然災害后心理援助的模式和關鍵技術上取得重要成果,建立全國心理援助聯盟,引領和示范我國災后心理家園的重建,獲我國政府最高慈善獎“中華慈善獎”。在心理健康促進模式和體系建設上取得重要進展,與中央國家機關工委和中科院工會共建“中央國家機關職工心理健康咨詢中心”,為中央國家機關96個部委的25萬職工和中科院職工及家屬提供心理健康服務。以科技咨詢為主要形式加強成果轉移轉化工作,領域覆蓋兒童與青少年教育、心理健康測評服務與產品開發、老年心理健康服務、災后心理援助及社區心理服務,產生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持續的知識產權收益。 心理所打造了一系列心理學科學傳播的品牌和產品。先后承擔了中國科協“心理與健康”大型科普展覽、北京市科協心理學戶外科普園、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兒童心理健康巡展”等多項科普任務。連續多年參與中科院“公眾科學日”、“科學嘉年華”等公益科學傳播活動。制作了近百種科普宣傳品、科普掛圖,并形成了較為成熟穩定的科普專業創作隊伍。建設了總面積近500平方米,可容納近百人同時參觀體驗的“心理夢工廠”,是國內首個以心理學科學傳播為目的,集科普展覽展示、科教活動、科技產品轉化為一體的心理科學和心理健康知識傳播基地,2013年獲得“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稱號。 心理所重視黨建和創新文化建設,重視發揮工青婦等群團組織力量,全所上下團結一致,在“銘責、進取、開放、和諧”的核心價值指引下,朝氣蓬勃地爭取跨越發展。 “十三五”期間,心理所將圍繞實現“十三五”戰略規劃目標,著力加強業已形成優勢的“心理疾患的識別與干預”、“感覺信息整合及其腦機制”及“精細化社會治理中的心理與行為適應”領域的研究,力爭實現重大創新突破;重點培育“創傷應激研究與心理干預”、“心理行為的個體差異及其畢生發展規律與應用”、“中國語言與文化的認知神經基礎及素質提升”、“人機系統中的認知能力增強”和“基于網絡大數據的心理行為研究及智能化應用”研究方向。 [詳情]
-
中國中醫科學院(ChinaAcademyofChineseMedicalSciences)始建于1955年,前身為原衛生部中醫研究院,1971年與北京中醫學院合并,更名為中國中醫研究院。2005年12月舉行五十周年院慶時,更名為中國中醫科學院。[1] 中國中醫科學院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直屬的集科研、醫療、教學為一體的綜合性中醫藥研究機構,以中醫藥科學研究作為中心任務。[1]該院屠呦呦終身研究員由于在青蒿素發現及其應用于治療瘧疾方面做出的杰出貢獻,于2015年10月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截至2016年4月,中國中醫科學院下設17個科研單位(包括14個研究所),6家醫療機構,3家教育單位,2家分院,5家學術、出版單位,3家掛靠單位;有職工5857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3519人;有3個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及1個獨立設置的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有8個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詳情]
-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心理所)成立于1951年,前身為創建于1929年的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心理所的戰略定位是:探索人類心智本質,揭示心理和行為的生物學基礎與環境影響機制,為促進國民心理健康和推動社會和諧發展提供重要知識基礎和科技支撐,成為引領我國心理科學發展并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著名研究機構、服務國家科技創新與城鎮化發展的心理學科技智庫。2015年,心理所首批進入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四類機構分類改革的特色研究所系列。 心理所是中國科學院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和中國科學院行為科學重點實驗室的依托單位,設有健康與遺傳心理學、認知與發展心理學、社會與工程心理學3個研究室,與香港中文大學共建生物社會心理學聯合實驗室。 截至2018年10月1日,心理所有職工209人,其中研究人員149人(研究員45人、副研73人、助研31人),管理和支撐人員60人,中共“十九大”、“十八大”代表1人,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1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2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4人。 心理所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是心理學一級學科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現有基礎心理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應用心理學、健康心理學和認知神經科學5個博士和碩士培養點,并設有心理學博士后流動站。現有導師122人,其中博導51人,碩導71人;在讀研究生304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39人,碩士研究生165人;在站博士后44人。心理學院所培養的畢業生曾有3人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10人獲中國科學院優秀博士論文獎,1人獲北京市優秀博士論文獎。 2011年至2015年,心理學院所共承擔科研項目342項,包括973課題3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杰青2項、優青2項、科學院戰略性先導專項A類課題1項,B類課題3項;承擔其他部委及地方委托課題109項。研究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防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北京市科技獎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其他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項;獲批專利6項,主持發布國家非強制標準2項,登記軟件著作權11項。共發表各類科技論文1684篇,其中SCI/SSCI收錄的期刊論文997篇,國內核心期刊收錄論文454篇,影響因子大于5的論文107篇,其中第一作者論文59篇,最高影響因子為36.978;Q1類文章占SCI/SSCI發表文章的比例約為58%;出版專著/譯著共計42部。圍繞國家戰略需求開展研究,有效服務于政府宏觀決策,共提交咨詢報告56項,其中24項被國家采用,6項得到國家領導人批示。 心理學院所建設了一流的科研支撐平臺。實驗平臺包括由“多模態認知神經影像平臺”、“生理心理學實驗系統”、“認知與行為實驗系統”和“動物實驗中心”四大體系構成的公用實驗平臺,以及多個特色實驗室,如人類嗅覺實驗室、行為藥理學實驗室、視覺認知神經電生理實驗室等,實驗設施完善、功能齊全。心理所科研文獻資源保障水平與國際重要心理學機構相當,建有納入中科院知識庫網格的心理所機構知識庫,可為全國心理學及相關學科工作者提供專業信息服務。出版三本學術期刊,包括我國第一本英文心理學期刊《PsyChJournal》,及兩本中文心理學期刊《心理學報》和《心理科學進展》。《PsyChJournal》已被PsycINFO、Scopus、Medline等國際著名學術期刊數據庫索引。兩本中文刊連續多年入選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心理所是中國心理學會的支撐單位,團結引領國內同行共同發展。 心理所具有重要國際學術影響力。諾貝爾獎獲得者DanielKahneman教授、美國科學院和醫學院院士MichaelPosner教授是心理所榮譽研究員;德國科學院院士ErnestPoeppel教授是心理所特聘研究員;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諾貝爾經濟學獎評委Lars-G?ranNilsson獲批“中國科學院愛因斯坦講席教授”。現有30余人次在國際重要學術組織和期刊任職。心理所與多所國際知名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長期、活躍的學術交流與合作關系。 心理所積極踐行科技服務社會。在重大自然災害后心理援助的模式和關鍵技術上取得重要成果,建立全國心理援助聯盟,引領和示范我國災后心理家園的重建,獲我國政府最高慈善獎“中華慈善獎”。在心理健康促進模式和體系建設上取得重要進展,與中央國家機關工委和中科院工會共建“中央國家機關職工心理健康咨詢中心”,為中央國家機關96個部委的25萬職工和中科院職工及家屬提供心理健康服務。以科技咨詢為主要形式加強成果轉移轉化工作,領域覆蓋兒童與青少年教育、心理健康測評服務與產品開發、老年心理健康服務、災后心理援助及社區心理服務,產生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持續的知識產權收益。 心理所打造了一系列心理學科學傳播的品牌和產品。先后承擔了中國科協“心理與健康”大型科普展覽、北京市科協心理學戶外科普園、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兒童心理健康巡展”等多項科普任務。連續多年參與中科院“公眾科學日”、“科學嘉年華”等公益科學傳播活動。制作了近百種科普宣傳品、科普掛圖,并形成了較為成熟穩定的科普專業創作隊伍。建設了總面積近500平方米,可容納近百人同時參觀體驗的“心理夢工廠”,是國內首個以心理學科學傳播為目的,集科普展覽展示、科教活動、科技產品轉化為一體的心理科學和心理健康知識傳播基地,2013年獲得“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稱號。 心理所重視黨建和創新文化建設,重視發揮工青婦等群團組織力量,全所上下團結一致,在“銘責、進取、開放、和諧”的核心價值指引下,朝氣蓬勃地爭取跨越發展。 “十三五”期間,心理所將圍繞實現“十三五”戰略規劃目標,著力加強業已形成優勢的“心理疾患的識別與干預”、“感覺信息整合及其腦機制”及“精細化社會治理中的心理與行為適應”領域的研究,力爭實現重大創新突破;重點培育“創傷應激研究與心理干預”、“心理行為的個體差異及其畢生發展規律與應用”、“中國語言與文化的認知神經基礎及素質提升”、“人機系統中的認知能力增強”和“基于網絡大數據的心理行為研究及智能化應用”研究方向。 [詳情]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
|
欧美成人看片黄a免费看
|
国产亚洲一区在线
|
欧美亚洲第一区
|
国产欧美欧洲
|
免费成人在线网站
|
国产精品视频区
|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
|
日韩av免费
|
亚洲一区二区久久
|
麻豆av一区
|
免费在线观看黄网站
|
日韩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
久久久精品999
|
一区二区精|
亚洲国产精品尤物yw在线观看
|
日本亚洲欧美
|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精品
|
久久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欧亚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
|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最热
|
天堂网在线观看
|
久久手机视频
|
亚洲色欲色欲www
|
国产网站在线播放
|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
|
成人精品电影
|
久草av在线播放
|
欧美一级大片
|
成人6969www免费视频
|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www.日韩av|
女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色婷婷成人做爰视频免费
|
日韩精品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
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一区色
|
亚洲欧美日韩天堂
|
欧美日韩麻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