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选视频在线观看_www.99热视频_369看片你懂的小视频在线观看_欧美一区二区精品夜夜嗨_欧美成年人视频_久久精热

您當前的位置: 師大博學 > 華東師范大學 > 招生學院
華東師范大學
華東師范大學
  • 簡稱:華東師大,華東師范
  • 地區: 上海
  • 類型:師范類、公辦、雙一流、985
  • 學制:2.5~3年
  • 學費:¥2.30~26.80萬
  • 班型:周末班、集中班
  • 地址:上海市普陀區中山北路3663號
  • 證書:研究生畢業證書+碩士學位證書
  • 華東師范大學地球科學學部(簡稱“地學部”)于2014年3月成立,是華東師范大學首個學部制單位,下設地理科學學院,城市與區域科學學院,生態與環境科學學院、河口海岸科學研究院及崇明生態研究院。丁平興教授任地學部主任,劉敏、杜德斌、陳小勇、何青四位院長任地學部副主任。2018年6月,中共華東師范大學地球科學學部工作委員會成立,劉婕任黨工委書記。為完善學術管理的體制、制度和規范,積極探索教授治學的有效途徑,地學部設立學術委員會及學科建設與科學研究委員、師資隊伍建設委員會、學位評定委員會、教學委員會、學術倫理與法律委員會等6個專門委員會。地學部擁有地理學、生態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及海洋科學4個博士后流動站,擁有地理學、生態學、環境科學、海洋科學4個一級學科博士點,氣象學,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區域經濟學等4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華東師范大學共有12個學科進入A類,其中地學部地理學、生態學進入A類學科。地學部擁有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地理學國家理科基礎學科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浙江天童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地理信息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現代城市研究中心)、教育部戰略研究基地(科技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上海城市化生態過程和生態恢復重點實驗室。期望通過學部制改革進一步完善學校管理架構,實現管理中心的下移,促進學科交叉融合,推動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并通過整合資源和創新體制機制,不斷激發地學學科新的發展活力,以早日實現世界一流學科的建設目標。 [詳情]
    [
    簡章:

    1篇

    ]
    [
    學費:

    2.30萬

    ]
  • 華東師大法學學科具有20多年的辦學歷史,2016年2月,學校積極響應全面依法治國的國家戰略,大力加強法學學科建設,在原法律系基礎上撤系建院,成立法學院,由著名法學家張志銘教授擔任院長。撤系建院以來,學院在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學術科研、社會服務等方面實現了跨越式發展?,F有教職工54名,其中教師47名,包括教授16名(含紫江青年學者),副教授22名,初步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朝氣蓬勃、富有潛力的教研團隊。學院1997年開始招收本科生,2004年開始招收法學碩士,2014年設立法律碩士點,2016年獲批設立法學一級學科碩士點,在法社會學、法政治學等方向招收博士生,2020年獲批設立法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形成了本科-碩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恪守“奉法守正,知行合一”的院訓,以知識、能力、素質并重為原則,致力于培養“有關懷、識時務、講方法”的卓越法治人才。學院與最高人民法院第三巡回法庭、上海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以及公檢法、律所、西門子等大型公司企業等簽約共建,學生團隊獲得荷蘭海牙國際刑事法院中文模擬法庭大賽總決賽亞軍(2017)、國際刑事法院中文模擬法庭比賽國內賽特等獎(2017)、上海市高校大學生法治辯論賽冠軍(2018)、“外研社國才杯”全國英語演講大賽冠軍(2019)、第十七屆Jessup國際法模擬法庭全國選拔賽二等獎(2019)、上海市首屆法律案例分析大賽一等獎(2019)等殊榮。學院科研實力突出,自2016年建院以來在CSSCI上發表論文近200篇,其中,法學16種核心期刊(CLSCI)發文排名在全國法科院校中2017年、2018年、2019年分別為第26、24、22位,躋身全國前列。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重大課題攻關項目及其它省部級項目50余項,參與多項國家和上海市等地方立法和政策制定工作。創辦《師大法學》刊物,構筑“師大法學講座”、“師大法學論壇”、“師大法學沙龍”等一系列學術交流平臺,出版“師大法學文庫”和“師大法學講義”等文叢,擴大了師大法學學術聲譽和社會影響力。學院學科布局完整,在理論法學、憲法行政法學、民商法學、刑法學、社會法學、訴訟法學等法學主干學科方向進行重點布局的同時,還充分利用學校的優勢學科資源,積極推進教育法學、企業合規等交叉學科研究,注重加強與法治實務部門對接,積極服務國家和地方法治化治理需求。學院獲批全國教育立法研究基地、教育部青少年法治教育協同創新中心,與上海市人大共建全國首支基層立法聯系點志愿者服務隊,在全國設立首家企業合規研究中心,組織出版全國第一本企業合規教材,率先開展“中國營商環境評價指數研究”,為上海市人大、上海市稅務局、閔行區政府、北京市稅務局、重慶市等單位提供智力支持。乘著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東風,師大法學正著力推進內涵發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全方位提升辦學水平和學術影響力,為加快建設法學一流學科,培養德法兼修的卓越法治人才而不懈努力。 [詳情]
    [
    簡章:

    1篇

    ]
    [
    學費:

    9.00萬

    ]
  • 華東師范大學是由國家舉辦、教育部主管,教育部與上海市人民政府重點共建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學校成立于1951年10月16日,1996年被列入211工程國家重點建設大學行列。2006年教育部和上海市決定重點共建華東師范大學,學校進入國家985工程高校行列。2017年學校進入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行列,全面開啟扎根中國大地建設一流大學的新征程。華東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的前身主體是創建于1979年的計算機科學系。計算機科學系是國內成立較早的計算機系科,建系當年即招收計算機科學專業本科生。建系初期即設有計算機應用碩士點,1985年增設計算機軟件與理論碩士點,1993年計算機科學系加入理工學院,1999年“計算機科學系”更名為“計算機科學技術系”,2001年加入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2003年獲計算機系統結構碩士點,2006年獲計算機應用技術二級學科博士點,2010年獲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點,2012年獲批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博士后流動站,從而擁有了碩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學科體系。2015年9月,計算機科學技術系與軟件工程學院合并,成立計算機科學與軟件工程學院。2017年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接受了教育部組織的第四輪學科評估,在238所參評高校中被評為B+檔(全國前10%-20%)。2019年,為有效服務國家人工智能戰略、建設一流信息學科,華東師范大學決定成立信息學部,以計算機科學技術系為主體,調入原計算機科學與軟件工程學院部分師資建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隸屬于信息學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現有教職工70余人,其中教授(或正高級師資)14人,副教授(或副高級師資)34人,大部分教師具備海外留學經歷。學院構建了一支以國際著名專家為學科帶頭人,以年富力強的中青年知名學者為骨干,學術造詣深、團結協作并且年齡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結合自身發展優勢和未來技術發展趨勢,形成了以計算機系統、機器學習、圖形圖像處理為主的三大研究方向。自建設以來,取得了一批在國內外有影響的科研成果,獲國家自然科學獎2項,省市、部委一等獎5項,二等獎11項,三等獎18項。教師們筆耕不輟,除撰寫大量學術論文外,還主編了幾十本高水平的著作或教材,多本教材納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教材規劃和“十一五”國家級教材規劃,高水平學術論文的數量和質量逐年穩步上升。根據科睿唯安(原湯森路透)“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EssentialScienceIndicators,簡稱ESI)2019年3月1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數據覆蓋時間200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計算機科學首次進入相關學科領域全球高校及科研機構排名前1%。學院現有在校本科生約500人,全日制碩士研究生約400人,博士生約50人。依托上海市計算機工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簡稱“實驗中心”)省部級支撐平臺,積累了豐富的教育資源。實驗中心是上海市級計算機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擁有高性能微機300多臺,另設有數字邏輯設計、計算機組成、嵌入式系統、單片機系統設計、DSP系統設計、計算機網絡工程、計算機網絡協議、網絡安全、高性能計算等專業實驗室,以及硬件系統開發設計和學生創新實驗室等開放實驗室。除滿足正常實驗教學外,實驗中心實行開放管理,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實驗環境。特別是學生創新實驗室采用學生自主管理的模式,全天候開放,為學生進行科技創新提供優良的條件。近年來,學生在各類科研競賽中均取得了優秀成績,本科生隊伍多次獲得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亞洲賽區和中國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的金/銀/銅獎,曾三次成功晉級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全球總決賽,2019年在第43屆ACM-ICPC(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全球總決賽中位列全球41名(大陸高校中并列第9名),在賽前ICPCChallenge中獲得全球第一名。學生隊伍曾獲得全國第十一屆“挑戰杯”一等獎和全國第十屆“挑戰杯”三等獎,在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中多次獲得國家級獎項。多年來,畢業生就業率和平均起薪始終位居學校各專業前三,社會認可度高。在四十年來的發展過程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形成了優良的學術傳統、教育理念和文化氛圍。立德樹人,攀高行遠。學院將始終秉承“智慧的創獲,品性的陶熔,民族和社會的發展”這一崇高大學理想,恪守“求實創造,為人師表”的校訓精神,圍繞“育人、文明、發展”責任使命,聚焦“教育+”、“生態+”、“健康+”、“智能+”、“國際+”五大行動計劃,為把我院建設成為世界一流學院而努力奮斗! [詳情]
    [
    簡章:

    1篇

    ]
    [
    學費:

    10.80萬

    ]
  • 華東師范大學教育管理學系成立于2000年,以“教育經濟與管理”學科為核心,主要開展教育領導與行政、學校管理與改進、教育評價與測評、教育人力資源開發、教育法規與政策等方面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十五年來,華東師范大學教育管理學系堅持教學、科研與服務社會并重,在教育行政和管理領域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方面積淀了深厚的基礎,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培養了一批從事各級各類教育行政管理和研究工作的人才隊伍。專業設置教育經濟與管理學科目前已經發展成為涵蓋本科、碩士(包括學術型碩士、教育碩士、公共管理碩士)、博士等多個層次人才培養,多個研究領域和方向的綜合性、研究性學科群。教育經濟與管理學科有博士生導師6人,教授7人。目前在讀研究生(含各類碩士生和博士生)300多人,本科生200多人。本科生專業設置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旨在培育具有現代公共管理理論、教育科學理論、教育管理技術和方法及相關研究能力,能在各級各類教育行政部門、大中學校及其他公共事業管理部門從事管理工作的人才,并為教育經濟與管理等相關專業研究生培養輸送高素質的生源。學制4年,開設的主要課程有:公共管理學、公共政策學、管理經濟學、教育管理學、教育法學、學校人力資源管理、心理健康指導等。教育研究與學術活動全系教師近年來接連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基金及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等各級各類項目,其中有些研究成果已經獲得國家及省部級科研成果獎勵,還有些研究成果在實踐領域產生了廣泛影響。全系教師在《教育研究》、《華東師范大學學報》、《中國行政管理》、《中國高教研究》、《人民教育》、《中國教育學刊》、《教育理論與實踐》、《教育發展研究》、《全球教育展望》、《教育理論與實踐》等影響廣泛的權威或核心刊物,及《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文匯報》等大報上發表論文500余篇。其中有多篇論文被《新華文摘》、《人大復印資料》、《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等刊物轉載。在學術交流方面,教育經濟與管理學科的教師積極出國訪學,開展合作研究,參加各種學術會議,交流研究成果。另一方面,積極主辦各種學術活動,開展學術交流。自2017年開始,每年舉辦一次“教育治理與學校變革”國際會議。這將成為本系具有標志性的國際會議。2012年-2015年,每年舉辦一次“教育領導者論壇”。2008年,成功舉辦了“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和首屆“全國教育經濟學研究生學術論壇”。2009年,舉辦了全國第一期“教育經濟與管理”研究生暑期學校。2010年,舉辦了首屆全國“教育經濟與管理”博士生學術論壇。社會服務在社會服務方面,教育管理學系始終注重理論指導實踐、理論基于實踐。近年來不僅為來自全國各地的中小學校長及各種教育行政領導、干部提供理論培訓和研修,成為中小學教育行政領導和管理者的成長基地和搖籃,而且在上海及江蘇、浙江等地培育了一批研究基地或實驗基地學校,幫助學校總結經驗、提升理念、創建品牌,最終幫助學校實現教師專業成長和發展,提高辦學影響和效益。同時,還參與區域或集團教育發展規劃制定和指導,組織國際或國內跨地區的學校發展共同體,為我國基礎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提供各種指導和支持。 [詳情]
    [
    簡章:

    1篇

    ]
    [
    學費:

    12.80萬

    ]
  • 教育信息技術學系隸屬于教育學部,是華師大教育學部大家庭中的一員,具有良好的學術積淀與氛圍。專職任課教師二十多名,其中教授五名,副教授十余名,現任系主任為顧小清教授。教師主要研究聚焦于教育信息化理論與系統規劃、學習科學與技術設計、數字媒體與數字出版研究、教育信息化裝備、環境及技術標準研究以及計算機支持教育測量、評價及管理等領域。目前承擔多項國家級課題并積極參與國際合作交流,與美國、英國、荷蘭、日本、新加坡等國,以及香港、臺灣等地區高等院校有長期的合作、交流關系。在全國高校學科專業排名中,教育技術學專業是我校5個A++專業之一。目前,在讀全日制本科生近300名,碩士生約120名,博士生25名。多年來,教育技術學??票究粕?、碩士研究生就業率在全校排名中一直名列前茅。在教育科學和技術科學都飛帶發展的今天,該系全體教職員工同心協力、不斷創新,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努力尋找新的突破點和增長點。如先后與蘇州工業園區、廣州TCL集團共建了全國最早的兩個教育技術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又如面向全國進行教育技術應用(示范性)實驗區建設,首批實驗區已在江蘇省、浙江省、山東省等所屬的幾個縣、市級區域全面展開,協助這些地區教育信息化的整體推進。還如正在積極修訂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學計劃,并對專業實驗室進行全面的改造。這些表明,華東師大教育信息技術學系正在展現它新的風貌。 [詳情]
    [
    簡章:

    1篇

    ]
    [
    學費:

    4.50萬

    ]
  • 1980年10月,在我國著名教育家、教育學家、華東師范大學原校長劉佛年教授的倡導和關心下,華東師范大學率先組建全國大學中第一所教育科學學院,劉佛年校長任首任院長。三十多年來,在幾代教育學人堅持以特色求發展,致力于教育理論創新和教育實踐變革,創造了獨具海派文化特色的教育傳統。2014年10月,為進一步統整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科的研究資源,提升教育學科在國內外的學術影響力,在原有教育科學學院、學前教育與特殊教育學院、公共管理學院教育管理系、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開放教育學院的基礎上,組建了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學部現有教學科研人員271人,其中教授80人、副教授115人,82%的教學科研人員擁有博士學位。其中,長江學者特聘教授3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人選4人;“馬工程”首席專家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7人;上海市浦江人才30人。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歷史時期,教育學部在繼承傳統教育研究經驗和優勢的同時,堅持國際化、信息化和跨學科的發展理念,通過將研究聚焦于四個方面:以深度學習為重點的學習科學研究,以核心素養為重點的課程發展研究,以學校變革為重點的中國經驗研究、以公平與創新為重點的宏觀教育政策研究等重大前沿領域,致力于不斷提升中國教育研究水平和中國教育品質,并為世界教育的健康發展帶去中國經驗。為此,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將進一步整合校內教育科學力量,將進一步協同校內外的科研力量,將進一步推進教育科學的國際化進程,依托上海市高峰學科建設,依托教育公平協同創新中心這個平臺,加快推進世界一流教育學科群的建設,致力于打造富有中國特色的育人高地和科研高地,致力于建設國內一流的國家教育智庫,為國家教育科學水平的整體提升,為國家教育事業的繁榮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詳情]
    [
    簡章:

    1篇

    ]
    [
    學費:

    2.30萬

    ]
  • 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專業學位管理中心在研究生院指導下具體負責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相關工作,主要包括:一、招生工作1.根據國家招生政策,配合研究生院擬定當年度教育碩士各專業的招生計劃;2.配合研究生院做好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資格審查、考生學習方式和培養院系的選擇,配合培養院系做好專業復試工作。二、管理工作1.負責安排教育碩士的入學注冊、繳費、住宿、開學典禮和學位授予儀式等相關工作;2.做好教育碩士的日常管理工作。三、培養工作1.根據教育碩士培養目標,統籌培養院系制定教育碩士培養計劃,落實培養方案;2.負責安排教育碩士公共課、核心課和全校性學術講座;3.負責教育碩士課程和教材建設;4.協助專業學位辦公室檢查監督教育碩士的培養質量,建立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及時處理培養過程中出現的問題;5.負責教育碩士課程審核工作;6.做好教育碩士研究生的學位審定工作;7.負責全日制教育碩士教育實習的相關工作。四、其他工作1.協助專業學位辦公室制定學校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工作的發展規劃,積極做好新增教育碩士培養方向的申報工作;2.加強教育碩士課程建設,定期舉行各類教學研討會,組織教師培訓;3.加強和教育碩士學員所在地區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的聯系,共同探索適合教育碩士學位培養目標的課程結構和培養模式;4.加強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教學硬件建設,不斷改善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辦學條件。 [詳情]
    [
    簡章:

    1篇

    ]
    [
    學費:

    2.70萬

    ]
  • 2015年,華東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部正式成立。經濟與管理學部下轄經濟學院、工商管理學院、公共管理學院、統計學院、亞歐商學院(中法合作)、國際航運物流研究院、統計交叉科學研究院、專業學位教育中心和經管書院。學部將會以新視野、新思維和新特色,接軌國際標準,應對經濟、管理、統計等教育的新挑戰。經濟與管理學部擁有教職工280余人,其中,長江學者特聘教授3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紫江講座教授5人,教授55人。學部學科實力雄厚,科研成果顯著,面向學術前沿和國家戰略需求,不斷優化布局,推進學科交叉融合。學部建立了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現有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統計學四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統計學六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工商管理碩士、公共管理碩士、金融碩士、國際商務碩士、保險碩士、應用統計碩士、旅游管理碩士、圖書情報碩士、會計學碩士九個專業碩士學位授予點,還擁有應用經濟學、公共管理學、統計學三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十六個本科專業。目前,學部共有本科生、研究生4500余人,留學生100余人。經濟與管理學部大力拓展與海外高校的合作交流,目前已與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荷蘭、日本、澳大利亞、以色列、韓國及港澳臺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知名高校建立了合作關系,與法國里昂商學院合作共建成立了亞歐商學院。使命與愿景學部使命創獲商業與管理新知,服務社會發展,培養具有創新品質與全球視野、敬業精神與社會責任的英才。關鍵詞(CORE)創新(Creativity):有深度的創意;開放(Open):有廣度的視野;責任(Responsibility):有擔當的品性;卓越(Excellence):有影響的貢獻。學部愿景立足上海,服務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成為世界知名、國內一流的經濟、管理、統計等學科重鎮。學部核心價值觀自強樂群、格致創新、厚文重義 [詳情]
    [
    簡章:

    1篇

    ]
    [
    學費:

    12.80萬

    ]
  • 馬克思主義學院現屬我校二級機構,學校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顧紅亮教授兼任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學院目前是: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上海高校示范馬克思主義學院、上海市委宣傳部共建馬克思主義學院、上海馬克思主義理論高峰學科,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進入A類。學院現有在編專任教師49人,聘任兼職教師35人。學院機構設置是一系六部,即思想政治教育系,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形勢與政策等6個教研部。擁有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教學研修基地、團中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基地。組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果國際傳播中心、華東師范大學公民發展與現代德育研究中心、馬克思主義與當代發展研究中心、上海市“兩新”組織黨建研究基地等多個學術研究中心。學院擁有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專業,建立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從碩士點到一級學科博士點及博士后流動站的齊全的學科點布局。教師隊伍包括有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教材編寫主要成員、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優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上海市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工作室主持人等優秀人才。近幾年,在國家及地方重大重點項目、科學研究等獲得重大突破,先后取得兩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研究》、《保持黨的純潔性研究》等,獲得1項國家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重點課題,超過三分之一教師主持國家社科基金,百分之八十教師主持省部級項目。同時,承擔2項國際合作研究項目、三十多項政府、企事業單位委托項目。是全國7所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試點學校。華東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逐步形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果國際傳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與實踐、社會發展與公民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中國道路與中國模式、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等比較有影響的研究方向。 [詳情]
    [
    簡章:

    1篇

    ]
    [
    學費:

    2.70萬

    ]
  • 華東師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成立于2007年6月,其最早歷史可追溯到1951年創建的華東師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1994年華東師范大學建立人文學院,2001年又設置法政學院,經2007年華東師范大學第14次校長辦公會議研究決定,學校調整人文學院和法政學院的各個系所組建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學院按B類學院運作,下設中國語言文學系、歷史學系、哲學系、古籍整理研究所、政治學系、法律系、社會學系、社會科學部。同時撤銷了人文學院、法政學院建制。華東師范大學是新中國創辦的第一所師范大學,創建于1951年,簡稱華東師大或華師大。1959年學校被中共中央確定為全國16所重點院校之一。1980年恢復華東師范大學校名。1986年學校被國務院批準成為設立研究生院的33所高等院校之一。校園環境幽美,被譽為遠東最美校園。現在是國家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列入國家“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的綜合性大學,是教育部“援疆學科建設計劃”40所重點高校之一,同時也是國家“111計劃”和“長三角高校合作聯盟”的重要成員,與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并稱上海“四大名校”。
    [詳情]
    [
    簡章:

    1篇

    ]
    [
    學費:

    2.30萬

    ]
  • 華東師范大學軟件工程學院成立于2002年1月(原名軟件學院),是國家首批35所示范性軟件學院之一,也是當時全國師范院校中唯一獲準成立的示范性軟件學院,首任院長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積豐教授。學院依托的軟件工程學科是華東師范大學重點建設學科之一,是國家“十一五”211重點建設學科。軟件工程學科作為學校雙一流重點建設學科之一,于2012年獲批上海市一流學科(B類),同年學科評估結果中,排名全國第六,上海市第一;2016年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位列A檔(全國前5%);在2019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中位列全國第五,2020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略有上升。軟件工程學院現設軟件科學與技術系、嵌入式軟件與智能系統系、密碼與網絡安全系,擁有國家可信嵌入式軟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可信軟件國際聯合研究中心、軟硬件協同設計技術與應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可信軟件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上海市高可信計算重點實驗室、上海市可信物聯網軟件協同創新中心等一批實驗室基地。目前已形成了一支國內一流、國際有一定影響力的軟件工程學術與應用研究的團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1個,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名,青年長江2名,上海市領軍人才、曙光學者等省部級人才計劃獲得者16名。學院還吸引了包括“圖靈獎“獲得者、歐洲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在內的10余名著名教授兼職共同參與學院建設。軟件工程學院已構建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端軟件人才培養模式,充分發揮學科師資隊伍優勢,著力培養具備大系統架構設計能力、自主創新思維和研究潛力、可信工業控制軟件設計以及可信人工智能技術研發能力的高端軟件人才,為國家及上海市的信息領域提供智力支持。學院始終秉承“以學生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以創新求發展”的辦學理念,堅持走辦學國際化、運作市場化、產學研一體化的特色之路,培養高層次、實用型、復合型、國際化的軟件人才。學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學科建設為抓手,以創新人才培養為目標,將學院建設成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軟件工程學院! [詳情]
    [
    簡章:

    1篇

    ]
    [
    學費:

    9.00萬

    ]
  • 華東師范大學社會學學科歷經百年,根基雄厚。1913年以來,滬江大學、大夏大學的前輩奠定基石,吳澤霖、謝六逸、言心哲、胡煥庸、羅永麟等知名學者開創基業,一時云蒸霞蔚。1979年中國大陸恢復發展社會學,在中國社會學會顧問言心哲教授帶領下,華東師范大學率先建立社會學教研室,1982年建立全國首批社會學碩士點,并相繼建立了人口學、民俗學、人類學、社會工作專業學位碩士點(包括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以及人口學博士點?,F為社會學一級學科博士點,下設社會學、人口學、民俗學、人類學、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五個博士點,并建有社會學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接受國內外訪問學者和博士后研究人員,以及海外來華留學生。目前,還與美國紐約大學、法國巴黎高師集團合作開展聯合培養雙博士學位項目。2009年底,在原有社會學系和人口研究所基礎上,整合我校民俗學、人類學研究力量,建立了社會發展學院,下設社會學系、社會工作系、人口研究所、民俗學研究所和人類學研究所五個基本單位,各專業得到均衡發展和有效管理。社會發展學院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中國現代城市研究中心的主力單位之一,與紐約大學社會工作學院密切合作,在上海紐約大學建立了華東師范大學-紐約大學社會發展聯合研究中心,下屬的上海市社會科學創新研究基地(上海人口結構與發展趨勢方向和中國特色的轉型社會學研究方向)是經教育部認定的省部級研究基地。社會學研究中心、社會調查中心、青少年與社會工作研究中心、宗教與社會研究中心、社區文化研究中心、國際移民與僑務政策研究中心等多個校級學術研究機構掛靠在本學院。學院每年派出教師到海外著名高校進行研修和訪問,并與美國、加拿大、法國、德國、荷蘭、挪威、日本、韓國、俄羅斯以及香港、臺灣等地區的著名高校保持了密切的合作與交流關系。學院現有教師67名,其中教授18名,副教授21名,講師13名,專任助理研究員2名,行政人員11名。另外,在站博士后20多名,校內兼職教授與副教授5名。近年來,學院不斷加強人才的引進力度,90%的專業教師具有海外求學或訪問的經歷。大批知名海外教授在我院講學,來自英國、法國、加拿大、日本等國的高水平教師在我院全職任教,有眾多的國外學子在我院求學,國際化色彩突出。學院有國家級學會副會長2人,上海市級學會副會長以上5人。中國地理學會人口地理專業委員會、中國社會學會宗教社會學專業委員會、上海市社會學學會城市社會學專業委員會、外國社會學專業委員會均掛靠我院。近幾年來,社會發展學院的教師出版了各類著作、教材100多種,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和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國際合作項目60多項。30多人次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居于國內前列,研究實力雄厚。在2009年全國社會學一級學科評估中我校社會學名列第10位,在2012年全國第三輪學科評估中位列第9位,在2017年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獲得B+,學科實力得到了國內社會學界的認同。2017年度人大“復印報刊資料”論文轉載量位列全國高校第4名和綜合指數排名位列全國高校第6名。學院在讀碩士生、留學生260多人,博士生80多名。自1982年招收研究生以來,已累計培養上千名博士生和碩士生。學院設有“社會學”和“社會工作”兩個本科專業。自招收本科學生以來,以改革教學制度,培養一流社會學、社會工作人才為宗旨,借鑒國際上的先進教學方法,已有10多門主干課程實施了雙語教學或全英文課程教學,在致力為學生打下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的同時,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啟發學生的求知興趣、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和探索問題的實踐能力,已收到顯著成效。學院畢業生就業渠道寬廣,深受用人單位歡迎,畢業生就業率已連續幾年實現100%。他們在各自的領域中成績斐然,為社會做出了重要貢獻,也為社會發展學院在社會上贏得了很高的聲譽和廣泛的影響。 [詳情]
    [
    簡章:

    1篇

    ]
    [
    學費:

    7.20萬

    ]
  • 數據科學與工程學院是在2013年9月創建的數據科學與工程研究院基礎上于2016年9月成立的,簡稱“數據學院”。學院秉持“應用驅動創新,開放成就創新”的發展理念,以探索新時期高端網信人才培養的“華師大模式”,以及解決新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數據科學與工程研究問題,特別是其中的“卡脖子”工程問題為主要任務。學院現有“上海市大數據管理系統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基地。學院招收“軟件工程”一級學科下屬“數據科學與工程”二級學科博士和學術型碩士研究生,“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工程研究生,以及“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本科生。學院創院院長周傲英教授現為華東師范大學副校長。他是國家杰出青年獲得者。學院現任院長為錢衛寧教授。學院現有教師22人,其中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入選者2人,霍英東基金青年教師獲獎者1人,上海市青年科技啟明星計劃入選者1人,上海市晨光計劃入選者2人,大多數教師具有海外研修、學習、工作經歷或者工業界工作經歷。學院教學、科研、工程實力雄厚。學院積極推進“雙一流”學科建設。立足應用,擁抱開源,踐行“應用驅動創新”的基本理念。學院聚焦“互聯網+”為各領域轉型、升級、變革帶來的發展機遇,以及由此所面臨的數據分析和管理中的工程科研問題,開展研究工作。學院承擔了包括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重大專項、國家863、國家9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一批重要科研項目。學院與金融、物流、教育、互聯網營銷等行業領域積極對接,成立了7個校企聯合實驗室。過去6年,學院分別與金融、通信、云計算企業合作,研發了兩套系統,成果獲得了2017年度上海市和教育部兩個科技進步一等獎。系統在交通銀行、中國移動,以及優刻得得到成功應用,為打破支撐關鍵核心業務的數據系統的壟斷,實施“替代工程”做出了貢獻。數據專業致力于培養具有設計思維和數據思維的“系統架構師”與“數據科學家”。培養學生掌握數據科學全生命周期所涉及的各種基礎理論和工具。使學生具備海量數據管理與處理系統和工具的使用、設計和開發能力;具備數據分析和系統工程實現所需的算法設計和工程化能力;具備從事創造性科學研究、領域應用解決方案構建以及獨立主持本專業技術工作所需要的基礎理論與動手實踐能力。 [詳情]
    [
    簡章:

    1篇

    ]
    [
    學費:

    9.00萬

    ]
  • 華東師范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是我國具有重要影響的數學研究基地、人才培養基地和國家公費師范生培養基地。2017年,數學學科入選國家“一流學科”建設計劃。近年來,在國際權威的ESI全球學科排名中,她位于全球數學學科排名的前百分之一,在國內名列前茅,在最近的一輪評估中被評為優秀學科。她擁有國家數學學科一級博士點和數學教育博士點,數學博士后流動站,國家理科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上海市核心數學與實踐重點實驗室,上海市首批“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和若干個數學專門研究中心。學院根據數學學科的特點和未來發展需求,下設六個系:基礎數學系、應用數學系、數學教育系、數據數學系、智能數學系和金融數學系。數學學科擁有最為悠久的歷史,積淀了深厚的底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她成立于1896年,在新中國成立時擁有4名國家二級教授,改革開放以來培養和吸引了一批優秀的留學歸國數學家,包括頂級數學家肖剛,頂級數學教育學家范良火,數學奧林匹克國家隊總教練熊斌等。另外,有11名教授入選國家級領軍人才計劃,6名青年學者入選國家級青年人才計劃。目前,學院擁有一支以多位國際著名數學家、數學教育家為領軍人物,以中青年骨干數學家為主體的科研、教學隊伍。數學科學學院的人才培養成績卓著,培養了一批杰出的科學家和數學家,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胡和生、席南華,美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程正迪,國際著名的“中國郵遞員問題”開創者管梅谷,全國首批博士王建磐,被譽為“代數幾何白馬王子”的天才數學家肖剛,以及解決著名數學難題的郁星星等活躍在國際、國內一流大學的數學家。數學科學學院還培養了一大批教育學家、企業家和金融人士,成為數學多樣化復合人才培養的成功典范。比如致力于推廣數學文化和智慧數學的四季教育集團創始人田培慶,多位杰出金融人士,多家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研究機構和企業的創辦人等等。他們在各自領域,為國家做出重大貢獻,所取得的成就讓數學科學學院熠熠生輝。學院正在承擔多項數學教育、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重大項目,完成了國家重大建設項目洋山港無人碼頭智能系統的設計,將于2020年主辦“第十四屆國際數學教育大會”等。學院已經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本科培養體系。除了基礎課程、核心課程和豐富的專業選修課之外,我們還依托優質師資力量,建立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數學榮譽課程,讓學生提前感受現代數學研究和應用的樂趣;我們為拔尖人才培養提供特殊支持,打通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課程學習通道,鼓勵優秀的本科生提前進行研究生階段的課程學習;作為“國家理科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學院為所有學生提供參與各類科研活動的機會和平臺;我們重視本科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學生已在國際和全國各類數學競賽、數模競賽中捧杯奪獎。在課堂學習之外,學院致力于數學文化的研究和推廣,以話劇為載體,把數學從單純的邏輯演繹推理中解放出來,肯定數學作為文化存在的價值,幫助更多的學生培養對數學的興趣,讓更多的人了解數學、了解數學文化。學院為一切優秀學生創造去美國、德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外知名高校以及港澳臺和國內其他高校交流學習的機會。 [詳情]
    [
    簡章:

    1篇

    ]
    [
    學費:

    2.30萬

    ]
  • 華東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的前身是體育系,創建于1951年,是以東亞體育??茖W校的體育系和體育專修科為基礎組建的。1952年夏,華東師范大學體育系、體育專修科與南京大學和金陵女子大學體育系科合并成立華東體育學院。1972年華東體育學院整體并入上海師范大學。1980年,正式恢復成立華東師范大學體育系。1981年獲準設立我國體育學最早的碩士點——體育理論碩士點,1986年獲準設立全國第一個運動生物化學碩士點,1993年獲準設立全國首批運動生物化學博士點。1998年華東師大體育系與大學體育部、上海教育學院體育系、上海第二教育學院體育系合并成立新的華東師范大學體育學系。2001年4月,學校批準成立體育與健康學院。2003年設立全國首批體育學博士后流動站,2005年設立全國首批體育學一級學科博士點。還擁有運動人體科學國家重點學科(培育)、體育理論國家級教學團隊、體育教育國家級特色專業和3個省部級重點研究基地——“青少年健康評價與運動干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上海高校“立德樹人”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體育教育教學研究基地、青少年體育教育研究上海市社會科學創新研究基地。教育部第三輪學科評估排名顯示,體育學科綜合發展水平位列全國第三,在綜合性高校位居全國第一。學院設有體育教育系、社會體育系、運動訓練系、大學體育部,現有3個本科專業、一級學科碩士點和博士點,擁有教育碩士(體育)、體育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現有在校本科生557人,全日制碩士生549人,博士生55人。設有中小學骨干體育教師“國培計劃”培訓基地、教育部“校園足球”全國骨干體育教師與校長培訓基地、國家級健美操訓練基地、啦啦操科研基地、上海市體育教師國際發展中心等機構;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體育人才,畢業生在體育教育、科研、管理、運動訓練或其他行業都取得了優異成績。學院現擁有教職工98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87人,行政管理人員11人。在專業技術人員中,教授21人,副教授29人,講師30人,助教4人,實驗師3人,45歲以下人員占比為49%,高級職稱人員占比為57%,博士學位人員占比為43%。整體的師資年齡、職稱結構合理,青年人才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享譽全國的著名體育專家黃震、黃柏齡、許豪文等曾長期在學院任教。現任院長季瀏教授是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研制組組長,教育部全國高等學校體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理論組組長。2011年以來,榮獲教育部高等學??茖W研究優秀成果獎、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上海市教學成果獎等省部級以上獎勵10余項。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含重大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等國家級課題40多項,出版學術著作、教材60多部,發表SCI、SSCI、CSSCI、CSCD論文600多篇。健美操、啦啦操競技水平雄踞世界一流,田徑項目涌現了多名世界冠軍、全國冠軍,籃球、排球在上海市比賽中名列前茅。國際交流頻繁開展,創辦國際會議、引進外國專家、建立海外實習基地、公派留學訪學,與美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家20多所高校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學院的國際交流層次和影響力不斷提升。學院體育場館設施先進,擁有4個400米標準田徑場(內含足球場)、3座綜合性體育館、1個室外游泳池、1座室內恒溫游泳館,室外還有38片籃球場、20片排球場、19片網球場等,場地總面積達121164平方米。學院始終堅持“求實創造,為人師表”的校訓,以“創一流學科,育一流人才”為己任,在教學、科研、體育競賽、國際交流和社會服務方面都取得了優異成績,正努力實現新的跨越式發展,力爭在國家“雙一流”建設中將學院建設成世界一流的體育學院。 [詳情]
    [
    簡章:

    1篇

    ]
    [
    學費:

    2.30萬

    ]
  • 華東師范大學通信與電子工程學院源自1984年建立的電子科學技術系。2001年學校成立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電子科學技術系歸屬信息學院。2008年在電子科學技術系的基礎上成立電子工程系和通信工程系。2019年7月學校對相關學科資源進行梳理整合,組建信息學部,并成立通信與電子工程學院(簡稱通信學院)。通信學院作為信息學部下實體建制,致力于對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培養通信與電子領域卓越人才、推進一流信息學科建設。通信學院下設通信工程系和電子工程系兩個教學科研單位,建有上海市多維度信息處理重點實驗室、空間信息與定位導航上海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兩個研究平臺。建有上海市電子信息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先進的實驗設備為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擁有信息與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兩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在通信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2個專業招收本科生;在通信與信息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三個二級學科招生博士生和碩士生;在電子與通信工程、集成電路工程兩個專業招收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學位碩士生。學生培養過程中貫徹“新工科”培養理念,強化動手能力及創新意識培養,為我國通信、微電子等產業及科學研究領域輸送了大量具有扎實專業基礎、擅長專業應用、創新意識與能力兼備的新型工科人才。通信學院共有教師85人,其中教授(含研究員、教授級高工)21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員、高級工程師、高級實驗師)29人。學院現有全日制學生870余人,其中碩士/博士研究生400余人。 [詳情]
    [
    簡章:

    1篇

    ]
    [
    學費:

    10.80萬

    ]
  • 華東師范大學外語學院是華東師范大學下屬二級學院,踐行“求實創造,為人師表”的校訓精神。學院成立于1993年10月,其前身是始建于1951年的外文系。學院現有教職員工192人,其中教授19名,副教授45名。學院現有英語、日語、法語、德語、俄語和英漢翻譯、西班牙語七個本科專業。1998年設二級學科英語語言文學博士點,2010年設一級學科外國語言文學博士點,現有英語語言文學、日語語言文學、法語語言文學、俄語語言文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5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點,外國語言文學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英語語言文學、俄語語言文學、法語語言文學、日語語言文學、德語語言文學和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6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教育碩士和翻譯碩士2個專業碩士學位點,一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017年,我院外國語言文學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入選A類學科,位于全國前5%-10%。學院有大學英語教學研究中心、澳大利亞研究中心、新西蘭研究中心、美國研究中心、亞洲與太平洋地區研究中心、翻譯研究中心、日本語教育研究中心、外國語言及應用語言學研究中心等八個研究中心和CSSCI來源期刊《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近5年來,在教學方面,學院已獲國家精品課程2門,上海市精品課程4門,上海市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上海市教學名師1名,6部教材獲省部級優秀獎。在科研方面,獲教育部和上海市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3個;各學科方向出版專著20余部,發表CSSCI論文200余篇,獲國家社科及省部級以上課題20余項,新世紀優秀人才2項,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4項。學院注重國際學術交流,與美、英、澳、日、德、法、俄等國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每年都選派學生出國交流學習。同時,學院每年還招收國內外訪問學者、進修教師、教育碩士等近百人。英語系連續四年均有1位教師入選“中美富布賴特項目”。2011年8月邀請200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勒克萊齊奧來校主講大夏講壇。此外,近年來學院還與英國劍橋大學、法國巴黎第三大學、法國里昂二大、法國蒙彼利埃三大、日本早稻田大學、俄羅斯莫斯科州國立大學、美國普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美國圣歐勒夫學院、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奧爾巴尼分校、澳大利亞拉籌伯大學、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和澳大利亞西悉尼大學等院校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師生交流項目及學術交流與合作關系,并成功主辦了“全球化語境下的翻譯及翻譯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紀念中美建交三十周年高層論壇”,“第三屆中國澳大利亞研究國際學術討論會”、“帕特里克?懷特作品國際學術討論會”、“中國澳大利亞研究書籍出版國際討論會”、“普魯斯特研討會”、“亞洲太平洋地區市民社會與文化多樣性國際學術討論會”、“世界短篇小說大會”等國際會議。 [詳情]
    [
    簡章:

    1篇

    ]
    [
    學費:

    2.30萬

    ]
  • 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學科創建于1951年,曾開辦全國第一個心理學研究生班(1956),之后建成國內最早的四個心理學系之一(1979年),2008年建設成為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目前擁有國內第一批博士授予學科(發展心理學:1981)和國家重點學科(基礎心理學:2001),心理學理科基地(1997)、博士后流動站(1999)、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2003)、上海市一流學科(B類)和上海市重點學科(2012)。學院下設兩系兩所(心理學系、應用心理學系;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研究所、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2013年,腦功能基因組學上海市重點實驗室加入學院。學院學科門類齊全,設置認知神經科學、基礎心理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應用心理學四個二級學科。著力推動學科領域橫向交叉融合,注重加強“腦生理研究-行為學研究-應用研究”三個研究層面縱向貫通。 [詳情]
    [
    簡章:

    1篇

    ]
    [
    學費:

    19.80萬

    ]
華東師范大學
華東師范大學
簡稱:華東師大,華東師范 地區: 上海 學制:2.5~3年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學費:¥2.30~26.80萬 班型:周末班、集中班 類型:師范類、公辦、雙一流、985 地址:上海市普陀區中山北路3663號 證書:研究生畢業證書+碩士學位證書
師大博學 > 華東師范大學 > 招生學院
粵ICP備2021118978號 廣州師大博學技術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2-2024 在職研究生資訊網 All Rights Reserverd.
電話:4008373873
友情鏈接:中教互聯中教互聯官網
免費課程
咨詢了解
關于我們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黄色影院 | 在线黄色av网站 | 福利电影在线观看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青青日本 | 午夜久久久久 | 91视频久久| 国产一区中文字幕 | 一级电影a| 国产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 精品性高朝久久久久久久 | 久草精品在线 | 色婷婷影院|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线观看 | 波多野结衣在线视频播放 | 久久尤物| 日韩精品久久一区 | 一区二区三区日韩欧美 | 日韩激情在线 | 国内免费av | 男男视频黄www动漫 超碰97国产精品人人cao | 美女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免费精品 | 麻豆视频网| 日本精品中文字幕 | 国产99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成人精品视频 | 久久久国产精品x99av | 国产美女黄色 | 日韩中文字幕视频 | 91成人免费| 中文 日韩 欧美 | 可以在线观看的av网站 |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影院 | 91天堂在线 |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 中文视频在线 | 欧美日韩视频第一页 |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91私密视频 | 亚洲xxxx做受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