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師大三遷,擇定倉前。我院經四次調整而成今日之公共管理學院。公共管理學院前身是1978年的政史系。1988年歷史專業合并至人文學院,政治專業發展成為政治經濟學院。政治經濟學院近二十年來創建的法律專業、電子商務專業先后衍生出如今的法學院、阿里巴巴商學院。2013年春,隨學校總部西遷和機構調整,政治經濟學院的經濟學專業、金融工程專業改組為經濟與管理學院,政治經濟學院的主體重新命名為政治與社會學院。2016年12月,學校決定政治與社會學院增掛公共管理學院牌子,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學院目前設有行政管理、社會學、哲學與政治三個系,擁有省級特色專業社會工作、市級重點專業思想政治教育、行政管理3個專業;公共管理省一流學科(A類)1個,中國哲學、政治學理論市級重點學科2個;公共管理、哲學一級學科碩士點2個,社會工作專業碩士和教育專業碩士(思想政治學科教學)專業碩士學位點2個。學院的重點研究機構有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杭州市社會建設與社會管理研究中心、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第三方測評研究中心、國學研究中心、杭州黨史工程研究中心。新成立公共健康治理研究院,下設地方政府與健康促進研究所、健康社區保障研究所、健康管理研究所、社會醫療衛生健康政策研究所、環境健康治理研究所、健康信息管理研究所。學院現有教職工48人,專業教師37人,80%以上具有博士學位,其中教授15人、博士生導師7人、浙江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3人、浙江省151人才4名、省教學名師2名;擔任全國、省級學術性組織的會長、副會長、常務理事、理事等職務的教授、學者10余人。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東北師范大學等高校的著名學者被聘為我院的雙聘教授或兼職教授,多次來我院講學指導。臺灣當代著名哲學家韋政通先生把自己畢生所藏圖書文獻捐獻我院,學校圖書館特設“政通書房”滋養師大學子;清華大學林泰教授單獨在我院設立了“林泰獎學金”,嘉惠后學;學院黨政領導啟動“愛心基金”,激勵學子好學向善。我院優秀學生可申請國家獎學金、勵志獎學金、亞思獎學金、福慧獎學金、趙氏廷芳獎學金等多種獎項,在校期間,還可獲得出國資格和雙學位。近年來學院教師主持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項目35項,其中國家重點項目3項;國家社科項目的總量在省內同類學院中居領先地位,人均國家課題總量在學校排名第一,并在學校歷史上實現了“省政府一等獎”、“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浙江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大招標項目”的最先突破。學院教師精誠團結,合力攻堅,勇攀高峰,碩果累累,被學校譽為“政社模式”。德者業之本,業者德之著。學院秉承“經典教育,德行涵養”之傳統,同舟共濟,開拓進取,把學院建設成為培養高素質人才和產學研協同發展的重要基地。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4.00萬
] -
杭州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歷史可以追溯至創建于1908年的浙江官立兩級師范學堂,經亨頤、馬敘倫、李叔同(弘一法師)、夏丏尊、魯迅、葉圣陶、朱自清等名師曾在此任教;辦學百十余年來,培養出了馮雪峰、汪靜之、豐子愷、潘天壽、柔石以及呂型偉、張天孝、朱雪丹、羅云仙、楊一青等一大批現當代文化名流、知名教育家及名師名校長,為國家教育事業輸送了大量人才,桃李滿天下,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學院有教職工19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147人,其中59%以上具有高級職稱,教授(含研究員)44人;64%以上教師具有博士學位,37%以上具有海外工作、學習背景,其中“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等高端人才7人;學院現有本科生1900余人,研究生450余人。學院有教育學、心理學兩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教育碩士、應用心理碩士等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類別;教育學、心理學入選“十三五”浙江省一流學科,其中教育學為浙江省第二批省重點建設高校優勢特色學科;學院現有小學教育、學前教育、教育技術學、應用心理學、特殊教育等5個本科專業;學院是教育部“卓越小學教師培養計劃改革項目”浙江省唯一獲得單位,小學教育專業為浙江省“十二五”“十三五”優勢專業、國家特色專業、國家首批本科招生專業,2018年通過教育部師范專業二級認證,2019年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學前教育專業、特殊教育專業和應用心理學專業2019年進入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學前教育專業為浙江省“十三五”特色專業建設項目,特殊教育專業為浙江省“十三五”新興專業,教育技術學專業為浙江省“十三五”師范創新工程專業。學院是中國陶行知研究會鄉村名校長工作委員會秘書處單位,學院設有教育科學研究院、心理科學研究院、心理健康研究中心、認知與腦疾病研究中心、教師發展研究中心、中小學教育評估研究中心、浙派名師研究中心、浙江省高校心理危機干預中心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等研究機構;已建成認知障礙評估技術研究實驗室、教育技術實驗中心、心理學專業實驗室、腦與認知科學實驗室、教師行為訓練實驗室等教學科研實驗室,其中認知障礙評估技術研究實驗室為省級重點實驗室。近三年來,學院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4項、省部級項目40項;獲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4項;發表高水平論文219篇,其中《教育研究》《心理學報》和SSCI、A&HCI等權威期刊論文74篇、SCI論文29篇、一級期刊80篇;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建設“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門,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培育項目(教師教育類)24項,省級教學改革項目4項。學院秉承百年師范傳統和人文藝術積淀,以培養“未來卓越教師人才”為追求,扎實開展師范生技能訓練和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形成“厚專業基礎,強教學技能,重藝術素養”的人才培養特色;以培養“說、唱、彈、舞、書、畫”特色的“六藝節”入選教育部“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色展示項目,并獲全國“大學素質教育優秀品牌活動”金獎;“疆愛傳遞”公益創業團隊在第十屆浙江省挑戰杯大賽中榮獲金獎、全國“挑戰杯”創業大賽公益創業類銀獎,浙江省第二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業大賽金獎、全國第二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業大賽銀獎;教育技術學專業學生在第十一屆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中獲視頻類銀獎和優秀獎各1項,小學教育專業學生在長三角師范生教學技能競賽中獲一等獎;學生持續在省級一類學科競賽中取得豐碩成果;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歡迎,歷年就業率保持在97%以上。學院充分發揮學科優勢,立足杭州,面向全省,積極為基礎教育服務,同杭州、寧波、溫州、嘉興、湖州等地20多所中小學幼兒園開展合作,進行辦學指導和教師隊伍培訓,取得顯著成效。學院堅持開放辦學理念,與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北德州大學、普渡大學、中田納西州立大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阿爾伯塔大學、韓國釜山教育大學、日本東北大學、澳大利亞堪培拉大學、英國諾丁漢·特倫特、芬蘭奧盧大學多所國(境)外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與交流關系,不斷提升學院國際化辦學水平。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3.00萬
] -
杭州師范大學經亨頤教師教育學院(簡稱經亨頤學院)以近代著名教育家、曾任我校校長經亨頤先生之名命名,是杭州師范大學創辦的國內首家教師教育榮譽學院,是學校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精神,傳承師大百年教師教育傳統,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的“教改實驗特區”。2010年8月,經亨頤學院成立,2014年7月,經亨頤學院與杭州市中小學教師培訓中心、杭州市中小學干部培訓中心合署辦公,2019年4月,學院升格為經亨頤教師教育學院,致力于“學科專業一體化”、“本碩一體化”、“職前職后一體化”的改革探索。同時,學院還是杭州市教師教育質量監控中心、馬云鄉村教育人才培訓基地。學院遵循經亨頤先生“人格為先、五育并舉”的教育思想,在教師職前培養領域,每年通過二次選拔在全校招收80名左右的優秀本科生組成文、理兩個實驗班。通過“雙導師制、教學小班化、素養雙強化、實踐全程化”培養,注重人格訓練,突出師德養成,著力培養具有“德高、學高、技高”的優秀教師和未來教育家。圍繞這一目標,學院在招生選拔、課程體系、實踐教學、協同育人等方面進行了系統設計和改革創新,逐漸形成了“一制三化”和“頤文化”育人體系為內核的卓越教師培養模式。學生綜合素質和教學技能都廣受好評,在師范生技能大賽中連續三年獲全省第一。人才培養研究成果榮獲2016年浙江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2016年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2018年國家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在教師職后培訓領域,杭州市中小學教師培訓中心和杭州市中小學干部培訓中心以“立足杭州、服務浙江、輻射全國、走向國際”為發展愿景,形成了“專業化、品牌化、項目制、研訓制”的培訓特色。培訓事業涵蓋了國際、國培、省培、市培、委培五大類別,集中培訓和遠程培訓兩大形態;打造了“馬云鄉村人才計劃”、“浙派名師”、“杭州市名師工程”、“杭州市中學校長任職資格培訓”、“杭州市新銳教師培養工程”等品牌項目;為學校獲得教育部、財政部“國培計劃”示范性集中培訓項目和遠程培訓項目“雙機構資質”做出了重要貢獻。經亨頤教師教育學院是一個職前職后融合、教育資源豐富、發展前景美好的新型教師教育學院,全院師生秉持“和諧、敬業、專業、卓越”的學院精神,團結一心、砥勵奮斗,必將在教師教育改革大潮中乘風破浪、揚帆遠行。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3.00萬
] -
一、學院概況經濟與管理學院成立于2013年5月,目前擁有旅游管理、經濟學、會展經濟與管理、金融工程4個本科專業。其中經濟學專業開設于1992年,為學校重點專業;旅游管理專業開設于1993年,為浙江省新興特色專業;金融工程專業開設于2013年,為杭州市特色專業。學院擁有應用經濟學一級學科碩士點,金融工程專業碩士點,以及城市學(與杭州國際城市學研究中心合作)、土地資源管理兩個公共管理二級學科碩士點。學院立足服務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致力于打造“國際化、服務型、智庫型”學院。二、人才培養學院現有在校生1300余人,其中本科生1100余人、研究生80人、留學生73人。學院堅持“誠實守信、管理規范、青春活力、大氣開放”的培養理念,致力于培養“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經濟管理類人才,并與東方文化園旅業集團公司聯合成功申報浙江省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本科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7%左右、研究生就業率100%;學生創新創業參與率近20%。青年學生志愿服務品牌逐漸凸顯,涌現出了2017“浙江省十佳杰出青年”張鈔(歷屆獲獎者中第二位在校生)、2017年全國互聯網安全志愿者大會暨互聯網安全志愿者聯盟“功勛志愿者”等優秀志愿者。三、師資隊伍學院現有教職工63人,其中專任教師50人,教授9人、副教授13人;具有博士學位39人,國外訪學3個月以上教師29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浙江省優秀教師1人,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二層次1人,三層次1人。四、學科科研學院教師近五年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先后承擔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在內的省部級以上項目近60項。在國際SSCI期刊及國內經濟學頂級刊物《經濟研究》和管理學頂級刊物《管理世界》等期刊上公開發表論文近150篇,出版專著20余本,獲得包括教育部人文社科獎在內的獎勵20余項。丁峻教授成果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為全校首個獲得此項殊榮。近三年調研報告獲得浙江省委書記、省長,杭州市委書記、市長等領導肯定性批示20余次。五、國際交流學院堅持開放辦學,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目前已開設國際留學生項目——經濟學(國際貿易方向)、金融工程兩個全英文專業,已招收國際留學生73名;2017年與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彭布洛克試點開展經濟學“121”雙學位項目;并與比利時VIVES大學、英國考文垂大學、法國INSEEC高等商學院、美國肯恩大學等國外院校建立良好合作。六、社會服務學院致力于服務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近年來,先后承辦了國家人社部、浙江省人社廳、杭州市人社局知識更新工程高研項目8項,培訓互聯網金融、特色小鎮、旅游管理等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達600余人,并獲批浙江省人社廳省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積極與杭州國際城市學研究中心開展項目研修合作,共同舉辦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規劃局領導干部培訓班、河南省開封市“文化+”領導干部研習班。積極推進杭州產業發展研究院(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產業發展研究院)、“新興產業與城市治理”等新型智庫建設。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8.00萬
] -
杭州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前身為杭州師范學院美術系,成立于1992年。2001年原杭州教育學院美術系并入,正式成立美術學院。2003年,原杭州工藝美術學校并入美術學院,2007年升格為杭州師范大學美術學院。2017年學院遷址西子湖畔玉皇山校區。學院現有專業師資90人,其中高級職稱占比60%;在校本科生1128人,研究生203人。學院現有美術學(師范)、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公共藝術、繪畫、書法學六個本科專業,其中美術學(師范)為浙江省重點專業。公共藝術專業2019年獲批杭州市新型專業建設項目。學院現有美術學、設計學兩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并擁有藝術碩士(美術領域、藝術設計領域)專業學位點;2011年美術學、設計學列為浙江省重點建設學科,其中美術學2016年入選浙江省一流學科建設(B類)。學院成立以來,先后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含藝術學、教育學單列)5項,省部級課題30余項。教師參加“全國美展”20余人次,并在“第十二屆全國美展暨中國美術獎(創作獎)”獲得2項銀獎;在“中國書法蘭亭獎(理論獎)”評選中,先后獲一、二、三等獎4項。學生在國家級學科競賽中獲得金、銀、銅獎近60項,在全省同類高校名列前茅。學院院訓為“德厚至善、藝純盡美”。學院育人品牌“彩虹課堂”多次獲得杭州市教育系統主題黨日活動十佳案例、杭州市青年文明號、浙江省第11屆挑戰杯銀獎等榮譽或獎項。“強化黨建引領,打造‘1+1’美麗支部“品牌項目入選首批全省高校黨建“雙百示范”工程特色品牌項目。學生優質就業,畢業生中80%以上進入中小學、美術館、設計公司、廣告公司、藝術教育機構工作,部分學生進入中國美術學院、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高校深造。畢業生就業率年均96%以上。學院學術交流活動氛圍濃厚,年均舉辦“山水講堂”系列學術講座20余場。2018年6月和10月,全國高校美術教育專業院(系)負責人專題研討班和首屆全國普通高校美術美術教育專業本科生基本功展示活動先后在玉皇山校區成功舉辦。學院對外交流活躍,每年邀請多位外國專家為在校生開設工作坊,組織學生參加德國魏瑪包豪斯、美國UCLA、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等國際交流項目。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3.00萬
] -
杭州師范大學沈鈞儒法學院是浙江省內法律人才培養與法學研究重要基地。學院秉承“剛正、求實、博學、篤行”的院訓,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法律邏輯思維,扎實的理論功底和家國情懷,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法務工作的應用型法律人才以及具備一定研究能力的創新型復合人才。2001年,學院法學專業本科開始招生,2006年知識產權專業本科招生,2009年法學專業成為浙江省重點建設專業,2011年民商法學獲批浙江省重點學科,2011年獲批法學一級學科碩士點,2015年獲批浙江省一流學科B類,2017年獲批浙江省“十三五”特色專業建設,2016年和2018年分別獲得法治教育碩士學位授予權和法律碩士學位授予權。學院現有專任教師49人,其中教授12人(教授中有2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名“千人計劃”,3名“151人才”以上層次人才),副教授26人,具有博士學位31人,擁有法律職業資格證書教師34人。學院堅持“理、律、例”三位一體的教學理念,堅持專業與學科建設相互促進,堅持認識-模擬-實踐-創新的實踐教學體系,與40余家法院、律師事務所、專利事務所建立實踐基地,多個省級學術組織實行協同育人,法學專業與知識產權專業深度融合,學生職業道德、學術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優勢明顯,畢業生的綜合素養得到用人單位的高度評價,特別是在律師、司法系統中享有良好聲譽。2017年和2018年畢業生簽約率分別為84.40%和91.78%,增長快速,專業對口率70%,考取公務員占比25%左右;2018屆司法考試通過率52.78%,2019屆法考通過率57.55%,遠超浙江省18%的平均水平,位列省內高校前茅。教學滿意度超過90%,畢業一年學生滿意度超過91%。根據教育部2017-2018;2018-2019法學學科評估報告,本校法學專業評估結果為C-,列全國第93位,浙江省屬高校第3。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5.00萬
] -
文化超越夢想,創意引領未來。杭州師范大學文化創意學院是由杭州市委宣傳部和杭州師范大學聯合共建,以打造全國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主要陣地、杭州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關鍵智庫、杭州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培養重要基地為建設目標的應用型學院。學院前身為2009年成立的杭州師范大學國際動漫學院,2010年開始招收本科生,2012年開始招生碩士研究生;2013年與杭州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合并;2015年6月,因應杭州市打造“全國(國際)文化創意中心”的需要,獨立建制成為文化創意學院。砥礪奮進,筑夢前行。學院現有教育部高校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基地1個(越劇文化傳承與保護),浙江省重點創新團隊1個(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研究創新團隊),浙江省文化廳重點研究基地1個(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務研究中心),杭州市十大產業創新團隊1個(網絡文學影視動漫改編與版權經紀人團隊),杭州市人才培養基地1個(杭州市文化創意產業大學生創業實訓基地)。2019年,“戲劇與影視學”獲批列入杭州市高校一流學科建設工程,“數字文化產業專業群”獲批列入杭州市高校新型專業群建設工程。濕地學堂,藝術家園。學院位于杭州師范大學倉前校區恕園1-2號樓,占地面積4800余平米。已建成數字影視實驗室、數字動畫實驗室、專業演播室、聲音創作實驗室等18個實驗室;設有“國際網絡文藝研究中心”“杭州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院”“杭州動畫創作研究中心”“杭州漫畫創作研究中心”等科研機構以及15個師生研創中心。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6.00萬
] -
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前身為1992年成立的計算機中心發展而來,1995年成立計算機系,2001年建立信息工程學院,2007年更名為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2008年,在杭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創建杭州國際服務工程學院,是全國首家培養基于IT信息服務的本科學院;2010年,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和杭州國際服務工程學院合并組建杭州國際服務工程學院(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2021年,遙感地學系并入,學院更名為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簡稱信息學院。學院現有教職工12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90余人,近80%的專任教師具有博士學位或高級職稱,國家級和省、市級高層次人才達20余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省教學名師2人。設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國家“雙萬計劃”一流專業、國家級特色專業和省首批重點專業、省優勢專業)、軟件工程(國家“雙萬計劃”一流專業、省新興特色專業)、物聯網工程(杭州市特需專業)、電子信息工程、地理信息科學等本科專業。擁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空間安全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以及電子信息專業學位碩士點,軟件服務工程為省重點建設學科,共建治未病與健康管理項目博士點1個和教育部工程中心各1個。還與浙江大學、石河子大學等聯合招收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依托浙江省城市濕地與區域變化研究重點實驗室設立了博士后流動站。現有本科、碩士、博士、留學生約1500人。學院擁有傳感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杭州分中心、國家遙感中心濕地遙感研究業務部、浙江省密碼技術重點實驗室、浙江省城市濕地與區域變化研究重點實驗室、浙江省城市濕地生態修復與資源利用科技創新團隊”等。近年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優青項目等省部級及以上科研項目60余項,發表SCI收錄論文200余篇(其中許多論文發表在國際TOP期刊)。獲得浙江省自然科學二等獎、省科技進步二、三等獎、國家黨政機要密碼科技進步獎三等獎、全國民政政策理論研究一等獎各1項;工程學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學院堅持校企深度合作、政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辦學之路,培養具有人文素養、專業技能、國際視野、創新思維的跨學科、專業交叉融合的IT中高級人才。是教育部、商務部服務外包人才培養首批試點單位,浙江省首批應用型人才培養試點示范學院。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省教學成果一、二等獎7項,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2門,國家規劃教材、省重點教材4部,獲得國家虛擬仿真教學中心1個(共建),獲批教育部校企協同育人項目、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近40項,多次獲得省市服務外包人才培養先進單位。近年來,學院學生在計算機領域最權威的ACM程序設計大賽、中國服務外包創新創業大賽、全國電子設計大賽、挑戰杯大賽、計算機設計大賽上獲得省級、國家級和亞洲賽獎項330余項。歷年來,畢業生就業起薪水平全校第一,每年都有畢業生被世界500強企業或阿里巴巴、華為、百度、字節跳動、浙大網新等國內知名IT企業錄用,實現高專業匹配度、高薪、高簽約率就業,也有許多畢業生繼續深造,被包括卡內基梅龍大學、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溫莎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高校錄取。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4.50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