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暨南大學公共管理學科于20世紀80年代恢復重建,是我國恢復高考制度之后最早復辦行政管理專業的高校之一。2009年暨南大學成立應急管理學院,是我國第一個應急管理學院。2010年獲批公共管理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11年成立公共管理學院,實施了以公共管理為基礎、應急管理為特色,公共管理與應急管理融合發展的學科建設與發展思路;同年,暨南大學應急管理研究中心獲批廣東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012年暨南大學公共管理學科被批準為廣東省公共管理一級重點優勢學科。2014年行政管理專業獲批省級教學團隊。2015年,公共管理學科成為暨南大學廣東省高水平大學建設團隊“傳播與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2016年,暨南大學大數據與社會治理研究中心獲批省級智庫。2017年,獲批政治學一級學科博士點。2019年行政管理專業本科專業入選廣東省省級一流專業。學院現有教職工45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1人,講師4人;兼職教授7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人、廣東省高校“千百十工程”國家級培養人才1人。博士研究生導師9人,碩士研究生導師33人,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為主、老中青相結合的、學術型與實踐型相結合的教師隊伍。學院下設行政管理系和應急管理系,設有行政管理、應急管理兩個本科專業;公共管理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下設行政管理、應急管理、社會保障、教育經濟與管理四個專業方向,以及公共管理專業碩士(MPA)碩士學位點;學院擁有政治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并參與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點“應急管理系統工程”方向的建設,建立起了完整的“本科—碩士—博士”人才培養體系。學院以省級優勢重點學科、省級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廣東省決策咨詢研究基地為平臺,形成了“互聯網+”與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研究、應急管理與社會風險治理研究、社會保障與社會政策研究、社會組織與社會治理變革研究等人才培養方向;匯聚學術資源,打造了大數據與公共管理、風險評估與公共危機管理、社會保障與社會政策等學術團隊。學院重視師生的國際化視野,積極拓展境外學術交流與合作,形成了人才培養交流項目的品牌,與美國、北歐、新加坡以及港澳臺地區的高校和研究機構具有良好合作基礎。暨南大學公共管理學科優勢是:(1)擁有公共管理支撐學科---政治學和管理科學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2)學科為廣東省優勢重點學科(3)擁有省級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和廣東省決策咨詢研究基地等省級科研智庫平臺(4)擁有省級行政管理專業團隊和省級一流專業;(4)擁有一批國家級重大項目、國家自科重點項目和國家自科、社科項目;(5)擁有《政府績效評估》國家級精品共享課程、《行政職業能力提升》國家級網絡精品課程,擁有《公共管理學》、《政府績效評估》兩本國家級“十二五”規劃教材(6)擁有全國高校中辦學時間最長的應急管理專業和首家獨立設置的應急管理碩士點。學院以學科建設為生命線,以創新性人才培養為重點,以一流學科建設為目標,圍繞教育綜合改革和高水平大學建設,扎實推進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協同發展,為實現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而努力。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9.90萬
] -
暨南大學成立于1906年,是著名的華僑學府,也是國家面向21世紀重點建設的大學之一。“始有暨南,便有商科”,早在1918年,暨南大學就開始設立商科,是我國最早開展商科教育的國立高等學府之一。建國以后,暨南大學管理學科得到不斷發展。為了適應海內外對管理人才不斷增長的迫切需求,1980年成立了企業管理系、會計學系和商學系等,并在國內率先獲得了產業經濟學博士學位的授予權和企業管理等學科點的碩士學位授予權。2005年以來,學院大力推進實體化建設,學科體系更加完善,辦學水平又上了一個新的高度,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逐漸提高。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32.80萬
] -
暨南大學是中國第一所由政府創辦的華僑學府。“暨南”二字出自《尚書·禹貢》:“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聲教訖于四海。”意即面向南洋,將中華文化遠播到五洲四海。暨南大學護理教育始于1978年,由我國著名護理學家黃愛廉教授組織一批護理學界老前輩創建。1986年2月,暨南大學醫學院附屬護士學校成立,全日制護理專業,學制三年,肖淑利女士任校長。1998年5月,經暨南大學、國務院僑辦和國家教委批準,成立護理學系,學制四年,同年11月護士學校停止招生。2006年獲批護理學碩士學位授權點,2008年開始研究生的培養工作,2011年調整為護理學碩士學位一級學科點;2014年5月獲批護理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015年開始專業學位招生。2016年9月,護理學院從原醫學院劃分出來,成立學院,獨立建制。目前,學院擁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廣東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廣東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廣東省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護理教育歷經40多年的辦學歷程,共培養了3000多名為祖國內地和港澳地區服務的優秀護理人才。
一、教學資源
學院下設基礎護理學教研室、護理人文與社會學教研室、內科護理學教研室、外科護理學教研室、婦兒護理學教研室和護理綜合技能中心。護理實驗教學資源豐富,結合教學實際,選擇暨南大學2家附屬醫院作為學院主要教學實踐基地,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作為學生社會實踐基地。二、師資隊伍
學院擁有一支高素質專兼職教師隊伍,截止2022年9月,專任教師40人(含學院專職教師17人、臨床專任教師23人),兼職教師20人,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11人(占27.5%),碩士學位18人(45%),具有正高職稱12人(占30%),副高職稱20人(占50%),中級職稱8人(占20%),博士生導師1人(占2.5%),碩士生導師24人(占60%)。兼職教師正高職稱者占5%,副高職稱者占95%。三、人才培養
學院現有在校學生277人,全日制本科生125人(港澳臺僑生45人)、碩士研究生152人,初步形成本科碩士一體化、學術型與專業型并重的層次完整、貫通開放人才培養體制。據2022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我院護理學學科排名第37位;2022年“軟科中國大學專業排名”,我院護理學專業排名第43位,為B+層次,學科及專業影響力持續攀升。四、辦學宗旨及目標
辦學目標定位:堅持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服務國家大統戰,以追求真理、培養人才、繁榮學術、服務社會和傳承創新文化為己任,努力成為國內一流、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護理學院。辦學層次定位:以本科教育為主體,持續推進碩士研究生教育,積極籌建博士教育,努力構建本-碩-博層次完整的護理人才培養體系。辦學類型定位:教學研究型辦學理念: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貫徹面向海外、面向港澳臺的辦學方針,堅持規模適度、注重內涵和國際化辦學的發展觀。依托百年僑校,以“雙一流”高水平大學建設為契機,秉承“仁愛至善、篤學慎行”的院訓,形成“厚德精技、注重人文、教研并進、融合創新”的辦學理念。五、對外交流
自1989年起,學院先后與美國、英國、愛爾蘭、加拿大、澳大利亞、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的護理院校建立友好合作關系,開展聯合培養、學術交流、人員互訪。與美國密歇根薩基諾威力州立大學護理學院達成中美聯合培養護理博士、護理碩士共建項目,與美國艾德菲大學、英國考文垂大學等簽訂了正式合作與交流協議。連續舉辦13屆“暨南國際護理論壇”,參加交流人員近5000人。通過長期的國際合作與交流,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及暨南護理精神。護理學院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暨南大學重要講話精神,以粵港澳大灣區和“雙一流”建設為契機,凸顯辦學特色,不斷提升學院的影響力。(統計時間截至2022年9月) [詳情][簡章:1篇
][學費:8.40萬
] -
2016年7月,學校對原醫學院進行重組,基礎醫學院成立。2020年11月,學院更名為基礎醫學與公共衛生學院。學院下設黨政辦公室、基礎醫學學科建設管理中心、教學改革與教師發展中心和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系。設有人體解剖學系、組織學與胚胎學系、生理學系、醫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微生物學與免疫學系、病原生物學系、病理學系、病理生理學系、藥理學系、系統生物醫學系10個學術系以及流行病學、衛生毒理學、環境衛生學、醫學統計學、醫學信息學、醫學心理學與行為科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7個教研室;暨南大學分子醫學病毒研究所、暨南大學康泰生物疫苗產業研究院/疾病預防控制研究院,血液學研究所、眼科學研究所(國際眼表疾病協同研究中心)、腫瘤精準醫學和病理研究所、老年免疫學研究所、醫保大數據研究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病理生理重點實驗室、胚胎發育與圍產醫學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田家炳醫學實驗研究中心、廣東省小核酸藥物開發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11個研究機構。學院現有臨床醫學和預防醫學本科專業各1個,臨床醫學專業為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入選教育部、衛生部共同組織實施的“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擁有基礎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2個一級碩士學位授權點和公共衛生專業碩士(MPH)學位授權點,基礎醫學一級博士學位授權點和基礎醫學博士后流動站。病理學和血液病學為國務院僑辦重點學科,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免疫學為廣東省重點學科。學院有廣東省基礎醫學教學示范中心1個,形態學實驗教學中心、機能實驗教學中心2個教學實驗平臺,以及多門國家級雙語示范課程、省級精品課程、一流課程;學院是國家衛生計生委、教育部共建的重點醫學院校之一。學院現有在編在崗教職工171人,合同制員工24人,其中正高職稱43人,副高職稱63人,博導36人,碩導75人。國家級人才3人,“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級培養對象、珠江學者、國家外專等人才16人次。目前全院在研各類科研基金164項,在研課題經費6467萬元。自2016年至今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廣州市科技計劃項目、其他省級項目以及橫向課題在內的各類科研項目257項,總經費1.1313億元;學院教師申請專利69項。學院教師發表論文1000余篇,具有代表性的高水平論文8篇。2018年獲批廣東省“珠江人才計劃”引進創新創業團隊項目1項,經費2000萬元。2018至2021年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8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項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聯合基金項目2項,總經費3126.1萬元。學院與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德國、瑞典、波蘭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高等院?;蚩蒲性核_展科研合作和學術交流,2016年至今有包括長江學者、國家優秀青年,國家杰出青年在內的國內外200余位學者來我院開展學術報告。學院現有在校生1389人。其中,博士59人(含外招生3人),碩士375人(含外招生10人),本科生955人(含外招生341人)。在國家“雙一流”大學建設和廣東省高水平大學建設的機遇下,我院僅僅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堅持以國家衛生事業發展和社會需求為導向,面向醫療衛生大健康行業,堅持提升醫學生職業勝任力的教育方向,聚焦卓越醫學人才培養目標,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與“三全育人”的醫學思政教育體系。近年來多名學生在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年會、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大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大學生基礎醫學創新研究暨實驗設計論壇全國總決賽等獲得獎勵。(上述文字中的數字統計截至2022年3月14日)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7.50萬
] -
在中國,有114年歷史的大學不多,暨南大學是其中之一;在中國的大學中,經濟學科有百余年歷史的不多,暨南大學的經濟學科是其中之一;在中國大學的經濟學科中,設立經濟學院四十年者不多,暨南大學經濟學院是其中之一。 暨南大學是第一所由國家創辦的華僑高等學府,創立于1906年;暨南大學經濟類學科創建于1918年;暨南大學經濟學院成立于1980年,是由國家教育部批準成立的全國最早的經濟學院之一。 經過百年積淀和暨大復辦四十年來的快速發展,如今經濟學院學科優勢明顯、師資力量雄厚、辦學質量優良、社會影響廣泛,國際化日益凸顯,學科排名在國內位居前列。
機構平臺
經濟學院現有經濟學系、金融學系、統計學系、國際經濟與貿易系、財稅系、特區港澳經濟研究所6個教學系所,6個本科專業;有應用經濟學、理論經濟學、統計學3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相應的一級學科碩士點,金融、國際商務、應用統計、稅務和資產評估5個專業學位碩士點,應用經濟學、理論經濟學和統計學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有3個廣東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3個研究與咨詢機構;有金融學、產業經濟學2個國家重點學科,有應用經濟學、理論經濟學和統計學3個廣東省一級重點學科,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師資隊伍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員工182人,其中,教學科研人員140人,具有正高級職稱45人,副高級職稱59人,博士生導師46人,碩士生導師104人。教師中有長江學者、“萬人計劃”及國家高端外專等國家級人才工程入選者8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5名,珠江學者10人,霍英東教育基金獎獲得者4名,省級各類人才工程入選者20余人。學院敦聘耶魯大學、多倫多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境外著名高校學者擔任講座講授,其中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1人。另有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詹姆斯•莫里斯、費因•基德蘭德受聘為名譽教授。人才培養
目前學院在校學生3839人,其中,本科生2039人,研究生1649人,包括博士生151人、碩士生1362人,各層次境外生900多人。已形成以本科生培養為基礎,以研究生培養為重點的人才培養格局。 學院是教育部高等學校經濟學類特色專業建設點;有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金融學、經濟學、統計學、國際經濟與貿易;有金融學、經濟學(投資經濟)2個教育部專業綜合改革試點;有金融學、統計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3個省級名牌專業;有金融學、經濟統計學2個廣東省重點專業;有貨幣銀行學、國際金融、統計學原理、國際貿易實務、公司金融、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等14門省級各類精品課程;有“暨南大學-友邦(香港)金融理財實踐教學基地”等2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有1個廣東省聯合培養研究生示范基地和1個省級“經濟類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協同育人平臺”;有“資本市場與證券投資學”1個省級教學團隊。 有2位教師分別在第一、二屆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中榮獲一等獎和二等獎;獲廣東省教學成果一、二等獎共3項;有廣東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南粵優秀教師、省優秀青年教師等16名。科學研究
近5年,學院獲批國家級課題51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15項(包括重大項目1項,重點項目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6項;獲批省部級項目246項。其他各級各類項目300余項。 學院教師在AmericanEcomomicReview、Science和NatureGeoscience等國際頂尖期刊發表論文獲得突破,在ScandinavianJournalofStatistics、 StatisticaSinica、JournalofCorporateFinance、《中國社會科學》、《經濟研究》、《管理世界》等國內外重要期刊發表論文200多篇,其中《經濟研究》19篇;在一般的CSSCI期刊發表論文700多篇;出版學術著作40多部。 廣東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金融研究所、廣東產業發展與粵港澳臺區域合作研究中心被評為優秀基地;金融研究所、廣東產業發展與粵港澳臺合作創新研究中心被評為省級重點提升平臺,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被評為國家級重點培育平臺。 獲得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2項;獲得廣東省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20項;獲得安子介國際貿易研究獎1項。國際交流
近5年,學院先后有30余人赴美國哈佛大學、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英國牛津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國際知名大學進修。110多人(次)到美國、英國、德國、法國、俄羅斯、土耳其、匈牙利、日本、澳大利亞、韓國、新加坡、墨西哥、南非等國和港澳臺地區參加學術會議或交流;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位境外學者來院訪問和學術交流;成功舉辦2014中國留美經濟學會國際學術研討會等高層次學術會議40余次,提升了學院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學院重點打造2個國際學術會議平臺:“改革、轉型與增長國際論壇”與“亞洲區域創新與合作國際學術會議”。“改革、轉型與增長國際論壇”由我院與俄羅斯莫斯科國立大學、匈牙利布達佩斯科文紐斯大學、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大學、貝爾格萊德政治研究所亞歐四國五校(所)共同發起設立,“亞洲區域創新與合作國際學術會議”由我院與日本立命館大學、韓國國立釜山大學、泰國國家發展研究院共同主辦。服務社會
近5年,學院教師通過承擔研究課題和以各種方式參政議政,為政府決策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共承擔了230多項地方政府和企事業單位委托課題,課題經費達2000多萬元;3項成果入選全國社科規劃辦《成果要報》,呈送黨和國家領導人供決策參考;10余項成果獲得國家和省市領導人的批示;20多人擔任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委員、省政協委員、省政府參事及省市政府決策咨詢專家;為省內外經濟管理部門和金融機構舉辦多期管理干部培訓班,參加培訓人數達到1000多人。校友風采
學院共培養了各類畢業生4萬多人,校友分布在數十個國家和港澳臺地區,為所在地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重要貢獻。各行各業都涌現了一批杰出校友,包括澳門著名實業家、暨大董事會副董事長、暨大校友總會會長馬有恒,中國工商銀行總行原副行長張衢、里約奧運兩塊金牌獲得者陳艾森、“亞洲第一飛人”蘇炳添等。 校友們熱心回饋學院,如民營企業家、暨南大學校董葉惠全校友捐資1000萬元用于經濟學院大樓的重新修繕;盧閏霆校友捐資200萬元發起設立“張元元經濟學創新獎勵基金”;800多位師生校友共同捐資50多萬建設“經濟學院校友林”;校友還設立了暨南大學瀚森助學獎教基金等系列獎助學金,獎勵優秀學子,幫助困難學生,助力學院發展。 學院發起成立了暨南大學經濟學院校友聯誼會,凝聚校友力量,共謀發展。校友聯誼會發起成立了和騫投資基金,以市場化的方式進入實質性運作,支持校友和師生進行創業創新。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展望未來,經濟學院將按“雙一流”和高水平大學建設的要求,努力建設“特色鮮明、國內一流、有較大國際影響力并具有良好品牌效應的研究型學院”,為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和中國經濟學科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詳情][簡章:1篇
][學費:24.00萬
] -
暨南大學南方高等金融研究院(SouthernChinaInstituteofFinance)是廣東省人民政府重點支持建設的金融研究機構,成立于2020年10月,致力于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高端金融智庫。研究院依托暨南大學金融學國家重點學科和應用經濟學一流學科進行建設,現有專職研究人員40多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1人,教授15人,副教授20人,講師8人。研究團隊近年在國內外頂級和重要期刊AmericanEconomicReview、TheEconomicJournal、《經濟研究》《管理世界》《金融研究》等發表論文200多篇,承擔了上百項服務廣東經濟金融發展的研究課題,培養了一大批高端金融人才,為國家特別是為廣東金融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研究院通過專題研究、決策咨詢、舉辦高端論壇、編撰皮書、發布成果、建設數據庫及案例庫、培養高端人才等多種方式,為國家特別是為廣東金融改革發展、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推動金融支撐廣東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18.00萬
] -
暨南大學深圳校區于坐落在世界知名的旅游文化城區深圳華僑城,是暨南大學在深圳辦學的基地,擁有境內首家通過世界旅游組織旅游教育質量認證的旅游學院,旅游管理專業是廣東省高校名牌專業。 1993年2月,經國家教委批準,在深圳華僑城成立。原國務院僑辦主任廖暉任建院領導小組組長,全國政協副主席霍英東曾任名譽院長。
1996年學院正式建成并開學。學院面向全國招收重點錄取分數線以上的應屆高中畢業生,同時面向海外和港澳臺地區招生。學院的招生工作納入暨南大學招生計劃內,由暨南大學招生辦統一負責。 2020年1月9日,實行校區化建設。
學院下設旅游管理、電子商務、英語、酒店管理四個系,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會展經濟與管理、旅游管理(高爾夫管理方向)、電子商務、商務英語、風景園林7個專業(方向),在校本科生近1500人。學院擁有一批專業師資隊伍,專任教師60人,其中有博士學位者45人,高級職稱者25人,學院教師近年在國內外頂級期刊論文上公開發表高質量學術論文30篇,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立項5項,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立項5項,其中重點項目1項,承擔省部級以上縱向項目10項,承擔了旅游、電商、景觀設計、城市規劃、酒店管理等行業的三十多個咨詢與技術服務的橫向研究課題,總經費超過1500萬元。20多年辦學積累形成了“名校+名企”的獨特辦學模式,辦學成績斐然,為社會各界贊譽。2001年11月,暨南大學旅游管理專業通過了世界旅游組織旅游教育質量認證(UNWTOTedQual),是中國內地第一家通過此項認證的高等院校。此后于2004年、2011年、2017年,旅游管理專業先后三次高分通過續認證。同時,2017年學院酒店管理、會展經濟與管理、高爾夫管理三個專業經充分準備,均高分通過該項教育質量認證。2005年,旅游管理專業申報廣東省級名牌專業。2014年設高端服務業人才創新培養基地(國家級)、國家級經濟管理教學示范中心,省旅游教學示范中心。學院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加州大學河濱分校、佛羅里達大學、中佛羅里達大學、喬治華盛頓大學、天普大學旅游學院、楊百翰大學夏威夷分校、內華達州立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夏威夷大學茂宜學院,英國愛姆伍德學院、利茲貝克特大學,西班牙穆西亞大學,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院,香港理工大學等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同時學院學生可申請前往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丹麥、俄羅斯、日本、韓國等國家四十幾所與暨南大學有合作關系的海外高校交換學習。 [詳情][簡章:1篇
][學費:12.00萬
] -
暨南大學文學院創辦于1929年,是暨南大學成立最早的學院之一。依托暨南大學的綜合實力和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文藝學的雄厚師資,2015年成立由暨南大學程國賦教授和費勇教授擔任聯席院長,集教學、科研、咨詢和產業服務于一體的“暨南大學生活方式研究院”。整合國際“生活方式”前瞻理念,系統并深入研究“文化創意與文化產業”這一跨領域的綜合學科,貫通生活方式學術研究與經營管理、美學體驗,開展生活方式學位與非學位教育,建立生活方式學科體系。暨南大學生活方式研究院,將以創立“生活方式學”為己任,逐步開始招收生活方式學科碩士、博士,開辦高級研修班,打通產學研資源,注重研究成果的市場轉化,為大眾提供健康生活方式的理念和標準。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8.40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