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院歷史材料科學與化學工程學院的院史可追溯至1956年寧波師范專科學校設立的生化科(后為寧波師范學院化學系);1996年10月,“三校合并”時成立寧波大學化學系;2000年5月,與數學、物理專業合并成立寧波大學理學院,設為化學系;2005年12月,化學系從理學院獨立出來,成立材料科學與化學工程學院。系所設置與學科平臺學院設有基層教學組織設有化學系、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和中心實驗室;基層學術組織設有醫藥生物材料研究所、下設能源材料與工業催化研究所、無機材料研究所、高分子材料研究所、先進分離材料研究所、質譜技術與應用研究所。現有3個本科專業、1個一級學位碩士點、1個專業碩士點、1個二級博士點;化學、材料科學2個學科均進入ESI排名全球前1%;省重點一級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1個;市重中之重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和市重點學科(物理化學)各1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寧波市重點實驗室2個,省重點科技創新團隊1個,寧波市“3315”全球高端創業創新團隊3個,浙江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師資隊伍現有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342名,研究生395名。教職工122人,其中專任教師97人,專任教師中正高職稱31人、副高職稱42人,博士生導師19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比例達98%。擁有學者1名、國家優青1名、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1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名,入選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培養11名、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2名,省教壇新秀1名。科研成果近五年(2014-2018),學院主持承擔各級各類項目303項,總經費達到7783.5萬元。在國內外權威學術期刊及重要學術會議發表學術論文903篇,其中SCI和EI收錄論文819篇;人均SCI論文和TOP期刊論文發表數量位于全校前列,SCI論文占全校SCI論文的約20%。授權專利279項,其中發明專利197項。學術交流學院與校內外、國內外的同行有著廣泛與密切的聯系與交流,與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美國阿克隆大學、中科院寧波材料研究所等國內外多所知名學府和研究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在多個領域開展了人才聯合培養與學術合作交流。學院教師積極參與各自領域的國內外各項學術會議。人才培養學院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和創新能力培養,努力倡導勤奮好學、開拓創新的學風。全面實施院班兩級管理制度,提升學工、教務等職能部門的綜合服務能力,切實推進班級自我管理和規范運行,形成院、班兩級互動聯動、合力發展的良性運行機制,真正激發基層班級的主動性與創造力。在全面實施導師制基礎上,學院構建以師生科研結對、科研沙龍等為基礎的本科學生“立體式”創新創業訓練體系,重在加強學生的實踐、科研和組織管理能力。學生在省級科研立項、發表論文、學生專利等方面獲得顯著成果,在全國“挑戰杯”競賽、化工設計競賽、大學生高分子材料創新創業大賽、浙江省化學學科競賽等科技競賽中多次獲得獎項。材化學院堅持嚴謹求真的科學態度、秉承包容合作的發展理念,努力打造科研成果突出、服務地方發展、培養優質人才的具有鮮明學科特色的高水平學院。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2.40萬
] -
地理科學與旅游文化學院前身為中歐旅游與文化學院,成立于2011年7月,于2020年9月更名。學院目前有本科層次的專業5個,即旅游管理(中西合作雙文憑項目)、地理科學(師范)、服裝與服飾設計、旅游管理與服務教育(師范類職教師資)、旅游管理(第二學士學位)。研究生層次有地理學一級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分為人文地理學,自然地理學,地圖與地理信息系統,海岸海洋地理學4個方向;旅游管理(MTA)碩士和土木水利碩士(測繪與遙感工程)專業學位授權點2個,招收旅游管理全英文授課學術型碩士(面向外國留學生)。另外,學院還與其他學院共建有設計學一級碩士學位授權點。全日制在校生本科生、研究生409人。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4.50萬
] -
寧波大學法學院成立于2000年5月,由原寧波大學法律系、社會科學系(原寧波師范學院政治經濟系)和德育教育中心合并組建而成。法律系于1986年在北京大學法律系對口援建下創辦,是寧波大學最早設立的八個系之一;社會科學系前身是成立于1982年的寧波師范學院政史系。學院現設2個系(法學系、公共管理系)和2個專業(法學專業、行政管理專業)。2001年獲民商法學碩士點(浙江省最早),2007年獲法律碩士(JM)和公共管理碩士(MPA)2個專業碩士學位點;2010年與中國社科院法學所聯合培養博士生;2011年獲法學一級學科碩士點;2012年共建漁業經濟管理二級博士點。現設民商法學、經濟法學、國際法學、憲法與行政法學、訴訟法學、理論法學及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等7個二級學科碩士點,設有5個研究所。2018年獲批成為公共管理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現設行政管理、土地資源管理和教育管理與政策3個方向。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5.60萬
] -
寧波大學海洋學院是校國家一流學科建設群支撐學院、全國高校黨建工作標桿院系。學院成立于2011年11月,因國家海洋局與寧波市政府共建寧大涉海學科而新建。前身為生命科學與生物工程學院,由浙江水產學院水產系和寧波師范學院生物系合并而成,辦學歷史迄今已有60年。海洋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緊緊圍繞國家藍色糧倉和鄉村振興戰略,堅持黨建引領,堅持“四個統一”,不斷凝煉學科特色,實現學院快速發展。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139名,其中正高35名、副高40名;博導33名、碩導75名。擁有全職院士、共享院士各1名,享受國務院津貼2名,“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青年科技獎獲得者”、農業碩士教指委委員各1名,農業部崗位科學家3名,省級“151”等各類人才26名。學院科研水平一流。擁有“海洋生物技術與工程”國家聯合實驗室等國家、省、市級重大科研平臺12個,近5年分別承擔國家、省部項目146、141項,經費超1億;發表核心期刊論文1500余篇;成果獲獎35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獎12項;申請發明專利400多項。在海水經濟物種保種、繁育、養殖、疾控等領域連續攻破世界級科研難題,引領產業顛覆性技術革命,為國家生態農業做出重大貢獻。學院堅持學生為本。在讀博士生142名、碩士生401名、本科生655名。近5年海洋學子在“挑戰杯”等全國競賽中斬獲國家獎37余項,就業率保持在97%以上,創業率、考研率逐年遞增;資助體系健全,建檔特困、貧困生分別270、624人,實現100%覆蓋。學院狠抓學科建設。建有1個一級博士點、6個二級博士點、2個一級碩士點、1個二級碩士點、1個專業學位碩士點、3個學士學位專業,其中水產專業為國家特色建設專業點。建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省重中之重一級學科等,水產學科全國排名第三、動植物學科全球ESI前1%,與國內外多所知名學府建立良好合作關系。學院致力地方服務。與地方合作共建多個產學研合作平臺。先后組建了60支科技服務團隊,派出70余位省市及以上科技特派員,入駐地方生產一線。已有數百項科研成果得到產業化應用,為地方經濟建設做出重大貢獻。(以上數據統計時間為2019年7月)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2.40萬
] -
寧波大學海運學院的前身為1986年設置的原浙江水產學院航海系的海洋船舶駕駛專業和1987年設置的原浙江水產學院機械系的輪機管理專業。1991年,輪機管理專業從浙江水產學院機械系里分離出來,并入航海系管理。1994年,輪機管理專業又從航海系里分離出來,成立輪機系。1996年10月,浙江水產學院寧波分院與寧波大學合并,同年12月原浙江水產學院寧波分院航海系和輪機系合并成立寧波大學海運學院。2001年5月,原國家海洋局所屬的寧波海洋學校船舶類專業并入寧波大學海運學院。學院目前有航海技術、輪機工程、物流管理和船舶與海洋工程等4個本科專業,“船舶與海洋工程”和“交通運輸工程”等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交通運輸”和“土木水利(船舶與海洋工程領域)”等2個工程類專業碩士學位類別和領域;擁有一個“漁業設施與裝備”二級學科博士點、“船舶工程與動力學”一級博士點學科方向;與英國Napier大學簽訂了聯合培養攻讀博士學位協議,并開始招收博士生。其中航海技術專業為省重點、省優勢、校重點專業,輪機工程專業為市重點專業,物流管理專業是省、市特色、校重點建設專業,也是浙江省首批創辦的物流本科專業,“航運與港口物流”專業群為寧波市服務型教育重點專業。兩個一級學科——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和交通運輸工程學科都被列為省、市重點學科。學院還設有海事技術、機電與能源工程、交通運輸與物流和船海工程等四個研究所;擁有國家道路交通管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寧波大學分中心;學院還是江蘇省首批2011協同創新中心——;“2011現代城市交通技術協同創新中心”主要成員單位;是浙江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港口經濟協同創新中心”、寧波大學首批2011協同創新中心——;“浙江港航物流服務體系協同創新中心”的主要成員單位。學院在編專任教師中教授、副教授占55%,具有博士學位教師占65%以上;擁有挪威皇家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挪威皇家科學與文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1名;領軍人才5名;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1名、國家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3名;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員1名、第三層次培養人員5名;交通部新世紀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1名,寧波市“3315”團隊1個,“3315”個人1名,泛“3315”個人1名,寧波市“甬江學者”1名;寧波市領軍和拔尖人才第一層次人選1名、第二層次人選1名、第三層次人選3名,浙江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技人員1名,浙江省高等學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2名,寧波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技人員1名,寧波市高校名師1名、培養對象1名,省重點學科帶頭人2名。學院具有較完備的教學和科研設施,由海運基礎實驗室、海運專業實驗室、物流實驗室、船舶與海洋工程實驗室等四部分組成,共36個實驗分室。擁有包括船舶動力系統及自動化實驗中心、船舶與海洋工程拖曳水池實驗室、航海技術虛擬仿真實驗中心、大型輪機模擬器、綜合物流模擬室、港口管理實驗室、綜合導航駕駛臺、主機性能與測試實驗室、模擬船、高消實驗樓、天象館和波流水槽等多個國內處于領先水平的實驗室,較好地滿足了全體師生開展教學科研的要求。學院近5年科研立項500余項,其中包含歐盟地平線2020項目、國家科技部重點研發項目、國家863科技計劃項目、國家自然基金重大研究計劃項目、國家自然基金項目等國家級項目40多項,省部級項目40余項;與企業合作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獲省、市科技進步獎多項。學院堅持服務社會為己任,緊密結合地方經濟發展需求,通過產學研合作、專家服務、科研成果轉化和開展各類各種層次的教育培訓,助推地方經濟發展。近五年,培訓社會學員超過5萬人次,橫向科研經費年均達千余萬元。在學校“把成才的選擇權交給學生”教育理念的基礎上,學院堅持以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合作競爭意識、創新創業能力的國際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為目標,創新以學生黨團建設為龍頭、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為核心、學生生涯輔導為主線的學生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凝練海運青年特色,進一步構建學院文化新體系,構建起師生間‘互信、互動、互助’的海運文化;通過創新師生互動載體,進一步營造全員育人的導師文化氛圍;通過拓展創新創業平臺,進一步培育海運創新創業人才;通過打造畢業生助推工程,進一步提升學生就業工作水平,學生就業競爭力顯著提高,用人單位滿意度明顯提升。近年來,學生創新創業成果不斷涌現,學生生獲國家級科研立項、發表論文、獲專利授權連年增長,獲全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業大賽銀獎1項,“挑戰杯”競賽國家三等獎4項,1名同學以第2名的成績摘得浙江省職業生涯規劃“十佳規劃之星”,入圍“調研中國”全國十五強榜單(浙江省唯一),學院創新創業大賽業績位居學校前列。中國教育報、中國科學報3次專題報道我院學生創新創業工作。學院畢業生就業率均達100%。。(2019-09)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2.40萬
] -
寧波大學機械工程與力學學院由創建于建校之初的機械工程系和力學與材料科學研究中心組建而成,主要開展機械工程與力學及其交叉領域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堅持學術立院和人才強院戰略,學科特色鮮明,綜合實力雄厚。學院師資力量較強。學院現有教職工145人,其中專任教師110人,正高職稱33人,副高職稱37人,博士生導師25人,院士1人,國家特優人才4人,浙江省領軍人才1人,“錢江學者”特聘教授3人,“浙東學者”特聘教授1人,“甬江學者”特聘教授2人,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浙江省教學名師1人,浙江省優秀教師1人,入選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1人,入選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16人,全國優秀力學教師2人。校聘包玉剛講座教授5位。90%以上專任教師具有博士學位,60%以上教師具有海外研修經歷。學院有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工程力學、工業工程、車輛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國貿班)、機械工程(留學生班)等本科專業,專業建設密切結合長三角制造業行業需要。其中,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是國家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教育部特色專業、省優勢專業、省重點專業;工程力學是省重點專業;工業工程是省優勢專業;車輛工程是結合長三角和國家汽車工業戰略需求的快速發展專業。學院注重學生動手實踐和創新能力培養,有浙江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機電工程訓練中心,有機械工程實驗室、工程力學與材料實驗室、工業工程實驗室、車輛工程實驗中心,教學實驗室面積3000多平米,設備總值2000多萬元。現有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700多名、留學生100多名。學生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周培源力學競賽、全國機械設計創新競賽、大學生挑戰杯競賽、浙江省力學競賽等學科競賽中成績優異,尤其是連續獲得2011年、2013年、2014年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多次獲得全國機械創新競賽二等獎,為學校爭得了榮譽。學生動手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基礎寬厚,專業扎實,就業率在全校名列前茅,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歡迎。學院堅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促進各項事業全面發展。學院擁有寧波大學首批博士點之一—工程力學博士點,1個博士后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4個二級學科碩士點,1個專業碩士學位點。在校博士研究生50多名、碩士研究生300多名。工程力學學科是全校首批浙江省重點學科,2008年獲批近海沖擊與安全工程浙江省重中之重學科。2012年機械工程學科獲浙江省一級重點學科。學院有省部共建沖擊與安全工程重點實驗室,浙江省零件軋制成形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寧波市壓電器件技術重點實驗室,寧波市數字化制造技術重點實驗室。同時根據教師研究方向設立了多個科研實驗室。學院擁有兩個省科技創新團隊,兩個寧波市創新團隊。學院科研實力雄厚。近四年共承擔30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包括重大和重點項目各一項,承擔50多項省部級科研項目。學院各級科研項目總經費達4000余萬元。在國內外重要期刊及學術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500余篇,各種專利300余項。2013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實現了寧波大學和寧波市該獎項的突破。學院對外交流廣泛。學院與美國Purdue大學、英國Aston大學、加拿大Manitoba大學、澳大利亞Sydney大學、俄羅斯圣彼得堡大學、挪威科技大學、臺灣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汽中心天津汽車研究院等多所知名學府和研究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在多個領域開展了人才聯合培養與學術合作研究工作。學院多次舉辦重要的國際國內學術會議,年均教師出境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數十人次,學術影響力日益增強。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4.50萬
] -
寧波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是以促進教師教育人才培養和教育科學研究為宗旨的學科性學院。學院踐行“崇德篤行,博學善誨”的院訓,以“質量提升,追求卓越,師范特色,協調發展”為辦學理念,致力于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學科發展水平。現有教職工134人,其中專任教師112人,高級職稱人員占比62%,具有博士學位52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錢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人,馬工程首席專家1人,省高校優秀教師2人,之江青年社科學者1人,省151人才培養工程培養對象10人,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7人。學院下設基礎教育系、學前教育系、英語教育系和心理學系4個本科教學基層組織,擁有4個本科專業。其中,小學教育專業為浙江省“十三五”普通高校優勢與特色專業、學前教育專業為寧波市高校優勢專業、應用心理學專業為寧波市高校特色專業。在《中國大學及學科專業評價報告》中,學前教育為五星級專業,小學教育、英語教育和應用心理學專業均為四星級專業。學院設有課程與教學、高等教育、教育學原理與教育史、心理學和教育信息化5個研究所,擁有教育學和心理學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教育碩士和應用心理碩士2個專業學位授權點。教育學為浙江省重點學科、浙江省“十三五”一流學科,心理學為寧波市重點學科、寧波大學“十三五”重點建設學科。近年來,學院教學科研成果豐碩。獲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和二等獎各1項,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4項,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共計18項。主持和完成國家級科研課題30余項,省部級教科研課題170余項。在權威期刊發表論文39篇,一級核心期刊84篇,出版學術專著、譯著40余部。主編教材20余部,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門,省級在線開放課程3門。學生在省級以上各類學科競賽中屢獲佳績,獲國家級競賽一等獎3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3項。省級競賽特等獎1項,一等獎6項,二等獎20項,三等獎25項。學院建有教師教育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為省級教師教育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下設教師教育實驗教學中心和應用心理學實驗室2個建制實驗室。實驗中心面積6000多平方米,教學實驗設備總值超過2000萬元,已建成面向未來課堂的智慧教室、移動視頻共享平臺、智能錄播系統等現代化教學設施。學院積極依托平臺,推動和資助師生赴國內外高校深造、交流。學院充分發揮學科優勢,積極服務地方政府。協助學校成立寧波大學附屬學校,參與附屬學校管理。我院受委托完成寧波市2020年教育發展中長期規劃和寧波市基礎教育中長期發展規劃的編制,承擔寧波市學前教育立法調研等課題,為寧波市基礎教育發展發揮了重要智庫作用。在“十三五”期間,學院將繼續凝心聚力,瞄準學科前沿和社會需求,努力建成具有教師教育特色、教育科研優勢和區域影響力的學院,力爭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上取得更大突破。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2.40萬
] -
馬克思主義學院于2011年4月成立,是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單位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機構,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點的依托單位。雖建院10年,溯源歷史已有40年。源于寧波寧波師范專科學校政史科(1982.9-1984.3),后歷經寧波師范學院政史系思想政治教育專業(1984.3-1994.7);寧波師范學院政治經濟系思想政治教育專業(1994.7-1998.9);寧波大學社會科學系思想政治教育專業(1998.9-2000.5);寧波大學法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系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碩士學位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二級碩士點(2000.5-2011.5);寧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碩士學位授予點(2011.5-2021.5)。學院在歷任領導和全體師生的努力下,現設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思想政治教育4個穩定的研究方向以及MPA(黨務管理)中心、思想政治教育系、社會工作部等教研和社會服務組織,主要做好科學研究、人才培養、服務地方和文化傳承工作。2016年,寧波市委宣傳部與寧波大學共建馬克思主義學院;2017年,學院獲首批浙江省“重點建設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進步明顯。1999年,馬克思主義與思政教育學科獲批市重點扶持學科,2002年成為市重點建設學科;2007年,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獲批市重點學科A類;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列為校重點建設學科;2013年,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社會實踐獲批寧波市重點學科;2018年,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被批準為市重點學科A類。2017年,被列為4星級中國高水平學科,并列40名(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排名)。2018年,在全國有碩士點的學校中所占位次為18%(邱均平排名);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為61名,位列前25%,連續兩年位列浙江省屬高校第一。2019年,學科排名為43名,位列前12.5%,四星排名,連續3年位列浙江省屬高校第一(邱均平排名)。2020年,在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發布的中國大學學科排行榜中,被列為5星級中國一流學科專業,位列全國前20.9%。學院擁有一支結構合理、敬業愛崗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員工78名,兼職教師45名。教師中有浙江省“151人才”培養人員2名,省“五個一批”(理論)人才2名,省級“333工程”人才2名,省“之江青年”社科學者2人,省高校“領軍人才培養計劃”培養對象1人,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2015年度影響力提名人物1名,省高校優秀中青年教師2名;有寧波市“六個一批”(理論)人才4名,市“文化名家”1名,市“泛3315”人才2名,市社會科學帶頭人5名,寧波市“4321”人才1名。學院秉持立德樹人教育理念,努力提升教學質量。涌現了一些優秀思政課教師,《光明日報》、央視《新聞30分》等重要媒體多次報道了我院教師風采。有50多人次教師獲得省、市教書育人先進分子、優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市教育系統優秀共產黨員、優秀教職工等各類榮譽稱號。10多人次獲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青年骨干教師”、市高校“優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等榮譽稱號。一批教師在國家、省和市相關學會中擔任重要職務。教研業績突出。自2004年至今,共獲各級各類課題200多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2項、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2項、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含后期資助項目)27項、省部級40項;出版專著46部;在《中國社會科學》《馬克思主義研究》《哲學研究》等發表核心期刊論文300多篇(含高級別論文60余篇);獲省市級領導批示決策咨詢成果20多個;獲省部級科研獎10多項,獲市廳級科研獎30多項;舉辦第八屆世界社會主義論壇寧波分論壇、“中國道路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國際論壇等國際學術會議及全國性學術會議20余場;師生在各級各類學術交流中,獲優秀論文獎100多項。學院教師主持和參與的教學成果分別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項和省級教學成果獎2項;圍繞“八個一”思政課教學改革要求,努力打造精品課程和示范課程,擁有省級精品課程1門;獲省高校優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擇優資助計劃1項;獲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二等獎1項,省青年教師教學競賽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市高校優秀思政理論課“精彩一課”二、三等獎各1項。學院擁有多個創新平臺和實踐基地。學院是“中國統一戰線理論研究會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統戰工作理論研究基地”主要參與成員單位,共建共享該平臺;擁有省級“浙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寧波大學基地”;與中國社科院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中心合作共建“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中心寧波分中心”;與市委宣傳部合作共建“寧波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與寧波市教育局合作共建“寧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與寧波市臺辦合作共建浙江省新型高校智庫“寧波市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研究院”;建有“寧波大學國學哲學研究中心”“寧波大學軟實力研究中心”等校級研究平臺。擁有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工作室”、省“易班“建設首批試點項目和寧波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名師工作室”;學院在臺州三門、舟山嵊泗、寧波各市縣區建有一批省、市、校級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人才培養成效顯著。1988年起,先后培養了上千名本科畢業生,碩士畢業生近200名。近5年,研究生就業率、簽約率達100%,近80%的畢業生到高校、機關、國企或其它事業單位就業,有20%的碩士生考取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央黨校、中山大學等院校的博士生;研究生發表高級別論文100多篇,學術論文獲50多項省市級獎。學生競賽成績優異。榮獲第十七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紅色專項活動”一等獎(2021年)、2020年度浙江省高校思政微課大賽特等獎、第四屆全省高校微型黨課大賽一等獎、浙江省屬高校黨團知識競賽冠軍、“卡爾.馬克思杯”浙江省大學生理論知識競賽三等獎、浙江省創新創業大賽銅獎、全國高校大學生講思政課公開課展示活動優秀獎等。2019年,陳佳眉被評為“浙江省十佳大學生”;學院研究生聯合團支部被評為2020年度“全國五四紅旗團支部”;一本科團隊被評為第十七屆浙江省“挑戰杯”紅色專項十佳團隊(2021年)。學生理論宣講團已形成品牌效應。宣講團以學生黨員為骨干、以優秀團員青年為主力,成為浙江省高校第一支基層宣講的學生隊伍。宣講團長期在基層政府、企業、社區、鄉村開展黨的理論和時事政治為主題的公益宣講,從2012年迄今宣講次數達200余場,受眾人數超萬人,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和贊揚,獲得了“省級暑期實踐優秀團隊”“最美寧大學子”等榮譽稱號,央視《新聞聯播》等重要媒體多次報道了相關活動。秉承“實事求是,經世致用”的校訓和“兼容并包、自強不息、務實創新、與時偕行”的寧大精神,馬克思主義學院“礪學礪行,求實求是”,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有關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和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改革文件精神,在學校黨委和行政的領導和支持下,扎實推進學院建設,不斷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教學水平,為寧波大學建設高水平大學而努力奮斗。(數據截止日期2021年5月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5.60萬
] -
寧波大學商學院是寧波大學創立的第一個學院,誕生在浙東先賢倡導“工商皆本”、工商業發達的寧波大地上。其前身是工商經濟系,首任系主任是著名經濟學家伍柏麟教授。1994年,工商經濟系和寧波市13家金融單位聯合辦學,成立了寧波大學國際金融學院;1999年,根據國家學科設置的統一要求,國際金融學院更名為商學院;2000年進行學科調整,原商學院、管理學系和國際經濟研究中心合并組建新的商學院。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8.00萬
] -
寧波大學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浙江省重點建設高校,綜合實力進入全國高校百強行列。寧波大學體育學院是寧波大學下屬的學科性學院。現有體育教育、運動訓練2個本科專業,體育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和體育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在校全日制本科生、碩士研究生700余名;教職工117人,其中專任教師(含專職科研人員)98人,具備正高專業技術職務人員23人、副高專業技術職務人員37人,具有博士學位的占28%;具有海外經歷教師27人。教師人才的多樣化使學院具備了良好的教學、科研和訓練師資梯隊,促進學院飛速發展。在專業及學科建設方面,體育教育專業入選國家級和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寧波市品牌專業,邱均平排行榜國內專業排名5★-,位列全國第24名,排名百分比為7.29%(24/329);體育學學科獲批浙江省一流學科B類,寧波市重點學科A類,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體育學“學科整體水平得分”檔次位于B-,省內參評高校位列第2;2019“軟科中國最好學科”體育學學科全國排名第10位,列前9%。現有國家精品課程2門、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門、國家級規劃教材2部。不僅擁有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寧波大學體育經濟研究中心”、中國殘疾人體育運動管理中心平臺“殘疾人冬季項目科學化人才培訓基地”和跨學科的大健康研究院的學科研究平臺,而且與“安踏”、“樂歌”等上市公司合作,建立了多項高水平的實驗研發平臺。在科學研究方面,近五年,本學科成員獲國家級科研項目21項,省部級科研項目43項,到賬科研經費總計1500萬余元;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發表高水平論文200余篇;出版學術著作20余部;獲省部級以上的科研獎勵5項。在人才培養方面,畢業生就業領域分布在學校、政府部門和各類企事業單位,就業率均在97%以上。參加省級及以上創新創業比賽獲獎8項,如2018年浙江省第四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1項、銀獎1項等;學生以第一作者發表高級別論文100余篇,其中《體育科學》及SSCI、SCI、EI收錄論文80余篇;在國際、國內重大體育賽事中獲100余枚金牌,其中男籃多次進入CUBA全國八強,2013年獲東南賽區冠軍;乒乓球隊在2016年全國大學生乒乓球錦標賽獲團體冠軍,2018年泛波羅的海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乒乓球比賽獲男雙冠軍、男單季軍,2019年亞洲青少年乒乓球錦標賽獲團體與混雙冠軍,世界青少年乒乓球錦標賽獲團體冠軍、雙打與混雙亞軍。在國際化建設方面,充分利用國際優質資源及學科交叉融合,與國際知名大學聯合建立3個海外研究中心,主辦PAAH國際學術期刊;同時,建立冰島和馬達加斯2個孔子學院的傳統體育教學點,年均15人次赴海外從事短期課程,形成了為“一帶一路”培養創新型體育的人才模式。流金歲月,鐫刻著寧波大學體育人自強不息、務實創新的精神。學院將繼續秉承“尚德、勵學、致強、涵樂”的院訓,以教育教學質量為核心,尋求戰略重點與突破;以科學管理為手段,提高體育學院學生綜合素養和核心競爭力;以人才培養為目標,提升學院綜合實力和社會影響力,為建設全省、全國乃至世界知名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學院而奮斗。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3.50萬
] -
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原建筑工程與環境學院)由寧波大學1986年建校時的土木建筑工程系發展而來,目前下設土木工程系、市政與環境工程系2個系,結構工程研究所、巖土工程研究所、橋梁與道路工程研究所、建筑材料研究所、生態環境研究所5個研究所,以及1個實驗教學中心。學院轄有獨立建制的校級研究院——寧波大學海洋工程研究院,擁有浙江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濱海城市軌道交通協同創新中心),與企業共建有“寧波大學——浙江易通特種基礎研究院”。學院擁有土木工程浙江省一流學科(B類)、寧波市高校重點學科(A類)。下設結構工程與巖土力學二級博士點,土木工程一級碩士點(包括結構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巖土工程、市政工程、橋梁與隧道工程五個方向),以及土木水利專業碩士學位授予點(包括土木工程、市政工程和水利工程三個方向),現有碩博研究生140余人。學院擁有土木工程、環境工程2個本科專業,現有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506名(不含一年級學生)。其中,土木工程專業為省一流專業、省重點專業、市重點專業、市品牌專業、校重點專業、校一流專業,入選省“十三五”優勢專業建設項目,與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合作開展“3+2”本碩聯合培養項目。2013年通過國家住建部專業評估、2019年通過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環境工程專業為校重點專業,目前正籌備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學院現有教職工112人。其中教學科研人員89人,實驗教輔人員12人,行政管理人員11人。專任教師中,正高職稱19人,占比21.3%;副高職稱32人,占比36%;具有博士學位教師72人(含博士后4人),占比80.9%。35周歲以下教師25人,占比28%;45周歲以下教師48人,占比54%。學院教師中入選國家人才工程2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人,英國皇家化學學會院士1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1人,浙江省人才工程2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層次2人、第三層次10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1人,寧波市領軍和拔尖人才培養工程第一層次1人、第二層次2人、第三層次1人,寧波市“3315”海外高層次人才計劃1人,寧波大學“浙東學者”2人、“浙東青年學者”3人。近五年,學院教師承擔各類縱向項目近200項,其中國家自然基金項目34項、省部級項目54項,寧波市科技局擇優委托重大項目1項,橫向項目298項,累計科研經費超億元。發表論文387篇,其中被SCI、EI、ISTP檢索254篇,ESI高被引論文2篇,出版專業著作近20部。獲得各級科研獎勵18項,國家發明專利42項,實用新型專利98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8項。學院現有“土木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土木工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等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平臺;擁有土木工程基礎課實驗教學示范中心、CAD&GIS實驗室(計算中心)、環境工程實驗教學中心等3個獨立建制實驗室,擁有水質科學與工程研究平臺和寧波市結構工程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創新平臺。近年來,學院學生獲全國“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金獎1項,全國“挑戰杯”大學生學術作品競賽三等獎1項,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國賽金獎1項,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全國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二等獎2項。土木系本科畢業生先后11人榮獲“中國土木學會高校優秀畢業生獎”。環境系學生社團清源環境觀察中心獲2019年團中央第九屆“母親河獎”——綠色團隊獎。學院先后獲得寧波市“工人先鋒號”、寧波市優秀教工小家、浙江省教育系統“三育人”先進集體、浙江省模范職工小家和全國模范職工小家等榮譽稱號。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2.40萬
] -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主要從事信息科學技術領域的教育與研究工作,在人才培養、科研和社會服務等方面具有鮮明的特色和強勁的實力,現任院長夏銀水教授。學院有正式教職工173人,其中正高級人員45人、副高56人,具有博士學歷、學位111人(碩士學歷學位有41人),具有研究生學歷學位的占教職工總數87.86%。其中專任教師126人。學院共有學生1666人,其中博士生84人,碩士生602人,本科生980人,留學生23人。學院現設有1個博士后流動站;2個一級博士點;9個二級博士點9個;3個一級碩士點;6個二級碩士點,4個工程碩士點和5個本科專業。擁有2個省一流學科(A類),2個創新基地,5個省、市級重點實驗室,3個省、市高新技術研發中心,7個省市級科研創新團隊。1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1個教育部國際聯合實驗室及1個校級研究院、1個浙江省國際合作基地。學院設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5個本科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和通信工程專業為浙江省高校“十三五”優勢專業,獲批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和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獲批省一流專業建設點。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為浙江省高校“十三五”特色專業;“電子信息實驗教學中心”獲批“十三五”省級重點建設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立項;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于2017年成功通過工程專業教育認證,成為我校首個通過認證的專業。學院建有浙江省普通高校實踐教學基地2個、浙江省基礎課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十三五”省級重點建設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現有通信工程系、信息與通信工程研究所、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系、電子科學與技術研究所、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研究所、電氣工程與自動化系、創新創業教學中心、實驗教學與發展中心9個基層學術組織。現有實驗、科研、辦公用房15000多平方米。近三年(2017-2019)來,學院整體科研成果成效顯著。學院教師在重要學術期刊與會議上發表論文900余篇;被SCI/EI收錄501篇;出版各類學術專著和教材4部;專利和軟件著作權授權525項;三年來,新增各類科研項目256項(縱向196項,橫向60項),科研項目合同總經費共計6905.25萬元(縱向5754.03萬元,橫向1151.22萬元)。三年內新增國家級項目44項;新增省部級項目57項;新增廳市級項目59項。學院以培養“寬口徑,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的電子信息技術人才為目標,強化專業特色和優勢,培育具有創新精神和社會適應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推行“黨建+人才培養”雙融雙促工作模式,助力創新型人才培養,成果顯著。培養出來的優秀學生在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ACM程序設計競賽亞洲區預選賽、“挑戰杯”、“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重大科技競賽中屢獲殊榮。尤其在2019年,人才培養成果顯著:在全國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中獲得3個金獎;在第五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中,分獲1金1銀;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獲全國一等獎。近三年來,學生在各類學科競賽中共獲得國家級獎項51項,省級獎項142項,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18項,省級新苗人才計劃項目27項,校級科研項目300余項;近三年本科生共發表論文42篇,其中SCI、EI收錄24篇、專利20項、軟著22項。近三年,在服務地方經濟過程中簽署了60余個橫向合作項目,橫向經費超過一千萬元。有20多位老師進入新的相關企業擔任技術顧問,并有多個發明專利成果轉讓,產學研、為地方服務成績明顯;與多家公司建立校企合作平臺,在科研項目、人才培養、教學實習基地、學生獎學金等方面多方合作,實現校企雙方發展共贏。學院與美國佐治亞理工大學等十幾個國外高水平大學和研究團隊在學生培養、科學研究及國際化辦學等方面開展實質性的合作交流工作。聘請了十余位專家、教授擔任學院的客座、講座教授、兼職教授和項目研究教授,并有計劃地選派教師到國外進修深造和參加國際學術交流活動。邀請多位國際知名學者來院交流講座。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2.40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