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農業大學
- 簡稱:南農
- 地區: 江蘇
- 類型:農林類、公辦、雙一流、211
- 學制:2~3年
- 學費:¥4.50~10.20萬
- 班型:周末班、集中班
- 地址:江蘇省南京市衛崗1號
- 證書:研究生畢業證書+碩士學位證書
-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
南京農業大學公共管理教育始于土地問題與農業政策的研究。早在20世紀初,我校的前身——中央大學和金陵大學就開始了有關土地利用、土地經濟與政策和農政學等方面的研究。1992年南京農業大學成立全國第一所土地管理學院,并設立全國第一個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博士點,在全國率先建立了公共管理博士后流動站。2003年,學校以土地管理學院為主組建公共管理學院(保留土地管理學院建制)。2005年,學院獲得公共管理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現設有土地資源管理、行政管理、教育經濟與管理、社會保障4個博士點,土地資源管理、行政管理、教育經濟與管理、社會保障4個碩士點和公共管理專業學位碩士點(MPA),土地資源管理、行政管理、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人力資源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5個本科專業。2007年,土地資源管理被列為國家重點學科,2008年公共管理被認定為江蘇省唯一的公共管理一級重點學科,同年土地資源管理專業被評為國家特色專業。2012年公共管理(類)被評為江蘇省本科重點專業。2013年公共管理學科綜合訓練中心被立項為省級實驗教學與實踐教育中心。2017年,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公共管理學科被評為A。學院設有農村土地資源利用與整治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中國土地問題研究中心﹒智庫、中荷土地規劃與地籍發展中心、公共政策研究所、統籌城鄉發展與土地管理創新研究基地等研究機構和基地,并與經濟管理學院共建江蘇省農村發展與土地政策重點研究基地。近五年以來,學院承擔國際、國家及省部級等科研項目6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600余篇,其中SCI/SSCI論文60余篇,10余項研究成果獲得中央領導、江蘇省政府領導批示。學院現有在職教職工89人,其中專任教師76人、管理人員13人。在專任教師中,有教授30人、副教授26人、講師20人,博士生導師28人、碩士生導師51人,有1人獲國家杰出青年基金,2人獲青年長江學者,1人獲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1人獲教育部青年教師獎,4人獲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人獲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層次人才,1人入選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5人獲江蘇省“333”工程培養對象。還擁有一支來自國內外知名大學和研究機構以及國內行業部門的26人兼職(榮譽)教授隊伍。2019年學院有全日制在校學生1231人,其中本科生918人、學術型研究生313人,非全日制專業學位MPA研究生680人。 [詳情]
-
南京農業大學金融學院的發展歷史可上溯至20世紀初期。1921年秋,金陵大學設立我國第一個農業經濟學系,卜凱教授開始從事農業保險方面的調查研究。1929年秋,中央大學農學院設立農政科,開設農村金融等課程。1952年,金陵大學農學院、南京大學農學院和浙江大學農學院部分系科合并成立南京農學院,下設農業經濟系等。1984年,南京農學院更名為南京農業大學,農業經濟系增設農村金融專業,同年開始招收農村金融和會計審計方向碩士研究生,1985年開始招收金融專業本科生,1998年取得金融學碩士學位授予權,2002年開始招收農村金融專業博士生,2004年取得會計學碩士學位授予權,2010年獲金融學博士學位授權點。2012年10月,成立南京農業大學金融學院。金融學院現有金融學、會計學和投資學三個本科專業。其中2006年金融學專業列為江蘇省品牌專業,2010年會計學專業列為江蘇省特色專業,2012年金融學專業和會計學專業又成為江蘇省重點建設專業。金融學院目前擁有金融學博士、金融學碩士、會計學碩士、金融碩士(MF)、會計碩士(MPAcc)等多層次的研究生培養體系,為中國農業銀行總行、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等舉辦金融學碩士班,為政府有關部門、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會計審計事務所等培養了眾多高層次的金融、會計和審計方面的專業人才。金融學院現有專職教師及研究人員40多名,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2人,博導9人,碩導26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占90.3%,擁有海外學習經歷教師占32.2%,江蘇省“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1人,江蘇省“333工程”培養對象1人,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干教師1人,南京農業大學“鐘山學術新秀”3人。學院目前共有重點共建基地14家,包括中國農業銀行江蘇省分行、江蘇銀行、紫金信托公司、紫金農商銀行、蘇寧集團、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等。金融學院教師依托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重點研究基地——江蘇省農村金融發展研究中心、南京農業大學中國金融和區域經濟研究中心、南京農業大學財政金融研究所等研究平臺開展研究工作。近幾年來,學院教師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教育部、農業部、世界銀行等各種省部級以上課題90多項,在《管理世界》、《金融研究》、《會計研究》及國外高水平專業期刊上發表研究論文300余篇,獲得省部級等各種獎勵30多項。 [詳情]
-
南京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是中國農業經濟管理教育的發源地之一,她的前身是金陵大學農經系和國立中央大學農經系,1952年合并組成南京農學院農經系,1989年3月經農業部批準成立南京農業大學農業經濟與貿易學院,1994年4月更名為南京農業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2004年9月更名為南京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從其前身金陵大學農經系算起,學院開展本科教育已有近百年歷史,開展研究生教育已有80余年歷史:金陵大學農經系1920年在全國首先開設農業經濟本科專業,1936年又率先開始農業經濟專業研究生教育。經過數代人的不懈努力,學院規模不斷擴大,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科研成果日益顯著,目前已成為一所融經濟、管理學科為一體,具有博士后、博士、碩士、本科等多層次、多規格人才培養能力,實行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相結合,在國內外具有顯著影響力的學院。學院的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覆蓋經濟學和管理學2個學科門類,現有農林經濟管理博士后流動站、農林經濟管理和應用經濟學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工商管理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下設農業經濟管理、農村發展、農村金融、產業經濟學、國際貿易學、區域經濟學等6個博士招生專業;設有農業經濟管理、國際貿易學、產業經濟學、企業管理、技術經濟及管理等5個碩士招生專業,工商管理碩士(MBA)、國際商務碩士(MIB)、農業碩士(農業管理領域)等3個專業學位碩士點,農林經濟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市場營銷、電子商務等5個本科專業。經過多年發展,學科體系趨于完備,優勢和特色鮮明,多學科協調發展,建設成效顯著:農業經濟管理是國家重點學科,農林經濟管理是江蘇省一級重點學科和江蘇省優勢學科,農村發展是江蘇省重點學科,學科在全國同行中享有盛譽;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農林經濟管理學科獲評A+。學院現有教職員工81名,其中專任教師66人,教授30人、副教授21人。隊伍中現有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農林經濟管理學科評議組召集人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7人、教育部特聘教授2人、國家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1人、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1人、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3人、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獲得者2人、江蘇省十大社科名家2人、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層次人才1人、江蘇省“333”工程培養對象10人、江蘇省“青藍工程”培養對象11人、農業部產業體系崗位科學家3人、南京農業大學“鐘山學者”系列人才12人。已經形成一支質量較高、結構合理、國際化程度高、業務能力強,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等方面貢獻智慧和力量的師資隊伍。學院科學研究面向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立足傳統優勢領域,積極探索學科前沿,鼓勵學科交叉融合,注重學科協調平衡發展,形成特色和優勢。近十年來,學院教師先后承擔和完成國家級、部省級和國際合作研究項目200余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重點項目1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3項、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社科基金面上項目和青年項目60余項。取得了一批高質量的研究成果,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100余篇,其中SSCI/SCI論文100余篇、中文權威期刊論文10余篇,出版學術著作30多部,研究成果獲得中國高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中國農村發展研究獎等國家級、省部級科研獎勵20多項。學院現有在校本科生1082人,博士研究生90人,學術型碩士研究生218人,各類專業學位研究生341人,留學生及港臺學生23人。學院高度重視人才培養,以培養模式改革為先導、專業建設為基礎、實踐創新為手段、綜合能力為目標,致力于培養思想素質高、綜合能力強、具有國際視野和三農情懷的新時代經管人才。5個本科專業先后入選國家或江蘇省品牌(特色)專業建設序列,培養模式改革成果先后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4項、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5項。強化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先后有3篇博士論文獲評“全國優秀博士論文”,2篇博士論文獲評“全國優秀博士生論文提名論文”;近五年,學生團隊榮獲包括“IFAMA國際案例競賽金獎”、“全國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金獎”等在內的國際性、全國性、省部級重要賽事獎勵160余項,畢業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學院校友為江蘇乃至全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人才培養質量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學院充分發揮在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專業優勢,面向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不斷探索社會服務新模式和新路徑,全面服務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學院緊密結合國家和學校戰略需求,充分發揮黨支部工作室專業優勢,推動黨建與教學、科研深度整合,助力貧困地區精準扶貧;依托研究優勢,向國家和地方政府提交政策咨詢報告,30余份咨詢報告獲得國家和地方領導人批示,政策建議被采納和應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組織專業團隊為各級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提供全方位的人才培訓和咨詢服務,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學院積極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國內外學術交流與合作,不斷拓展和深化合作關系。堅持兩年主辦一次高水平國際學術會議,至今已成功舉辦18次國際學術研討會;與密歇根州立大學、普渡大學、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中國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國內外著名高校合作,選派學生訪學或攻讀學位;聘請了大批知名學者擔任講座教授或兼職教授,來校學術交流或講學;先后派出100多人次到國外進修、合作研究或攻讀學位;與世界銀行、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美國農業部經濟研究局、福特基金會等10多個國際學術機構及組織,與美國康乃爾大學、衣阿華州立大學、普渡大學、德國哥廷根大學、吉森大學、日本京都大學、荷蘭瓦赫寧根大學、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巴西圣保羅大學、南格里奧大學等建立了合作交流關系,同時還與臺灣大學、中興大學等建立了穩定的學術交流關系。(數據截至2020年5月 [詳情]
-
南京農業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成立于2020年,由信息管理系和管理工程系合并而來,肇始于1985年籌建的農業圖書情報專業和1987年創建的鄉鎮企業管理系。1987年在農業圖書情報專業基礎上設立了農業圖書情報系,1993年農業圖書情報系更名為信息管理系,1999年專業名稱更名為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一直在衛崗校區辦學至今。1987年創建的鄉鎮企業管理系,不久更名為工業企業管理工程系,2000年轉隸南京農業大學工學院,并被調整為管理工程系。一直在浦口校區辦學至今。學院下設信息管理科學系、物流工程系、工程與管理系。共設有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工業工程、工程管理和物流工程4個本科專業。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為省級特色專業,并于2018年通過英國圖書情報協會CILIP認證。學院設有管理科學與工程綜合訓練中心。設有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以及圖書情報、工程管理碩士2個專業學位類別。2016年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學科參加江蘇省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評估,獲得“優秀”等級。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學科獲得B-。學院現有教職工63人,其中專任教師48人,教授8人,副教授21人,講師19人;有江蘇省社科優青1人、中宣部宣傳思想文化青年英才1人、青藍工程學術帶頭人1人、“青藍工程”優秀骨干教師4人、校“鐘山學術新秀”5人、3人入選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還有3位教師分別榮獲校“最美教師”、“優秀教師”、“教學質量標兵”稱號。長期以來,學院瞄準國家戰略目標和社會發展需求,積極開展重點攻關,研究成果具有較大的社會影響力。近年來,承擔國家社科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各類項目142余項,獲國家、省部級科研成果獎9項,發表學術論文180余篇,被SCI、EI、CSSCI等收錄120余篇。學院秉承學校百年辦學傳統,踐行“誠樸勤仁”校訓,努力拼搏,為創建農業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奮勇爭先。 [詳情]
-
園藝學院是我國最早設立的高級園藝人才培養機構之一,歷史可追溯到國立東南大學園藝系(1921年)和金陵大學園藝系(1927年),為我國園藝事業的開拓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1965年成立南京農學院園藝系,2000年成立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經過近百年的建設與發展和一代代園藝人的不懈努力,現已成為農、工、理、醫融合發展,基礎研究與技術開發應用并重,博士后、博士、碩士、本科多層次貫通培養,在國內外有顯著影響的高層次人才培養的搖籃。學院現有教職工170人,其中教授50人、副教授53人。教師中有國家創新爭先獎獲得者1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人,全國模范教師1人,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2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2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首席科學家1人,崗位科學家7人,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3人,教育部新(跨)世紀優秀人才10人;江蘇省“333人才”工程第一層次2人,江蘇省特聘教授2人,江蘇省雙創人才4人,江蘇省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首席科學家4人。現有農業部“農業杰出人才及其創新團隊”1個,江蘇省教育廳“青藍工程”科技創新團隊1個,優秀教學團隊1個;省農委創新團隊3個。學院建有農業農村部“華東地區園藝作物生物學與種質創制重點實驗室”和“景觀農業重點實驗室”、教育部“園藝作物種質創新與利用工程研究中心”,江蘇省梨工程研究中心、江蘇省果樹品種改良與種苗繁育工程中心、江蘇省花卉種質創新與利用工程中心以及國家梨產業技術研發中心、國家梨改良中心南京分中心、國家果梅楊梅種質資源圃等國家及省部級科研平臺。特色園藝作物育種與品質調控研究學科創新引智基地獲2018年度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立項。近年來,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以及省部級一等獎10余項。獲全國優秀博士論文1篇,提名1篇。學院教授擔任主編、與Nature出版集團合作,于2014年創辦全英文國際期刊HorticultureResearch,2020年發布的JCR影響因子為5.404,位于園藝一區第一名,2019年成功入選全國領軍期刊項目。學院現有園藝、園林、風景園林、中藥學、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茶學6個本科專業,其中園藝專業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教育部首批卓越農林人才培養計劃試點專業和江蘇省品牌專業,風景園林專業為江蘇省一流本科專業。有園藝學、風景園林學和中藥學3個一級學科,1個園藝學博士后流動站、6個博士學位授權點(果樹學、蔬菜學、茶學、觀賞園藝學、藥用植物學、設施園藝學)、7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果樹學、蔬菜學、觀賞園藝學、風景園林學、茶學、中藥學、設施園藝學)和3個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點(農藝與種業、風景園林、中藥學)。園藝學為國家一流學科“作物科學與植物生產”重要組成部分,“園藝科學與應用”在“211工程”三期進行重點建設;“園藝學”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位列A類,入選了江蘇省優勢學科A類建設。蔬菜學為國家重點學科,果樹學為江蘇省重點學科。現有在校生2093人,其中本科生1223人,全日制研究生847人,留學生23人。學院與美國康奈爾大學、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日本千葉大學等多所國外著名大學和科研機構保持密切聯系與合作,與美國康涅狄格大學、田納西大學等設有“3+X”聯合培養計劃,重點支持學生留學訪學、創新創業活動。與多家行業知名企事業單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學院設立的獎助學金有:厚德獎助學金、棕櫚園林企業獎學金、宏旭達企業獎學金、江蘇山水獎學金、金埔園林企業獎學金、百綠園林獎學金、花滿園獎學金等。(數據截止2020.9) [詳情]
-
南京農業大學公共管理教育始于土地問題與農業政策的研究。早在20世紀初,我校的前身——中央大學和金陵大學就開始了有關土地利用、土地經濟與政策和農政學等方面的研究。1992年南京農業大學成立全國第一所土地管理學院,并設立全國第一個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博士點,在全國率先建立了公共管理博士后流動站。2003年,學校以土地管理學院為主組建公共管理學院(保留土地管理學院建制)。2005年,學院獲得公共管理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現設有土地資源管理、行政管理、教育經濟與管理、社會保障4個博士點,土地資源管理、行政管理、教育經濟與管理、社會保障4個碩士點和公共管理專業學位碩士點(MPA),土地資源管理、行政管理、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人力資源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5個本科專業。2007年,土地資源管理被列為國家重點學科,2008年公共管理被認定為江蘇省唯一的公共管理一級重點學科,同年土地資源管理專業被評為國家特色專業。2012年公共管理(類)被評為江蘇省本科重點專業。2013年公共管理學科綜合訓練中心被立項為省級實驗教學與實踐教育中心。2017年,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公共管理學科被評為A。學院設有農村土地資源利用與整治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中國土地問題研究中心﹒智庫、中荷土地規劃與地籍發展中心、公共政策研究所、統籌城鄉發展與土地管理創新研究基地等研究機構和基地,并與經濟管理學院共建江蘇省農村發展與土地政策重點研究基地。近五年以來,學院承擔國際、國家及省部級等科研項目6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600余篇,其中SCI/SSCI論文60余篇,10余項研究成果獲得中央領導、江蘇省政府領導批示。學院現有在職教職工89人,其中專任教師76人、管理人員13人。在專任教師中,有教授30人、副教授26人、講師20人,博士生導師28人、碩士生導師51人,有1人獲國家杰出青年基金,2人獲青年長江學者,1人獲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1人獲教育部青年教師獎,4人獲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人獲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層次人才,1人入選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5人獲江蘇省“333”工程培養對象。還擁有一支來自國內外知名大學和研究機構以及國內行業部門的26人兼職(榮譽)教授隊伍。2019年學院有全日制在校學生1231人,其中本科生918人、學術型研究生313人,非全日制專業學位MPA研究生680人。 [詳情]
-
南京農業大學金融學院的發展歷史可上溯至20世紀初期。1921年秋,金陵大學設立我國第一個農業經濟學系,卜凱教授開始從事農業保險方面的調查研究。1929年秋,中央大學農學院設立農政科,開設農村金融等課程。1952年,金陵大學農學院、南京大學農學院和浙江大學農學院部分系科合并成立南京農學院,下設農業經濟系等。1984年,南京農學院更名為南京農業大學,農業經濟系增設農村金融專業,同年開始招收農村金融和會計審計方向碩士研究生,1985年開始招收金融專業本科生,1998年取得金融學碩士學位授予權,2002年開始招收農村金融專業博士生,2004年取得會計學碩士學位授予權,2010年獲金融學博士學位授權點。2012年10月,成立南京農業大學金融學院。金融學院現有金融學、會計學和投資學三個本科專業。其中2006年金融學專業列為江蘇省品牌專業,2010年會計學專業列為江蘇省特色專業,2012年金融學專業和會計學專業又成為江蘇省重點建設專業。金融學院目前擁有金融學博士、金融學碩士、會計學碩士、金融碩士(MF)、會計碩士(MPAcc)等多層次的研究生培養體系,為中國農業銀行總行、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等舉辦金融學碩士班,為政府有關部門、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會計審計事務所等培養了眾多高層次的金融、會計和審計方面的專業人才。金融學院現有專職教師及研究人員40多名,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2人,博導9人,碩導26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占90.3%,擁有海外學習經歷教師占32.2%,江蘇省“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1人,江蘇省“333工程”培養對象1人,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干教師1人,南京農業大學“鐘山學術新秀”3人。學院目前共有重點共建基地14家,包括中國農業銀行江蘇省分行、江蘇銀行、紫金信托公司、紫金農商銀行、蘇寧集團、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等。金融學院教師依托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重點研究基地——江蘇省農村金融發展研究中心、南京農業大學中國金融和區域經濟研究中心、南京農業大學財政金融研究所等研究平臺開展研究工作。近幾年來,學院教師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教育部、農業部、世界銀行等各種省部級以上課題90多項,在《管理世界》、《金融研究》、《會計研究》及國外高水平專業期刊上發表研究論文300余篇,獲得省部級等各種獎勵30多項。 [詳情]
-
南京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是中國農業經濟管理教育的發源地之一,她的前身是金陵大學農經系和國立中央大學農經系,1952年合并組成南京農學院農經系,1989年3月經農業部批準成立南京農業大學農業經濟與貿易學院,1994年4月更名為南京農業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2004年9月更名為南京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從其前身金陵大學農經系算起,學院開展本科教育已有近百年歷史,開展研究生教育已有80余年歷史:金陵大學農經系1920年在全國首先開設農業經濟本科專業,1936年又率先開始農業經濟專業研究生教育。經過數代人的不懈努力,學院規模不斷擴大,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科研成果日益顯著,目前已成為一所融經濟、管理學科為一體,具有博士后、博士、碩士、本科等多層次、多規格人才培養能力,實行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相結合,在國內外具有顯著影響力的學院。學院的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覆蓋經濟學和管理學2個學科門類,現有農林經濟管理博士后流動站、農林經濟管理和應用經濟學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工商管理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下設農業經濟管理、農村發展、農村金融、產業經濟學、國際貿易學、區域經濟學等6個博士招生專業;設有農業經濟管理、國際貿易學、產業經濟學、企業管理、技術經濟及管理等5個碩士招生專業,工商管理碩士(MBA)、國際商務碩士(MIB)、農業碩士(農業管理領域)等3個專業學位碩士點,農林經濟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市場營銷、電子商務等5個本科專業。經過多年發展,學科體系趨于完備,優勢和特色鮮明,多學科協調發展,建設成效顯著:農業經濟管理是國家重點學科,農林經濟管理是江蘇省一級重點學科和江蘇省優勢學科,農村發展是江蘇省重點學科,學科在全國同行中享有盛譽;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農林經濟管理學科獲評A+。學院現有教職員工81名,其中專任教師66人,教授30人、副教授21人。隊伍中現有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農林經濟管理學科評議組召集人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7人、教育部特聘教授2人、國家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1人、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1人、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3人、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獲得者2人、江蘇省十大社科名家2人、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層次人才1人、江蘇省“333”工程培養對象10人、江蘇省“青藍工程”培養對象11人、農業部產業體系崗位科學家3人、南京農業大學“鐘山學者”系列人才12人。已經形成一支質量較高、結構合理、國際化程度高、業務能力強,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等方面貢獻智慧和力量的師資隊伍。學院科學研究面向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立足傳統優勢領域,積極探索學科前沿,鼓勵學科交叉融合,注重學科協調平衡發展,形成特色和優勢。近十年來,學院教師先后承擔和完成國家級、部省級和國際合作研究項目200余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重點項目1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3項、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社科基金面上項目和青年項目60余項。取得了一批高質量的研究成果,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100余篇,其中SSCI/SCI論文100余篇、中文權威期刊論文10余篇,出版學術著作30多部,研究成果獲得中國高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中國農村發展研究獎等國家級、省部級科研獎勵20多項。學院現有在校本科生1082人,博士研究生90人,學術型碩士研究生218人,各類專業學位研究生341人,留學生及港臺學生23人。學院高度重視人才培養,以培養模式改革為先導、專業建設為基礎、實踐創新為手段、綜合能力為目標,致力于培養思想素質高、綜合能力強、具有國際視野和三農情懷的新時代經管人才。5個本科專業先后入選國家或江蘇省品牌(特色)專業建設序列,培養模式改革成果先后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4項、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5項。強化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先后有3篇博士論文獲評“全國優秀博士論文”,2篇博士論文獲評“全國優秀博士生論文提名論文”;近五年,學生團隊榮獲包括“IFAMA國際案例競賽金獎”、“全國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金獎”等在內的國際性、全國性、省部級重要賽事獎勵160余項,畢業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學院校友為江蘇乃至全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人才培養質量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學院充分發揮在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專業優勢,面向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不斷探索社會服務新模式和新路徑,全面服務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學院緊密結合國家和學校戰略需求,充分發揮黨支部工作室專業優勢,推動黨建與教學、科研深度整合,助力貧困地區精準扶貧;依托研究優勢,向國家和地方政府提交政策咨詢報告,30余份咨詢報告獲得國家和地方領導人批示,政策建議被采納和應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組織專業團隊為各級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提供全方位的人才培訓和咨詢服務,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學院積極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國內外學術交流與合作,不斷拓展和深化合作關系。堅持兩年主辦一次高水平國際學術會議,至今已成功舉辦18次國際學術研討會;與密歇根州立大學、普渡大學、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中國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國內外著名高校合作,選派學生訪學或攻讀學位;聘請了大批知名學者擔任講座教授或兼職教授,來校學術交流或講學;先后派出100多人次到國外進修、合作研究或攻讀學位;與世界銀行、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美國農業部經濟研究局、福特基金會等10多個國際學術機構及組織,與美國康乃爾大學、衣阿華州立大學、普渡大學、德國哥廷根大學、吉森大學、日本京都大學、荷蘭瓦赫寧根大學、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巴西圣保羅大學、南格里奧大學等建立了合作交流關系,同時還與臺灣大學、中興大學等建立了穩定的學術交流關系。(數據截至2020年5月 [詳情]
-
南京農業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成立于2020年,由信息管理系和管理工程系合并而來,肇始于1985年籌建的農業圖書情報專業和1987年創建的鄉鎮企業管理系。1987年在農業圖書情報專業基礎上設立了農業圖書情報系,1993年農業圖書情報系更名為信息管理系,1999年專業名稱更名為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一直在衛崗校區辦學至今。1987年創建的鄉鎮企業管理系,不久更名為工業企業管理工程系,2000年轉隸南京農業大學工學院,并被調整為管理工程系。一直在浦口校區辦學至今。學院下設信息管理科學系、物流工程系、工程與管理系。共設有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工業工程、工程管理和物流工程4個本科專業。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為省級特色專業,并于2018年通過英國圖書情報協會CILIP認證。學院設有管理科學與工程綜合訓練中心。設有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以及圖書情報、工程管理碩士2個專業學位類別。2016年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學科參加江蘇省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評估,獲得“優秀”等級。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學科獲得B-。學院現有教職工63人,其中專任教師48人,教授8人,副教授21人,講師19人;有江蘇省社科優青1人、中宣部宣傳思想文化青年英才1人、青藍工程學術帶頭人1人、“青藍工程”優秀骨干教師4人、校“鐘山學術新秀”5人、3人入選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還有3位教師分別榮獲校“最美教師”、“優秀教師”、“教學質量標兵”稱號。長期以來,學院瞄準國家戰略目標和社會發展需求,積極開展重點攻關,研究成果具有較大的社會影響力。近年來,承擔國家社科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各類項目142余項,獲國家、省部級科研成果獎9項,發表學術論文180余篇,被SCI、EI、CSSCI等收錄120余篇。學院秉承學校百年辦學傳統,踐行“誠樸勤仁”校訓,努力拼搏,為創建農業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奮勇爭先。 [詳情]
-
園藝學院是我國最早設立的高級園藝人才培養機構之一,歷史可追溯到國立東南大學園藝系(1921年)和金陵大學園藝系(1927年),為我國園藝事業的開拓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1965年成立南京農學院園藝系,2000年成立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經過近百年的建設與發展和一代代園藝人的不懈努力,現已成為農、工、理、醫融合發展,基礎研究與技術開發應用并重,博士后、博士、碩士、本科多層次貫通培養,在國內外有顯著影響的高層次人才培養的搖籃。學院現有教職工170人,其中教授50人、副教授53人。教師中有國家創新爭先獎獲得者1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人,全國模范教師1人,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2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2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首席科學家1人,崗位科學家7人,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3人,教育部新(跨)世紀優秀人才10人;江蘇省“333人才”工程第一層次2人,江蘇省特聘教授2人,江蘇省雙創人才4人,江蘇省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首席科學家4人。現有農業部“農業杰出人才及其創新團隊”1個,江蘇省教育廳“青藍工程”科技創新團隊1個,優秀教學團隊1個;省農委創新團隊3個。學院建有農業農村部“華東地區園藝作物生物學與種質創制重點實驗室”和“景觀農業重點實驗室”、教育部“園藝作物種質創新與利用工程研究中心”,江蘇省梨工程研究中心、江蘇省果樹品種改良與種苗繁育工程中心、江蘇省花卉種質創新與利用工程中心以及國家梨產業技術研發中心、國家梨改良中心南京分中心、國家果梅楊梅種質資源圃等國家及省部級科研平臺。特色園藝作物育種與品質調控研究學科創新引智基地獲2018年度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立項。近年來,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以及省部級一等獎10余項。獲全國優秀博士論文1篇,提名1篇。學院教授擔任主編、與Nature出版集團合作,于2014年創辦全英文國際期刊HorticultureResearch,2020年發布的JCR影響因子為5.404,位于園藝一區第一名,2019年成功入選全國領軍期刊項目。學院現有園藝、園林、風景園林、中藥學、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茶學6個本科專業,其中園藝專業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教育部首批卓越農林人才培養計劃試點專業和江蘇省品牌專業,風景園林專業為江蘇省一流本科專業。有園藝學、風景園林學和中藥學3個一級學科,1個園藝學博士后流動站、6個博士學位授權點(果樹學、蔬菜學、茶學、觀賞園藝學、藥用植物學、設施園藝學)、7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果樹學、蔬菜學、觀賞園藝學、風景園林學、茶學、中藥學、設施園藝學)和3個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點(農藝與種業、風景園林、中藥學)。園藝學為國家一流學科“作物科學與植物生產”重要組成部分,“園藝科學與應用”在“211工程”三期進行重點建設;“園藝學”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位列A類,入選了江蘇省優勢學科A類建設。蔬菜學為國家重點學科,果樹學為江蘇省重點學科。現有在校生2093人,其中本科生1223人,全日制研究生847人,留學生23人。學院與美國康奈爾大學、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日本千葉大學等多所國外著名大學和科研機構保持密切聯系與合作,與美國康涅狄格大學、田納西大學等設有“3+X”聯合培養計劃,重點支持學生留學訪學、創新創業活動。與多家行業知名企事業單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學院設立的獎助學金有:厚德獎助學金、棕櫚園林企業獎學金、宏旭達企業獎學金、江蘇山水獎學金、金埔園林企業獎學金、百綠園林獎學金、花滿園獎學金等。(數據截止2020.9) [詳情]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美久久久
|
日韩在线中文字幕
|
亚洲第一福利视频
|
黄色的视频在线观看
|
精品久久www|
最新高清无码专区
|
九九热精品视频
|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
黄视频在线免费看
|
亚洲三级在线
|
韩日av片|
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
看黄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不卡
|
欧美亚洲成人网
|
一区二区欧美日韩
|
国产精品免费看
|
国产精品久久二区
|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东京
|
69国产精品成人96视频色
|
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在线视频99|
伊人色综合网
|
日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色片免费在线观看
|
一区中文字幕
|
一级在线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电影在线观看
|
伊人成人在线
|
亚洲一区成人
|
亚洲一级视频在线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中文
|
都市激情国产精品
|
国产视频不卡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
中文字幕高清
|
三级无遮挡污在线观看
|
久久都是精品
|
av2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