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電工程與自動化學院是一個機、電、測、控多學科交叉的學院,下設4系2中心,分別是:機械自動化工程系、精密機械工程系、自動化系、電氣工程系、無人艇研究院和新型顯示技術及應用集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學院的教學科研涵蓋機械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電氣工程四個一級學科,并在以上大多數學科領域內實現了博士后、博士、碩士、本科各級各類人才培養的全覆蓋。擁有9個本科專業;4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7個二級學科碩士點;3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2個二級學科博士點;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學院現有在校本科生近2200余名,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2100余名。
學院現有教職工397人,專任教師309人,其中正高73人,副高134人,博士學位教師262人。省部級以上各類人才計劃共計110余人次,5個上海市高校創新團隊。
【平臺基地方面】學院擁有上海市電站自動化技術重點實驗室、上海市智能制造及機器人重點實驗室、教育部新型顯示技術與系統集成重點實驗室、海洋智能無人裝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復雜網絡化系統智能測控與應用學科創新引智基地(“111”引智基地)、TFTLCD關鍵材料和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上海市平板顯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智能無人艇系統工程技術中心、上海市教委智能裝備技術重點實驗室、上海市教委自動化制造裝備及驅動技術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市機器人研究所等11個省部級研發基地;擁有上海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快速制造工程中心、上海大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上海大學網絡化控制研究中心等多家校級研發基地;以及上海機器人產業技術研究院、能源與自動化聯合實驗室(中英科學橋合作伙伴)、上海大學-南瑞集團智能電網新技術聯合研發中心、智能制造與機器人創新實驗室、上海大學-Creaform醫療3D數字化示范實驗室、上海大學中瑞微系統集成技術中心、上海大學-上海質檢院智能機電裝備檢測技術聯合研究中心等聯合研發基地。
【學科建設方面】“十五”期間,機械電子工程被列入第一期上海市重點學科,先進機器人技術與現代制造系統、儀電自動化分別被列入第二期上海市重點優勢學科和重點特色學科。1998年起,先進制造及自動化學科連續三期被列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十一五”期間,能源工程優化調控技術被列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學科“能源工程與新技術”學科三大方向之一。2013年機械工程學科獲批上海高校一流學科建設項目。2001年機械電子工程學科被列為國家重點學科。2015年獲批上海市機械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高原學科,2016年建設上海大學醫工結合國際一流學科方向。2017年機械工程學科作為主干學科,獲批教育部一流學科“智能運載科學與工程學科群”。
2020年我院4個一級學科均進入世界前300。2021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中國學科評級中,我院3個一級學科進入A類學科(儀器A+,機械A-,控制A-),電氣工程學科B+。
【科學研究方面】學院科研總經費連續五年過億元,2020年首次突破2億元。高水平學術論文連創新高。
近8年來,共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6項,上海市技術發明一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
學校 | 專業 | 類型 | 關注度 | 學制 | 學費 | 地區 | 詳情 |
![]() |
能源動力工程機電工程與自動化學院 | 非全日制 | 2.5年 | 3.75萬 | 上海 | ||
![]() |
電子信息電子與信息機電工程與自動化學院 | 非全日制 | 2.5年 | 3.75萬 | 上海 | ||
![]() |
機械機械工程機電工程與自動化學院 | 非全日制 | 2.5年 | 3.75萬 | 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