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天津大學碩士研究生736醫(yī)學科學與工程基礎考試大綱
【導語】2025年天津大學碩士研究生736醫(yī)學科學與工程基礎考試大綱已正式公布,根據天津大學公告《736 醫(yī)學科學與工程基礎》所示。為了方便廣大考生,以下是在職研究生網小編整理的2025年天津大學碩士研究生736醫(yī)學科學與工程基礎考試大綱調整方案詳細信息:
736醫(yī)學科學與工程基礎
一、考試的總體要求
掌握醫(yī)學工程與轉化醫(yī)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并能合理運用解決實際問題。
二、考試的內容及比例
考試內容分為A、B、C、D四個模塊,考生可任選其中2個模塊。A模塊為醫(yī)學成像基礎,B模塊為生物醫(yī)用材料學基礎,C模塊為醫(yī)學細胞生物學基礎,D模塊為人體解剖與生理學基礎。
(一)A模塊:醫(yī)學成像基礎
1.傳統(tǒng)X射線成像
(1)X射線物理基礎(X線產生條件及性質;韌致輻射、特征輻射與其對應射線譜;X射線管的技術參數;X線與物質的相互作用;X線強度與硬度;X線的硬化;X線透射與衰減)
(2)X射線透視成像(傳統(tǒng)X射線成像原理、系統(tǒng)及方式;影響X射線成像質量的主要因素;典型H-D曲線形態(tài),其橫縱坐標及各參數含義;原發(fā)/客觀/主觀對比度概念,定義公式,相關性推導;傳統(tǒng)X射線成像缺點)
(3)X線影像質量評價(像素、分辨率、對比度的概念)
(4)經典X射線斷層成像(X線斷層成像的基本原理)
(5)數字減影(數字剪影原理及方法;時序減影、能量減影、混和剪影原理;K吸收帶及
K吸收邊緣法概念)
(6)數字化X線攝影(CR成像原理、DR成像原理、二者區(qū)別與成像優(yōu)點)
2.計算機斷層成像
(1)X-CT定義、成像參數和掃描方式(CT成像概念;像素與體元概念;衰減系數與CT值定義;CT與膠片分辨率差異及原因;窗口技術與窗寬、窗位定義;第一代到第五代CT特點)
(2)CT圖像重建原理和方法(投影概念與實質;正弦圖概念及公式;CT圖象重建方法分類及典型代表算法比較;直接反投影重建法原理、計算及“灰霧”成因)
(3)CT圖像顯示和質量評價方法(CT圖像重建顯示的代表性圖像處理技術;CT圖像特點,與X射線透視影像的區(qū)別;CT圖像質量參數、三種評價參數公式及表征)(4)CT裝置結構(CT裝置組成;CT機房要求)
3.放射性核素成像
(1)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線檢測物理基礎(放射性同位素概念、性質、衰變規(guī)律、在醫(yī)學中的應用;粒子探測器各部分組成、定義、分類、特性等;放射線檢測前置放大器的作用)(2)放射性同位素掃描與γ照相機(放射性核素成像概念;放射性同位素掃描原理、結構;γ照相機結構、工作原理;)
(3)ECT成像(ECT成像原理與分類;SPECT分類、原理、組成、特點;PET原理,符合湮滅測量與飛行時間差作用、探測器類型、成像過程;PET成像優(yōu)缺點及主要應用)
4.超聲波成像
(1)超聲波物理性質(超聲波產生及各種物理參數定義、公式;超聲波傳播和衰減特性;超聲輻射聲場特性;超聲對生物媒質作用)
(2)醫(yī)用超聲換能器(超聲輻射聲場指向性、近場與遠場特性;超聲換能器的壓電效應原理;超聲換能器結構)
(3)超聲診斷儀原理(超聲波成像基本原理及優(yōu)勢;超聲脈沖反射法/脈沖回波法原理;脈沖工作頻率(波長)選取考慮因素,與脈沖重復頻率間的區(qū)別;超聲相控陣掃描原理;超聲成像基本類型;超聲成像回波信號e(t)公式及TGC原理;A超、B超、M超在顯示方面的區(qū)別)
(4)超聲Doppler診斷技術(Doppler效應原理及公式;超聲Doppler血流速度測量主要方法;連續(xù)波Doppler速度測量基本原理;脈沖波Doppler速度測量基本原理及特點;超聲Doppler測量取得血流方向信息;彩色血流映射主要技術思路;運動目標顯示技術和相位檢測基本知識)
5.核磁共振成像
(1)核磁共振、磁共振成像(MRI)的基本概念,核磁共振現象(NMR)及其物理基礎(原子核磁矩、核磁子、自旋量子數定義;核磁矩與自旋角動量關系;拉莫爾進動概念與進動頻率公式;力學動量矩原理;核磁矩的能級分布與核磁共振現象原理)
(2)核磁共振現象發(fā)生的條件及外磁場、射頻電磁波的微觀、宏觀作用
(3)磁共振成像的原理(拉莫爾進動,橫、縱向弛豫等)
(4)核磁共振信號產生與檢測(宏觀磁化、射頻場的作用、自由感應衰減信號、馳豫過程)(5)磁共振成像所需的磁場組成及斷層選擇、相位編碼、頻率編碼的原理及實現方法
(6)自旋回波序列、反轉恢復序列、反轉恢復自旋回波序列,其中90°、180°射頻脈沖的作用,T1加權、T2加權、質子密度加權的原理
(7)典型成像序列的FID信號強度表達式及其推導過程,根據公式推導加權成像條件(8)核磁共振信號檢測、K空間、磁共振圖像重建方法(9)DWI\DTI\BOLD-fMRI的基本原理
(10)核磁共振成像裝置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基本功能
(11)核磁共振成像在診斷上重要的臨床應用
參考材料:
[1]高上凱,醫(yī)學成像系統(tǒng),第2版[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2]湯樂民,包志華,醫(yī)學成像的物理原理,科學出版社2012年
(二)B模塊:生物醫(yī)用材料學基礎
1.生物醫(yī)用金屬材料
生物醫(yī)用金屬材料的性能、特點以及臨床應用,主要包括:(1)醫(yī)用不銹鋼
(2)鉆基合金
(3)醫(yī)用鈦及鈦合金(4)形狀記憶合金(5)醫(yī)用鎂合金
(6)醫(yī)用貴金屬
2.生物醫(yī)用無機非金屬材料
生物醫(yī)用無機非金屬材料的分類、性能、制備工藝以及臨床應用場景,主要包括:
(1)生物惰性醫(yī)用無機非金屬材料:生物惰性醫(yī)用陶瓷、碳質材料、惰性生物玻璃陶瓷(2)生物活性醫(yī)用無機非金屬材料:羥基磷灰石、生物活性玻璃、生物活性醫(yī)用玻璃陶瓷、其他生物活性醫(yī)用無機材料
(3)生物可降解無機非金屬材料
3.生物醫(yī)用高分子材料
(1)高分子概述、高聚物結構、高分子的命名、高分子分類、高分子的化學合成、生物醫(yī)用高分子材料
(2)高分子材料的性能:高分子材料的熱學性能、光學性能、電學性能
(3)非降解型生物醫(yī)用高分子:塑料類醫(yī)用高分子、橡膠類醫(yī)用高分子、聚酯類醫(yī)用高分
子
(4)生物可降解醫(yī)用高分子材料:聚酯類生物可降解材料、聚酸類生物可降解材料、其他生物可降解材料
(5)天然高分子材料:天然多糖及其衍生物、天然蛋白、核苷酸、
(6)生物醫(yī)用高分子材料的應用:人工器官、組織工程、藥物載體、水凝膠、醫(yī)用粘合劑
5.生物醫(yī)用復合材料
(1)生物醫(yī)用復合材料的結構、分類、命名、特點
(2)復合材料成型方法與工藝:包括高分子基復合材料、金屬基復合材料、陶瓷基復合材
料
(3)高分子基生物醫(yī)用復合材料:無機一高分子復合生物醫(yī)用材料、高分子一高分子復合生物醫(yī)用材料
(4)無機非金屬基生物醫(yī)用復合材料:惰性無機非金屬/活性無機非金屬復合材料、活性無機非金屬/活性無機非金屬復合材料
6.生物醫(yī)用材料性能及其改性
(1)材料結構:材料結合鍵、高分子凝聚態(tài)結構、
(2)材料生物降解性能:聚合物降解、金屬降解、陶瓷降解
(3)生物材料表面性質及其改性:材料表面性質、材料表面分析方法、生物材料表面改性的方法
4.納米生物醫(yī)藥材料
(1)無機納米生物醫(yī)藥材料
(2)高分子納米生物醫(yī)藥材料
(3)分子凝膠納米生物醫(yī)藥材料
(4)生物傳感相關納米材料
(5)基因轉導相關納米材料
參考教材:《生物醫(yī)用材料導論》,呂杰//程靜//侯曉蓓主編,同濟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生物醫(yī)用材料學》,鄭玉峰//李莉主編,西北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三)C模塊:醫(yī)學細胞生物學基礎
1.細胞的概念與分子基礎(1)細胞的一般結構
(2)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在結構和功能上的主要區(qū)別(3)核酸、蛋白質的化學組成、結構特點及功能
2.細胞生物學的研究方法
(1)細胞生物學的研究手段和方法
(2)幾種光學顯微鏡的成像原理及應用范圍
(3)細胞分子生物學的主要研究技術及原理
3.細胞的內膜系統(tǒng)與囊泡轉運
(1)核糖體與蛋白質合成、信號假說、內質網的功能、高爾基復合體的形態(tài)結構與功能、溶酶體的功能
(2)內質網、溶酶體的形態(tài)結構與類型
4.線粒體與細胞的能量轉換(1)線粒體的結構
(2)細胞呼吸和氧化磷酸化、細胞能量轉換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及發(fā)生部位
5.細胞骨架與細胞的運動呼吸系統(tǒng)生理
(1)微管、微絲和中間纖維的形態(tài)結構和化學組成和功能、微管、微絲和中間纖維的裝配過程
(2)細胞運動的形式以及細胞運動的機制和調節(jié)
6.細胞核
(1)細胞核的功能
(2)間期核的超微結構;
(3)核小體,常染色質和異染色質的概念
(4)核仁化學組成、亞微結構及功能
7.基因信息的傳遞與蛋白質的合成(1)基因的復制,基因表達的概念(2)基因轉錄和加工,翻譯和修飾(3)蛋白質合成、轉運和分泌過程
8.細胞連接與細胞粘連
(1)緊密連接、橋粒、粘合帶的結構特點、分布和功能作用及間隙連接的結構和分布特點(2)細胞連接的分類、通訊連接的功能作用
9.細胞外基質及其與細胞的相互作用細胞外基質的主要成分和各自的功能作用
10.細胞的信號轉導
(1)信號轉導體系的主要成員;受體、配體、G蛋白、腺苷酸環(huán)化酶、第一信使以及第二信使的概念;
(2)受體的基本類型、G蛋白的類型和G蛋白的作用機制
(3)第二信使概念,cAMP、cGMP以及IP3、DAG等第二信使的產生及主要傳導途徑
11.細胞分裂與細胞周期
(1)有絲分裂、減數分裂以及細胞周期的概念
(2)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過程及各時期細胞的主要形態(tài)和生化活動的變化
(3)細胞周期的分子調控機制及細胞周期與腫瘤生長和腫瘤治療關系
12.細胞分化
(1)細胞分化、細胞全能性和細胞決定的概念
(2)細胞分化的主要影響因素及細胞分化與腫瘤細胞增殖和侵襲的關系
13.細胞衰老與細胞死亡
(1)細胞衰老、細胞凋亡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2)細胞壞死與細胞凋亡的異同點
(3)細胞凋亡的基因調控機制
14.細胞工程
細胞工程的主要相關技術、細胞工程的應用
15.干細胞
(1)干細胞的概念、分類、分化及增殖分裂特征
(2)干細胞研究在疾病治療中的應用
參考材料:
[1]《醫(yī)學細胞生物學》,作者:羅深秋,科學出版社(2011-08)
(四)D模塊:人體解剖與生理學基礎
4.人體解剖生理學的基本觀點和研究方法
(1)人體解剖標準姿勢、軸、面和方位等解剖學術語
(2)人體生理功能調節(jié)的方式
6.人體的基本構成
(1)四種基本人體組織的結構特點、分布和功能
(2)細胞的基本結構及主要功能,細胞、組織、器官和他們之間的關系
(3)細胞膜的功能
(4)細胞的生物電活動
7.運動系統(tǒng)
(1)運動系統(tǒng)的組成和功能
(2)骨的形態(tài)和結構,全身主要骨和骨連結
(3)關節(jié)的基本結構和運動
(4)肌肉的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
(5)肌肉的收縮功能
5.神經系統(tǒng)
(1)神經系統(tǒng)的組成與結構
(2)神經細胞的結構和功能及神經元之間的信息傳遞
(3)大腦的基本結構和高級功能
(4)動作電位和靜息電位形成的機制
3.感覺器官
(1)感受器、感覺器官的概念及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2)眼和耳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3)聽覺和視覺的形成過程
(4)視網膜的感光機能以及聲波在二內的傳導與感受,聽動的傳導
4.血液
(1)內環(huán)境與穩(wěn)態(tài)的概念和涵義
(2)血液的組成和正常含量、血細胞的結構特點及生理功能
(3)血液凝固的過程和機制
6.循環(huán)系統(tǒng)
(1)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組成和功能
(2)心臟的位置、結構、組成和功能
(3)全身主要動、靜脈的名稱和分布
(4)心臟的泵血過程和機制
(5)正常人體心電圖的產生及圖形
(6)動脈血壓的產生及相對恒定的生理意義
(7)心肌細胞的生物電活動和生理特性
(8)心臟與血管的神經調節(jié)和體液調節(jié)
7.呼吸系統(tǒng)
(1)呼吸系統(tǒng)的組成和功能
(2)肺的位置和形態(tài)及胸膜腔的特點
(3)肺泡膜的結構特點
(4)呼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肺通氣、肺換氣的機理
9.消化系統(tǒng)
(1)消化吸收的概念及種類
(2)消化系統(tǒng)的組成和功能
(3)食物在消化管消化和吸收的基本過程
11.營養(yǎng)、代謝與體溫調節(jié)
(1)食物的營養(yǎng)成分及主要生理功能
(2)能量代謝和基礎代謝的概念
(3)體溫相對恒定的機制
12.泌尿系統(tǒng)
(1)排泄的概念及其意義
(2)泌尿系統(tǒng)的組成和功能
(3)腎的結構及尿生成的過程和機制
(4)腎小球濾過率的概念及影響腎小球濾過的因素
13.內分泌系統(tǒng)
(1)激素的概念及作用機理
(2)內分泌系統(tǒng)的組成和功能
(3)幾種主要激素(生長素、甲狀腺素、糖皮質激素和胰島素)的生理作用
(4)下丘腦與垂體內分泌功能
參考材料:
[1]《人體解剖生理學》,作者:周華崔慧先主編,第八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生理學》,作者:王庭槐,羅自強,第九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來源:http://mctu.tju.edu.cn/system/_content/download.jsp?urltype=news.DownloadAttachUrl&owner=1638370686&wbfileid=14753523
鄭重聲明:上述內容為《736醫(yī)學科學與工程基礎》所示做出的整理,不具有權威性和官方代表性,一切2025年天津大學碩士研究生736醫(yī)學科學與工程基礎考試大綱以天津大學公布的官方信息為主,以上提供的內容僅供廣大考生參考。
- 2024-07-18
- 2024-07-18
- 2024-07-18
各位考生: 我院2025級碩士研究生招生(2024年12月份初試)0831Z2智能醫(yī)學工程專業(yè)研究方向一原考試科目810生物醫(yī)學工程基礎變更為901數據結構與程序設計。請考生及早應對。 若因后續(xù)國家政...
736醫(yī)學科學與工程基礎 一、考試的總體要求 掌握醫(yī)學工程與轉化醫(yī)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并能合理運用解決實際問題。 二、考試的內容及比例 考試內容分為A、B、C、D四個模塊,考生可任...
各位考生: 我院2025級碩士研究生(2024年12月份初試)初試考試自命題科目736醫(yī)學科學與工程基礎的大綱已進行修訂,調整后的736初試大綱請見附件。請考生及早應對。 若因后續(xù)國家政策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