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前身是洛陽工學院機械系,成立于1958年,并開始招收本科生,1983年起招收碩士研究生,具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和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是河南省材料科學研究領域的優勢單位,長期以來,學院遵循“突出特色,提高水平,直接為行業和地方經濟建設服務”的指導思想,立足河南、面向全國,致力于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究開發,形成了特色鮮明的科學研究方向。學院擁有國家、省部級研究平臺15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入選團隊1個,河南省創新型科技團隊7個。學院擁有25000m2實驗室,教學實驗儀器設備總值6000余萬元,近年來,先后承擔國家“863”計劃、國家“973”計劃、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河南省重大科技攻關、河南省杰出人才創新基金、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等省部級以上重大科研項目100余項,獲國家和省部級科技獎勵80余項、國家發明專利600余項,在一些研究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和國內領先水平。2013年、2016年和2017年,三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學院現有教職工140人,其中專任教師127人,博士92人,碩士30人,博士占師資總數72.4%,博士生導師24人,碩士生導師68人,教授37人,副教授、高級工程師39人,講師、工程師23人。擁有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3人,中原學者3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1人,河南省教學名師3人,河南省特聘教授1人,河南省講座教授3人,省部級專家、學術帶頭人18人。學院一貫重視本科人才培養,經過60年的發展,已積累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產學研用合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培養模式。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歡迎,初次就業率高于國內同類專業平均水平。學院本科畢業生約1/3考取國內重點院校研究生,還有部分畢業生出國深造。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3.60萬
] -
學院下設“車輛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和“交通運輸”等3個本科專業,均為一本招生,其中“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下設汽車發動機、制冷與空調和熱能工程3個專業方向。車輛工程教學團隊為國家級教學團隊,車輛工程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河南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為省級特色專業。車輛工程為教育部第二批本科專業和研究生層次學科領域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為教育部第三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車輛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班單獨招生。學院擁有機械工程(車輛工程)博士學位授權點、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車輛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溫工程、熱能工程、工程熱物理、載運工具運用工程等6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其中機械工程(車輛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學科為省一級重點學科,載運工具運用工程為省二級重點學科。學院建有河南省汽車節能與新能源重點實驗室、內燃機節能與低排放技術河南省工程實驗室、低風速風電技術河南省工程實驗室、河南省汽車節能與新能源國際聯合實驗室、河南省車輛工程及裝備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河南省高校拖拉機與農機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洛陽市車輛現代技術重點實驗室,并建有機械原理及機械設計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擁有河南省創新型科技團隊和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學院目前是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中國內燃機學會、中國農業機械學會和中國農業工程學會的理事單位,全國車輛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車輛工程專業教材編委會委員,河南省機械工程學會執行理事長單位、河南省內燃機學會理事長單位、河南省汽車工業學會副理事長單位。經過60余年的專業建設,學院形成了高水平的教學團隊,積累了豐富的教學資源,擁有河南省創新型科技團隊和河南省高??萍紕撔聢F隊,有著優良的辦學傳統和特色明顯的人才培養模式,產學研合作成效突出。“機械設計”、“機械原理”課程為省精品資源共享課程。“機械原理”、“機械設計”、“機械設計基礎”、“車輛構造”為省級精品課程。學院現有專任教師76人。其中教授12人,博士生導師5人,副教授20人。出國留學經歷5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河南省優秀專家1人,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2人,河南省跨世紀學術及技術帶頭人3人,河南省高校骨干青年教師6人,省級教學名師1人,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人。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3.60萬
] -
河南科技大學電氣工程學院的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洛陽工學院電工教研室。1978年成立電氣系,同年招收該專業本科生。2002年9月,由原洛陽工學院電氣系、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等合并組建成立電子信息工程學院。2013年,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拆分為電氣工程學院和信息工程學院。學院下設電氣工程系、電子科學與技術系、電工基礎教學部、電工電子實驗教學中心等教學機構?,F有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子科學與技術等2個本科專業;其中電工電子實驗教學中心是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學院自1985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現有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碩士學位授權點,有電氣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電力電子與電氣傳動”為河南省重點學科。30多年來,學院已培養本科生、研究生近1萬人。目前學院每年在校本科生700余人,研究生50余人。學院重視師資隊伍建設。采用引進和培養相結合策略,實施“人才強院”戰略,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素質高的教師隊伍。學院現有教職工6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1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46人。師資隊伍中,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人,河南省“555”人才第二層次1人,河南省優秀專家、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6人,河南省優秀中青年教師6人。教學環境和教學條件是培養人才的平臺。在學校的關心幫助下,通過國家共建項目的支持,經過數年的建設,學院已擁有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一個,省級電力電子裝置與系統工程實驗室一個,省級超高壓導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一個,校級電機與電氣控制重點實驗室一個,校級電氣自動化與電工電子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一個,以及電子設計自動化(EDA)、片上系統設計(SOPC)、現代電子系統設計、電力電子傳動、嵌入式系統、檢測技術等專業實驗室。學校在我院設有電氣電子大學生創新實踐平臺一個,負責組織學生開展創新實踐活動、參加各類學科競賽項目。目前,已在各類競賽中獲得國家級獎項6項,省級獎項32項。學院還創新工作思路,推動與國外知名企業聯合實驗室建設。2014年,學院與美國Rockwell公司聯合共建了“河南科技大學-RockwellAutomation電氣自動化實驗室”,Rockwell公司捐贈價值1000余萬元的實驗設備;與美國加州OTI公司聯合共建了“河南科技大學-ETAP電力系統仿真分析聯合實驗室”,OTI公司捐贈了價值500萬元的實驗設備。上述兩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實驗室為我校相關專業教學科研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近年來,學院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31項,承擔國家“863”計劃、“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重大科技支撐計劃等國家級研究項目26項,省、部、市級重大和重點研究項目77項,發表學術論文625篇,三大檢索系統收錄236篇,出版著作、教材35部。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3.60萬
] -
動物科技學院具有悠久的辦學歷史與文化傳承。學院始建于1975年岳灘農學院畜牧獸醫系,2002年原洛陽工學院、洛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洛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三校合并為河南科技大學后,原動物科學系更名為動物科技學院。建院40余年來,學院堅持育人為本,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專業與學科建設取得了快速發展?,F有動物科學、動物醫學、動物藥學、動植物檢疫、水族科學與技術5個本科專業,其中,動物醫學專業為河南省特色專業、河南省高等學校綜合改革試點專業、教育部卓越農林人才培養計劃改革試點專業;動物科學專業為校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學院現有在校本科生1400余人,研究生150人;教職工110人,專任教師101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41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88人,占專任教師的87.1%;留學歸國教師48人,國際化率47.5%;博士生導師4人,碩士生導師65人;省市級學術技術帶頭人9人,洛陽市優秀專家11人,河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師10人,擔任全國二級學會副理事長、常務理事和理事36人。學院有畜牧學、獸醫學2個河南省一級重點學科;有畜牧學、獸醫學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養殖、獸醫、草業、漁業4個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點;有“河南省飼草飼料資源開發與畜禽健康養殖院士工作站”、“河南省肉羊繁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10個科研平臺;有“羊種質資源研究與利用河南省創新型科研團隊”等15個科研團隊。張玉玲博士科研團隊首次發現鉬對動物不孕不育癥具有治療作用,該研究成果受到國際社會廣泛關注,其本人于2014-2017連續4年入圍愛思唯爾(Elsevier)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2020年7月,“動物學”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學院下設基礎科學系、動物遺傳繁育系、動物營養與飼料系、動物生產系、基礎獸醫系、預防獸醫系、臨床獸醫系、水族科學系、動物科學實驗教學中心、動物醫學實驗教學中心、試驗牧場、動物醫院等12個二級教學機構。學院擁有13000m2的實驗教學大樓;擁有教學科研儀器設備1660余臺套,總值3000余萬元。近三年學院科研經費達3000余萬元,充分滿足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學、科研需要。學院高度重視內涵建設,注重提升綜合實力。近五年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等各類項目220余項,其中國家自然基金30項,在國內外知名刊物發表學術論文650余篇,獲各類科技成果獎30余項,其中河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8項,三等獎5項。獲河南省“創青春”創業大賽特等獎2項、河南省挑戰杯競賽一等獎3項、全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銅獎、全國農林高校大學生“牛精英挑戰賽”特等獎1項、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一等獎3項。學院育人質量過硬,就業前景廣闊,主要就業單位有國家政府機關職能部門、國有企業、大型上市公司等,畢業生供不應求,供需比例1:50??佳袖浫÷识嗄瓯3衷?6%以上,穩居學校前列。學院與東京大學、美國蘭斯頓大學、韓國全北大學等開展合作辦學,學生可選擇出國交流學習或攻讀“2+2”雙學位。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3.60萬
] -
管理學院的前身是創建于1983年的洛陽工學院工業管理工程系,1994年組建工商學院,2002年更名為經濟與管理學院,2009年成立管理學院。學院設有本科專業6個,雙學位專業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2個,二級學科碩士點7個,專業學位碩士點5個,其中一級學科管理科學與工程為河南省重點學科,市場營銷本科專業為河南省特色專業。河南科技大學MBA教育中心設在管理學院。學院現有本科生1973人,研究生300余人,教職工90余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29人,博士、在讀博士30余人,碩士生導師29人,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師資助計劃培養對象3人,中國注冊會計師6人,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2人,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學者2人。學院與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維特堡大學、臺灣靜宜大學等建立了長期合作交流關系,聘請了聯合國經濟社會事務部首席經濟事務專員賴尚龍博士、一拖集團黨委書記王二龍等30余名知名專家學者和企業家擔任兼職教授。2009年以來,學院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1項,國家社科基金面上項目4項,國家自科基金面上項目1項,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2項,國家自科基金青年項目1項,科技部專項資助項目2項,教育部教育規劃和人文社科項目3項,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青年項目2項,入校經費超過600萬元。發表論文300余篇,其中在《管理世界》、《科研管理》、《會計研究》、《統計研究》等權威期刊發表論文28篇,核心期刊論文180余篇,EI/CSSCI、人大復印資料等收錄60余篇,參加國際學術會議80余人次,出版專著11部,獲河南省優秀社會成果一等獎1項,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河南省優秀社會成果二等獎5項,其它省部級獎勵12項。學院積極深化教學改革,獲河南省優秀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二等獎1項、全國優質教育成果(優質課)一等獎2項,省級特色專業1個,省級教學團隊1個,校級精品資源共享課2門,校級精品視頻公開課2門,校級精品課程4門,校級教學名師3名,出版教材60多部。“大器晚成,終必遠至”。管理學院以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底蘊為基石,以“拓寬基礎、淡化專業、寬口徑地培養市場需求的柔性人才”為理念,以培養具有“全球視野、深厚底蘊與創新創業的管理精英”為使命,潛心致力于管理思想、管理理論的創造與傳播。期待廣大莘莘學子走進管院,開啟激蕩思想、啟迪智慧的人生之旅;歡迎社會各界朋友走進管院,了解管院,我們將竭盡所能服務于您的事業,共同構筑一條走向成功與美好未來的彩虹之橋。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3.60萬
] -
河南科技大學護理學院,2013年由醫學院護理系和臨床醫學院護理教研室合并組建而成。護理學專業創立于1958年,2003年招收護理學本科學生,2012年招收護理學學術型碩士研究生,2019年招收護理學專業型碩士研究生,學院現有在校生1000余人。學院成立以來秉承“敬畏生命、至善至愛”的院訓,以素質教育為根本,創新能力為核心,專業學習為重點,社會實踐為紐帶,培養“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護理學院堅持“學院-醫院一體化”的辦學特色,與臨床緊密結合。學院主要領導、教研室主任均同時在一附院兼任重要職務。學院任課教師資源充足,每年從各附屬醫院選拔優秀教師進入教師庫。目前,在庫教師190余人。其中專職教師24余人。學院現有護理碩士研究生導師11人,其中校內導師4人,校外導師7人。一體化的組織架構有力地保障了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學院設有基礎護理、第一臨床護理、第二臨床護理、人文護理四個專業教研室,主要承擔學院30余門專業課程的正常教學。實驗技能教學中心是開展護理實踐教學,培訓護理基本技能,培養綜合素質和臨床思維能力的重要基地。學院下設的實驗教學中心緊密結合臨床工作環境,引進一批高端實驗教學設備,為學生提供真實場景,滿足學生對新知識和技術的需求。寬敞的環境,高端的設備,保證護理學生在專業學習中順利完成實踐技能的學習。在學科發展上,學院護理專業下設臨床、重癥、涉外、助產、老年方向形成了穩定的學科研究方向。近五年來我院在科研方面突飛猛進,教師獲得地廳級以上科研獎勵10項;教師主持在研項目15項,其中河南省科技廳立項6項、河南省教育廳立項2項、河南省衛生廳1項、洛陽市科技局6項;教師發表論文300余篇,其中SCI論文10余篇,教研論文14篇、主持省級以上教研項目3項。參編本專業書籍及教材164部,發明專利及實用新型專利208項。實習、實踐教學條件優越、實習-就業一體化: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南科技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河南科技大學第三附屬醫院、三門峽市中心醫院、安陽市腫瘤醫院等在內的10所附屬醫院。同時與北京301醫院、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中山大學第三醫院、廈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仁濟醫院、河南省人民醫院、大連市中心醫院等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實習、就業機會,以實習促就業,實現實習-就業一體化。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2.40萬
] -
化工與制藥學院成立于1997年,是河南科技大學發展較快、學科優勢明顯的學院之一。學院現有教職工107人,專職教師92人,其中博士生導師5人,碩士生導師33人;教授10人,副教授51人;博士67人,碩士20人,博士、碩士占師資總數的95%。中國工程院李俊賢院士為我院雙聘院士。學院現設有化學工程與工藝、環境工程、制藥工程、材料化學等4個本科專業;有“化學工程與技術”、“化學”2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化學工程”、“環境工程”2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化學工程與技術”、“化學”為河南省重點學科。在讀全日制本科生、碩士研究生1700余人。學院下設化工系、環境工程系、制藥工程系、材料化學系、基礎化學教研室、公共化學教研室、化學化工實驗中心、分析測試中心等8個二級教學機構;建有河南省伏牛山野生藥材基源研究工程技術中心、河南省固體廢棄物高校能源化工程技術中心、河南省高分子化學與物理院士工作站(李俊賢院士實驗室)、洛陽市高分子納米復合材料技術重點實驗室、洛陽市礦產資源化工重點實驗室、洛陽市中藥制藥過程技術重點實驗室、洛陽市產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程重點實驗室、洛陽土壤污染修復工程重點實驗室、洛陽市天然產物功能因子研究及產品開發重點實驗室、洛陽市天然產物提取分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科技大學清潔新能源與資源工程實驗室和河南科技大學精細化學品清潔制備技術重點實驗室等12個學科平臺。學院在具備基礎化學和專業實驗儀器設備的基礎上,購置了400MHz核磁共振儀、掃描電鏡、高效液相色譜儀、氣相色譜儀、氣-質聯用色譜儀、凝膠滲透色譜儀、紅外光譜儀、元素分析儀、差示掃描量熱儀、熱重分析儀、高倍電子顯微鏡、電化學工作站、流變儀、反應注射成型機等大型測試儀器。學院堅持教學科研并重。近五年累計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重點科技攻關、省高校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等項目80余項,入校經費3000多萬元。出版專著12部;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57件;省部級成果獎勵4項;發表論文460余篇,其中SCI和EI等收錄350余篇。學院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合作。分別與美國的伊利諾伊州立大學(UIC)、麻省理工大學、威斯康星麥迪遜分校、倫斯勒理工學院、懷俄明大學,英國的女王大學、東倫敦大學,澳大利亞國家聯邦科工組織(CSIRO),德國弗萊堡大學,加拿大的渥太華大學、康考迪亞大學,日本的信州大學、北陸大學、千葉大學、橫濱國立大學,韓國全北國立大學等高校和科研機構開展合作,先后17名教師和5名本科生分赴國外進行研修或攻讀學位。同時,加強與中國科學院北京化學研究所、洛陽黎明化工研究院、中鋼集團洛陽耐火材料研究院、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等國內研究機構進行產學研合作,形成了科研資源共享、人才聯合培養的良好局面。學院重視學生政治思想和專業素質教育,堅持全員育人理念,實行學業導師和專業導師制,教風學風優良。近年來,畢業生就業率、英語四級通過率、考研錄取率在校名列前茅。積極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學生雙創能力不斷提高。近3年來,在挑戰杯、互聯網+、數學建模、工程設計、節能減排、英語演講等大賽中獲國家和省級獎勵30余項。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目前,化工與制藥學院已成為培養化學、化工、環境、制藥、材料化學等應用研究型高級專業人才的重要教學和科研基地。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3.60萬
] -
機電工程學院的前身是1958年洛陽工學院組建初期設立的機械系。學院現有6系1室1基地:機械制造系、機械設計系、機械電子工程系、軸承設計與制造系、測控技術與儀器系、工業工程系、工程圖學教研室和創新創業基地,每個系均設有相應的實驗教學中心。學院現有教職工總數140人,其中專職教師125人(含實驗教師7人)。現有教授35人,博士生導師18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75人。學院圍繞機械裝備的設計、制造、機電融合、信息檢測和企業管理,設置了四個本科專業: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和工業工程,在河南省及部分省市均按“一本投檔線”招生。四個專業交叉融合、選修課程貫通。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是首批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試點專業、教育部“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教育部“新工科”改革試點專業、國家工程教育認證專業。“數控技術”課程分別獲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和國家級雙語教學示范課程。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試點專業、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是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和機械電子工程2個專業按機械類招生,包含4個專業方向(簡稱,機設、機制、軸承、機電)、2個教育部卓越班(軸承卓越班、液壓卓越班)、2個教育部新工科實驗班(機器人技術創新班、智能制造工程實驗班),入校后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選報某一專業(方向)、卓越班和新工科實驗班,其中軸承專業方向為我校特色專業方向。四個本科專業與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專業學分互認,可獲兩校雙學士學位文憑。學院是教育部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承擔單位、中國機械行業卓越工程師教育聯盟、CDIO工程教育聯盟理事單位。在研究生教育方面,擁有機械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博士后工作流動站、儀器科學與技術和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是河南省重點學科,其中機械工程是河南省重點資助的重點學科,設有省級特聘教授崗位。機械工程是首批河南省特色學科(A類),2020年獲第二期河南省特色骨干學科(A類)立項建設,2016年入選“十三五”機械類國家國防特色學科。學院建有和共享高端軸承摩擦學技術與應用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機械裝備先進制造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河南省機械設計及傳動系統重點實驗室、河南省機器人及智能系統重點實驗室、齒輪制造及裝備河南省工程實驗室、軸承先進制造河南省工程實驗室、智能數控裝備河南省工程實驗室、齒輪河南省工程技術中心、軸承河南省工程技術中心、中國軸承陳列館和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等一批高水平教學科研平臺。學院產學研合作、校企協同育人特色明顯,相關研究成果獲省級教學成果特等獎四次。多家著名機械企業在學院共建實驗室、設立專項獎學金。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該專業下設機械設計及其自動化、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和軸承設計與制造三個專業方向、軸承卓越班和智能制造工程新工科實驗班。主要培養機械工程及自動化領域中設計、制造、管理、營銷及開發研究和社會責任感強的應用創新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主要專業課程:機械制造技術基礎、數控技術與裝備、數字化設計與仿真、先進制造技術、現代機械系統設計等。學生畢業后可從事現代機械的設計、制造、控制以及機電設備的生產、科研、設計與技術開發及組織管理工作。機械電子工程該專業是機械學、電子學、信息科學、計算機技術、控制技術等多門學科相融合而形成的一門綜合性的工程應用專業,下設機電控制專業方向、液壓卓越班和機器人技術新工科實驗班。主要培養既熟悉機械又精通電子與電控技術的機電結合和社會責任感強的應用創新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主要專業課程:數字化設計與仿真、機械制造技術基礎、數控技術、單片機與接口技術、液壓與氣壓傳動、工業機器人、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等。學生畢業后可在機械、汽車、輕工、化工、電子等行業從事機電液設備和控制方面的科研、設計、生產技術及組織管理工作。測控技術與儀器該專業主要培養信息檢測工程領域中有關信息處理、微機測控、智能儀器、虛擬儀器及傳感技術、光機電一體化和社會責任感強的應用創新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主要專業課程:工程光學、傳感器與測試技術、機器視覺技術、控制工程、信號分析與處理、微機接口技術、精密儀器設計基礎、智能化儀器設計、計算機檢測與控制技術、過程控制系統等。學生畢業后可從事光機電一體化信息系統的科研、教學、生產技術及組織管理等工作。工業工程該專業是綜合機械工程科學與管理科學的復合型學科,主要培養既能從事現代制造工程系統的設計,又能進行決策、規劃、實施、評價、管理和社會責任感強的應用創新型高級工程技術和管理人才。主要專業課程:計算機網絡技術、網絡數據庫、機械設計、工程經濟學、運籌學、質量工程學、設施規劃與物流、管理學、市場營銷等。學生畢業后可從事現代制造工程系統的設計制造、運行施工、科技開發、運營管理等工作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3.60萬
] -
河南科技大學建筑學院起始于1988年10月成立的洛陽工學院機械設計工程系土木建筑教研室。1996年設置建筑工程本科和建筑裝飾技術??茖I,1997年4月成立建筑工程系。2002年11月,河南科技大學組建后,在建筑工程系基礎上成立建筑工程學院。同年,開始招收第一屆建筑學(五年制)本科生,授予工學學士學位,是省內較早開展建筑學本科教育的高校之一。2011年城鄉規劃本科專業(五年制)開始招生,授予工學學士學位。2013年5月成立建筑學院,2015年獲批風景園林專業碩士點。河南科技大學建筑學院涵蓋建筑學、城鄉規劃學兩個國家一級學科?,F設有建筑學、城鄉規劃兩個本科專業,風景園林專業碩士點,組成了較為完善的學科結構體系。學院借助省內外建筑設計研究機構,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校外特聘專家團隊和科研聯盟平臺,為學院的教學科研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十余年來,學院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文化傳承、服務社會等方面,立足中原城鎮化建設,努力探索教育與實踐相結合的創新模式,全力推進學科建設,積極開展國內外交流,逐步完善了教學、科研和工程實踐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形成了“規范系統、開放創新、探索實踐”的專業教育特色,教育教學達到省內先進水平。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3.60萬
] -
河南科技大學經濟學院源于1983年創建的洛陽工學院工業管理工程系,1994年改組為工商學院。2002年3月合并組建河南科技大學后,原洛陽工學院工商學院與原洛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經濟貿易系合并,成立經濟與管理學院。2009年12月經濟學院與管理學院分設,正式成立河南科技大學經濟學院。學院現設有國際經濟與貿易系、金融系、經濟系、區域經濟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和實驗與信息中心以及資料室、實驗室等教學、科研機構;擁有“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經濟學”3個本科專業及“區域經濟學”(二級學科)、“統計學”(一級學科)2個學術型碩士學位授權點和“農村經濟”1個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方向;擁有“應用經濟學(一級)”1個省級重點學科和3個洛陽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洛陽市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洛陽市農村發展研究中心和一帶一路產業協同研究中心,2個校級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河南科技大學應用經濟研究中心、內陸開放型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同時,學院還與洛陽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洛陽市財政局、焦作市財政局、寧陵縣產業集聚區、溫縣產業集聚區、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洛陽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洛陽普萊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福建商會洛陽分會及鳳翔山莊等單位建立校外研究生創新實踐基地、本科生教學實習基地等教學、研究平臺20余個。學院擁有一支學緣結構合理、科研基礎扎實的教學科研隊伍?,F有教職工65人,其中專任教師58人,其中65%擁有博士學位。他們主要來自浙江大學、南開大學、武漢大學、吉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大連理工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華中農業大學、美國紐約大學、亞利桑那大學、韓國成均館大學、日本鹿兒島大學、白俄羅斯經濟大學以及中國科學院、上海社會科學院等多個國內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2人,碩士生導師24人;河南省文明教師1人,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師2人,河南省百名優秀青年社科理論人才1人,河南省人文社科優秀學者3人,河南省教育廳、洛陽市學術技術帶頭人5人。學院以培養高層次經濟管理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在突出教學核心地位的同時,大力開展科學研究及社會服務工作。在國際貿易、區域經濟發展、金融等領域的研究已形成自身鮮明特色。近年來,學院教師在中國經濟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中國農業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等國家一級出版社公開出版專著26部,教材58部;在“中國工業經濟”、“中國農村經濟”、光明日報(理論版)、經濟日報(理論版)等報紙和學術刊物發表論文350余篇,其中CSSCI、EI等收錄100余篇;主持和參與完成省部級以上課題60余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2項、一般項目7項,國家自科基金1項,科技部專項1項;獲得省級社科優秀成果獎12項,河南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獎1項;擁有1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主持、參與完成省級教學研究項目5項。人才培養是學院的核心工作。學院現有各類全日制在校生(含研究生)1300余人?,F已初步形成外語水平高、實踐能力強、理論基礎扎實的辦學特色和優勢。學院學生CET-4通過率多年名列全校前三,多次獲得全國、省級大學生英語競賽特等獎、英語演講比賽特等獎的好成績。學院學生在全國“挑戰杯”、創業計劃大賽等競賽中,多次獲得國家級一、二、三等獎以及省級獎勵。學院畢業生就業率不斷提升,綜合素質受到用人單位好評。已經走上社會的3000余名畢業生在推動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教育振興的過程中正在發揮著重要作用。面對經濟全球化和對外開放不斷拓展的浪潮,學院積極開展對外合作交流,不斷擴大自身影響,積極尋求互利共贏。學院先后與省內外2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事業單位建立了緊密的合作交流和協同創新關系,聘請40多位專家、教授和企業家為學院兼職教授和兼職碩士研究生導師。展望未來,經濟學院將秉承“博學篤行,經世濟民”的辦學理念,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教育教學為中心,以科研服務為支撐,以嚴格管理為保障,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大膽探索,開拓創新,努力將學生培養成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應用型高級經濟專門人才,把學院建成在省內外有較大影響和特色鮮明的教學、科研、服務基地。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3.60萬
] -
林學院開設有園林、園藝、植物保護和林學4個本科專業,有植物保護學、園藝學2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及風景園林、林業、農業3個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類別;有園藝學、植物保護學2個省級重點學科。目前在校學生1600余人。現有教職工9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6人,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者70人。有河南省中原千人計劃-中原科技創新領軍人才、中原青年拔尖人才、河南省科技創新杰出青年、河南省高??萍紕撔氯瞬?人,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6人,河南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師9人,校特聘教授1人,校青年學術帶頭人5人,具有海外留學背景教師16人;“河南省教學標兵”1人;洛陽市科技創新團隊3個;學院聘有兼職教授12人。擁有“河南省園藝植物品質調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省設施作物病蟲害安全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省特色鄉土苗木培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洛陽市園藝植物品種改良重點實驗室”、“洛陽市設施園藝作物生長發育與品質調控重點實驗室”和“洛陽市生態景觀設計重點實驗室”。先后承擔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100余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獲省部科技成果獎10余項,出版學術著作16部,發明專利56項,發表學術論文650余篇,其中SCI收錄論文220余篇。學院與美國、加拿大、荷蘭、新西蘭等國家的多所大學或研究院所具有合作聯系,每年均有教師在海外開展合作研究。學院現有實驗室面積2000m2,擁有一批現代科教儀器設備。有融教學、科研、標本保藏和科普于一體的昆蟲標本館和木材標本館。昆蟲標本館收藏標本8萬余號,包括一批非常珍稀的昆蟲標本,如世界最美麗的蝴蝶--光明女神蝶,最珍稀的蛾類--太陽蛾和月亮蛾,最大的蟬--帝王蟬,最珍稀的步甲--琴步甲,以及10多個國家的國蝶等。木材標本館收藏標本600多號,包括世界上最重的木材--愈瘡木、最輕的木材--輕木、裸子植物與被子植物演化的關鍵樹種--水青樹和麥吊云杉以及紫檀、檀香木、東北紅豆杉、桃花心木等珍稀樹種的木材標本。建立了30多個教學實習基地,形成了校內外相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為理論聯系實際和專業實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學院十分重視學生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被評為創業教育實踐特色基地。近年來,在大學生挑戰杯競賽、互聯網+和學業發展規劃大賽等活動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獲挑戰杯等競賽國家級獎勵4項,學生的科技創新和創業活動被《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國教育報》、新浪網等20多家新聞媒體報道。畢業生就業率及考研率在全校名列前茅。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3.60萬
] -
學院現有教工113人,其中,專任教師93人,教授17人,副教授49人,博士生導師11人,碩士生導師42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90人,具有海外留學背景教師31人。有全國模范教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河南省優秀專家、河南省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等10余人,河南省創新型科技團隊2個,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人才及洛陽市優秀專家等15人。學院設有農學、生物科學、生物技術、資源環境科學、種子科學與工程等5個本科專業。農學專業入選教育部、農業部、國家林業局首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學院現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1568人、博士研究生及碩士研究生116人。學院擁有作物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作物學、生態學、生物學、農業資源與環境等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擁有農藝與種業和資源利用與植物保護2個農業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現有作物學、生態學等2個河南省一級重點學科;農業科學進入ESI全球前1%。現有河南省旱地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省油用牡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牡丹種質創新和精深加工河南省工程實驗室、河南省牡丹芍藥特色資源植物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鄉村人居環境工程研究中心及河南省牡丹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6個省級科研平臺;洛陽市旱作與節水生理生態重點實驗室、洛陽市牡丹生物學重點實驗室、洛陽市作物遺傳改良與種質創新重點實驗室、洛陽市植物營養與環境生態重點實驗室、洛陽市道地藥材繁育創新與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11個地廳級科研平臺。近年來,學院承擔國家、省、市級科研項目達320余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國家科技部項目等80余項;獲得國家級獎勵2項,省部級一等獎2項,二等獎12項,地市級科技成果獎2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600余篇,其中,SCI、EI收錄近180余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50余件,實施成果轉化30余項。學院十分注重教學改革與教學研究工作,獲省部級、校級教學成果獎近20項。學院一貫重視人才培養質量。以“寬口徑、厚基礎、重質量”的理念,以學風建設為抓手,把學生分為科學研究型、技術推廣型、管理服務型3個模塊實行動態管理,因材施教,全程實施導師指導,潛移默化培養“頂天立地艱苦奮斗銳意創新追求卓越”的農學精神。在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大學生研究訓練計劃(SRTP)、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等素質拓展方面取得驕人成績,其中連續兩年在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國家級銅獎3項。建院以來,學生每年考研錄取率均超過30%,一半以上進入重點院校深造,同時也為區域農業發展輸入了大批應用研究型人才。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4.50萬
] -
農業裝備工程學院于2013年5月在原農業工程系基礎上成立,前身是原洛陽工學院“農業機械設計制造”學科,該學科1960年開始招收“農業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本科生。經過60余年的發展,學院已成為博士、碩士、本科、卓越人才等多層次的人才培養基地,擁有農業工程省級重點學科、機械工程(農業機械設計制造方向)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農業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和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擁有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農業電氣化、農業水利工程三個本科專業,按照農業工程類一本招生。其中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是國家級特色專業、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也是河南科技大學建校最早的專業之一,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農業電氣化兩個專業是國家卓越農林人才計劃培養單位。學院現有教職員工54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28人;博士生導師3名,碩士生導師42名,兼職導師8名,具有美國、英國、日本等海外留學和訪問研究經歷人員6人。教師中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占98%,已形成一支年齡職稱結構合理、學術水平高的教學科研隊伍。目前,學院設有農業機械系、農業電氣系和農業水土工程系。學院擁有河南省智能農機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現代農業裝備制造技術河南省工程實驗室、河南省智能農業裝備技術國際聯合實驗室、河南省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省智能農業裝備院士工作站、河南省現代農業裝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單位)、河南省農業裝備制造技術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河南省高校拖拉機與農機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洛陽市農業裝備制造技術重點實驗室等10余個省部級學科平臺。學院擁有河南省農業工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實驗室面積約6000余平方米,擁有遙測設備、高速圖像采集系統、機器視覺試驗臺、電子萬能試驗機、作物信息采集系統、土壤信息采集系統等高精實驗儀器設備。學院在農業裝備基礎理論研究與產品開發方面有著較強的優勢和鮮明的特色,作為主持單位承擔了“十三五”國家重點科技專項“特色雜糧收獲技術與裝備研發”、“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丘陵山區主要作物生產關鍵裝備研制與示范”。學院與中國一拖公司、上海向明機械廠、寧波奔野拖拉機汽車制造有限公司、河南省煙草公司、洛陽拖拉機研究所有限公司等企業合作,建立產學研合作基地30余個,完成科技開發項目50余項,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經過多年的資源整合和方向凝練,目前形成了農業作業裝備理論與技術、農業動力裝備理論與技術、農業電氣化與信息化、農業水土工程與污染控制技術、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等五個特色鮮明的研究方向,近幾年來,承擔各類國家級項目20余項、省部級項目40余項,獲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其中SCI、EI、CPCI等收錄100余篇,出版教材論著30余部,獲發明專利100余項。宏圖一卷酬壯志,笑立潮頭再爭先。學院將秉承“明德博學,日新篤行”的校訓,以學科平臺建設為契機,努力進取,為建設創新型學院而奮力向前,再創輝煌。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4.50萬
] -
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經過40余年的發展,已形成了由研究生教育、本科生教育構成的比較完善的教育體系。設有食品科學與工程系、食品營養與安全系、生物工程系、實驗教學中心和大學生創業與培訓中心。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現有教職工98人。其中,河南省特聘教授1人,教授、副教授48人;博士生導師7人,碩士生導師48人;河南省教學名師、河南省優秀省管專家、河南省跨世紀學術和技術帶頭人、河南省高校創新人才、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河南省高校骨干教師、洛陽市優秀專家及學術帶頭人等各類人才29人。有2個河南省教學團隊、1個河南省優秀基層教學組織、2個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77名專任教師中,70人具有博士學位,具有1年以上海外留學經歷教師占35%。另有外籍兼職教授5人,國內兼職教授10人。學院現有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生物工程、乳品工程和生物制藥5個本科專業,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和農產品貯運與加工3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本科專業,在校本科生1700余人,研究生200余人。學院擁有食品科學與工程和生物學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食品科學、糧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生物物理學、食品機械與工程、營養與食品安全、發酵技術、食品生物技術等12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食品加工與安全(農業碩士)、食品工程(工程碩士)和生物技術與工程(生物與醫藥碩士)3個專業學位授予權;有1個國家級食品加工與安全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河南省食品原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農產品干燥裝備河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食品微生物河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畜禽疫病診斷與食品安全河南省工程實驗室,1個河南省農產品深加工技術高校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3個洛陽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乳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天然產物提取分離技術研究中心和微生物發酵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學院建立了完整的教學、科研和實驗室管理體系,實驗室面積13000多平方米,設備總值達4000余萬元,儀器設備2200多臺套,其中大型儀器設備20余臺(套)。近五年,學院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國家“十一五”支撐項目、省部級課題及橫向課題79項,榮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4項,在國內外知名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6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錄280篇,出版專著教材54部,授權發明專利100余項。學院注重科研成果的開發與轉化,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學院是10余家國家級專業學會的副理事長、常務理事或理事單位。學院注重拓展海內外國際合作與交流,與日本筑波大學、紐約大學、普渡大學、佛蒙特大學、英國雷丁大學和中國農業大學、江南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等40余家國內外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主辦和共同承辦全國性食品加工與安全領域學術會議20余次,參加國際學術會議90人次,參加國內學術會議600余人次。多年來,學院以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目標,以質量工程建設為導向,以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為支撐,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目前已形成了教學隊伍結構合理,教學條件完善、設施齊全,教學方法與手段先進,教學效果突出,科研氛圍濃厚的良好局面。學院按照“加強基礎、強化能力、提高素質”的人才培養思路,以學生為主體,以專業技能培養為基礎,以創新能力培養為核心,構建了多平臺、分層次、全面開放的實踐教學體系。通過改進實驗教學管理、完善實驗教學設施、更新實驗教學內容,滿足了學生基本技能、創新能力培養的需求。以科研、社會服務促進實踐教學水平的提高,全面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3.60萬
] -
土木工程學院由原國家機械工業部屬洛陽工學院于1988年成立的土木建筑教研室發展而來,1994年開始招收本科生,2006年開始招收研究生,現擁有一級學科土木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二級學科工程力學學位授予權、二級學科空調冷熱源工程學位授權點(目錄外)、專業學位土木水利學位授予權,面向全國招收土木工程、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工程力學和工程管理等專業(方向)的研究生,一級學科土木工程為河南省重點學科。周豐俊院士和蔡美峰院士為土木工程學科外聘院士。學院開設有土木工程、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工程力學和工程管理4個本科專業,擁有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省級教學示范中心、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等省級質量工程項目或教學平臺,其中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通過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評估),工程力學專業為河南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工程力學教研中心和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系為省級優秀基層教學組織。學院現有教職工75人,其中專任教師67人,教授12人,副高級職稱21人,博士學位41人,博士生導師4人,碩士生導師32人,出國留學、訪學歸國人員15人。擁有河南省優秀教師3人,河南省杰青1人,河南省教學名師1人,河南省教學標兵2人,河南省師德先進個人1人,河南省洛陽市優秀教師6人,省、廳級專家及學術帶頭人5人。經過30余年發展,學院已擁有建筑工程與安全防護院士工作站、洛陽市建筑安全與防護工程中心等省級、市級科研平臺,在結構工程、建筑冷熱源與暖通空調工程、巖土與防護工程、橋梁與隧道工程等研究方向特色鮮明。近年來,先后多次承辦區域性和全國性學術會議,包括2015年承辦首屆河南省土木建筑學術年會、2016年承辦首屆河南省土木建筑高等教育發展論壇、2016年承辦第九屆全國制冷及暖通空調學科發展與教學研討會和第九屆全國制冷空調新技術研討會、2018年發起并承辦全國制冷空調與熱泵技術發展高端論壇。近5年來,學院共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9項,省部級、廳局級的各類科研項目50余項,企業橫向課題60余項;獲省部級獎勵10余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和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350余篇,被國際SCI/EI等收錄150余篇,申請國家專利110余項,獲得授權專利90余項,出版學術專著及教材20余部。學院堅持實施“一院一競賽”、“一院一平臺”和“一院一基地”多種模式的創新創業教育,開展以競賽為抓手的“雙創”教育成效顯著。先后成功承辦了2015年河南省大學生制冷空調競賽、2018年中國制冷空調行業大學生科技競賽、2018年河南省大學生結構競賽、2018年河南省大學生制冷空調競賽、2019年河南省大學生BIM競賽等全國或省級大學生科技競賽活動。近年來,在挑戰杯、互聯網+、節能減排等大學生科技競賽中累計獲得國家級、省級及校級獎勵約400項。前進中的土木工程學院,將以教學立院、科研興院、人才強院的發展思路,以目標體系為重心,突出發展主題,以學科建設為龍頭,進一步鞏固教學中心地位,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強化內涵建設,深化產學研合作,奮力推動學院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發展,逐步把土木工程學院建成特色鮮明的土建類高素質專業型高級人才培養基地。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2.40萬
] -
外國語學院1977年開始招收英語專業本科生;2000年開始招收日語專業本科生;2002年獲批“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06年獲批“英語語言文學”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11年獲批翻譯碩士專業(MTI)學位授予權;外國語言文學連續獲得河南省第八批、第九批一級重點學科。學院現有教職工130人,外籍教師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博士50人,有國外研修和工作經歷的40多人。學院設有英語系、日語系、大學英語教學部、研究生公共外語教學部四個教學系部,并設有MTI教育中心、外語實驗與信息中心、外語能力測試中心和外語教育發展中心等四個教輔機構。學院開設有英語、商務英語、日語三個本科專業,開展英、日、俄、法、韓五個語種課程教學。在校本科生近1200人,研究生近90余人。學生在校期間,優秀者可以赴美國、韓國、日本、臺灣等境內外進行為期一年的交流學習。三年來,學生在國家級和省級各類外語比賽中獲得一百多項獎勵。學院還是托福(TOFEL)考試、GRE考試、英國劍橋大學商務英語證書考試(BEC)、劍橋大學英語五級證書考試(EFL)、教育部全國英語等級考試(PETS)指定考點。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3.00萬
] -
信息工程學院是河南科技大學發展較早、重點建設的教學研究型學院之一。學院源于1958年成立的洛陽工學院電工電子教研室,1978年起招收本科生,1985年開始研究生培養工作。目前,學院形成了學士、碩士、博士完整的三級人才培養體系。學院設有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物聯網工程、軟件工程等6個本科專業,其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是國家級特色專業,自動化是國家“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專業、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河南省特色專業、本-碩連讀招生專業,電子信息工程為校級特色專業;擁有控制技術和信息技術2個河南省教學團隊;建有信息與控制、計算機、通信工程等3個實驗教學中心,其中,計算機實驗教學中心是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信息與控制實驗教學中心是中央與地方共建特色實驗室。學院擁有專業實驗室面積21000余平方米,萬元以上儀器設備395臺,儀器設備總值9000余萬元。學院現有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并設有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有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軟件工程等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有控制工程、計算機技術等領域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上述各碩士點學科同時擁有同等學力人員申請碩士學位和高等學校教師碩士學位授予權。有1個控制領域國防特色學科,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等3個河南省重點學科、2個河南省特聘教授設崗學科。學院擁有礦山重型裝備國家重點實驗室(共建),河南省機器人與智能系統重點實驗室、河南省云計算與信息服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省智能技術與系統院士工作站、河南省機器人智能控制國際聯合實驗室、河南省圖像信息處理與智能檢測國際聯合實驗室、機器人與智能技術河南省工程實驗室、裝備制造智能控制河南省工程實驗室、電力電子裝置與系統河南省工程實驗室、云計算數據中心網絡關鍵技術河南省工程實驗室、航空制導武器航空科技重點實驗室(共建)、河南省智能技術與系統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等省部級研究基地;有洛陽市信息處理與智能系統實驗室、洛陽市下一代網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洛陽市大數據計算技術重點實驗室、洛陽市生物識別工程技術中心、洛陽市信息產業孵化基地與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目前,學院有專任教師14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79人,有共享院士1人,省特聘教授2人;有博士生導師24人,碩士生導師61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92人。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河南省優秀專家、河南省科技創新人才、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人才等17人,教育部優秀留學歸國人員11人;河南省創新型科技團隊2個、河南省高??萍紕撔聢F隊5個,洛陽市科技創新團隊6個。“十三五”期間,信息工程學院將進一步強化“質量立院、創新引領、內涵提升、特色發展”理念,以學科建設為重點,以專業建設為載體,以科學研究為驅動,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主線,促進學科建設、科研水平和教學效果更上一層樓,為實現跨越式發展奠定基礎。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3.60萬
] -
河南科技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成立于2002年。在校黨委、行政的正確領導下,通過全院教職工的共同努力,已在辦學規模、教學質量、學科建設、科研能力等方面居于省內相同學科先進水平,繼而發展成為省內有一定影響力和知名度的藝術與設計學院。學院現設有工業設計系、包裝工程系、設計系、美術系、音樂系、藝術與設計實驗教學中心等機構,擁有8個本科專業,機械(工業設計工程)和藝術碩士2個專業碩士學位點。學院擁有河南省首批一流本科建設專業。近年來,學院在河南省高等學校藝術教育水平評估中均獲得優秀成績,2016年獲評為河南省藝術教育一類院校。連續6年在全國大學生廣告大賽中穩居河南省第一,其中2017年我校在1500余個參賽院校中位列第14位。重視師資隊伍建設。積極引進和培養人才,實施“人才強院”戰略,業已形成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德藝雙馨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學院現有教職工近80人,專職教師62人,其中擁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6人。具高級職稱教師15人。講師、工程師45人。學院先后聘請陸長德、陳連福、林采霖、周世生、王繡等著名專家擔任學院兼職教授,邀請何人可、潘長學、殷正聲、程建新、張憲榮等教授蒞臨學院舉辦學術講座進行交流研討。同時,積極支持教師外出研修提高業務能力擴大格局視野,多次選派教師出國訪學或到重點大學交流學習?,F與英國赫特福德大學、東倫敦大學、日本岡山國立大學、橫濱國立大學、韓國全北大學、臺灣昆山科技大學以及國內知名藝術類大學江南大學、南京藝術學院等建立友好聯系,開展合作交流。優化教育教學環境。在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的關心幫助下,通過國家共建項目的支持,擁有畫室、設計室、模型陳列室、鋼琴訓練室、美術館等基礎教學場所;擁有攝影實驗室、圖形創意室、制作工作室、計算機房、包裝工程實驗室、模型制作室、陶藝工作室、鋼琴訓練室、電子鋼琴房、形體訓練中心、多媒體音樂廳等專業實驗基地和公共藝術教學場館。為專業藝術與設計教育和公共藝術教育提供了優良的環境和條件。提升科研能力水平。鼓勵教師根據專業特點形成團隊優勢,做好科學研究。近年,出版教材、專著、畫冊40余本;在重要期刊、核心期刊、學術期刊發表200多篇文章。獲得國家863、省科技廳軟科學、教育廳基金、省社科聯規劃等一批項目的立項和建設工作。學院師生研究成果先后獲得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多項,省教學成果二等獎、省社科聯調研項目特等獎、河南省高校教師美術作品展二等獎、工業設計展一等獎、“河南之星”設計大賽金獎、全國大學生廣告大賽二等獎和其他行業比賽的多項獎勵。突出服務社會導向。學院重視對外橫向科研課題的研究工作,全方位為社會服務。已為洛陽及周邊地區的政府及國內大中型企業進行了形象設計、產品設計、環境設計、動畫、系統設計、平面設計、數碼媒體及網頁設計、展示設計與施工。為樹立企事業單位的外部形象和具體產品的改型換代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受到社會的歡迎和好評。發揮黨建示范引領。學院凝聚人心、團結協作、共謀發展、真抓實干,凝練出“厚德、博學、團隊、創新”的發展理念,圍繞“教學、科研、學科建設”等中心工作提供黨建引領,發揮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助力學院各項事業發展。助力精準脫貧,利用專業優勢為幫扶地和幫扶戶開展精準扶貧項目。全面實施立德樹人。狠抓學風,筑牢專業基礎知識,營造濃郁的學習氛圍;豐富校園文化氛圍,利用藝術生的專業特長,在學校各項文體活動中展示專業風采,提升美育效果;鼓勵創新創業,今年央視新聞報道我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2020屆畢業生殷祎同學從事網絡營銷師,掀起“后疫情”時代新職業的產生發展;積極參與公益事業,我院學生社團“燭光社”是省內知名、歷史悠久的學生社團,近年來廣泛開展鄉村支教、扶老助殘、愛心捐獻等志愿服務,受到社會各界一致好評。河南科技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將在國家高等教育“一流學科”“一流專業”建設道路上,在新文科、新工科的深度融合下,在“互聯網+”的大勢所趨中,深化教育教學綜合改革,發揚產、學、研辦學特色,不斷探索新時代藝術與設計人才培養模式,努力把學院辦成特色鮮明、省內一流的藝術與設計學院。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3.60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