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醫科大學
- 簡稱:南醫大
- 地區: 廣東
- 類型:醫藥類、公辦
- 學制:3~3年
- 學費:¥6.00~8.10萬
- 班型:周末班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沙太南路1023號-1063號
- 證書:研究生畢業證書+碩士學位證書
-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
招生方式
非全日制
-
【概況】南方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前身是第一軍醫大學熱帶軍隊衛生學系。學院設置流行病學系、生物統計學系、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系、環境衛生學系、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系(兒少衛生學系)、毒理學系、放射醫學系、衛生檢驗檢疫學系(衛生檢測中心)、預防醫學實驗教學中心、食物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心理學系(心理健康中心)、病原生物學系、微生物學系、P3實驗室。【學科方向】1.依據學科目錄設置二級學科: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兒少衛生與婦幼保健學;衛生毒理學;軍事預防醫學。2.獲國務院學位辦批準自設與交叉二級學科:心理衛生;公共衛生政策與管理;傳染病預防控制;衛生應急。【學科建設】ESl全球前1%學科(藥理與毒理學,2015年);國家科技部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2014年);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2005年)、特種醫學(2014年);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006年);公共衛生專業碩士(MPH)培養單位(2009年);教育部預防醫學特色專業(2008年);教育部應急型公共衛生創新人才培養試驗區(2008年);教育部預防醫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009年);廣東省“211工程”重點學科(2010年);廣東省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重點學科(2012年);廣東省高水平大學建設重點學科(2015年);廣東省協同育人平臺(2015年)。【平臺建設】國家教育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4年);國家科技部重點實驗室(2015年);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2013年);國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05年);廣東省熱帶病研究重點實驗室(2006年);廣東省協同創新中心(2014年);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4年);廣東省新發傳染病防治重點實驗室(2010年);廣東省衛生應急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抗體工程重點實驗室;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抗體工程與分子診斷實驗室;廣州市體外診斷產學研技術創新聯盟骨干單位;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BSL-3);國家認證認可實驗室(CMA、CNAS、CMAF)。【學科人才】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2人;國務院政府特貼專家3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人;吳階平-保羅.楊森醫學醫藥獎獲得者;FAO/WHO聯合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JECFA)專家;美國健康研究院(NIH)資深科學家;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資深科學家;省領軍人才2人;省“百千萬人才工程領軍人才”1人;珠江學者3人;丁穎科技獎獲得者1人;省“千百十工程”國家級培養對象1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省引進創新科研團隊領軍人才2人;省特支計劃教學名師2人;南粵優秀教師3人;珠江科技新星6人;省高等學校優秀青年1人;中國流行病學杰出貢獻獎1人;省“五一”勞動獎章1人;省級以上學會理事長或主任委員6人;省級以上學會副理事長或副主任委員7人。學科團隊:①廣東省第五批引進創新團隊;②高水平國際合作研究團隊:NIHRO1項目團隊;國家基金重點項目團隊;國家基金-廣東省聯合基金項目團隊;國家基金海外合作重點項目團隊;國家基金國際(地區)合作與交流重點項目團隊。③廣東省高水平大學建設學科群團隊;④國家級質量工程團隊:國家教育部預防醫學特色專業團隊;國家教育部公共衛生創新人才培養試驗區團隊;國家教育部預防醫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團隊。⑤省級質量工程團隊:廣東省精品課程團隊和雙語教學示范課程團隊等。【科學研究】在研美國NIHR01、R03、D4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973”和“863”課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分題等。統計時段內獲課題161項,在研總經費8731萬元。在NEJM,NATCOMMUN,PNAS,JHepatol等期刊上發表SCI論文127篇,5.0以上22篇,一區8篇,國內核心期刊論文274篇;獲省部級科技獎7項;申請發明專利25項,授權15項。【人才培養】承擔國家人文社科、全國教育科學研究規劃課題等16項;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省部級教學成果一等獎5項;完成國家質量工程7項,省質量工程26項。統計時段內培養博士研究生75名、碩士研究生238名、MPH國際班25名,獲省優博1人、優碩2人。 【國際交流】學院先后與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8所大學和教育、研究機構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開展了包括科研合作、中外合作辦學、海外研修、人才聯合培養等多形式、多渠道的交流合作活動。與世界衛生組織(WHO)、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等國際組織保持良好合作關系,并與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北卡大學,英國熱帶病學院,澳大利亞悉尼大學、拉籌伯大學、格里非斯大學,新西蘭奧克蘭大學,韓國漢城大學,日本東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境外大學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和合作關系。近年來,科研方面承擔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課題(NIHR01)、美國喬治亞大學 NikolayFilipov等科研項目。教學培訓方面承擔了“商務部援外培訓學歷學位教育公共衛生碩士項目(MPHprojectsindevelopingcountries)”,“‘一帶一路’國家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博士項目”,“發展中國家傳染病防治技術援外培訓項目”。與國(境)外高校簽訂校際合作協議6項,交換生協議2項,已展開的各類交流合作項目超過20余項 [詳情]
-
護理學院前身是第一軍醫大學護理系,2004年8月隨學校移交廣東省,2005年6月更名為護理學院,具有59年發展歷史。學院設4個教研室、2個中心,辦學條件優良,師資力量雄厚。護理學專業本科(全日制)于2000年批準設置,已有6屆畢業生,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722名。在開展護理學專業本科教育的同時,還開辦了面向全省的大專、專升本護理教育,形成了集研究生教育、全日制本專科教育、成人教育于一體的多層次護理教育體系。目前我院已成為華南地區高級護理人才培養基地,生源遍及全國。學院為博士、碩士、學士三級學位授權點,是華南地區首家護理學碩士學位授權單位。2005年護理學專業被評為廣東省名牌專業,2009年被評為國家特色專業。學院現有專任教師29名,其中高級職稱19名,博士生導師2名、碩士生導師5名,博士學位教師4名、碩士學位教師15名、在讀研究生教師6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教師1名,國家巾幗建功標兵1名,全軍優秀教師2名,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1名,廣東省“千百十工程”培養對象1名。65人次在各類學術機構任職,其中美國世健會特聘教師1名,美國靜脈輸液學會(INS)會員1名,教育部高等學校護理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名,國家級學術機構理事1名、副主任委員3名、委員4名,省級學術機構主任委員以上任職9名。17人次在各級學術期刊擔任主編、編委等職務。2004年以來,專任教師主持了包括國家衛生部科技教育基金項目、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十一五”教育科學研究項目、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廣東省“151工程”項目、廣東省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等在內的各類教學、科研課題119項(其中國家級7項,省級42項),獲資助總經費達223.12萬元。在護理學專業數字化資源建設、護理教學改革、護生人文素質培養、臨床護理等方面開展了研究與實踐。獲得包括全國護理科技進步三等獎、全國多媒體教育軟件大賽二等獎、廣東省護理科技進步一等獎、廣東省教學成果二等獎、廣東省“151工程”優秀項目一等獎、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等各類獎勵72項(其中國家級10項,省級36項)。主編(副主編)出版“十一五”國家、衛生部規劃教材等各類教材及專著84部。專任教師發表SCI論文8篇、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261篇(其中核心期刊68篇);獲得國家級專利3項。 [詳情]
-
南方醫科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前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醫大學于1986年成立的醫學放射工程系,作為國內較早成立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單位,現為生物醫學工程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廣東省攀峰重點學科、教育部高等學校第一類特色專業。學院秉承“以信息科學為基礎、以醫學成像為龍頭、以臨床應用為依托、以產業需求為引導”的辦學方針,堅持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并重發展。先后組建了醫學成像全軍重點實驗室(現廣東省醫學圖像處理重點實驗室)、數字化診療設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臺,主要針對大型成像設備成像方法與醫學圖像分析展開系統性研究。曾研發了國內首個X刀系統;建立了廣義模糊醫學圖像分析建模理論;提出了低劑量CT成像、快速MRI成像、高分辨率PET成像、跨模態圖像映射等系列創新方法,研究的系統性與深度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先后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獎勵10多項;兩度獲得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計劃項目的資助;近五年獲得國家重點基金、國家重大儀器專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科技部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等國家級項目90多項;在IEEE-TMI、TIP、TBME、MedicalImageAnalysis,MedicalPhysics、PhysicsinMedicineandBiology等權威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250多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85項。學院已建立起完整的“本-碩-博”三級人才培養體系,在校學生1229人。一條培養理工醫結合的復合型、卓越型人才的辦學之路已然成型——《培養理工醫結合的復合型人才研究》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997年),《生物醫學工程學科卓越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2014年)。擁有以國家級教學名師為代表的一批優秀教師,建設有國家級精品課程和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主編出版了醫學成像系列專著3本,教材20多部。學科在國內享有較高的聲譽,醫學成像與圖像分析研究水平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在人才培養與產業支撐方面均有一定成就,具有較高的學術地位。多名骨干成員先后擔任教育部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圖像圖形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醫學圖像處理與控制分會主任委員、科技部醫學成像設備產業聯盟理事長、科技部重大項目醫療器械專項專員組組長等。學院注重科研成果的轉化,與沈陽東軟等國內知名企業有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實施橫向合作項目100多項,專利成果轉化20多項。研究成果孵化兩家公司,分別從事醫院信息化管理軟件開發與醫療設備的第三方檢測平臺技術服務,取得了良好的經濟與社會效益。 [詳情]
-
衛生管理學院下設衛生管理學系、法學系、經濟學系3個系。平臺建設學院擁有廣東省高校哲學社科重點實驗室——“公共衛生政策研究與評價重點實驗室”和廣州市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廣州市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研究基地”。與中國衛生法學會聯合創建衛生法學國際研究院;建立5個校級研究平臺:衛生政策與醫院管理研究所、“一帶一路”醫藥衛生合作與發展研究院、經濟分析與創業管理實驗室、衛生法學研究中心、衛生經濟研究中心。學科建設學院擁有本科、碩士、博士完整的學位體系。2017年學院新增公共管理學一級學科碩士授權學位點,另設有公共衛生政策與管理二級學科博士、碩士授權學位點和公共衛生政策與管理學博士后流動站。“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學”為廣東省特色重點學科。“一帶一路”醫藥衛生合作與發展研究院成功備案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成功舉辦“跨界融合與健康廣州發展”研討會;承辦《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衛生事業管理分支編委會議。擁有公共事業管理學(醫院管理方向)、法學(衛生監督與管理)、經濟學(醫療保險與衛生經濟方向)3個本科專業;學院與葡萄牙里斯本工商管理大學合作培養“公共衛生政策與管理”博士和“醫療衛生管理(1+1)”碩士。師資情況現有教職員工5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2人。博士生導師11人,碩士生導師20人,實踐指導教師10人,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1人。 [詳情]
-
南方醫科大學藥學院是原第一軍醫大學轉制移交廣東省后,于2005年6月成立。2010年1月始,學院全面試行學術負責人制(PI制),2014年9月,成為南方醫科大學首批兩個“試點學院”之一。學院秉承“創新引領發展,特色成就卓越”的理念,以特色內涵建設、教學模式改革、多元協同創新發展以及體制機制創新“四位一體”的改革目標為使命,更新理念,整合資源,匯聚人才,為躋身中國高校最優秀的藥學院行列而奮斗。目前,學院設有8個創新群體,1個本科教學工作部,4個本科學系、9個教學團隊、3個支撐中心。擁有藥學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藥學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藥學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以及藥學(四年制)和臨床藥學(五年制)兩個本科專業。藥學專業為國家首批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廣東省名牌特色專業。學院建有廣東省高等學校藥學化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廣東省藥學化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017年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藥學學科在參評的105所高校中排名第21位;2019年10月,以新標準首家通過藥學專業認證。2019年11月學院藥理毒理學科進入ESI排名全球前0.37%。學院現有廣東省新藥篩選重點實驗室、廣東省新藥篩選國際聯合實驗室、廣東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廣東省特殊膳食用食品研究生物醫學創新平臺、廣東省保健食品新功能和安全性評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州市新發病毒防治藥物研究重點實驗室、藥學實驗中心和仿制藥一致性評價中心等重點科研平臺。藥學院師資隊伍實力雄厚,朝氣蓬勃,結構合理。現有正式在編人員102人,專任教師82人,以中青年教師為主體。其中:正高31人,副高37人,中級14人,博士生導師23人,碩士生導師30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90.12%,具有留學背景的教師占比53.09%。擁有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人,中組部優秀青年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者1人,“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1人,廣東省醫學領軍人才1人,廣東省“珠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廣東省“珠江學者”講座教授2人,廣東省“青年珠江學者”3人,南粵優秀教師3人,廣東省特支計劃“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2人,廣東省特支計劃“百千萬工程”青年拔尖人才2人,廣東省“千百十工程”國家級培養對2人,廣東省“千百十工程”省級培養對象2人,廣東省“優秀青年教師培養計劃”7人,廣東省“珠江人才計劃”青年拔尖人才2人,廣州市“珠江科技新星”12人,學校教學名師5人,學校本科教學優秀教師2人,學校優秀教師10人。有多名教師在國內外學術團體任職,包括中國藥理學會抗炎免疫藥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藥理學侯任理事長、教育部藥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等。近十年來,學院先后承擔了國家“973”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新藥創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艾滋病重大科技專項、粵港關鍵領域重點突破招標項目、教育部重大項目培育基金等國家、教育部、省市級課題400余項,研究經費達2.3億元。在Lancet,NatRevMicrobiol,Blood,ChemSci,Biomaterials,ChemComm,MolPharmaceut,MolPharmacol,JBiolChem等國際著名期刊上發表了SCI論文700余篇,申請和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國際PCT專利200余項,其中授權近100項。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參與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教育部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一等獎1項,廣東省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一等獎1項。獲廣東省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國際教育改革項目3項,各級教學研究項目129項,獲教學成果獎13項。 [詳情]
-
【概況】南方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前身是第一軍醫大學熱帶軍隊衛生學系。學院設置流行病學系、生物統計學系、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系、環境衛生學系、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系(兒少衛生學系)、毒理學系、放射醫學系、衛生檢驗檢疫學系(衛生檢測中心)、預防醫學實驗教學中心、食物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心理學系(心理健康中心)、病原生物學系、微生物學系、P3實驗室。【學科方向】1.依據學科目錄設置二級學科: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兒少衛生與婦幼保健學;衛生毒理學;軍事預防醫學。2.獲國務院學位辦批準自設與交叉二級學科:心理衛生;公共衛生政策與管理;傳染病預防控制;衛生應急。【學科建設】ESl全球前1%學科(藥理與毒理學,2015年);國家科技部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2014年);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2005年)、特種醫學(2014年);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006年);公共衛生專業碩士(MPH)培養單位(2009年);教育部預防醫學特色專業(2008年);教育部應急型公共衛生創新人才培養試驗區(2008年);教育部預防醫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009年);廣東省“211工程”重點學科(2010年);廣東省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重點學科(2012年);廣東省高水平大學建設重點學科(2015年);廣東省協同育人平臺(2015年)。【平臺建設】國家教育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4年);國家科技部重點實驗室(2015年);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2013年);國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05年);廣東省熱帶病研究重點實驗室(2006年);廣東省協同創新中心(2014年);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4年);廣東省新發傳染病防治重點實驗室(2010年);廣東省衛生應急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抗體工程重點實驗室;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抗體工程與分子診斷實驗室;廣州市體外診斷產學研技術創新聯盟骨干單位;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BSL-3);國家認證認可實驗室(CMA、CNAS、CMAF)。【學科人才】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2人;國務院政府特貼專家3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人;吳階平-保羅.楊森醫學醫藥獎獲得者;FAO/WHO聯合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JECFA)專家;美國健康研究院(NIH)資深科學家;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資深科學家;省領軍人才2人;省“百千萬人才工程領軍人才”1人;珠江學者3人;丁穎科技獎獲得者1人;省“千百十工程”國家級培養對象1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省引進創新科研團隊領軍人才2人;省特支計劃教學名師2人;南粵優秀教師3人;珠江科技新星6人;省高等學校優秀青年1人;中國流行病學杰出貢獻獎1人;省“五一”勞動獎章1人;省級以上學會理事長或主任委員6人;省級以上學會副理事長或副主任委員7人。學科團隊:①廣東省第五批引進創新團隊;②高水平國際合作研究團隊:NIHRO1項目團隊;國家基金重點項目團隊;國家基金-廣東省聯合基金項目團隊;國家基金海外合作重點項目團隊;國家基金國際(地區)合作與交流重點項目團隊。③廣東省高水平大學建設學科群團隊;④國家級質量工程團隊:國家教育部預防醫學特色專業團隊;國家教育部公共衛生創新人才培養試驗區團隊;國家教育部預防醫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團隊。⑤省級質量工程團隊:廣東省精品課程團隊和雙語教學示范課程團隊等。【科學研究】在研美國NIHR01、R03、D4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973”和“863”課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分題等。統計時段內獲課題161項,在研總經費8731萬元。在NEJM,NATCOMMUN,PNAS,JHepatol等期刊上發表SCI論文127篇,5.0以上22篇,一區8篇,國內核心期刊論文274篇;獲省部級科技獎7項;申請發明專利25項,授權15項。【人才培養】承擔國家人文社科、全國教育科學研究規劃課題等16項;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省部級教學成果一等獎5項;完成國家質量工程7項,省質量工程26項。統計時段內培養博士研究生75名、碩士研究生238名、MPH國際班25名,獲省優博1人、優碩2人。 【國際交流】學院先后與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8所大學和教育、研究機構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開展了包括科研合作、中外合作辦學、海外研修、人才聯合培養等多形式、多渠道的交流合作活動。與世界衛生組織(WHO)、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等國際組織保持良好合作關系,并與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北卡大學,英國熱帶病學院,澳大利亞悉尼大學、拉籌伯大學、格里非斯大學,新西蘭奧克蘭大學,韓國漢城大學,日本東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境外大學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和合作關系。近年來,科研方面承擔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課題(NIHR01)、美國喬治亞大學 NikolayFilipov等科研項目。教學培訓方面承擔了“商務部援外培訓學歷學位教育公共衛生碩士項目(MPHprojectsindevelopingcountries)”,“‘一帶一路’國家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博士項目”,“發展中國家傳染病防治技術援外培訓項目”。與國(境)外高校簽訂校際合作協議6項,交換生協議2項,已展開的各類交流合作項目超過20余項 [詳情]
-
護理學院前身是第一軍醫大學護理系,2004年8月隨學校移交廣東省,2005年6月更名為護理學院,具有59年發展歷史。學院設4個教研室、2個中心,辦學條件優良,師資力量雄厚。護理學專業本科(全日制)于2000年批準設置,已有6屆畢業生,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722名。在開展護理學專業本科教育的同時,還開辦了面向全省的大專、專升本護理教育,形成了集研究生教育、全日制本專科教育、成人教育于一體的多層次護理教育體系。目前我院已成為華南地區高級護理人才培養基地,生源遍及全國。學院為博士、碩士、學士三級學位授權點,是華南地區首家護理學碩士學位授權單位。2005年護理學專業被評為廣東省名牌專業,2009年被評為國家特色專業。學院現有專任教師29名,其中高級職稱19名,博士生導師2名、碩士生導師5名,博士學位教師4名、碩士學位教師15名、在讀研究生教師6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教師1名,國家巾幗建功標兵1名,全軍優秀教師2名,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1名,廣東省“千百十工程”培養對象1名。65人次在各類學術機構任職,其中美國世健會特聘教師1名,美國靜脈輸液學會(INS)會員1名,教育部高等學校護理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名,國家級學術機構理事1名、副主任委員3名、委員4名,省級學術機構主任委員以上任職9名。17人次在各級學術期刊擔任主編、編委等職務。2004年以來,專任教師主持了包括國家衛生部科技教育基金項目、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十一五”教育科學研究項目、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廣東省“151工程”項目、廣東省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等在內的各類教學、科研課題119項(其中國家級7項,省級42項),獲資助總經費達223.12萬元。在護理學專業數字化資源建設、護理教學改革、護生人文素質培養、臨床護理等方面開展了研究與實踐。獲得包括全國護理科技進步三等獎、全國多媒體教育軟件大賽二等獎、廣東省護理科技進步一等獎、廣東省教學成果二等獎、廣東省“151工程”優秀項目一等獎、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等各類獎勵72項(其中國家級10項,省級36項)。主編(副主編)出版“十一五”國家、衛生部規劃教材等各類教材及專著84部。專任教師發表SCI論文8篇、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261篇(其中核心期刊68篇);獲得國家級專利3項。 [詳情]
-
南方醫科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前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醫大學于1986年成立的醫學放射工程系,作為國內較早成立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單位,現為生物醫學工程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廣東省攀峰重點學科、教育部高等學校第一類特色專業。學院秉承“以信息科學為基礎、以醫學成像為龍頭、以臨床應用為依托、以產業需求為引導”的辦學方針,堅持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并重發展。先后組建了醫學成像全軍重點實驗室(現廣東省醫學圖像處理重點實驗室)、數字化診療設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臺,主要針對大型成像設備成像方法與醫學圖像分析展開系統性研究。曾研發了國內首個X刀系統;建立了廣義模糊醫學圖像分析建模理論;提出了低劑量CT成像、快速MRI成像、高分辨率PET成像、跨模態圖像映射等系列創新方法,研究的系統性與深度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先后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獎勵10多項;兩度獲得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計劃項目的資助;近五年獲得國家重點基金、國家重大儀器專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科技部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等國家級項目90多項;在IEEE-TMI、TIP、TBME、MedicalImageAnalysis,MedicalPhysics、PhysicsinMedicineandBiology等權威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250多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85項。學院已建立起完整的“本-碩-博”三級人才培養體系,在校學生1229人。一條培養理工醫結合的復合型、卓越型人才的辦學之路已然成型——《培養理工醫結合的復合型人才研究》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997年),《生物醫學工程學科卓越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2014年)。擁有以國家級教學名師為代表的一批優秀教師,建設有國家級精品課程和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主編出版了醫學成像系列專著3本,教材20多部。學科在國內享有較高的聲譽,醫學成像與圖像分析研究水平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在人才培養與產業支撐方面均有一定成就,具有較高的學術地位。多名骨干成員先后擔任教育部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圖像圖形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醫學圖像處理與控制分會主任委員、科技部醫學成像設備產業聯盟理事長、科技部重大項目醫療器械專項專員組組長等。學院注重科研成果的轉化,與沈陽東軟等國內知名企業有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實施橫向合作項目100多項,專利成果轉化20多項。研究成果孵化兩家公司,分別從事醫院信息化管理軟件開發與醫療設備的第三方檢測平臺技術服務,取得了良好的經濟與社會效益。 [詳情]
-
衛生管理學院下設衛生管理學系、法學系、經濟學系3個系。平臺建設學院擁有廣東省高校哲學社科重點實驗室——“公共衛生政策研究與評價重點實驗室”和廣州市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廣州市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研究基地”。與中國衛生法學會聯合創建衛生法學國際研究院;建立5個校級研究平臺:衛生政策與醫院管理研究所、“一帶一路”醫藥衛生合作與發展研究院、經濟分析與創業管理實驗室、衛生法學研究中心、衛生經濟研究中心。學科建設學院擁有本科、碩士、博士完整的學位體系。2017年學院新增公共管理學一級學科碩士授權學位點,另設有公共衛生政策與管理二級學科博士、碩士授權學位點和公共衛生政策與管理學博士后流動站。“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學”為廣東省特色重點學科。“一帶一路”醫藥衛生合作與發展研究院成功備案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成功舉辦“跨界融合與健康廣州發展”研討會;承辦《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衛生事業管理分支編委會議。擁有公共事業管理學(醫院管理方向)、法學(衛生監督與管理)、經濟學(醫療保險與衛生經濟方向)3個本科專業;學院與葡萄牙里斯本工商管理大學合作培養“公共衛生政策與管理”博士和“醫療衛生管理(1+1)”碩士。師資情況現有教職員工5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2人。博士生導師11人,碩士生導師20人,實踐指導教師10人,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1人。 [詳情]
-
南方醫科大學藥學院是原第一軍醫大學轉制移交廣東省后,于2005年6月成立。2010年1月始,學院全面試行學術負責人制(PI制),2014年9月,成為南方醫科大學首批兩個“試點學院”之一。學院秉承“創新引領發展,特色成就卓越”的理念,以特色內涵建設、教學模式改革、多元協同創新發展以及體制機制創新“四位一體”的改革目標為使命,更新理念,整合資源,匯聚人才,為躋身中國高校最優秀的藥學院行列而奮斗。目前,學院設有8個創新群體,1個本科教學工作部,4個本科學系、9個教學團隊、3個支撐中心。擁有藥學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藥學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藥學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以及藥學(四年制)和臨床藥學(五年制)兩個本科專業。藥學專業為國家首批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廣東省名牌特色專業。學院建有廣東省高等學校藥學化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廣東省藥學化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017年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藥學學科在參評的105所高校中排名第21位;2019年10月,以新標準首家通過藥學專業認證。2019年11月學院藥理毒理學科進入ESI排名全球前0.37%。學院現有廣東省新藥篩選重點實驗室、廣東省新藥篩選國際聯合實驗室、廣東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廣東省特殊膳食用食品研究生物醫學創新平臺、廣東省保健食品新功能和安全性評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州市新發病毒防治藥物研究重點實驗室、藥學實驗中心和仿制藥一致性評價中心等重點科研平臺。藥學院師資隊伍實力雄厚,朝氣蓬勃,結構合理。現有正式在編人員102人,專任教師82人,以中青年教師為主體。其中:正高31人,副高37人,中級14人,博士生導師23人,碩士生導師30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90.12%,具有留學背景的教師占比53.09%。擁有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人,中組部優秀青年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者1人,“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1人,廣東省醫學領軍人才1人,廣東省“珠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廣東省“珠江學者”講座教授2人,廣東省“青年珠江學者”3人,南粵優秀教師3人,廣東省特支計劃“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2人,廣東省特支計劃“百千萬工程”青年拔尖人才2人,廣東省“千百十工程”國家級培養對2人,廣東省“千百十工程”省級培養對象2人,廣東省“優秀青年教師培養計劃”7人,廣東省“珠江人才計劃”青年拔尖人才2人,廣州市“珠江科技新星”12人,學校教學名師5人,學校本科教學優秀教師2人,學校優秀教師10人。有多名教師在國內外學術團體任職,包括中國藥理學會抗炎免疫藥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藥理學侯任理事長、教育部藥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等。近十年來,學院先后承擔了國家“973”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新藥創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艾滋病重大科技專項、粵港關鍵領域重點突破招標項目、教育部重大項目培育基金等國家、教育部、省市級課題400余項,研究經費達2.3億元。在Lancet,NatRevMicrobiol,Blood,ChemSci,Biomaterials,ChemComm,MolPharmaceut,MolPharmacol,JBiolChem等國際著名期刊上發表了SCI論文700余篇,申請和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國際PCT專利200余項,其中授權近100項。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參與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教育部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一等獎1項,廣東省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一等獎1項。獲廣東省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國際教育改革項目3項,各級教學研究項目129項,獲教學成果獎13項。 [詳情]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日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两性视频
|
黄色片视频免费看
|
亚洲网站在线看
|
亚洲男女
|
亚州精品国产
|
欧美一级免费看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av
|
亚洲天堂男人天堂
|
国产日韩视频在线
|
av三级在线观看
|
91看片淫黄大片
|
黑人网站
|
天堂网2021|
亚洲1234区|
午夜神马福利视频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嫩草
|
亚洲一区二区高潮无套美女
|
黄色片网站
|
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
香蕉久久a毛片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观看浪潮
|
国产成人综合网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久
|
18久久久久久
|
久久国产精品一区
|
a久久天堂国产毛片精品
|
三级网站免费播放
|
日韩av毛片
|
国产视频高清
|
国产精品视频成人
|
中文字幕日韩专区
|
一区两区小视频
|
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日日五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
|
成人免费视频观看
|
日韩欧美精品在线观看
|
久9色|
免费福利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