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4年于四川輕化工學院成立社會科學系。1996年更名為經濟與法律系。2003年“四校合并”組建四川理工學院,更名為政法系。2008年調整學科專業成立政法學院。2011年政法學院分立為法學院和政治學院。目前學院擁有四川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基層司法能力研究中心、四川省知識產權教育培訓(四川理工學院)基地、四川省法學會知識產權法學研究會等研究平臺和培訓基地。現有法學、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三個本科專業,各專業均為學校重點特色建設專業,擁有法學和行政管理兩個專業輔修學位授予資格,擁有法律碩士學位授權點,開辦有“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試點班。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700余人,研究生127人(含留學生20人)。自1994年開辦法學等專業以來,積極探索貫徹高等教育教學規律,秉承“學生中心,教師主體”理念,實施“抓學生”、“抓學風”、“抓學者”、“抓學科”、“抓學術”的“五位一體”發展舉措。在師資隊伍、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地方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結構合理,現有教職員工50余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3人,講師24人,擁有博士學位的教師21人。均為理論與實務見長的“雙師型”教師,理論基礎扎實,專業實踐經驗豐富。多名教師榮獲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校級學術帶頭人等榮譽稱號,多名教師為兼職律師、仲裁員,受聘擔任自貢市、宜賓市黨委、地方人大、政府、司法機關及企事業單位法律顧問及咨詢專家。近年來,法學院主持主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等各級各類科研項目7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400余篇,出版著作20余部,獲得省部級等各級各類獎勵30余項。依托中印巴研究中心、成渝雙城經濟圈川南發展研究院等智庫機構,主動與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廣泛開展橫向課題、咨詢服務等項目合作,為地方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學院高度重視學生培養。在實踐中,以“培養基層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為目標,以適應社會需求為導向,以“服務性學習理念”為抓手,構建了“專業理論課程+素質理論課程+校內實驗課程+校外實踐課程+校內文體活動”的立體培養模式,形成了專業鏈對接行業鏈和學生就業鏈的培養思路,人才培養成效顯著??偨Y我院人才培養經驗和成果的《服務性學習理念視域下的文科大學生學風建設》榮獲四川省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獎,《服務性理念下的法學專業人才培養研究》榮獲得四川省教學成果獎。培養的學生專業知識扎實,實踐操作能力強,綜合素質較高。法學專業學生在全國司法資格考試通過率均在百分之六十五以上,名列同類高校前茅,公務員和研究生考試均取得良好成績,學生在各級大學生挑戰杯比賽和創新基金項目研究屢創佳績。畢業生廣泛分布在省內外黨政機關、司法實務部門、各大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就業率保持在92%以上,能夠“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深受用人單位好評。學院結合自身專業特色,積極參與服務地方工作,長期為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開展業務培訓、法制宣講、立法評估、決策咨詢等工作。多篇研究報告、決策咨詢建議和評估意見被四川省各級黨政機關、司法機關、企事業單位采納應用,社會效益明顯,實現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法學院已經成為川南法律智庫、公共管理智庫,今后將繼續堅持“研學結合、產教融合、特色發展”的發展戰略,為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3.00萬
] -
管理學院前身是1980年成立的四川輕化工學院工業企業管理系,1982年開始正式招收管理類本科專業學生,是四川省高校中最早開設管理類本科專業的系科之一。目前設有工程管理系、工商管理系、會計學系、人力資源管理系、市場營銷系等5個系;擁有一個四川省社科聯重點研究基地“川酒發展研究中心”,川南經濟區發展戰略協同創新中心等重點研究平臺,設有建設工程管理研究所、中小企業發展與創新研究所,企業管理研究所,戰略管理研究所,運營與供應鏈管理研究所、公司財務研究所、營銷科學研究所等7個校、院級研究所;同時依托學校和行業,跨學科成立經濟管理對外培訓和服務中心、設有多個企業管理高級培訓項目。學院目前擁有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學術型)1個,會計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專碩)1個,企業發展與創新、工程管理、產業組織與規制、統計與決策4個二級學科碩士授權點,工程管理、工商管理、會計學、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等5個本科專業、其中省級特色專業2個(工程管理、會計學)。培養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始終是學院的宗旨,我們為擁有生氣勃勃的在校學員和在各行業辛勤工作、報效社會的畢業生為榮。截止2018年4月,學院在讀的本科生、研究生近3400人。學院之所以能夠提供高質量的教育項目和獲得社會美譽,在于擁有一支學術造詣較高、教學經驗豐富的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112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37人,碩士生導師20人,其中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1名,國家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名,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1名,自貢市學術技術帶頭人3名,四川理工學院高層人才培養計劃人選1名。學院還聘請了近20名國內外知名教授、專家作為名譽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職教授。近5年來,學院積極承擔縱向、橫向課題的研究工作,包括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部項目、省科技廳、省社科聯、省教育廳的項目及企業委托科研項目共400余項(其中國家級項目6項,省部級42項),研究經費近1000萬元,先后獲得省市級獎勵60余項。正式出版專著和教材40余部,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200多篇,其中被EI、ISTP、SSCI、CSSCI等收錄50余篇。學院秉承“勤奮求實”的理念,提倡教師和學員探索事物的本原,求知于實踐活動。學院與眾多的企業建立了密切的產學研合作關系,為各級政府部門和眾多的企事業單位提供決策咨詢和解決方案,同時也獲得了企業和社會對學院發展的大力支持。學院不僅注重各類人才的培養,還通過多種途徑為學員的職業發展提供支持與幫助。學院一貫倡導社會責任,秉承學術自由精神,崇尚求實創新,竭力為地方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貢獻。管理學院可以承擔各層次管理人員的培訓工作,并能承擔以下科研開發與咨詢工作:1.區域經濟發展研究2.區域社會經濟發展規劃3.區域產業發展與產業選擇研究4.工業園區規劃5.城鎮發展綜合規劃6.項目可行性論證7.地區旅游發展與旅游規劃8.企業稅收策劃9.人力資源管理及薪酬制度設計10.企業文化設計11.營銷策劃、市場調研12.企業內部控制制度設計和審計13.企業戰略管理咨詢14.高等會計學教育研究15.與理、工、文、經、法等院系聯合開展的其他研究。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4.50萬
] -
學院從1986年開始培養計算機人才,2001年成立計算機科學系,2008年成立計算機學院,2019年更名為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F有電子信息(計算機技術)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控制科學與工程(企業信息系統與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信息管理與電子商務)兩個碩士招生專業?,F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網絡工程、電子商務、物聯網工程五個本科專業,其中:軟件工程專業為校級特色專業,2017年列入一本招生,近年來,軟件工程的畢業生屢屢在百度,阿里,騰訊,京東等知名IT企業高質量就業,在各類競賽中獲得國家級獎項。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2009年列為校級特色專業,2014通過學校專業評估,2016年通過四川省專業評估,是“四川省一流本科建設”專業。網絡工程本科專業2011年列為校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12年被列為四川省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13年被列為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學院擁有一支學歷高、經驗豐富的師資隊伍?,F有教職工117人,其中專任教師98人。專任教師中有教授10人、副教授34人、碩博士90人。7名教師獲得海外學位和出國留學經歷。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1人,自貢市創新人才2人,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10人。學院從合作單位聘任科研水平高、實踐經驗豐富的兼職教授9人。學院擁有良好的教學科研環境,配備先進的教學實驗室設備。擁有“江河流域生態環境的集成感知與應用”四川省院士(專家)工作站、“企業信息化與物聯網測控技術”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四川省“智慧旅游”重點研究基地和高性能科學與工程計算中心等平臺。近年來,學院教師承擔并完成國家、省部級項目20余項,市廳級項目40余項,企事業單位委托項目10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及軟件著作權40項。學院以“四川省電子信息類本科人才培養基地”為依托,緊緊抓住信息產業的良好發展契機,堅持育人為本,持續深化教學改革,形成多層次、立體化培養體系,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2019年加入國家示范性軟件學院聯盟。近年來,承擔國家級卓越工程師計劃專業建設項目1項,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10項,省級教學質量工程項目3項,校級教學研究與改革項目15項,獲省級以上教學成果獎3項,校級教學成果獎12項。學院積極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先后與中國移動、中國電信、華為、康佳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校企合作關系。學院現有在校本科學生3400人(留學生16人),碩士研究生20人。學院以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技術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為中心,深化教學改革,形成了“厚基礎、重實踐、求創新、高素質”的人才培養特色及多元化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近年來,學生獲“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藍橋杯”全國軟件和信息專業人才大賽、全國大學生信息安全競賽,中國高校計算機大賽-網絡技術挑戰賽、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四川省大學生網絡信息安全技術大賽、華為ICT學院大學生ICT大賽,全國高校“西普杯”信息安全鐵人三項賽,“新華三杯”全國大學生數字技術大賽等國家級、省級學科競賽獎項達400余人次,成功申報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國家級70余項。學院秉承開放辦學理念,積極與美國佛羅里達國際大學、德克薩斯南方大學、烏克蘭哈爾科夫國立大學等開展國際合作交流,提升學院辦學水平和國際影響力。近三年來,獲得國家級“雷鋒式青年”榮譽稱號2人,四川省“優秀團員”榮譽稱號1人,自貢市、宜賓市“優秀團員”、“優秀團干部”7人,自貢市“五四紅旗團總支”榮譽稱號1項。學生就業情況良好,部分畢業生被百度在線網絡技術有限公司、阿里巴巴網絡技術有限公司、騰訊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京東世紀貿易有限公司等國內外知名企業錄用。一些優秀本科生考入英國雷丁大學,四川大學等國內外知名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進入新時代,學院以“雙一流”建設為契機,在學校全面深化改革,持續縱深推進“研學結合,產教融合,特色發展”戰略的工作思路指導下,秉承“艱苦奮斗,勤奮求實,無私奉獻、校興我榮”的黃嶺精神,積極與區域科研院所、企業事業單位開展科研合作、資源共享和人才培養,將學院建設為特色鮮明的教學研究型學院,為實現學院愿景“成為全國地方高校在計算機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等方面的引領者”而努力奮斗!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3.00萬
] -
教育與心理科學學院2017年2月建院。建院以來,學院嚴格遵守國家的各項教育方針政策,立德樹人,為國育才。學院秉承自由、科學、民主和卓越的學院精神,堅持人才強院、專業為基、學生為本、行業引領、國際化發展的治院方略,踐行以文化傳承創新為志業、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人才培養為中心、以科學研究為支撐、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際文化交流為引擎的治院理路,培養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較深的人文科學素養、高尚的人格情操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具有寬廣的專業理論素養、較高的專業基礎知識和精湛的專業基本技能,具有開辟創造精神和社會實踐能力,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知行合一的高水平人才。學院現有教職工4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含其他副高)11人,專兼職博士研究生導師4人,博士、碩士37人。有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1人、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1人。學院現有應用心理學和學前教育2個本科專業,其中學前教育專業為四川省一流專業。涵蓋教育學、心理學2個一級學科。學院2015年取得教育學副高級職務任職資格評議權。2012年開始招收“院校研究與教育管理方向”碩士研究生。2016年獲得“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2017年招收職業技術教育領域教育碩士,2018年招收學前教育領域教育碩士。在院本科生、留學生和碩士研究生共計780余人。學院選派學生出國出境交流學習。畢業生就業率每年均超過95%。學院堅持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建有實驗中心、心理咨詢室、蒙氏工作室、情緒宣泄室、琴房、練功房、心理測評室、微格教室、教學法模擬實驗室、眼動實驗室等多個實驗室。建有省級精品課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學”。先后獲得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二、三等獎各1項、四川省普教成果三等獎1項。學院建有高等教育研究所和應用心理研究所等2個校級科研機構,建有職業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和川南學前美育發展研究中心等2個市廳級科研平臺,建有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研究團隊和川南文化協同創新與國際化傳播研究團隊等2個四川省社會科學高水平研究團隊(含后備1個)。近三年來,學院共有國家社科基金、省部級、市廳級等各類課題立項近30項,在《教育研究》、《高教研究》、《中國教育學刊》、《課程·教材·教法》、《清華大學教育研究》、《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學前教育研究》、《英文期刊》等各類期刊和報紙發表論文70余篇,《新華文摘》、《人大復印資料》轉載、復印10余篇。在人民出版社等各級出版社出版學術著作10余部??蒲谐晒@省部級一、二、三等獎6項,市、廳級獎十余項。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2.40萬
] -
四川理工學院經濟學院是一個擁有碩士、本科、??迫齻€層次人才培養體系的教學研究型學院。學院現有1個全日制學術碩士學位授權點(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的產業組織與規制方向),1個全日制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農村發展農業碩士),3個研究中心(產業轉型與創新研究中心、智慧旅游研究基地、空間經濟研究中心)。學院現有國際經濟與貿易(一本)、農村區域發展、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投資學5個本科專業和國際經濟與貿易、證券與期貨2個??茖I,現有全日制碩本??茖W生1400余人。學院現有教職工57人,專任教師48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5人,高級職稱教師比例為41.67%;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3人,碩士學位教師26人,碩士學位以上教師比例為81.25%。學院有較強的科研實力和較高的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能力。近年來,學院先后承擔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4項、教育部、民政部、四川省社科聯等省部級科學研項目40余項。承擔了地方政府的國民經濟社會發展五年規劃、重大課題和省委省政府部門委托的重要研究課題20余項,出版專編著、教材20余部,發表SCI、SSCI、EI、CSSCI和CSCD等收錄論文和北大核心期刊論文200余篇;先后獲省、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40余項,四川省教育廳優秀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教育部農經教指委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校級優秀教學成果獎4項。學院高度重視人才培養,學生就業質量高。學生參加全國性商業精英挑戰賽、金融挑戰賽、挑戰杯競賽多次獲得一等獎。學院每年既有一批優秀本科生考取中國農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重慶大學、四川農業大學、西南財經大學等綜合類、農林類、財經類國內著名高校的研究生,也有一批學生到國外知名大學繼續研究生學習。本科生就業率達到95%以上,能到500強企業工作的達到22%以上;到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和機關事業單位工作的達到40%,就業質量高。學院有較為完備的教學科研設備和基礎條件,為教學、人才培養及科研工作提供保障。學院有銀行、保險、證券投資和國際貿易等模擬系統、經濟管理案例庫、中國宏觀經濟數據庫、CSMAR等數據庫和STATA、EVIEWS和SPSS等分析軟件。學院與中國人民銀行、遂寧市農商行、沿灘區農林局、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成都海關等企事業單位合作共建有研究生、本科生教學實習和科研基地。與澳大利亞迪肯大學、臺灣科技大學、華東理工大學等在研究生、本科生的交換、派出及學位互認方面開展了廣泛的合作,同時也接收外國留學生。經濟學院始終貫徹“學生中心、教師主體、引領社會”的辦學理念,通過學術的傳播、創新與應用,為學生成功奠定基礎,為地方發展提供支撐,培養服務四川、面向全國、胸懷世界的經濟貿易類、農村發展類、旅游管理類應用型復合型人才。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3.00萬
] -
四川文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政法學院是學校下設的兩個獨立二級學院(合署辦公)。馬克思主義學院由原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部更名而來。政法學院前身是政史系,創立于1987年,是學校最早招收本科專業的教學系之一。學院現有專任教師47人,正高職稱人4人,副高職稱13人,具有碩博士學位超過80%;客座教授3人;校學術帶頭人5人,教學名師3人,“雙師型”教師4人,教學科研骨干教師11人,優秀青年教師8人?,F有在校學生近600人,分別來自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開設有思想政治教育、歷史學、行政管理、知識產權4個本科專業,1個法律事務??茖I,承擔全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等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有《中國古代史》等省級、校級精品課程12門。建立了政治與行政管理、歷史學、中國近現代史綱要3個校級教學團隊。近年來,學院教師承擔國家社科項目5項、省部級項目10余項,省、教育廳、校級教改項目30余項,出版學術專著、教材30余部,在《政治學研究》、《宗教學研究》、《社會主義研究》、《思想戰線》、《毛澤東思想研究》、《史學月刊》、《探索》等刊物公開發表學術論文800余篇,有近20余篇論文被人大復印資料、新華文摘全文轉載??蒲谐晒@獎40人次。高度重視應用型和創新型人才培養,學院建有圖書資料室,擁有基層民主政治發展研究所、川陜蘇區歷史文化研究所、公共管理實訓室、模擬法庭、大學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會等實踐平臺,建立了10余個穩定的校外實習見習基地。先后選派優秀在校生赴美帶薪實習,赴韓國草堂大學交流學習,拓寬了國際視野。注重學生社團建設,實現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成長?,F有學生社團7個,其中創建于2007年的“大學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會”,2015年12月被團中央評為全國“四進四信”百佳社團。辦學以來,先后為社會培養了4000余名大學畢業生,畢業生思想品德優、身心素質好、業務能力強、發展后勁足,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強,深受用人單位歡迎,就業率始終名列全校前茅。2016年、2017年、2018年連續三年學院考研錄取人數保持在全校前列。學院始終遵循高等教育發展規律,全面貫徹黨和國家教育方針,堅持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培養“三心四能五復合”的人才為辦學目標,以“四圓同心”為辦學思路,以“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為辦學精神,以“知政明德、崇實尚公”為院訓,以“一知(知倫理禮儀)、二守(守紀守法)、三講(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四會(會想、會說、會寫、會干)”為辦學理念,以培育和發展思想政治教育、馬克思主義理論、應用法學、歷史學等學科領域為辦學特色。按照創建碩士點的基本要求,進一步凝練學科專業方向,努力打造成為一個高水平的學科專業平臺,為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質應用型、復合型人才。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2.40萬
] -
人文學院是四川輕化工大學辦學歷史最悠久的學院之一?,F有專職教職工68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7人,博士21人,在讀博士2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1人,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1人。學院特聘教授、兼職教授、客座教授12人、實踐導師20余人。其中“長江學者”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1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1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及后備人選2人。學院秉承“修己立人、崇德達文”院訓,堅持“學生中心、教師主體”辦學理念,以學術和學科建設引領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學院現有漢語言文學、廣播電視學、歷史學3個本科專業,擁有教育碩士(學科教學·語文)招生權,在讀本科生、研究生、留學生1200余人。中國語言文學學科于2012年取得正高級職稱任職資格評議權。近年來,學院獲得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在內的各類教學成果獎10余項,教師出版學術專著、教材20余部,發表教學科研論文400余篇,主持和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9項、教育部項目10項、省部級教學科研項目近20項,獲得省市級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0余項。“現代漢語”為省級精品課程、“中西方文化比較”、“大學語文”為校級精品課程,“中國現當代文學”成為四川省首批課程思政示范課。學院擁有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四川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鹽文化研究中心”(獲得2019年四川省政府“金熊貓獎”)和禪宗詩書畫樂研究所、口述史研究所兩個特色鮮明的校級科研機構,擁有包括國家級校外大學生實踐教育基地(綜合類)——;“四川理工學院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與就業創業教育綜合實踐基地”在內的19個實踐實訓基地。學院現有演播室、攝影棚等13間專業實驗室,東部校區擬建8間專業實驗室,是省語委授權的普通話水平測試中心。高水平的科研團隊和良好的基礎條件為人才培養提供了保障。學院高度重視學生能力培養,堅持基礎寬厚、學以致用,通過以賽促訓、以訓促學,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創新能力、應用能力。近兩年學院學生在國家和省級賽事中僅獲得的獎勵就有70余人次。研究生在2018年全國學科教學(語文)研究生教學技能大賽中獲得二等獎,在2019年語文微格教學論壇暨第九屆“華文杯”高等院校師范生語文教學能力測試中榮獲教案一等獎一項、二等獎二項、三等獎二項;教學技能二等獎三項,三等獎二項。本科生在2019年全國中華經典誦寫講演大賽中榮獲“誦經典”(大學生組)一等獎,四川省中華經典誦寫講演系列活動中榮獲一等獎兩項,2019年四川省科普講解大賽總決賽中榮獲一等獎,四川省大學生主持人大賽榮獲三等獎。此外,本科生還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11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中榮獲蹴球女子雙蹴項目二等獎,在中國國際大學生紀錄片大賽(2018)、四川省師范生教學能力大賽(2017、2018)、四川省“愛我國防”大學生演講比賽等專業技能競賽中屢獲大獎。近兩年有7名學生榮獲四川省大學生“綜合素質A級證書”。除國家級、校級學生獎助學金外,學院由校友捐資設立了“天華獎學金”,獎勵在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表現突出的學生。學院辦學40余年來,為中小學校、新聞傳媒機構、文博部門、政府機關及企事業單位培養了3100余名基礎寬厚、技能過硬的高素質人才,在區域基礎教育、文化傳媒等領域形成了廣泛影響。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2.40萬
] -
生物工程學院經過近40年的發展,以21世紀生物工程人才需求為導向,秉持“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理念,形成了以釀酒、食品和制漿造紙為特色的辦學方向,是四川省生物工程類本科人才培養基地。開設有釀酒工程、生物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輕化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生物技術六個本科專業,在校學生近3000名。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110余人,其中教授27人,副教授30人,博士43名,博士生導師2名,碩士生導師41名,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及后備人選5名,省特貢專家1名。學院辦學條件優良,直接用于學生教學科研建筑約3萬平米;擁有“食品科學與工程”學術型碩士學位授權點,“生物與醫藥”、“食品加工與安全”專業類別碩士學位授權點;近年來承擔各級教學改革項目20余項,出版教材10多部,建成全國最先進的食品與釀酒中試基地;承擔科研課題300余項,主持國家級和省部級80余項,研發經費5000余萬元,授權專利40余項,獲1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多項科研成果在企業推廣應用,重點科研成果“川理白酒系列”成功實現產業化,開創“川理652”、“川理黃嶺春”等多個品牌,已實現銷售金額1000余萬元,產生了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建成生物工程國家特色專業、首批國家級一流專業、國家卓越工程師計劃試點專業;食品科學與工程四川省特色專業、四川省卓越工程師計劃試點專業;輕化工程四川省特色專業;發酵工程四川省重點學科;固態釀造國家工程實踐教育中心、釀酒生物技術及應用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固態釀造關鍵技術研究四川省院士(專家)工作站、固態釀造四川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中國生態釀酒產業技術研究院、四川省白酒生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四川省白酒釀造產業技術研究院等高層次、高水平教學科研平臺。學院以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為目標,與政府、企事業單位建立多種“產教學研”戰略合作關系,共建中國白酒學院、五糧液白酒學院、郎酒品質研究院等10多個校企合作平臺,與五糧液集團、瀘州老窖股份公司、新希望乳業公司等40余家企事業單位簽訂教學實踐基地協議,就業率保持95%以上,為釀酒、食品、制漿造紙、生物制劑等行業輸送了大量優秀人才;學院努力開拓國際交流合作,為學生提供出國訪學、留學的機會,培養學生國際視野;每年選派優秀學生到華東理工大學等高校交流學習,學院建立了專業小導師制度,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培養學生良好的專業技能。對于優秀學生,學院參照學校標準進行資助。學院多次承辦“全國大學生白酒品酒技能大賽”、“四川省大學生白酒品評技能大賽”“中國白酒新生代酒品超級調酒大賽”等高水平專業賽事并多次取得全國個人、團體冠軍的佳績;學生曾榮獲“挑戰杯”、“互聯網+”、“創青春”等雙創類大賽全國銅獎、四川省一等獎等佳績;擁有“全國百強社團”、“四川省優秀志愿團隊”等優秀社團和學生組織。由于在釀酒行業人才培養方面所作出的突出貢獻,被社會譽為“中國白酒人才培養的搖籃”。學院辦學條件優良,整體辦學力量、規模及學術影響力在西部地區享有較高的聲譽。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3.00萬
] -
外語學院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外語專業辦學歷程。學院擁有一支年齡結構、知識結構、專業結構、職稱結構合理,教學經驗豐富、科研能力出色的教師隊伍?,F有教職工131人,專任教師117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8人,博士4人,在讀博士10人,常年聘任外籍教師7-9人。學院開設英語、日語、翻譯、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5個本科專業,在校學生1700余人。2020年學院開始招收學科教學(英語)碩士研究生,以培養“專家型”中學英語教學名師為目標。學院現有三個市廳級科研平臺——川酒文化國際傳播研究中心、自貢市地方特色文化對外傳播普及基地、川南地方特色文化對外傳播普及基地,兩個校級研究中心——翻譯研究中心、經貿外語研究中心,兩個校級特色培育項目——翻譯和經貿外語培育項目,以及一個校級重點建設學科——外國語言文學。近年來外語學院獲得省部級科研項目10余項,發表論文近300篇,出版學術著作4本,編著4本,教材15部,譯著20本,多項成果獲得多項省市哲學社會科學獎和四川省天府翻譯獎。特別是外語學院承擔的495萬“五糧液酒文化國際傳播”項目,取得了系列顯著成果,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產生了積極影響,為中國白酒產業發展和中國傳統文化白酒文化對外傳播做出了重要貢獻。外語學院重視新文科建設,積極投身產教融合,打破學科與學科、學科與社會、學科與行業之間的壁壘,積極培養出適應新時代發展的外語+復合應用型人才。學院打造了1門省級精品課程和4門校級精品課程,多名教師榮獲校“教學十佳”和“我心目中的好老師”榮譽稱號。學院堅持“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重創新”的人才培養理念,努力打造各專業的特色和優勢,培養和輸送符合國家和社會發展需求的應用型專業人才。近年來學院學生參加全國及地方外語大賽頻頻獲獎,在“外研社杯”、“世紀之星”“華澳杯”等國家級、省級的外語專業類競賽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目前,學院學生成功申報了多項國家級、省級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學院重視對學生的專業學習和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為每名學生配備學業導師,不斷拓展就業渠道,積極拓展國外學生實習渠道,先后與企業在日本、西班牙等國建立了實習基地,每年出國實習的相關專業學生超過50%。不斷提高畢業生就業質量,每年不少優秀畢業生考取國內外名校研究生。學院設有2個教學部,5個教學系和1個實驗中心。擁有先進的外語教學設施和良好的教學和科研環境。設有數字語言實驗室、同聲傳譯實驗室、自主學習中心、多語種影視資源等各類電化教學設施;建有外語專業圖書閱覽室,擁有萬余冊外語類期刊與藏書。較為完備的教學科研設備和基礎條件為教學、人才培養及科研工作提供了保障。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2.40萬
] -
自動化與信息工程學院是學校歷史最悠久、最具特色和實力最強的學院之一,具有50多年的本科辦學歷史,是首批四川省高等學校電子與信息類本科人才培養基地,是首批教育部入選共建“AI+智慧學習”人工智能學院項目試點學?!,F有教職工100余人,其中有國家杰青等國家級人才2人,四川省突出貢獻專家2人,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及后備人選5人,四川省教學名師1名,學院現有教授14人,副教授27人,碩博士80余人。設置有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通信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和智能科學與技術五個本科專業,其中自動化是國家特色專業和國家首批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專業,也是四川省應用型示范專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為國家重點本科招生專業和四川省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專業。學院具有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下設五個二級學科招生方向,具有電子信息類(涉及控制工程、電子與通信工程、人工智能等專業領域)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在校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及國際留學生2300余人。有省級重點學科“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以及“控制科學與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兩個校級重點學科、“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校級重點建設學科,有2個省級青年科技創新研究團隊和2個省級優秀教學團隊。建有“人工智能四川省重點實驗室”,是國內成立較早的關于人工智能方面的省級重點實驗室,在智能檢測、智能信息處理和智能控制等方面優勢突出,已培養人工智能方面相關研究生10余屆。學院實驗儀器設備價值4000余萬元,實驗中心、工程訓練中心實驗室面積達7000平方米,具有良好的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條件。近年來,學院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0余項,省、廳級項目70余項,發表論文1000余篇,出版學術著作和教材40余部,授權專利20余項,完成的課題中獲省部級獎10余項,其它科研獎20余項,同時科研成果轉讓及應用9項,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學院一直把學生的培養質量放在首位,嚴格教學管理,精心組織教學,重視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近年來,學生在“挑戰杯”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機器人競賽、航模競賽、電工電子技能培訓與鑒定、大學生創新基金項目等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中,學院學生共計獲得國家級獎項50余人次,省部級獎項120余人次。畢業生供不應求,學生就業率每年均超過95%。學院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并輸送了一萬余名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在電力、自動化、通信、人工智能及醫療儀器設備等領域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3.00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