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電工程學院前身是創建于1972年的機械工程系,是學校最早設立的院、系之一,2003年學校進行院系調整時,將機械工程系更名為機械工程學院,2007年更名為機電工程學院。經過近45年的建設和發展,已建成為一個機械類專業設置較全、教學與科研實力較強的學院。
2017年5月,學院有在校生1915人,其中本科生1731人,研究生184人。2016年,學院本科畢業生就業率92.46%,其中高端就業率16.6%,位居全校第一,122人考取碩士研究生,考研率24.11%,位居學校前列;畢業研究生40人,就業率為92.5%,其中考取博士7人,考博率17.5%,居學校前列。
學院現設有化工機械、機電工程、材料加工工程、機械設計與工程圖學、應用力學等5個學部,1個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學院現有在冊教職工90人,其中專任教師76人。專任教師中教授22人,副教授28人;博士學位教師45人,碩士學位教師23人;博士生導師6人,碩士生導師42人。學院教師中現有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1人、教育部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委員1人、湖北省“百人計劃”入選者1人、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2人、湖北省“楚天學者計劃”特聘教授3人,湖北省“楚天學者計劃”楚天學子2人,校“工大學者計劃”工大學子2人。學院是中國化工學會化工機械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單位、中國特種設備安全與節能促進會理事單位、湖北省特種設備安全與節能促進會副理事長單位、湖北省機械工程學會、湖北省化學化工學會、湖北省人工智能學會常務理事單位。
學院現有“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一級學科碩士點,“機械電子工程”、“機械設計及理論”、“材料加工工程”三個二級學科碩士點,以及“動力工程”和“機械工程”兩個專業領域工程碩士點。“化工過程機械”和“機械電子工程”均是湖北省重點學科和湖北省“楚天學者計劃”設崗學科。2008年“化工過程機械”被評為湖北省首批優勢學科。“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一級學科為“十二五”湖北省重點學科之特色學科和博士點立項建設學科。學院擁有化工裝備強化與本質安全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武漢市壓力容器壓力管道安全工程研究中心和湖北省校企共建印刷技術及設備研發中心?,F具有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頒發的A1級壓力容器設計資質。
學院一直堅持“服務區域經濟建設”的理念,緊密聯系化工裝備、能源輸送轉換、節能減排等科學發展問題,為企業與社會提供科技服務,在化工過程裝備開發與優化技術、圖像識別與智能系統、動力機械裝備及光機電一體化技術、特種材料性能研究及成型工藝、流體機械及壓力管道安全保障技術等方面形成了穩定的研究方向。
近五來,學院共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46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0項,縱向經費700余萬元,科研進賬累計3000余萬元。出版學術專著5部,發表學術論文480余篇,其中SCI、EI、ISTP檢索收錄100余篇,獲省部級科研獎勵10余項。2013年學院教師科研成果獲湖北省人民政府科技進步一等獎。
學院現有“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機械電子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程力學”、“機械工程”等六個本科專業。“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是國家級特色專業、湖北省首批品牌專業和湖北省普通高等學校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計劃項目。學院現有“畫法幾何及機械制圖”和“壓力容器及過程設備”兩門省級精品課程。新增“壓力容器及過程設備”為湖北高校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新增“大化工”工程化實踐教學中心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教學團隊”被評為省級教學團隊。
圍繞應用型人才培養,學院教師在創新教育改革及實踐中,進行了諸多探索,并取得了較為豐富的特色成果。“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實踐創新教學模式改革及資源建設等3項教學成果獲省級教學成果獎。近年來,學院教師先后承擔省級及以上教學研究項目11項,公開發表教研論文60余篇,出版或在編教材17部,一批教研成果已成功運用到教學實踐中。
學院極力開展開放辦學和對外交流。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學院與美國路易斯安那大學、法國梅斯工程師學院等國外高校以及南京工業大學、河北科技大學、青島科技大學等國內高校建立了穩定的合作辦學關系。先后接受梅斯工程師學院的17名法國學生完成半年的實習,送出4名碩士生到梅斯工程師學院進行短期學習,送出多名本科生到路易斯安那大學攻讀碩士學位,并與南京工業大學、河北科技大學、青島科技大學等高校進行了學生交換。
學院高度重視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開展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成果豐碩。八年來,學院學生獲省部級及以上獎勵91項,先后獲得“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全國金獎、“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全國金獎、“機械創新設計大賽”全國一等獎、“創青春”大學生創業大賽全國銀獎、“大學生過程裝備實踐與創新大賽”全國特等獎。
學院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精心組織開展具有學院特色的“機電之光”系列活動,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科技素質;加強學院黨團建設,堅持“黨建帶團建”,以黨校、團校學習培訓為基點,深入調查研究,總結推廣經驗,不斷增強團組織的凝聚力、向心力,為黨培養助手和后備軍。
學校 | 專業 | 類型 | 關注度 | 學制 | 學費 | 地區 | 詳情 |
![]() |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處理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機電工程學院 | 同等學力 | 2年 | 2.40萬 | 河南 | ||
![]() |
機械工程機械工程機電工程學院 | 同等學力 | 2年 | 2.40萬 | 河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