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農業大學340農業知識綜合二在職研究生考試大綱
【導語】根據近幾年考研大綱的發布時間來看,今年考研大綱發布的時間大概率會在9月中旬(預計在13-16號期間)此為預估時間,以大綱具體的發布時間為準。下面是在職研究生資訊網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江西農業大學340農業知識綜合二在職研究生考試大綱,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農業知識綜合二》(動物生理學、動物遺傳學、動物營養與飼料、動物繁殖學)考試大綱
一、考試目標
《農業知識綜合二》是報考江西農業大學農業碩士畜牧領域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入學考試科目之一。《農業知識綜合二》側重于動物生產類綜合知識的考查。
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動物科學相關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能夠分析、判斷和解決有關實際問題。
考試內容主要涵蓋動物生理學、動物遺傳育種學、動物營養與飼料學、動物繁殖學等課程。
二、考試要求
考生應全面系統地掌握動物生理、動物遺傳育種、動物繁殖、動物營養與飼料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并能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判斷和解決動物生產中的有關實際問題。
三、考試形式
考試形式:閉卷筆試;考試時間:3小時;總分:150分。
四、主要參考書
《動物生理學》楊秀平、肖向紅、李大鵬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第三版;
《動物遺傳學》趙興波主編,中國農業出版社,2020年,第四版;
《家畜育種學》張沅主編,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年;
《動物營養學》陳代文、余冰主編,中國農業出版社,2020年,第四版;
《飼料學》王恬、王成章主編,中國農業出版社,2018年,第三版;
《家畜繁殖學》楊利國主編,中國農業出版社,2019年,第三版。
五、考試內容
(一)《動物生理學》部分
緒論
1、體液與內環境的概念
2、穩態的概念及其生理意義
3、機體生理功能的調節方式
第一章細胞的基本功能
1、細胞膜物質轉運的方式及其機制
2、細胞的興奮性與生物電現象,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的概念及其產生機制
3、神經肌肉間的興奮傳遞過程。
第二章血液
1、血液的組成與理化性質,血漿蛋白的功能,血漿滲透壓
2、紅細胞與白細胞的生理功能
3、血液凝固與纖維蛋白溶解的機理,促進與延緩血液凝固的方法
4、血型的概念、意義及在動物生產中的應用
第三章血液循環
1、心肌的生物電現象及心肌的生理特性
2、心臟的泵血功能,心動周期、心率及心輸出量的概念
3、動脈血壓及其影響因素
4、微循環的組成及特點
5、組織液的生成及其調節
6、心血管活動的神經與體液調節
第四章呼吸
1、肺通氣的原理,胸內壓、肺內壓、肺容量及肺通氣量的概念
2、氣體的交換過程及運輸方式,氧離曲線的生理意義
3、神經體液因素對呼吸的調節機理
第五章消化與吸收
1、動物的采食特點
2、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3、胃腸道的運動及其調節
4、主要消化液的成分、分泌特點
5、主要胃腸激素的生理功能
6、反芻動物的消化特點
7、主要營養物質的吸收及其原理
第六章能量代謝及體溫
1、基礎代謝和靜止能量代謝的概念
2、動物的產熱與散熱過程
3、恒溫動物的體溫調節機制
第七章排泄與滲透壓調節
1、尿的理化性質
2、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及其影響因素
3、腎小管與集合管的重吸收、分泌及排泄作用
4、尿生成的調節
5、水鹽平衡和滲透壓調節
第八章神經系統
1、神經元活動的規律,神經纖維傳導興奮的特征,突觸傳遞的特點
2、反射中樞活動的一般規律
3、神經系統的感覺與運動功能
4、神經系統對內臟活動的調節特點,植物性神經系統的結構及功能特點
5、腦的高級機能,條件反射的形成及其意義
第九章內分泌
1、激素的概念與分類,激素的特點及其作用機制
2、下丘腦分泌的主要激素及其生理功能
3、垂體分泌的主要激素及其生理功能
4、下丘腦-垂體-靶腺軸的調節機制
5、甲狀腺激素的結構、功能及其分泌的調節
6、甲狀旁腺激素的結構、功能及其分泌的調節
7、胰島激素的結構、功能及其分泌的調節
8、腎上腺激素的結構、功能及其分泌的調節
第十章生殖與泌乳
1、動物的性腺發育特點及生殖周期的概念
2、雄性生殖生理,睪丸的生精作用,睪丸激素的功能及其調節
3、雌性生殖生理,卵巢的生卵作用,雌激素與孕激素的分泌特點、生理功能及其調節
4、乳的生成過程及其調節,排乳反射及其調節
(二)《動物遺傳育種學》部分
緒論
1、動物遺傳育種研究的目的和任務
2、動物遺傳育種的發展簡史
3、動物遺傳育種與動物生產的關系(重點)
第一章遺傳的基本規律
本章的重點和難點:重點是基因、等位基因、基因型、表現型與環境之間的關系、顯性原理、復等位基因、分離定律、自由組合定律、連鎖互換定律;難點是三大遺傳定律的實質與驗證、交換率的計算、三點作圖。
1.1幾個基本概念
1.1.1基因型、表現型與環境
1.1.2顯性效應及原理
1.1.3復等位基因
1.2分離定律
1.2.1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
1.2.2分離現象的假說與驗證
1.2.3分離定律在動物生產中的應用
1.3自由組合定律
1.3.1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
1.3.2自由組合定律的驗證
1.3.3自由組合定律在動物生產中的應用
1.4連鎖互換定律
1.4.1連鎖與互換
1.4.2互換率的測定
1.4.3基因定位和遺傳連鎖圖譜
第二章群體遺傳學基礎
本章的重點和難點:重點是基因頻率與基因型頻率的計算、Hardy-Weinberg
平衡的實質及其影響因素;難點是Hardy-Weinberg平衡的實質及其影響因素。
2.1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的計算
2.2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的主要內容
2.3影響Hardy-Weinberg平衡的主要因素
第三章數量遺傳學基礎
本章的重點和難點:重點是遺傳力、重復力和遺傳相關的估計方法;難點是遺傳
力、重復力和遺傳相關的估計。
3.1數量性狀的遺傳
3.1.1數量性狀的概念及特征
3.1.2數量性狀的多基因假說
3.1.3數量性狀表型值與表型方差的剖分
3.2數量性狀的遺傳力
3.2.1遺傳力的概念
3.2.2遺傳力的估計方法
3.2.3遺傳力的主要用途
3.3數量性狀的重復力
3.3.1重復力的概念
3.3.2重復力的估計方法
3.3.3重復力的主要用途
3.4性狀間的遺傳相關
3.4.1遺傳相關的概念
3.4.2遺傳相關的估計方法
3.4.3遺傳相關的主要用途
第四章家畜的起源、進化與品種
本章的重點和難點:重點是家畜的馴養與馴化,家畜在馴化下的變異,品種的概念及標準,畜品種的分類;難點是家畜品種的概念及標準。
4.1家畜的遺傳與進化
4.1.1家畜的祖先
4.1.2家畜的馴化及其在馴化中的變化
4.2家畜的品種
4.2.1品種的概念及標準
4.2.2品種形成的條件
4.2.3品種的分類
第五章家畜的生產性能測定
本章的重點和難點:重點是生產性能測定的內容和方法;難點是性能測定的方法。
5.1生產性能測定
5.1.1性能測定的概念及重要性
5.1.2性能測定的目的和內容
5.2性能測定的形式
5.2.1測定站測定和場內測定
5.2.2大群測定和抽樣測定
5.2.3個體、同胞與后裔測定
第六章選擇原理和方法
本章的重點和難點:重點是人工選擇的實質和作用,質量性狀的選擇,數量性狀的選擇反應及選擇效果的影響因素;難點是對顯性基因的選擇方法,選擇反應及提高選擇效果的措施,相關性狀的選擇反應。
6.1選擇的概述
6.1.1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
6.1.2人工選擇的實質和作用
6.1.3數量性狀與質量性狀選擇的區別
6.2質量性狀的選擇
6.2.1對隱性基因的選擇6.2.2對顯性基因的選擇
6.3數量性狀的選擇
6.3.1選擇差與選擇反應
6.3.2選擇反應的影響因素
6.3.3相關性狀的選擇反應
第七章個體的遺傳評定
本章的重點和難點:重點是育種值估計原理,單一親屬信息來源的育種值計算,綜合選擇指數制訂,最佳線性無偏估計(BLUP)的基本原理及優勢;難點是多種親屬信息來源的育種值計算,相關性狀的選擇指數制訂,BLUP估計育種值。
7.1個體育種值的估計
7.1.1育種值的概念及實質
7.1.2育種值估計的基本原理
7.2單性狀的育種值計算
7.2.1單一親屬信息來源的育種值計算
7.2.2多種親屬信息來源的育種值計算
7.3多性狀的育種值計算
7.3.1綜合選擇指數與簡化選擇指數
7.3.2不相關性狀的綜合選擇指數制訂
7.3.3相關性狀的綜合選擇指數制訂
第八章個體選配
本章的重點和難點:重點是同質、異質選配的實質及用途,近交、雜交選配的實質及用途,近交系數與親緣系數的計算;難點是各種類型選配的實質,近交系數與親緣系數的計算。
8.1選配的概念、作用及分類
8.1.1概念
8.1.2作用
8.1.3分類
8.2品質選配
8.2.1同質選配的實質及用途
8.2.2異質選配的實質及用途
8.3親緣選配
8.3.1近交選配的實質及用途
8.3.2雜交選配的實質及用途
8.4近交系數的計算
8.4.1個體近交系數的計算
8.4.2群體近交系數的計算
8.4.3親緣系數的計算
第九章家畜品系與品種的培育
本章的重點和難點:重點是品系培育方法,專門化品系的組成及培育,雜交育種的步驟,畜群雜交改良方法;難點是群體繼代選育法,專門化品系的組成及培育方法,雜交育種與雜交改良。
9.1品系培育的概念和發展
9.1.1概念
9.1.2發展
9.2品系的培育
9.2.1系祖建系法
9.2.2近交建系法
9.2.3群體繼代選育法
9.2.4專門化品系的培育
9.3品種的培育
9.3.1雜交育種方法分類
9.3.2雜交育種步驟
9.4畜群的雜交改良
9.4.1引入雜交及其注意事項
9.4.2級進雜交及其注意事項
第十章雜種優勢及其利用
本章的重點和難點:重點是雜種優勢的來源及度量方法,雜交方式,雜種優勢利用的幾個主要環節;難點是雜種優勢的計算,雜種優勢效果的預測,配合力測定。
10.1雜種優勢概述
10.1.1雜種優勢的概念
10.1.2雜種優勢學說
10.1.3雜種優勢的計算
10.2雜交的方式
10.2.1固定雜交方式
10.2.2輪回雜交方式
10.3雜交優勢利用的主要環節
10.3.1親本群體的選擇
10.3.2雜交效果的預測
10.3.3配合力測定
(三)《動物營養與飼料學》部分
(1)動物營養學
緒論
1、動物營養的概念和任務;
2、動物營養學在現代動物生產和飼料工業中的作用;
3、動物營養學的發展歷程與趨勢;
4、動物營養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
第一章營養物質及其來源
1、飼料、營養物質的基本概念;
2、營養物質的種類、概略養分的種類;
3、動植物體內營養物質組成的差異;
第二章動物消化生理
1、各類動物的消化道結構特點、消化道屏障功能;
2、動物對飼料的消化方式和對營養物質的吸收方式;
3、飼料的可消化性、表觀消化率與真消化率的概念及其區別;
4、影響動物消化率的主要因素。
第三章水的營養
1、水的性質和生理作用;
2、動物體內水的平衡及調節;
3、動物對水的需要量及其影響因素。
第四章蛋白質營養
1、蛋白質的組成、營養生理作用;
2、非蛋白氮、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條件性必需氨基酸、限制性氨基酸、瘤胃降解蛋白質、瘤胃非降解蛋白質的概念;氨基酸平衡模式、理想蛋白質、氮素循環、蛋白質周轉代謝、氨基酸的不平衡、缺乏及拮抗的含義;
3、非反芻動物、反芻動物蛋白質的消化吸收的特點;
4、瘤胃微生物對氮的消化與利用,以及瘤胃微生物蛋白的品質特點及反芻動物對非蛋白質氮的利用。
第五章碳水化合物營養
1、碳水化合物的組成,分類和主要性質;
2、碳水化合物的營養生理作用及反芻與非反芻動物對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
代謝及異同;瘤胃中碳水化合物發酵產生的各種揮發性脂肪酸(VFA)不同比例
對能量利用效率的影響;
3、粗纖維在動物營養與飼養中的作用;影響動物對粗纖維利用的主要因素;
4、NSP的概念、營養特性即其正面與負面營養作用及消化吸收。
第六章脂類營養
1、脂類的組成、分子結構及主要性質;脂類在植物體和動物體中的存在形式;
2、非反芻動物和反芻動物脂肪類消化、吸收和代謝的異同;脂肪的額外能量效應及其可能的機制;
3、必需脂肪酸的概念、種類、生理作用與缺乏癥以及動物必需脂肪酸的來源及供給。
第七章能量營養
1、動物體能量的來源及能量單位;
2、飼料能量在動物體內的轉化過程和各種能值(總能、消化能、代謝能、凈能、糞能、尿能、表觀消化能、表觀代謝能、真消化能、真代謝能及熱增耗)的概念及影響因素;豬、禽、反芻動物的能量需要的表示體系;
3、飼料能量的利用效率及影響飼料能量利用的因素。
第八章礦物質營養
1、動物體內礦物元素含量和分布;
2、必需礦物元素、常量礦物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基本概念、主要常量元素以及主
要微量元素的生理作用、特征性缺乏癥及供給。
第九章維生素營養
1、維生素的基本概念及分類;脂溶性維生素與水溶性維生素的比較;
2、脂溶性維生素及主要水溶性維生素的生理作用、特異性缺乏癥及供給。
第十章各類營養物質的相互關系
1、能量和其他營養物質的相互關系;
2、蛋白質、氨基酸與其他營養物質的關系;
3、礦物質與維生素的關系。
第十一章動物營養學的研究方法
1、評定飼料養分利用率及營養需要量中常用的方法;
2、化學分析法、消化實驗、代謝實驗、平衡實驗、飼養實驗(生長實驗)和比
較屠宰實驗的方法、原理、步驟及注意事項;
3、全收糞法和指示劑法測定養分消化率的優缺點。
第十二章營養需要與飼養標準
1、飼養標準的發展與形成過程;
2、動物營養需要、飼養標準的概念,飼養標準的基本特性、局限性、作用與應用的基本原則;
3、飼養標準的組成、指標體系和營養指標數值的表達方式;
4、綜合法與析因法的概念及其在實際生產中的意義和作用。
第十三章動物的采食量
1、采食量的基本概念,如何衡量采食量在動物生產中的作用和意義,影響采食
量的因素及調控技術;
2、采食量的調節
第十四章營養和環境
1、溫熱環境對動物采食量及養分消化、代謝、利用和養分需要量的影響;
2、動物生產與環境污染的關系及保護環境的營養措施。
第十五章營養和健康
1、營養與動物健康的關系。
第十六章維持的營養需要
1、維持營養需要、基礎代謝、絕食代謝、內源尿氮、代謝糞氮的概念;維持需要意義;確定維持營養需要的基本方法及影響維持營養需要的因素;
2、動物在維持狀態時對能量、蛋白質、礦物元素和維生素的需要。
第十七章生長肥育的營養需要
1、生長、肥育的基本概念,動物生長發育和養分沉積的規律及其影響因素;
2、確定生長肥育動物營養需要的方法和原理。
第十八章繁殖的營養需要
1、營養對繁殖周期各階段影響的基本規律;
2、繁殖周期中母畜和胎兒的營養生理規律;3、母畜妊娠期的營養需要特點及需要模型;飼料營養水平與種公畜配種能力的關系。
第十九章泌乳的營養需要
1、各種動物的泌乳規律、乳的成分、標準乳與乳的形成;
2、泌乳母牛對能量、蛋白質需要的計算方法;
3、營養對泌乳的影響。
第二十章產蛋的營養需要
1、家禽產蛋營養生理特點、蛋的組成及形成生理;
2、產蛋的營養需要及影響因素。
第二十二章產毛的營養需要
1、毛的成分和形成規律;
2、產毛的營養需要特點及影響產毛的營養因素。
(2)飼料學
第一章緒論
飼料及飼料學定義;飼料學性質、任務和內容;世界飼料業發展概況;中國飼料業發展概況;飼料業發展趨勢。
第二章飼料成分
碳水化合物、含氮化合物、脂類、礦物質、維生素的主要種類、性質、在飼料中存在形式及其在動物體內的消化代謝過程和生理作用。
第三章飼料營養價值評定
飼料營養成分化學分析;能量測定及計算,蛋白質生物學價值,氨基酸可利用率的評定。
第四章飼料分類
國際飼料分類法,中國飼料分類法和習慣飼料分類法;分類依據;各類飼料的特點。
第五章青綠飼料
青綠飼料的營養特性及影響因素;主要青綠飼料種類、營養特點、加工方式和應用方法。
第六章青貯飼料
青貯飼料的營養特點、制作原理、過程和影響因素;青貯飼料的質量評價及利用。
第七章粗飼料
青干草、草粉、稿秕與飼用林產品飼料種類、營養特點、加工調制原理與方法、
應用方法。
第八章能量飼料
谷實飼料、糠麩飼料、塊根塊莖及其加工副產品和其他能量飼料的種類、代表品種、營養特點、加工貯存方法和飼用價值。
第九章蛋白質飼料
植物性、動物性、單細胞蛋白質飼料和非蛋白氮飼料的種類、代表品種、營養特點、加工貯存方法和飼用價值。
第十章礦物質飼料
鈣源性飼料、磷源性飼料、鈉源性飼料。
第十一章飼料添加劑
營養型飼料添加劑的種類、作用及其在飼料中的合理應用、非營養型飼料添加劑的種類、作用及其在飼料中合理應用。
第十二章飼料衛生
植物性和動物性飼料中主要的有毒有害物質種類、飼料中有毒有害物質的消除措施及控制、霉菌毒素對飼料的污染、影響飼料安全的因素及保證飼料安全的措施。
第十三章飼料配方設計和配合技術
全價飼料、濃縮飼料、預混料的概念,配方設計方法與技巧,各種飼料的配制技術。第十四章飼料資源的開發利用飼料資源開發利用的基本途徑及應注意的問題。
第十五章飼料和畜產品品質
飼料與胴體品質和肉品質、飼料與禽蛋品質、飼料與牛奶品質、飼料與毛品質關系等及其影響機制。
(四)《動物繁殖學》部分
一、動物生殖器官構造與功能
1、雄性生殖器官構造與功能
(1)睪丸
(2)附睪
(3)副性腺
2、雌性生殖器官構造與功能
(1)卵巢
(2)輸卵管
(3)子宮
二、雄性動物生殖生理和人工授精
1、性成熟及性行為
(1)性發育階段
(2)影響性成熟的因素
(3)性行為的表現
(4)引起性行為的機理
2、精子的發生和形態
(1)精子的發生
(2)精子的形態結構
3、精液組成和理化特性
(1)精液組成
(2)精液中成分及其功用
(3)精液的功能
4、精子的生理特性
(1)精子的糖酵解
(2)精子呼吸
(3)精子的活力
5、外界因素對體外精子的影響
(1)溫度
(2)光照和輻射
(3)pH值
(4)滲透壓
(5)稀釋倍數
(6)電解質
(7)化學作用
6、豬人工授精技術的概念和主要意義。
7、采精
(1)采精前的準備
(2)采精技術操作—公畜調教、采精方法、公豬的采精。
(3)采精頻率
8、精液品質檢查
(1)檢查的條件和要求
(2)檢查的內容與方法—外觀與精液量、精子活力、密度、精子形態、精子抗力等。
9、精液的稀釋和保存
(1)稀釋的目的
(2)稀釋液中各種成分及其作用
(3)配制稀釋液的要求
(4)稀釋倍數的確定(
5)精液稀釋時注意的事項
10、精液保存
(1)精液的保存方法
(2)常溫保存—原理、豬精液常溫保存方法。
(3)低溫保存—原理、方法。
(4)冷凍保存—冷凍保存精液的原理、冷凍保存稀釋液、冷凍精液劑型、牛冷凍精液操作技術。
11、輸精
(1)輸精前準備
(2)輸入精液量和精子數
(3)輸精時機的確定
(4)輸精方法
三、雌性動物生殖生理
1、卵泡的發育和卵子的發生
(1)卵泡的發育
(2)卵子的發生和卵子的形態結構
(3)卵子與卵泡發育的關系
(4)卵子的形態構造
(5)卵母細胞成熟機理
2、排卵和黃體的形成
(1)排卵—排卵的類型、排卵的部位、排卵的過程。
(2)黃體—黃體的形成過程、黃體的類型。
3、雌性動物的發情周期
(1)發情的概念和特征
(2)發情周期的概念和類型
(3)發情周期階段的劃分及其各階段的特點
(4)發情周期的調節機理
4、乏情、產后發情和異常發情
(1)乏情
(2)產后發情
(3)異常發情(安靜發情、斷續發情、短促發情、孕后發情)
5、發情鑒定
(1)發情鑒定方法—觀察外部表現、陰部檢查法、直腸檢查卵巢變化(適用于牛、馬、驢等大家畜)、公畜試情。
(2)牛、豬的發情鑒定
四、繁殖技術
1、誘發發情
(1)誘發發情的概念和機理
(2)誘發發情的方法
2、同期發情
(1)同期發情的概念和機理
(2)同期發情與誘發發情的區別
(3)同期發情的機理和控制黃體消長的途徑
3、排卵控制
(1)誘發排卵
(2)誘發產雙胎
4、誘發分娩
(1)誘發分娩的概念
(2)誘發分娩的方法
5、胚胎移植概述
(1)胚胎移植的概念
(2)胚胎移植的發展概況
(3)胚胎移植的程序
6、胚胎移植的操作程序
(1)供體和受體的選擇
(2)同期發情
(3)供體的超數排卵和受精
(4)胚胎采集
(5)胚胎檢查
(6)保存和培養
(7)胚胎移植
7、配子和胚胎的生物工程技術
(1)胚胎的分割
(2)體外受精
(3)胚胎的性別鑒定
(4)精子的性別分離
(5)體細胞核移植
(6)基因轉移
- 2024-06-24
- 2024-06-24
- 2024-06-24
- 2024-06-24
- 2024-06-24
- 2024-06-24
- 2024-06-24
- 2024-06-24
《食品化學與食品微生物學》(學術型/專業學位)考試大綱 一、考試形式 考試形式:閉卷筆試;考試時間:3小時;總分:150分。 二、主要參考書 《食品化學》闞建全主編,中國農業大學出...
《農業知識綜合三》(食品衛生學、食品安全管理與法規、食品分析與檢驗技術)考試大綱 一、考試形式 考試形式:閉卷筆試;考試時間:3小時;總分:150分。 二、主要參考書 《食品安全學...
《理論力學》(學術型/專業學位)考試大綱 一、考查目標 (一)運用力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熟練進行研究對象的受力分析,求解靜力學平衡問題。 (二)運用力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
《獸醫學》考試大綱 一、考試大綱的性質 《獸醫學》(包括畜禽傳染病、畜禽寄生蟲病、畜禽中毒病、畜禽營養代謝病、畜禽內科病、畜禽外科病、獸醫公共衛生學)是報考獸醫專業學位碩士...
《獸醫學基礎》考試大綱 一、考試大綱的性質 《獸醫學基礎》(包括病理學基礎、藥物學基礎和診斷學基礎)是報考獸醫專業學位碩士的考試科目之一,為幫助考生明確考試復習范圍和有關要...
《畜牧學》考試大綱 一、考試大綱的性質 《畜牧學》(包括養豬生產、養禽生產、養牛生產、養羊生產、畜禽的環境與環境保護和畜禽疾病的防治)是報考畜牧專業學位碩士的考試科目之一,...
《農業知識綜合二》(動物生理學、動物遺傳學、動物營養與飼料、動物繁殖學)考試大綱 一、考試目標 《農業知識綜合二》是報考江西農業大學農業碩士畜牧領域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入學考...
《森林生態學》(學術型/專業學位)考試大綱 一、考察性質 《森林生態學》是我校林學一級學科學術型碩士和林業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入學考試中的必考科目。其目的是科學、公平、有效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