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學機電工程學院非全日制機械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導語】
一、南昌大學機電工程學院簡介
南昌大學機電工程學院前身機械系于1958年成立,1999年更名為機電工程學院。經過50多年的變遷和發展,現已成為一所辦學歷史悠久、學術氛圍濃厚、治學嚴謹的學院,也是最早在全省建立起完整的本、碩、博、博士后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的學院。學院于1993年獲得江西省第一個博士點"材料加工工程",2000年獲得江西省第一個博士后流動站"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專業是學校獲得的首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其他3個本科專業均為省級特色專業。學院堅持“強學科、精管理、惠民生、興實干”的發展思路,在人才培養、學科建設、教學科研、社會服務、文化傳承等方面都取得較好的成績。
學院現有機械工程系、能源與動力工程系、材料成型及控制系、汽車工程系和工程訓練中心4個系1個中心,下設機械制造工程研究所、機電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先進成型制造及模具研究所、熱能與動力工程研究所、現代設計研究所、車輛工程技術中心等6個研究所(教研室),并依托學院設有6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2個博士后流動站(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與材料學院合辦)),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機械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儀器科學與技術),現有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車輛工程4個本科專業,在校本科學生人數約2900人,碩士和博士研究生人數達到350余名。
學院擁有年齡、學緣結構合理,綜合實力較強的教學科研隊伍,全院教職工146人,其中教授39人,副教授37人,博士生導師35人、碩士生導師63人,教師中擁有博士學位教師66人。中科院院士潘際鑾教授為學院材料加工工程博士生導師,中科院院士溫詩鑄教授為學院名譽院長,并聘任一批國內外知名學者為學院兼職或客座教授。學院同時還擁有一批優秀的青年學者,包括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6人,中國青年科技獎1人,全國模范教師1人,全國師德標兵1人,全國“三八”紅旗手1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1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井岡學者1人,江西省主要學科跨世紀學術與技術帶頭人4人,江西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6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7人,贛鄱英才“555”工程4人,江西省教學名師4人,香江學者1人,每年派出4-6名教師外出訪學。
學院經過“211工程”三期建設,在教學科研、師資隊伍、學科建設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學院一貫重視科學和教學研究,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省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項等標志性成果。近三年來,先后承擔國家"863"計劃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0項,教育部留學、博士基金7項,贛鄱英才“555”工程、落地計劃8項,省基金、省支撐計劃等35項;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3項等系列成果;在國家級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000多篇,其中三大檢索論文160多篇,出版“十三五”國家規劃教材多部、專著33部,獲得國家發明專利30余項。學院加強與國內外學術交流,多次承擔全國性學術會議,如承辦NSFC機械工程學科2012年度青年地區科學基金項目啟動會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起的系列會議;同時,學院每年有大批教師出席國內外學術會議。學院積極推動教學改革與研究,在教育教學改革研究方面也取得可喜成績,近年來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4個專業都成為國家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實施專業,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5項、二等獎4項,建設有1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學院以實現“一流的教學、一流的科研、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務”為目標,堅持以人為本,教學與科研并重,以學校被列為江西省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點高校為契機,加大改革力度,推進一流學科建設和中西部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把學院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學院而努力奮斗。
二、機械工程專業簡介
機械工程專業是以有關的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為理論基礎,結合生產實踐中的技術經驗,研究和解決在開發、設計、制造、安裝、運用和修理各種機械中的全部理論和實際問題的應用學科。
培養要求:該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機械設計、制造、電工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信息處理技術及自動化的基礎理論,受到現代機械工程師的基本訓練,具有從事機械、機電產品的設計、制造及系統的技術分析與生產組織管理、設備控制的基本能力。
主干課程:機械工程制圖、電工與電子技術應用、機電設備自動檢測、機械結構分析、液壓系統應用與維護、機械制造技術、數控設備操作與維護、機械系統安裝與調試、設備電氣控制與修理、現代設備管理、機電設備故障診斷與維修。
就業方向:國家有關部門、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業、高新技術公司應用CAD及分析軟件從事各種機電產品及機電自動控制系統及設備的研究、設計、制造,如:進行工業機器人、微機電系統、智能裝置等高新技術產品與系統的設計、制造、開發、試驗與研究工作。
三、專業方向
機械
四、考研類型
非全日制
五、學制
2年
六、學費
5.40萬
七、招生地區
江西
- 2024-04-07
- 2024-04-07
- 2024-04-07
- 2024-04-07
- 2024-04-07
- 2024-04-07
- 2024-04-07
- 2024-04-07
一、南昌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簡介 資源與環境學院主要源于1958年江西工學院化學工程系,1999年因環境工程系與化學工程系合并,成立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2003年更名為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一、南昌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簡介 資源與環境學院主要源于1958年江西工學院化學工程系,1999年因環境工程系與化學工程系合并,成立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2003年更名為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一、南昌大學資源環境與化工學院簡介 資源環境與化工學院源于1958年成立的江西工學院化學工程系,歷經時代與學科變遷發展而來。“資源與環境”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環境科學...
一、南昌大學資源環境與化工學院簡介 資源環境與化工學院源于1958年成立的江西工學院化學工程系,歷經時代與學科變遷發展而來。“資源與環境”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環境科學...
一、南昌大學資源環境與化工學院簡介 資源環境與化工學院源于1958年成立的江西工學院化學工程系,歷經時代與學科變遷發展而來。“資源與環境”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環境科學...
一、南昌大學資源環境與化工學院簡介 資源環境與化工學院源于1958年成立的江西工學院化學工程系,歷經時代與學科變遷發展而來。“資源與環境”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環境科學...
一、南昌大學資源環境與化工學院簡介 資源環境與化工學院源于1958年成立的江西工學院化學工程系,歷經時代與學科變遷發展而來。“資源與環境”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環境科學...
一、南昌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簡介 南昌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位于南昌市紅角洲南昌大學新校區,學院聘請德籍演奏藝術家解路軍為院長,堅持“德藝雙馨、融匯中西、學以致用”的辦學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