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學信息工程學院非全日制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導語】
一、南昌大學信息工程學院簡介
南昌大學信息工程學院是2003年7月由原南昌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計算中心合并組建而成。學院現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電子信息工程系、電氣與自動化工程系、計算中心、電工電子實驗中心、江西智能信息系統重點實驗室、江西嵌入式系統工程中心上、信息科學與技術研究院組成。南昌大學和中興通訊有限公司共同組建的南昌大學中興通訊工程學院也涵蓋在內,其中學校投資2500萬元建立的中興通訊實驗室是目前全國高校設備較先進的通信實驗室之一;學校投資300余萬建立的電力系統仿真實驗室也是目前全國高校規模較大、設備較先進的實驗室之一。
學院計算中心、電工電子實驗中心、通信實驗中心均是江西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其中電工電子中心與通信實驗中心2008年聯合申報被評為國家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電工電子中心黨支部2006年被評為江西省高校先進基層黨組織、江西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該中心已獲得財政部資助的省部共建項目"測控實驗平臺"1000萬元。電氣與自動化工程系的電力系統仿真及其控制實驗室也獲得財政部資助的省部共建項目第一批經費700余萬元。學院的教學設備資產近億元。
學院現有專職教師196人,有博士學位68人,高級職稱的教師有121人。近年,學院高層次的人才隊伍發展有較快,引進“千人計劃”1人,“井岡學者”1人,新增江西省青年科學家5人,江西省贛鄱英才領軍人才1人(劉小平教授),江西省贛鄱英才拔尖青年人才2人,省高校學科帶頭人9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師4人,省教學名師2人,省千百萬人才6人,南昌大學“215人才”特聘教授3人,青年學者22人,博士生導師10人,客座、兼職教授12人。
學院現有本科學生約3900人,統招碩士研究生約480人,工程碩士、同等學歷、高校教師等在職研究生約500人。
學院現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工程、數字媒體技術、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生物醫學工程、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自動化、電機與電器及其控制、測控技術與儀器10個本科專業。其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動化、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6個專業為江西省級品牌專業。此外,通信工程專業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為國家級特色專業,通信工程專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為教育部和江西省實施卓越人才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自動化專業為省級特色專業。
學院現有2個二級學科博士點: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工業控制工程;5個一級學科碩士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軟件工程、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11個二級學科碩士點:電機與電器、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電工理論與新技術、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通信與信息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軟件與理論。學院還招收電子與通信工程、計算機技術、軟件工程、農業信息化、電氣工程及控制工程6個領域的工程碩士學生;招收軟件工程、通信與信息系統的高校教師碩士學位的學生。學院的計算機應用技術、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2個學科為江西省"十二·五"重點學科,計算機應用技術碩士點是江西省示范性碩士點。"十二·五"新增兩個江西省重點學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
學院資料室藏書6萬余冊,期刊110種。2003年來,學院完成科研經費4000多萬元,完成科研項目超過300項,其中國家級項目30項,省級項目140項;學院教師在各種國際、國內學術刊物和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2200余篇,其中收入SCI、EI、ISTP檢索刊物的論文超過400篇。
學院主要的研究方向有:智能電網、云計算、物聯網、虛擬現實、機器人、生物醫學工程、數據庫、軟件工程、計算機控制技術、通信技術與系統、信號檢測與處理、信息系統及應用、圖像處理與機器視覺、信息安全、電路分析與設計、射頻微波技術及應用、電力電子技術、電力系統自動化、電機電器及其控制系統、測控技術、人工智能、自動控制理論、信號傳輸理論等等。學院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大賽并對獲獎學生予以獎勵。
近年來,我院學生曾榮獲全國"五四"紅旗團支部、全國網絡電腦知識大賽團體亞軍、全國優秀網絡小姐、"CCTV杯"全國英語演講大賽一、二等獎、"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二、三等獎、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一等獎和三等獎、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一、二等獎、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二等獎,曾連續10年榮獲江西省電子大賽團體總分第一名,在全省和全國的各種大賽上共獲得大獎超過200項。研究生參加全國競賽也獲得了突出的成績。學院德智體全面發展地培養學生,使畢業生的就業率每年都保持了較高的水平。
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簡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是研究生階段的一個熱門專業,主要研究計算機系統的結構、組成、原理和應用。
該專業的研究內容廣泛,包括計算機硬件、軟件、網絡、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
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研究生課程中,學生將深入學習計算機系統的基本原理和設計方法,包括計算機組成結構、操作系統、數據庫系統、計算機網絡等。
同時,他們還將學習先進的算法和編程技術,如數據結構、算法設計、人工智能等,以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此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還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生將通過課程設計、實驗、項目等方式,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中。
這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知識,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未來的就業市場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畢業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他們可以在計算機硬件、軟件、網絡、人工智能等領域找到工作,如軟件開發工程師、網絡工程師、數據分析師等。
同時,隨著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
三、專業方向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四、考研類型
同等學力
五、學制
2年
六、學費
2.98萬
七、招生地區
江西
- 2024-04-07
- 2024-04-07
- 2024-04-07
- 2024-04-07
- 2024-04-07
- 2024-04-07
- 2024-04-07
- 2024-04-07
一、南昌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簡介 資源與環境學院主要源于1958年江西工學院化學工程系,1999年因環境工程系與化學工程系合并,成立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2003年更名為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一、南昌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簡介 資源與環境學院主要源于1958年江西工學院化學工程系,1999年因環境工程系與化學工程系合并,成立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2003年更名為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一、南昌大學資源環境與化工學院簡介 資源環境與化工學院源于1958年成立的江西工學院化學工程系,歷經時代與學科變遷發展而來。“資源與環境”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環境科學...
一、南昌大學資源環境與化工學院簡介 資源環境與化工學院源于1958年成立的江西工學院化學工程系,歷經時代與學科變遷發展而來。“資源與環境”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環境科學...
一、南昌大學資源環境與化工學院簡介 資源環境與化工學院源于1958年成立的江西工學院化學工程系,歷經時代與學科變遷發展而來。“資源與環境”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環境科學...
一、南昌大學資源環境與化工學院簡介 資源環境與化工學院源于1958年成立的江西工學院化學工程系,歷經時代與學科變遷發展而來。“資源與環境”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環境科學...
一、南昌大學資源環境與化工學院簡介 資源環境與化工學院源于1958年成立的江西工學院化學工程系,歷經時代與學科變遷發展而來。“資源與環境”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環境科學...
一、南昌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簡介 南昌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位于南昌市紅角洲南昌大學新校區,學院聘請德籍演奏藝術家解路軍為院長,堅持“德藝雙馨、融匯中西、學以致用”的辦學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