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師范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非全日制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導語】
一、河南師范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簡介
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成立于2004年,其前身是成立于1984年的計算機科學系,是河南省最早成立的計算機院系之一。2008年,學校成立軟件學院,掛靠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一體兩牌。學院下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通信工程系、網絡與物聯網工程系3個教學單位,擁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網絡工程、物聯網工程、人工智能5個本科專業,其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試點,物聯網工程為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試點。擁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碩士點,計算機技術和軟件工程2個工程碩士點以及農業推廣碩士(農業信息化領域)專業碩士學位、教育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軟件學院2018年7月獨立設置。
學院擁有“智慧商務與物聯網技術”河南省工程實驗室、“教學資源與教育質量評估大數據”省工程實驗室、“計算智能與數據挖掘”河南省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智能信息處理”新鄉市重點實驗室。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軟件工程學科為省一級重點學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為省級特色專業和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通信工程專業為省級工程教育人才培養改革試點專業和省高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網絡工程是省高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計算機實驗教學中心為省級計算機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學院擁有人工智能研究所、計算機應用研究所和智能信息處理校級重點實驗室。目前,學院實驗室及辦公用房面積近1萬平方米,設有微機原理、單片機、模擬電路、數字電路、計算機網絡、通信工程、網絡工程、物聯網工程、多媒體技術、動漫設計、桌面云、虛擬現實、計算機集散控制、智慧商務與物聯網技術等30多個實驗室和虛擬仿真實驗中心、移動教學平臺、智能化考試系統、計算機公修課教學實踐云平臺等信息化教學平臺,以及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基地,擁有價值近2800萬元的儀器設備和固定資產。學院專業圖書資料齊全,擁有中外文期刊265種,并訂購了ACM數據庫和IEEECS數據庫。學院設有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考點和全國信息技術應用水平考試考點。
截至目前,我院共有教師92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33人,博士49人。出國、歸國留學人員16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人,獲曾憲梓獎1人,具有省廳級“555”人才工程培養對象3人,被聘為首批“河南省信息化專家”1人,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學科發展梯隊明確的師資隊伍。
學院非常重視教學工作,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教學手段不斷改進,教學效果反響良好。學院教師有1人獲得“全國優秀教師”稱號,1人獲得“全國模范教師”稱號,2人獲得校“教學名師”稱號,7人獲得省教學技能競賽一等獎,5人獲得二等獎,主編國家“十一五”規劃統編教材2部、“十二五”規劃統編教材1部、省級精品在線課程6門,省級一流線下課程2門,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項,省級教學成果獎5項,省級重點教改項目4項。
學院形成了穩定的研究領域和學術特色,研究方向明確,學術氛圍濃厚,科研層次上升,科研成果豐碩,近年來,學院成功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3項,省部級重點項目65項,橫向項目14項,項目經費達2500余萬元;獲得省級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獲得省級教育成果一等獎3項、二等獎3項。近年來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及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15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錄近400篇,獲批國家專利187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196項。學院重視社會服務能力的提升,積極開展校企、校地合作。研發的“移動自助學習平臺”應用于鄭州市第二中學,依托該平臺鄭州市第二中學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學院研發的“智慧教育云平臺”和“城市智能網格管理云平臺”被列入新鄉市電子信息產業十三五規劃重點項目,支持金額達5500萬元。
學院積極開展對外學術交流活動。2005年以來先后9次實施完成了與德國法蘭克福應用科技大學師生的項目合作交流活動。2020年6月,承辦第二屆國際計算機科學與教育信息化會議(IEEECSEI2020),2019年12月,承辦首屆計算智能及應用青年論壇,2019年11月,學院師生代表參加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企業調研及年度研討會,2019年10月,學院師生代表到湖南大學參加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啟動會,2019年9月,學院承辦首屆“中原論劍”網絡空間安全青年學者論壇,2018年4月,學院承辦(第11屆)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河南省級賽,所有這些活動都大大提升了學院在國內外高校的知名度與美譽度。
學院高度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和綜合素質提升,2005年學院在全校首家成立了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基地。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作為我院的亮點工程,圍繞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工作目標,以大學生科技創新基地為依托,不斷深化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2019年度,學院學生共計獲得科技創新類獎勵66項,其中國際獎21項、國家級獎9項、省級獎36項。獲批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32項(其中國家級項目6項、省級項目3項、校級項目23項),受理國家發明專利12項,獲批軟件著作權32項,發表科研論文46篇,共有23名學生因科技創新成績突出,被保送為重點大學和科研院所的碩士研究生。學院申報的《“一三四八”創新實踐育人工程》,榮獲河南省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優秀品牌,實現了學院在思想政治工作品牌創建上的新突破。
截至目前,學院獲省級及以上科技創新類獎勵787項,其中國際獎170項,國家級獎86項,省級獎531項;學生獲得國家專利142項,軟件著作權167項。先后有近200名學生因科技創新成績突出,被保送為重點大學和科研機構的碩士研究生。由于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成績突出,學院多次被學校評為“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先進集體”、“學生工作先進單位”。2011年12月6日,時任河南省委書記盧展工到學院考察大學生科技創新和素質教育情況,并給予了充分肯定。
二、農業學專業簡介
農業學包括:1.農業推廣活動的產生與演化闡述原始農業、傳統農業、現代農業、國外農業、新舊中國農業推廣的產生與演化過程。
2.農業推廣的基本概念,農業推廣涵義、類型、農業推廣外延3.農業推廣學科的性質、研究對象、研究內容及與其他相關學科的關系4.學習農業推廣學的目的、意義和研究方法。
農業推廣的意義:農業學是農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農業科技是現代農業生產的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撐,縱觀現代農業發展趨勢,只有走科技興農之路,農業才會煥發出永不消逝的生命動力。
農業學是鞏固農業基礎地位的重要保證:基于我國人口眾多和農業基礎地位的基本國情,農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
長期以來,我國農業發展科技含量低,粗放式農業較為普遍,如果將農業大國變為農業強國,離不開農業技術的大力推廣。
農業學是確保農產品安全的關鍵:近年來,我國農產品安全問題嚴俊、農產品安全問題頻發,對人民的生命健康構成嚴重威脅,農產品消費者信心受挫,進而對部分農業產品銷售帶來負面影響。
通過農業技術推廣,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廣泛使用農業技術,能夠有效加強對農產品生產、加工環節的質量安全監督,把好農業產品安全關,確保農業生產安全。
農業學是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推動器:隨著市場經濟格局的變化與進程的加快,農民的收入來源日益呈現多元化趨勢,但農產品仍舊是農民增收的最重要的來源。
依靠農業技術,能夠不斷提升產品數量和品種,結合市場需求,培育出適銷對路的農業產品,有效增加農民收入,穩步落實與推進中央“三農”政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三、專業方向
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
四、考研類型
非全日制
五、學制
3年
六、學費
2.40萬
七、招生地區
河南
- 2024-04-08
- 2024-04-08
- 2024-04-08
- 2024-04-08
- 2024-04-08
- 2024-04-08
- 2024-04-08
- 2024-04-08
一、河南師范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簡介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80年的政治教育系。30多年來,學院先后經歷政治教育系、政治教育系(財經系)、政治與管理科學學院等階段...
一、河南師范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簡介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80年的政治教育系。30多年來,學院先后經歷政治教育系、政治教育系(財經系)、政治與管理科學學院等階段...
一、河南師范大學音樂舞蹈學院簡介 河南師范大學音樂舞蹈學院從1993年始建以來,篳路藍縷,艱苦創業,已經迅速發展成為在國內具有一定影響、在河南省舉足輕重的音樂教育人才培養基地。...
一、河南師范大學音樂舞蹈學院簡介 河南師范大學音樂舞蹈學院從1993年始建以來,篳路藍縷,艱苦創業,已經迅速發展成為在國內具有一定影響、在河南省舉足輕重的音樂教育人才培養基地。...
一、河南師范大學物理學院簡介 物理學院前身是始建于1923年的河南大學理學院和創建于1951年的平原師范學院數理系,是我校設立較早的院系之一。1999年撤系建院,根據專業發展和學科建設需...
一、河南師范大學文學院簡介 文學院的前身是創建于1951年的平原師范學院中國語文系,1985年恢復成立中文系,2003年撤系成立文學院。 文學院現有漢語言文學、漢語國際教育、廣播電視學、戲...
一、河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簡介 外國語學院前身是創建于1975年的外語系,2000年11月撤系建院;2012年7月學校調整學科專業布局,外國語學院與原外語部合并。學院目前下設英語系、翻譯系...
一、河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簡介 外國語學院前身是創建于1975年的外語系,2000年11月撤系建院;2012年7月學校調整學科專業布局,外國語學院與原外語部合并。學院目前下設英語系、翻譯系...